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昌2歲識字過千,13歲考上中科大,被奉為高考神童如今怎樣?

2020-09-05 陌上花開遲

我們人主要分為三類:天才、正常人和智力低下,其中正常人佔絕大部分,而天才和智力低下的人佔絕少部分。所以天才是很少見的,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有天才的事跡,都會佩服他們的才能和智商,有一位高考神童脫穎而出,2歲能識二千漢字,13歲考入中科大,他就是孫天昌,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之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神童少年,良好的啟蒙教育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有聰明的頭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在湖北武漢有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就表現出不一般,這個孩子就是孫天昌,他的父母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發現了他與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總能表現出超越常人的思維,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有意識地去培養孫天昌的幼兒教育,開始教他學習漢字,英語以及一些啟蒙類的知識。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給他傳授的他都吸收,在短短的兩年裡孫天昌就學會了兩千多個漢字,其他的啟蒙類的讀物也都學習得很好,在童年的小孩大多都喜歡吵吵鬧鬧,到處玩耍的時候,他一直在學習,閱讀各種文學讀物。為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孫天昌的爸爸媽媽每天都陪著他一起學習知識並且玩耍。

為了孫天昌的教育工作,他的爸爸媽媽可沒少下功夫他們把英語單詞做成風鈴,把不用的紙盒子拆開製成生詞卡片等等,讓孫天昌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知識的圍繞。就這樣父母一直教育到孩子十多歲。孫天昌上了3天的幼兒園,因為幼兒園的知識太過於簡單,孫天昌的父母決定把他接回家自己教育,自己裡學了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科目。

進入高中,奮戰高考

總在家學習也不是辦法,不上小學和中學就算了,但大學還是要上的,就這樣,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高中學習,成為了高中最小的學生,可各科成績並不能看出他與這些哥哥姐姐們的區別,反而高他們一等,在這上面顯示出來自己的優勢,原先他的爸爸媽媽還擔心怕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有上過學,不適應和同學們的相處,沒想到孫天昌適應的還挺好,很快就和同學們熟絡了起來。

在上高中的期間,孫天昌也慢慢在心中樹立了自己的大學夢,他想上中國科技大學,之後也一直為此奮鬥著,在他12歲的時候參加第一次高考,很遺憾,與他心中的大學還差一點點,他決心重新考,在第二年以659分的高分選報了中國科技大學,就這樣,在孫天昌13歲的時候他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順利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

他的這次高中也引起很大的轟動,天才少年孫天昌小小年紀就有超人的成就,13歲就考入了中國頂尖大學,還被賦予了「高考神童」的稱號。有這樣的成就,孫天昌的家人也很有成就感,自己親手培養出了一個天才,這是多麼榮耀的事情。

天才也總有被消耗完的一天

在孫天昌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之前,他的智商令人稱讚,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的成就,這是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小天才」、「高智商」、「神童」這樣的稱號一直都圍繞著他,從小就保持著一種優越感。但是,這一切一切的優越感在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之後慢慢消退了,在這所大學裡,厲害的人到處都是,他只是其中渺小的一粒。

在中科大少年班裡不缺少像孫天昌一樣的天才,和他們一比自己瞬間變得普普通通,在班裡,孫天昌並不是成績最好的,個頭也不是最高挑的,雖然自己13歲的年紀在班級裡算小的,但是班裡年紀最大的也不過16歲,不管在哪一方面他都比不上其他人。

自己猶如井底之蛙,只看到眼前的一片天空,而不知他眼前的這一片天空其實只是整片天空中的一小部分。世界上的天才千千萬,並不只有他一個,而且還比他厲害,這種心理落差很強烈。明明之前的自己是最厲害的,現在分分鐘被人比下去,這種滋味難以言表。慢慢的有些事情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

上了大學的孫天昌感受到了自由的快樂,不再像從前一樣一直學習,慢慢的他也開始變得貪玩,來到了每個青少年都會經歷的叛逆期,在這一階段的孫天昌很愛玩,也涉獵了很多興趣,經常和同學們一起打網球、踢足球等,在學習上的時間花費的少之又少,時間久了,學習成績也有所影響,到他18歲的時候,由於在校的各科成績失去了保研的資格,現在面對他的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的問題。

從孫天昌的經歷我們也可以看出天才也是需要努力的,不努力總有一天天才也是會被耗盡的。他的情況很像古文中的傷仲永,小的時候很有才華,能作詩吟句,周圍人無不佩服的他的才學,長大後不如小時候那般聰慧,也無法做出更多的詩句,慢慢地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再無小時候的才學。人們也為他的情況感到無比惋惜。

雖然孫天昌和傷仲永的前期經歷很相似,但是長大的經歷或許會有所不同,現代社會不同於古代社會,而且孫天昌現在還年輕,還有機會有時間去學習新的技能,開拓新的技巧。畢竟還是中科大學畢業的,他的智商還是不能小覷的,再說他家裡還有很會教育的父母。小的時候就是因為他父母優良的教育方式培養了孫天昌的學習能力。

所以現代的父母要注意自己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選對方法,抓住關鍵期,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事半功倍。叛逆期誰都有,天才也不例外,慢慢度過了消停了,收心了,還是一樣會有所不同的,前提是他願意努力,肯吃苦,肯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彌補之前造成的漏洞,逐漸有一個明亮的未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要相信,努力會有收穫,要學會勤勤懇懇地向前前進,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麼艱難,都要有一直走下去的信心。所謂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神童孫天昌:2歲識字過千、13歲高考659分進中科大,後來怎樣了?
    說起對孩子的培養,大家腦海中肯定會浮現出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新生命降臨之後,父母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觸早期教育,以期早早地為孩子啟迪智慧。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很多教育專家、學者都研創出了自己的一套早教理論。
  • 神童孫天昌:2歲識字過千、13歲高考659分進中科大,後來怎樣了?
    不可否認,早期教育確實能夠科學、正向地促進孩子智力發育,但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孩子並非個個都能成神童。那麼如何做才能夠培養出聰明的神童呢?神童孫天昌的父母做的就十分到位。特殊的家庭早教,2歲孩童能識別2千字1994年3月,孫天昌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戶書香家庭,他的父母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國家機關部門工作,奶奶是一位小學教師,爺爺是一位高中語文老師,他的家人文化水平都很高,因而也極為注重對孫天昌的教育和培養
  • 13年前,那個13歲以659分考入中科大的太原神童,後來怎樣了?
    一位位高考狀元被很多家長與學子追捧的,可是在山西有這麼一位神童,他在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著名的中國科技大學,一時間震驚全國,被譽為當代神童。他為什麼在小小年紀就能考上這麼一所985高校呢?0313歲如願考進科大孫天昌非常喜歡中科大,在13歲的時候他參加人生中的
  • 孫天昌13歲考出659高分,放棄清華進入中科大,如今他怎麼樣了?
    從小他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識分子的家庭氛圍也使他從小在書香門第中成長。孫天昌的祖父母十分理解兒子兒媳的教育方式,對教育孫天昌的觀念高度一致。孫天昌出生後,母親將認字與認物同步進行,通過很多生活瑣事告訴孫天昌這些字怎麼念,怎麼寫,英文又叫什麼。家裡的牆上到處都是識字卡,每每外出時,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教兒子念各類文字。
  • 3歲識字過千,13歲考入中科大: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孫天昌,3歲識字過千,13歲考入中科大,當其他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他在讀國內外名著。唐楚玥,高考725分,語文146,作文更是滿分。這些都得益於她對課外閱讀和寫作的持續熱愛。「如果孩子也能依照這個規律,將聽到的故事講述出來,不就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語文學習嗎?」隨即,我帶著我們的教學團隊,一鼓作氣,把講過的所有好故事、好詩歌,做了一遍篩選和編輯,為3~7歲孩子們設計了一門帶有凱叔味的《凱叔語文課》。
  • 孫天昌13歲考出659高分,放棄清華進入中科大,如今他怎麼樣了?
    從小他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識分子的家庭氛圍也使他從小在書香門第中成長。孫天昌的祖父母十分理解兒子兒媳的教育方式,對教育孫天昌的觀念高度一致。孫天昌出生後,母親將認字與認物同步進行,通過很多生活瑣事告訴孫天昌這些字怎麼念,怎麼寫,英文又叫什麼。家裡的牆上到處都是識字卡,每每外出時,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教兒子念各類文字。
  • 現代「仲永」孫天昌:13歲讀大學的太原神童,後來過得怎麼了?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時間簡史》封面上了三天幼兒園,因尿褲子被老師放在太陽底下曬了半天;七歲上了五天初中,又因為遲到被老師罰站半個小時。家裡人索性選擇放棄學校教育,改而自己親手教育。在孫天昌13歲那年,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成為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大學生。
  • 神童孫天昌:只上過三天幼兒園,5天初中!13歲以659分考入中科大
    有這樣一位神童,在13歲的時候便超出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但他卻放棄了這個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機會,選擇了自己的夢想,於是他以當時班級年齡最小的身份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繼續進行自己的學習。 家庭支持,觀念開明 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孫天昌,可以說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
  • 中國物理神童,12歲考上中科大,17歲進入哈佛,如今怎樣了
    他就是有著「神童」之稱的尹希。當年,尹希的名字曾經轟動全國。尹希生於1983年12月,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迷上了媽媽上大學時的微積分課本,作文也寫得非常好,父母決定讓他跳級。1993年,9歲半的尹希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這是全國知名的少年班,主要招收10歲以下的早慧孩子,通過超前教育,讓他們四年內學完高中課程,然後參加高考。
  • 他是江西神童,10歲以最高的成績考上中科大,最終卻做了和尚
    他是江西神童,10歲以最高的成績考上中科大,最終卻做了和尚文|程哥高考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之中是考生必須要過也最難過的一關,十年苦讀卻在一場考試中決定自己的命運,不過要說起最難的幾年考試還是1977年之後的那幾年,因為這一年恢復了斷絕已久的高考制度,因此考場上是攢了整整十年的「童生」,而能夠在這樣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自然是天才。
  • 神童從未上過學校,9歲高考落榜,10歲以352分考上大學,如今怎樣
    4年前,河南省商丘有一個女孩,備受大家關注在2016年高考中,她是最特殊的一位考生,才9歲的她,身材瘦小,卻要參加高考,讓當時很多考生和家長都驚嘆不已,很多孩子9歲也才讀小學三年級。她叫張易文,不過2016年她高考落榜了,父親又給她找了專門的高考複讀機構,在2017年,10歲的她以352的成績考上了大學,雖然是一所專科批次學校,但也足以令人驚嘆,這個小神童的身上還有什麼故事呢?
  • 13歲的湖南神童高考602分上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如今怎樣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在古代非常的流行,因此在古代有很多人對待那些讀書人都格外的尊重和體諒,古代的讀書人他們為的了就是有一天能夠考取功名,成龍成鳳,最後能夠做官。在封建社會,有一些人當官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而有一些人當官卻只是為了升官發財。不過歷史上有很多好官既造福了一方百姓,也榮歸故裡。
  • 10歲上高中,13歲拒絕北大,20歲博士畢業,神童如今怎樣了?
    導語:10歲上高中,13歲拒絕北大,20歲博士畢業,神童如今怎樣了?北大清華是我國最好的兩座大學,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為了考上它,很多學生都在努力拼搏著。但是卻有這樣一位神童,他10歲上高中,13歲拒絕北大,20歲博士畢業,他就是孫天瑞。孫天瑞出生在1996年。他的爸爸是一位高中英語老師。跟很多神童一樣,他從小就天賦異稟,表現出過人的才能,四歲的時候,別人開始上幼兒園,他就已經讀四大名著了。
  • 10歲考上大學的「女神童」,如今怎樣了?網友感嘆:當代傷仲永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孩子能成為「神童」是最值得他們高興的事情,最好是能超越同齡人一大截。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神童」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但是人生被按下「快進鍵」的孩子最後嘗到的卻是苦不堪言的果實。,13歲「私塾」當老師的「女神童」,如今生活令人感嘆3年前,來自河南商丘的一位叫做張易文的「女神童」年僅10歲就考上了大學。
  • 河南神童張易文:9歲高考落榜,10歲以352分考上大學,如今怎樣了
    張易文也是傳說中神童的一員,她出生於河南商丘,父親張民弢曾是老師。女兒出生後,張民弢覺得沒有一所學校符合他的教育理念,因此自己創辦一所培訓學校,從女兒四歲開始交起。
  • 範書愷:14歲高考考上清華的山西神童,7年過去了,如今怎樣
    一、寒門狀元7年前,在山西有一位被稱作「神童」的高考狀元,參加高考那一年,這位狀元還不過十四歲。2013年,14歲的範書愷走進高考考場,並考取了601分的高分,成為了那一年年紀最小的高考狀元。,兩三歲的時候就能夠識字閱讀了,這讓父母十分驚訝。
  • 中國物理神童,12歲考上中科大,17歲進入哈佛,如今怎樣了
    如果不是新聞報導,恐怕沒人相信,這個年僅22歲的青年已經拿到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哈佛大學破例讓他以博士後的身份留校,進行科研工作。他就是有著「神童」之稱的尹希。當年,尹希的名字曾經轟動全國。尹希生於1983年12月,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迷上了媽媽上大學時的微積分課本,作文也寫得非常好,父母決定讓他跳級。
  • 曾經號稱「霍金式」神童,12歲考上中科大,如今入美籍樂不思蜀
    我們國家經歷了百年的落後挨打,如今發展騰飛,無數的優秀人才都聚在一起,為強國復興做貢獻。在這其中,物理學人才的培養變成一個重要的指標,愛因斯坦為美國原子彈的研製成功留下了不朽貢獻,美國在很長時間成為世界霸主,很物理學人才是離不開的。科技時代,物理學人才如同英雄一般,受人尊敬。我們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電、電器、網際網路等等,都是物理化學科技的成果。
  • 美少女天才2年讀完小學8歲讀初中13歲考上985,如今在讀博
    而在今年的高考結束後,東南大學這所985高校也迎來了一批少年班學生,可以看到該班今年的平均年齡在14歲左右,同時最小的一位考生只有13歲。其實提到大學的少年班,在我國並不少見,只是因為很多人身邊很少有這樣天才的少年,所以才沒有那麼多了解罷了。
  • 13年了,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的神童沈詩鈞,如今怎樣?
    下面,米醬分享這位9歲上大學,14歲碩士畢業,18歲博士畢業的神童沈詩鈞的故事,看看他13年後如今怎樣?2007年,9歲的沈詩鈞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學生,並將在5年內修讀學士及碩士學位。沒想到,2009年9月年僅11歲的他便開始攻讀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碩士階段的課程,當時該消息還轟動了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