《第一爐香》:張愛玲對自己嫁給胡蘭成做出的預言

2021-03-03 我其實不喜歡你

很多人不理解,張愛玲怎麼會「嫁給」胡蘭成,那是你沒有讀懂《沉香屑:第一爐香》。

 

就來說說這個《第一爐香》。別擔心,我這篇文章也不長,一爐香的工夫足夠了。

 

欲望,還是愛?很多人沒有讀懂

 

一個叫葛薇龍的女孩子,19歲,全家逃難來到香港。因為香港物價飛漲,父母要回上海去,葛薇龍想繼續留在香港,於是她去找同樣也在香港,但早和他家斷絕來往的姑媽,想讓她資助自己完成在香港的學業。

 

故事,就從葛薇龍站在姑媽家半山豪宅的走廊上,等待她姑媽回家開始。

 

張愛玲喜歡把她寫的故事放在香港,這和她個人的經歷有關。1939年張愛玲考取了倫敦大學,因為戰事的原因,改入香港大學,在那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簡單的類比是幼稚的,《第一爐香》的故事是葛薇龍的,不是張愛玲的。

 

葛薇龍或許是這樣,只是或許

 

葛薇龍的姑媽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年輕的時候,她拒絕了哥哥們給她安排的門第相當的婚姻,自作主張嫁給香港數一數二的富豪梁季騰做小,成了梁太太。梁季騰死後給她留了一大筆現款,半山的豪宅和已經逝去青春的容顏。

 

梁太太用青春為代價換來了富貴的生活,我想就算放在今天,這也是有些女孩子的夢想吧,要不你就無法解釋,哪裡來的那麼多的「三兒」呢?

 

葛薇龍覺得她這個姑母「是個有本領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時代的巨輪」。

 

但在文章的一開始,她並不想重複她姑母的道路。她單純的想完成自己在香港的學業,低聲下氣向名聲不好的姑母求助。

 

她想:「只要我行的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禮相待。外頭人說閒話,盡他們說去,我念我的書,將來遇到喜歡我的人,自然會明白的。」

 

多幼稚的一個孩子,她高估了自己對物質和虛榮的抵抗力,她也低估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其實,會讀書的人,尤其是已經做了父母的人,讀到這裡應該得到一個啟示或者教訓:在你的孩子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一定不要讓她脫離你的視線,更不要低估一個女孩子,對物質的渴望和對虛榮心的追求。

 

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還讀書幹嘛呢?

 

說到這裡,有一個事很有趣。

 

張愛玲的散文裡說自己——「直到16歲,我沒有單獨到店裡買過東西,沒有習慣,也沒有欲望。」張愛玲說,「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想要的東西。」,但也僅此而已。張愛玲喜歡錢,喜歡自己賺錢,但是她不熱愛錢,更不拜金。

 

可是,她卻能把拜金的人寫的特別好,這大概是因為,她是貴族出身的大家小姐,身邊太多這樣的人。

 

張愛玲是大小姐出身

 

徹底的物質主義者梁太太,收留葛薇龍,既不是因為親情,也不是發善心。她收留葛薇龍是因為「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內心的饑荒。她需要愛,許多人的愛。」

 

梁太太雖然有錢,但是她老了,單純作為女人對男人的吸引力,已經從她身上消失了。為了獲得更多男人的愛,她需要年輕的葛薇龍當誘餌。這是她收留葛薇龍的原因。

 

梁太太是一個「蜘蛛」,而葛薇龍是她捕獵男人的「網」。

 

搬進了梁太太別墅的葛薇龍,開始被安排各種的應酬,直到此時,她還沒有放棄自己的初衷。她「夜裡補上時間念書念到天亮」,她和傭人說:「我在外邊應酬,無非是礙在姑母的面上,不得不隨和些,我念書,那是費了很大的力氣,不能不念出些成績來。」

 

這個時候,如果有個愛她的父母,或者是愛她的姑母,她應該是能完成自己的心願的。就算沒有這一切,葛薇龍還是努力堅持著。

 

葛薇龍可能是這樣的

 

但當她這樣說的時候,傭人的一番話徹底的打垮了她。

 

「念畢業了又怎麼樣呢?姑娘你還是中學,香港統共只有一個大學,大學生還找不到事呢!事也有,一個月五六十塊錢,在修道院辦的小學堂裡教書,淨受外國尼姑的氣,那真犯不著!」

 

這樣看來,造成葛薇龍最後命運悲劇的,不光是她的姑母。她生活的環境,她自己的選擇,社會也要負上一部分責任。因為如果像現在,女子讀書有很好的出路,那她或許更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和動力。

 

儘管有各樣的理由,畢竟人還是可以選擇的。

 

拿張愛玲自己來說,她從父親家逃出來,她媽媽和她說:跟著你爸爸呢,自然是有錢的,跟著我,是沒有錢的,可張愛玲選擇跟她媽媽。

 

她媽媽還對她說:「如果要早早嫁人,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飾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餘錢兼顧到衣裝上。」

 

張愛玲放棄了嫁人,而選擇了苦讀。

 

在這裡,張愛玲和葛薇龍面臨同樣的社會環境,但是她做出了和葛薇龍不一樣的選擇。原因在於她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同。

 

年輕時候的張愛玲和好友炎櫻

 

為什麼又說《第一爐香》是張愛玲對自己命運的一個預言呢?

 

葛薇龍的姑母梁太太,想用犧牲葛薇龍來籠絡住她的老相好司徒協。司徒協送給她姑母一個金剛石的手鐲,同時也送了葛薇龍一個。這個手鐲就像是一把物慾的手銬,想把葛薇龍銬起來。

 

葛薇龍這個時候意識到了危險,也想到了逃,回到上海父母身邊去,因為葛薇龍不願意變成她姑母那樣的人。但是「三個月的工夫,她對於這裡的生活已經上癮了。她要離開這裡,只能找一個闊人,嫁給他。一個有錢的,同時又是合意的丈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她不願意就這樣就範於姑母,她還要一試。為了抵抗姑母和姑母的相好,她開始了在「愛」上的冒險。

 

 

她去找一個以前追過她,沒有錢,除了玩什麼都不會,而且是個混血(書裡管這類人叫「雜種」或許只是說血統的繁雜)的花花公子喬琪。

 

她和喬琪約會,後來還發生了肉體關係。在發生關係那一晚,她覺得「今天晚上,喬琪是愛她的」,她當然清楚他愛她只是方才那一剎那,「可是她自處那麼卑下,她很容易就滿足了。」因此她想:「這一點愉快的回憶是她的,誰也不能夠搶掉它,梁太太、司徒協、其它一群虎視眈眈的人,隨他們愛怎麼樣怎麼樣吧。」

 

在這裡,我們要拿喬琪和胡蘭成做一個比較。

喬琪是個花花公子,胡蘭成有很多的女人;喬琪沒有錢,而胡蘭成認識張愛玲的時候也幾乎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時候,就在不久前他才剛剛出獄;喬琪在和葛薇龍第一次約會的時候,說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而胡蘭成認識張愛玲的時候還有兩個老婆,沒有離婚,他和張愛玲只是寫了一紙婚書,並沒有正式結婚。

況且,胡蘭成還是個為人所不齒的漢奸!

 

那麼聰明如張愛玲,為什麼要嫁給胡蘭成呢?

 

胡蘭成

 

看看張愛玲是怎麼寫葛薇龍的心理的:「她知道她為什麼這樣的固執愛著喬琪,這樣自卑的愛著他。最初,當然是因為他的吸引力,但是後來,完全是他不愛她的緣故。」

 

胡蘭成拜訪張愛玲,給張愛玲寫了一封信,張愛玲回信寫:「因為懂得,所以悲慈。」

 

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上寫:「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是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寫《第一爐香》的時候,張愛玲並不認識胡蘭成,因為這篇文章,她叩開了上海文壇的大門,開啟了屬於她的時代。

 

在小說中,她把一切都看的很清楚,洞察一切的真相。可是這篇小說卻成了她自己悲劇的感情生活的一個預言。

 

 

葛薇龍為了逃避司徒協的金錢的「手鐲」,逃離姑母的手掌,選擇了自己一廂情願的愛,自欺欺人的把希望寄托在,花花公子喬琪將來也許會因為愛她,因為她的付出,而會做出改變,成為一個她可以依靠的人這件事兒上。

 

結果喬琪沒有改變,倒是葛薇龍自己,整天忙著,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按她自己的話說,她自願成了「娼妓」。當喬琪良心發現的瞬間對她說:「你也要後悔你為我犧牲了這許多!你一氣,就把我殺了,那也說不定,我簡直害怕。」

 

葛薇龍說:「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頭上去。」

 

再來看看張愛玲,她低到塵埃裡愛著胡蘭成,以為是於千萬人中剛好遇到了,她不要婚姻儀式,不怕背上和漢奸在一起的罵名,也是為著她自己以為的愛。結果怎麼樣呢?我不說大家也知道了。

 

張愛玲不是葛薇龍,無論對金錢的態度和人生的選擇,她們都不同。但是在相信「愛」這件事兒上,張愛玲又是葛薇龍。《第一爐香》就好像是張愛玲為自己做的一個預言,讓人惋惜的是,她沒有逃得掉這個預言。

 

 

和葛薇龍不同的是,張愛玲畢竟沒有完全的墜落下去,她給胡蘭成寫信說:「你不要來尋我,也不必信來,即便來,我也是不看的。」

 

徹底失望之後,張愛玲是決絕的。可即便是這樣,她一生的悲劇無可挽回的造成了。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張愛玲沒有遇到胡蘭成,她的一生會是怎樣。

 

或許,女人應該記住張愛玲通過梁太太的口說出來的話:「唯有一樁事是最該忌諱的,那就是:你愛人家,而人家不愛你,或者愛了你而把你扔了,一個女人的骨架子,哪禁得起這一扔?」

 

或者,你記得我說的話更好——聊什麼愛情呢?好好過日子得了。

相關焦點

  •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美國人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195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35歲的張愛玲乘海輪到達了美利堅合眾國,當海輪駛出維多利亞港灣時,她永別了東方國度,在異國他鄉留下了淚水。她原本以為接下來的生活儘是些傷悲、悽涼的日子,一如她作品裡的男男女女,顧曼楨一生的不幸,白流蘇的妥協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是蒼涼的味道。
  • 36歲的張愛玲,嫁給65歲的賴雅,是真愛嗎?繼女為何說她不可理喻
    張愛玲曾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一生跌宕起伏,最後卻病死在美國一所公寓中,一周後才被發現,連個送葬的人都沒有。她當年的這句話或許對她生命結局的神預言——一生遭遇種種磨難,有如那捉也捉不完的"蝨子",最後導致客死異鄉。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離開胡蘭成,千帆過後的張愛玲只想有一份平靜、溫和的愛情
    有才情的好女孩關著門,雖然寫過很多讓人愛不釋手的愛情小說,但是張愛玲卻沒有連真正的戀愛都沒有談過一次。胡蘭成就是這樣,憑藉著自己英俊的外表和浪漫的「才情」,就那樣異常輕鬆的敲開了張愛玲的心門,而且連婚禮都沒有,有的只是一紙婚書。
  • 「陽光擦乾了我思念你的淚水」一代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 聽書|細讀張愛玲《第一爐香》:一個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
    導語:最近因為許鞍華導演打算翻拍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所以關於《第一爐香》的話題又熱門起來。張愛玲作品集之《第一爐香》,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爐香》發表於1943年,是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張愛玲叩響上海文壇的處女作。同時,《第一爐香》也是非常具有文學能量的一部作品,無論是主題、風格、寫作手法,張氏風格已臻於嫻熟。
  • 為什麼張愛玲入了胡蘭成的坑?
    這個問題不是我提出的,是許子東在細讀張愛玲裡提及的,但他並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我一向不喜歡八卦隱私或個人選擇之類,但這次之所以想寫這個題目,主要是為好朋友張迷們而寫。1首先,胡蘭成生於1906年,而張愛玲生於1920年,兩人年齡差了14歲。
  • 胡蘭成把張愛玲傷得七零八落,卻在佘愛珍面前,像馴服的小綿羊
    1954年,「母毒蛇」佘愛珍50歲時,嫁給了49歲的胡蘭成,她成了他最後的女人,而他是她第三任丈夫。胡蘭成,這個將文壇才女張愛玲傷得悽悽慘慘,七零八落的渣男,最終被大姐大佘愛珍收拾得服服帖帖。胡蘭成與第二任妻子全慧文她的優秀引得流氓教主季雲卿的目光,收為乾女兒,嫁給了司機吳四寶。來自蘇北農村的文盲青年吳四寶,得到佘愛珍的相助如虎添翼。
  • 張愛玲赴美生活窘迫,嫁給65歲老頭,懷孕後直接打掉孩子
    在那個時代的女性同樣不凡,同樣有許多的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許多人的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而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位傳奇的女性作家,她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這個人就是張愛玲,她的作品《傾城之戀》,《不幸的她》至今也廣為流傳,而她的愛情故事更是令人驚奇。在經歷了與胡蘭成的戀愛之後,張愛玲奔赴了美國生活。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
    面對這位漢奸、朝秦暮楚的浪蕩子、張愛玲悲劇人生的一手製造者,張愛玲也曾經墜入愛河不能自拔,但是他的薄情、他的寡意,他跡近遊戲的感情糾葛,終究還是壓倒了他韶華勝極的文筆功夫留下的美好印記。  張愛玲終究忍耐不住,要「自己來揭發」。如果我們相信這本書就是張愛玲的自傳的話,那麼我就能從書中了解到一個男人的無情和一個女人的多情將會蛻變成怎樣蒼涼的悲劇?
  • 張愛玲逝世21周年: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
    因為擺在宋以朗面前的手稿複印本,是整整628頁繕寫得非常工整漂亮的定本,「絕不是修修改改的草稿」,宋以朗強調,宋以朗說他當時的心情是「簡直震撼得呆了」。面對這位漢奸、朝秦暮楚的浪蕩子、張愛玲悲劇人生的一手製造者,張愛玲也曾經墜入愛河不能自拔,但是他的薄情、他的寡意,他跡近遊戲的感情糾葛,終究還是壓倒了他韶華勝極的文筆功夫留下的美好印記。  張愛玲終究忍耐不住,要「自己來揭發」。如果我們相信這本書就是張愛玲的自傳的話,那麼我就能從書中了解到一個男人的無情和一個女人的多情將會蛻變成怎樣蒼涼的悲劇?
  • 胡蘭成與張愛玲—因為相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之所以花費了這麼多篇幅來寫張愛玲的童年和成長經歷,是想告訴大家,影響她此生孤獨悲慘的細節就是在這段時間,無論是她後來遇到了胡蘭成還是晚年一個人孤寂的獨居,她做出的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那個關鍵的因素,都藏在她童年成長的這段時間裡。逃跑出來的張愛玲找到了母親,母親當時對張愛玲說:要不嫁人要麼讀書。
  • 胡蘭成出軌護士寡婦,張愛玲為何不立馬離婚?她是何時徹底死心的
    婚後,胡蘭成仍然回南京工作,一個月回上海一次,每次他不回自己美麗園的家,而是徑直去赫德路的張愛玲家,每次一住八九天。對自己的朝三暮四,胡蘭成並無任何負罪感,在自傳《今生今世》中,他這樣寫張愛玲:「她想不到會遇見我。我已有妻室,她並不在意。再或我有許多女友,乃至挾妓遊玩,她亦不吃醋。」如此懂女人的胡蘭成,偏偏對張愛玲卻不「憐香惜玉」,還能說什麼呢?如此踐踏深愛自己的女人,只能說胡蘭成品行堪憂。
  •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一個女孩,如何在欲望中墮落的?
    張愛玲與上海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緣。她生於斯,長於斯,在這座城市走紅,也在這裡遇見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為此,張愛玲在散文中坦言,她喜歡上海人,還「為上海人寫了一本香港傳奇」。在這本「傳奇」中,《沉香屑·第一爐香》是最早發表的一篇小說。也正是通過這篇小說,23歲的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
  • 《小顧豔傳》:從嚴歌苓的「小顧」可以看到張愛玲的影子
    這篇文章正是小谷張愛玲,葛薇龍面對「愛情」時的最佳寫照。然而他們也是為愛而犧牲的,在我看來,小顧應該排第一,《第一爐香》葛薇龍第二,張愛玲第三。因為喬琪喬可以給葛薇龍「快樂」,胡蘭成可以給張愛玲「欣賞」,而楊麥只能給小顧「嫌棄」,有一段時間「感激」。
  •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自甘墮落,終究是忽視了人性
    導讀: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被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這部小說的篇幅並不長,但是卻值得每一個年輕姑娘仔細讀一讀,受益終身。張愛玲是中國非常著名的女作家,被她的前夫胡蘭成稱為「民國奇女子」。
  • 張愛玲胡蘭成的不幸婚姻:變質的愛情,要及時止損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他們在亂世中相知相愛,直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張愛玲曾給胡蘭成寫了一句話:「她見了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高興得,又從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多麼幸福,她出生在上海,祖上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十歲那年,父母離婚,從此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
  • 《第一爐香》:幸福沒有捷徑,婚姻不是女人的歸宿
    01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找來《第一爐香》——我喜歡這樣的調調。畢竟,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就是如此抵死纏綿。 03 看太多灰暗的故事,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婚戀觀。我是不用別人影響,自己也有著足夠的悲觀。葛薇龍的幸福,以為找到了喬琪喬就是後半生的歸宿。
  • 離開胡蘭成後,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張愛玲跑去溫州看他,讓他在自己和「那些女的」之間做一個選擇。胡蘭成回答道:「情是花開,自生自美自調謝,我不能選擇,不是不愛,是不能這樣選擇。」 這話說得特別好聽,但翻譯成人話就是:「老子不選,老子兩個都想要。」 張愛玲過了幾天「三人行」的日子,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回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