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曙映
每年夏天有很多溺水事故新聞報導,然而很多溺亡的慘劇,往往是由錯誤的救援方式導致的。
遇溺水者,該如何正確施救呢?
人在溺水時,求生的本能會使溺水者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東西,且力量非常驚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備救人的能力和體力,極易被溺水者緊抱纏身或拖拽入水,導致雙雙溺亡的慘劇。所以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並且自身水性不好,千萬不能貿然下水救人,要採取正確的方式援救溺水者。
看到有人落水
你可以這樣做
1.萬一同伴發生意外,如果自身不會遊泳,最好不要貿然下水救人,首先保持冷靜。然後大聲呼救,尋求他人的幫助,同時撥打110和120急救電話。
2.隨後,馬上觀察眼前的情況,如果溺水者離岸不遠且神志清醒,可以尋找身邊的漂浮物拋給溺水者,如救生圈、竹竿或木塊等,也可以在書包裡裝滿空礦泉水瓶拋給溺水者,幫助他保持漂浮狀態或遊回岸邊。
3.尋找樹枝、竹竿等遞給落水者、遞竹竿時要趴在地上,以免被拖入水中。
4.若現場無漂浮物、竹竿等,可脫下衣服打繩結拋向溺水者,但也要趴在地上,確保自身安全。
溺水者拯救上岸後三種情況的不同處理方式:
1.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若他意識清醒,需進行保暖,並撥打120;
2.無意識(呼叫無反應),有呼吸、脈搏:清理口鼻異物,側臥或頭偏一側,等待救護車到達現場,並密切觀察呼吸心跳情況,必要時心肺復甦,並撥打120;
3.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立即清理口鼻異物,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並撥打120求助。
溺水心肺復甦的步驟:
1.擺好姿勢:讓溺水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和胸部處於同一平面,解開溺水者衣物。
2.清理口、鼻、咽異物:若溺水者嘔吐,應立即清理。可將溺水者頭部偏向一側,讓液體物質流出,或用手指從口腔中掏取異物。
3.打開氣道:一手壓住溺水者前額,另一隻手中指和食指並齊,將溺水者下頜向上抬起,讓其頭部後仰,直至下頜角和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4.人工呼吸:施救者一隻手按壓在溺水者前額,使其頭後仰,同時用這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溺水者的鼻孔,另一隻手上提下頜,使溺水者氣道保持通暢,然後施救者用口唇嚴密包住溺水者口唇,平穩向內吹氣。
吹氣後,口唇分開,並鬆開溺水者鼻子,使氣體呼出,同時施救者側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第二次吹氣,每次吹氣1秒左右,共吹5次。
5.找準按壓部位:按壓點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左手掌根部置於按壓點,右手掌壓在左手手背上,雙手交叉相扣,手指翹起不接觸溺水者胸部。
6.掌握力度,胸外按壓:施救者伸直雙臂,上身前傾,手掌根部垂直用力。按壓深度大約5釐米,然後放鬆,手掌根部不要離開溺水者胸壁,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連續按壓30次。
7.人工呼吸:參照步驟4再給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
8.觀察溺水者情況:觀察溺水者呼吸是否恢復,決定是否進行第二輪心肺復甦。
再次提醒
這些救人方法都是錯誤的
1.結成「人鏈」施救:這種救援方式非常危險,因為一旦有人腳下打滑、突然鬆手或失去平衡,就會導致數人一起落水,造成群死群傷的後果。
2.直接下水施救:未成年人和不會遊泳的人,沒有足夠的能力直接下水施救。況且水庫、河流等野外水域水況複雜,直接下水施救難度係數大,極易發生危險一起溺水。
3.倒背控水:控水法難以排出肺內的水,盲目控水反而會導致胃內容物排出。增加誤吸入肺的風險,有害而無益。
其實最好的預防溺水方法就是自己提高警惕,遠離危險水域,選擇正規遊泳館遊泳。下水之前先熱身,適應水溫後再下水,不要在水中相互打鬧,若身體不佳更不要參加遊泳運動。遊泳雖愉快,也一定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