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感覺自己壓力(亞歷)山大。
想升職吧,只可惜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有才華的人才太多,哪有自己的上升份?
討個老婆吧,要買房,要買車,可工資卻不夠自己吃穿住行的,怎麼討老婆?
養個兒子吧,房貸,車貸,還加上給父母贍養費,自己已經夠苦逼了,要是等孩子一出生,買奶粉,買玩具,上幼兒園.....天啊,頭會不會整得跟大頭兒子那麼大喲!
所以每當我們看到一個學霸的人生如此順的時候,總會大叫道:「我要是有誰誰這樣牛逼就好,隨便考考,託福就過了。隨便考考,就上清華北大。」每當我們看到有錢的主,總會想到是他的靠山又是哪個省裡頭(或市裡頭)的大官?要不就是親人是大老闆之類?可我們看到是不是只是光鮮亮麗的一面而忽視了他背後的人生有多苦逼呢?
唐代就有這麼一位名人,說起他,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
康震教授曾經在《百家講壇》講韓愈有多牛逼呢?引用了蘇軾一段文字叫做:「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意思是什麼呢?文章寫得好,八個朝代都比不上,要活在現在,怕是600個唐家三少加600個郭敬明加600個韓寒加600個咪蒙都不是對手。
思想品德高尚,怎麼說呢?他和現在那些搞國學的人不同,韓愈是做到了孔孟的仁義之道,而我們現在國學大師是只知道靠孔孟之道賺鈔票。
直腸子,為人忠誠,不像現在的人搞什麼厚黑學,謀略論,整天只知道怎麼算計別人,到最後整天都被人算計。
談判能力強,單刀赴會,面陳利害,使其節度使悔悟,停止造反,臣服朝廷。
看完韓愈上面的簡歷,大家是否覺得這麼牛逼的人肯定人生道路是一路開掛到天明。
可大家還不知道韓愈的人生到底有多苦逼?
3歲時父母就去世了。
12歲時哥哥也去世了,靠嫂子養活。
考試雖說有文學天賦,可運氣太差,接連三次都沒考上。你可能說俞敏洪不也這樣嗎?可你想過沒有?唐朝的科舉難度可比現在的難度大得多,康震教授舉了個例子,唐朝差不多二百九十多年歷史,進士才四千多人,而且學府還只有一家,有考到五六十歲的,有考到死都沒考中的文學家,不像現在有清華,有北大,大學是遍地開花。每年才十來個人。可能我們今天有人抱怨考一個公務員太難了,考幾年都沒考進,沒耐心不考了。但比起韓愈,你的耐心是否撐到最後?
你可能說韓愈第四次考中進士運氣忒好點,有貴人相助(陸贄的賞識)。
你錯了,考完進士,還是沒錢拿。
這跟今天一位程式設計師去銀行面試架構師是一樣的,面完技術一關,還要面人事,面完人事,還要面行長,這個面完才算正兒八經地進了銀行。
韓愈相當於只是面技術官這一關,接下來是吏部的面試,這個面試過了,才有官當。才有正式的工資。
韓愈第一次面就敗了,但人家有沒有唱:」有一種考試叫做放棄。」
沒有,失敗是成功之母,吸取教訓,再面。
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就是一場考試嗎?可對於韓愈來說,已經很困難了,沒錢租房,沒錢買阿迪達斯,沒錢吃肯德基,工作呢?也是個未知數。你說這算不算苦逼的升級?
比起我們今天,至少餓死是不可能的,隨便找個兼職都有幾百塊一天。唐朝那時候又沒有兼職?但韓愈還能堅持下來,這說明什麼?
堅持一天不算什麼,堅持一個月也不算什麼,堅持一年也不算什麼,堅持十年才算是一把利劍。
就在第二次考試後,韓愈開始反饋意見給宰相,他方式很簡單,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男主安迪寫信給市政府撥款建牢裡圖書館一樣。等了十九天,開始寫第二封信,等二十九天,開始寫第三封信,還是沒回信。
康震教授認為韓愈考不上的原因,在於他的文章不符合當前流行的文章的規範。這與我們現在寫公眾號一樣,什麼標題黨,什麼套路文,容易月過上萬元一樣,而韓愈可能就是那種認認真真做出自己特色的公眾號但賺得不多那種。
此時韓愈又能去哪裡呢?做幕僚。這可不是什麼好工作。每天按照作息時間表準時上下班,按時打卡,一天就這麼過了。
由於工作的平庸,鎖碎,危險,個性被壓抑的韓愈離職了。可想而知,又回到沒房,沒車,沒錢的境地,或許正如愛因斯坦所說,通向人類真正偉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條--苦難的道路。韓愈找到一份官職,四門學博士(類似於今天的講師)。如果你說韓愈找到工作了,就穩定了,那裡你就想錯了,一個大學講師的工資,在今天這個社會,混自己沒問題,節約點,一家三口,也沒問題,如果再省一省,養父母也不是問題。但韓愈的家可不是一家六口人,是一家30口人,而且那時候講師論福利(五險一金至少沒有),論工資肯定比現在要差得多呀。苦到什麼程度?吃不飽,穿不暖,常感冒,頭髮白,掉牙齒。
都已經苦逼到這種境地,韓愈面臨兩難的境地:選擇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功名富貴?
想想今天的我們,還有多少人為了堅持理想不懼三大媽七大姨反對做下去?還有多少人為了堅持理想不懼外人的嘲笑,挖苦,唾罵做下去?還有多少人為了理想願意每天可能吃泡麵在書寫自己的人生?還有多少人為了理想願意每天像瘋子般狂練習英語?.....但韓愈就是做到。
這就是我們了解的那個充滿天賦與傳奇色彩的韓愈的生活,他的生活也並非像大家所說那麼富有浪漫色彩,不過就是平凡的人的一生罷了,甚至比平凡人的生活更酸楚。而他之所以能做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因為什麼?因為他選擇了理想,因為他選擇了雖然貧窮但還在堅持理想。
人生就是這樣,有著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著怎樣的愁苦和感傷?有誰能知道自己的理想何時能實現?惟有憑著對自己理想的熱愛,直面現實苦難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資料來源: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 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