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凹叔 磨鐵書友會
大家好,我是凹叔。
十幾年前的《百家講壇》,易中天老師憑藉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和濃濃的塑料普通話火遍了全國。
之後,於丹、蒙曼、王立群、紀連海等一大批學術明星紛紛走進了觀眾們的視野。
於是產生了這樣的名句,當年我的老師要是這樣,我早就考上XXX了!
如今,《百家講壇》早已沒了昔日的影響力,當年的很多學術明星也歸於沉寂。
不過,最近有一位老師在這個短視頻、公眾號為王的時代,憑藉一頭精神的銀髮、一口獨特的麻普(麻城普通話),還有他對古詩激情、精準而爆笑的講述,成為了抖音上獲贊千萬,粉絲500w的大V。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戴老師的講課風格,凹叔只能想到一個詞,魔性。
每當凹叔對工作感覺厭倦疲憊之時,刷上幾條戴老師講課的視頻,那真是更不想工作了。
這個老頭子幽默的很,凹叔一刷就能聽上一整天。
特別是戴老師講詩詞,詩詞的理解、詩人的事跡、幽默的語言,再融合標誌性的麻普,讓人猶如置身於魔性化盛唐之中。
而他的新書《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就像是一本有聲音的書,聽完課再讀書的凹叔,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耳邊總是響起戴老師魔性的口音,我的個天!
還有那段經典的「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
戴建業 著
磨鐵圖書出品
1
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最偉大的詩人CP
《戴老師的魔性詩詞課》是根據戴建業老師的課程「走進大詩人」整理出來的,首先出版的就是李白和杜甫。
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在《調張籍》中的第一句就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清代的趙翼也說「李杜詩篇萬口傳」。
天寶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會,聞一多先生有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中國的太陽和月亮碰了頭。
戴老師就更嚴謹了,因為誰是太陽,誰是月亮不好說,他認為這是詩國的天空雙日並耀。
由此,中國詩壇上便紅霞滿天,光耀萬代的「盛唐氣象」由此開啟。
至於戴老師是怎麼講這次相遇的呢?
當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給錢滾蛋),政治理想不能實現,非常痛苦。
由於當時的他已經名滿天下,剛一到洛陽,粉絲杜甫就慕名求見。
那時候杜甫一點名氣沒有,李白也許是被他的誠意感動了,兩人就見了一面。
見面之後,杜甫就被李白的風採迷住了,他居然聽了李白的話,進士也不考了,跟著李白從洛陽出發,去了河北,山東。
兩個人做什麼呢?
不是談論國家大事,抒發心中理想,更不是互相作詩,商量合作。
而是,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兩人半路又遇上河北的另一個遊蕩鬼——高適,於是三個人就一起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轉眼到了秋天,三個人什麼都沒找到,很是狼狽。
杜甫雖然比李白小,但他比李白要清醒一點,就對李白說:「你看我們三個人成天都幹些什麼?」
為此還專門給李白寫了首詩《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大意就是「我們這是為啥呢?老兄,我不幹了,你去找仙人吧,我不找了,我要回去。」
之後,杜甫、高適相繼離開,只剩李白一個人到處流浪。
中國歷史人最偉大的兩個詩人的第一次相遇,就是這般驚天地、泣鬼神。
安史之亂後,唐生由盛轉衰,盛唐不再,國破家亡。
杜甫對李白依舊牽腸掛肚,《天末懷李白》一詩,杜甫寫到「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意思就說人要太走運了,詩就寫不好,李白的命不太好,所以詩寫就太好。
杜甫何嘗不是如此呢?
他的詩歌中,對國家、對人民、對皇帝、對親人都是一片摯情的赤子之心,除了這幾個題材,寫的最多的就是懷念李白了。
當年他漂泊到四川,想到李白,於是寫了一首《不見》來懷念他。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從開始對李白的懷念,欣賞,到「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對李白一生的完美總結,再到「頭白好歸來」,希望李白大哥回到蜀中,哥兒倆好再一起求仙、品文、寫詩。
那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沒有半點文人相輕,而是偉大詩人的惺惺相惜。
初高中時我們都聽過對二人這樣的評價: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則是沉鬱頓挫。
那麼戴老師又是怎麼說的呢?
2
最浪漫的糊塗蟲
戴老師對李白的評價有三個字讓凹叔記憶猶新——浪漫鬼。
書中,戴老師對李白的分析也極其精準。
「李白一方面追求人生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想建立偉大的功業,那就必須向現實妥協。」
於是李白向達官貴人求情,向他們寫信,拍他們馬屁。
這就使李白形成了一種人生追求的悖論。
陳凱歌導演的《貓妖傳》,片中有一段無比華美的極樂之宴,影片中,豪情萬丈的李白遇見楊貴妃,立馬作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貓妖傳》中,這是李白對美人悲慘命運的憐愛和同情,是對美好事物將要逝去的追憶。
其實呢,這是典型的馬屁詩。
而且這《清平調》一寫就是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彼時唐玄宗和楊貴妃打的火熱,李白正好在長安做翰林院學士。
詩中的盛唐氣象,也的確讓李白寫的風流、浪漫、極盡華美,那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開始。
李白的一生都是擰巴的。
他想當宰相,自比謝安、諸葛亮,於是當他自由的時候,覺得自己沒完成歷史使命。
他到中央去當官,又覺得失去了自由,於是他怎麼都痛苦,一痛苦呢,就喝酒寫詩。
相比於憂國憂民的杜甫,李白的詩歌中,嗜酒、慕仙、攜妓、漫遊四個方面寫的最多。
對於勞動人民的疾苦,寫的極少。
而後人在學習寫詩的中,學習的都是杜甫,杜甫是技巧和情感的極致,而李白的天才只此一家,不可複製。
前一句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後面筆鋒一轉,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種大開大合,起落奔放的詩句光是語文課本裡就數不勝數。
戴老師形容李白的生命是一團火,一直在燃燒、熄滅、點著、熄滅、燃燒、旺盛。
他說那是中華民族最年輕、最美好的時候寫的詩歌,以後再也沒有這種想像了。
3
不順的時候,想想杜甫就好了
上個月,BBC出了一個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探尋了杜甫的足跡,而杜甫詩的英文版朗誦者則是白袍巫師甘道夫、萬磁王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爵士。
為什麼要探訪杜甫的足跡,也許這個在英國人眼裡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真的是一生漂泊,走了太多的路了。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著名詩人,如果你上學時候認真學語文,一定會記得課本中就有杜審言的詩。
年輕的杜甫和李白一樣,認為自己特別聰明。
「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寫了《鵝鵝鵝》,杜甫呢,七歲寫的是鳳凰,高下立判!
十九到二十歲,他漫遊吳越,還差點帶著一搜破船就東渡日本。
二十七八歲遊齊魯,寫的那首《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可真是盛唐詩人的強悍、狂放、目空一切。
之後杜甫連續讀書幾年,遇到了李白,一起做了前面說的「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散夥後,杜甫獨自來到首都長安做了一個「北漂」,考進士落榜,生活艱難。
憑藉寫詩受到唐玄宗賞識,他被安排了一個倉庫保管員的職位。
唐玄宗晚年,社會急速腐敗,他回家看望妻兒的路上,沿途全是討飯的人。
他開始對社會的腐敗和不公又了感受,於是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
安史之亂,叛軍佔領長安,很多高官被抓,作為倉庫保管員的杜甫連被抓的資格都沒有。
由此也開啟了他的憂國之情和顛沛流離。
長安、洛陽、甘肅、成都、白帝城、最後死在三峽夔州。
伴隨著這段路程,是一首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名篇和他作為詩人的藝術生涯最高峰。
就像白先勇先生說的:「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是對歷代興亡感時傷懷的追悼,從屈原的《離騷》到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中所表現的人世滄桑感,正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境界。」
在《戴老師魔性詩詞課》中,他是如此評價杜甫和他的詩。
「杜甫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總是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
比如《春望》,「感時花濺淚」言「國」,「恨別鳥驚心」想「家」,「烽火連三月」言「國」,「家書抵萬金」想「家」。
「杜甫的詩歌,在藝術技巧和藝術方法上綜合了前任有人的成就。」
除了對李杜二人作品的藝術評價和人物的戲謔講述,書中還有大量的精彩細緻的詩詞賞析。
看戴老師的視頻也就是圖一樂,真想了解詩詞,提高「文化姿勢」,還得看《戴老師魔性詩詞課》。
↓凹叔推薦↓
《蒙曼:唐詩之沒》
蒙曼 著
磨鐵圖書出品
《蒙曼:唐詩之美》是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
蒙曼老師甄選五萬餘首唐詩之精華,圍繞愛情、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五種人之常情,精心編排修訂33首詩文講稿,帶領讀者品味唐詩中的韻律、意境、哲理、人情之美,回顧唐朝人的生活美學。文風一如既往生動風趣,內容一如既往富含知識點,讓人手不釋卷!
24節氣申遺畫家、《中國詩詞大會》舞臺水墨畫繪者林帝浣,傾情插圖。全書以素美的彩色內頁,精緻的排版細節,向讀者提供唐詩之美的視覺體驗,讓人「美醉了」!
原標題:《「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抖音爆紅老師講最偉大的盛唐CP》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