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1368-1644)的景德鎮,作為全國的瓷業中心,"工匠來八方,器成走天下"。御窯廠的設立,使產品更加考究。其燒制不計工本,百裡挑一,集人力物力之精華,力求盡善盡美。成品精美豪華,富麗堂皇。明初洪武、永樂、宣德三朝之青花瓷器,風格上承元代,氣魄宏大。
明洪武青花纏枝蓮紋大碗
永樂青花雲龍紋扁瓶
而明代中後期創燒的彩色瓷,則更別開生面,異彩紛呈。特別是成化(1465-1488)窯之鬥彩瓷,其色澤鮮麗華貴,清純潔淨,嬌豔欲滴,格外動人。釉質光滑溫涼如玉,細膩瑩潤如脂,精美華貴,成就極高,歷來為世人所珍重。
明成化鬥彩嬰戲杯
明成化鬥彩嬰戲杯,形體規正,線條簡明,體態嬌小,惹人喜愛。其畫面構圖疏朗空靈,運筆稚拙簡約。嬰孩形象溫婉平和,稚氣天真。一條連綿起伏的長線,從中分出天地,並將人物花草形成的「團塊」聯成一體而不至散亂。天邊彎曲流動的線條生成雲霞,與中間起伏的長線形成對比,使畫面形象更為豐富,筆墨不多而毫無單調之感。胎體細密純淨,釉汁瑩潤,嬌嫩清亮,通身潔淨無瑕,秀麗可人,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成化青花八寶紋三足爐
明成化青花叄足爐,製作精美,安詳可愛。上下兩圈古釘使莊重的器形避免了板滯,下面的叄足使飽滿的爐身頓生靈巧。從上至下的平行線,將器身分為多層,與垂立的叄足形成對照,產生安定、穩重的視覺效果。圖案中的團花,主次分明,猶如和聲。四周布滿更小的花葉,如同伴奏。呈S形翻動的細線,做為花枝穿插其間,將大大小小的「點」,聯成一體,生動而富於韻律。通身紋飾疏密有致,筆畫靈動,節奏明快,令人百看不厭。
明萬曆五彩龍紋罐
明後期嘉靖、萬曆朝(1522-1620)之五彩瓷,工藝上雖不如成化瓷那樣精湛,但其構圖中扭曲而複雜的線條、絢麗奪目的色彩,又別具一種來源於民間藝術的粗獷稚拙、率意奔放的美
五彩鏤空雲鳳紋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