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是你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努力不過是為你的天賦做乘法,一開始如果是零,那麼你只會是無用功。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比別人提前了好多,帶著天賦出生的人仿佛是被神寵幸的孩子,而這些人的未來也是一些普通人這一輩子都不能達到的高度。
有這樣一位神童,在13歲的時候便超出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但他卻放棄了這個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機會,選擇了自己的夢想,於是他以當時班級年齡最小的身份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繼續進行自己的學習。
家庭支持,觀念開明
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孫天昌,可以說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他的父母是國家的公職人員,為國家服務效勞著,爺爺奶奶也一輩子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所以他的家庭文化底蘊深厚。
因此全家都是開明獨立的人,更難得可貴的是家裡的老人思想開放,尊重家裡年輕人的想法,也很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不會強迫孩子學習,更多的是以鼓勵和創造環境的方法進行著,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他慢慢的長大了。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常人不同。家人他們教他認字時,不會刻意強迫他去記某一個單詞或者某一個漢字。而是在看見什麼的時候,因地適宜地告訴他這個字怎麼寫,比如店鋪的招牌,醫院的貼紙這些都是他學習的內容。
其實父母這樣做的本意也並不是讓他認識更多的漢字,最開始的初衷是讓他養成一個學習的良好習慣。可就是這樣一個無心之舉,讓小小的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能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並且在這個時候他已經可以獨立閱讀。
打破傳統,自主學習。
在別的孩子只知道玩耍有專門的玩具房的時候,孫天昌已經將四千多冊圖書都閱讀完畢。他的房間也有一面牆專門用來擺放書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各種種類的書信手拈來。就連晦澀難懂的中國歷史書,《資治通鑑》等在他兩歲時就已經讀過。
最開始他按部就班地跟學校生活走,可短短三天時間就因為尿了褲子被幼兒園的老師罰站。後又因為遲到而被懲罰。這些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很平凡的事情。
在他的家長眼裡,卻看到了孩子不應該接受這樣的教育。傳統教育方式可能適合大眾,但並不適合他的孩子。他在家長認為這樣機械式的學習並不利於解放孩子的天性,反而一些天賦和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壓制。在全家想法驚奇的一致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們決定放棄在學校就學的機會,在家陪伴孩子學習。爺爺奶奶本來就是從事教育行業,所以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難,爸爸媽媽也在數據工作之後,大家專心致志地陪著孩子學習成長。在這樣學習氛圍中成長,這個小孩子的興趣十分廣泛。
體育運動十分擅長,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球類都可以比試一二,還擅長畫畫,幾分鐘之內便可以描繪出一副繪聲繪色的山水畫,就連親手種玉米一年都能收成好幾茬。這樣十項全能的孩子簡直就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典範。
家長付出,傾注心血
這樣的多位老師教導你為孩子的教育,確實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支持。家裡的每個人都在為孩子的進步默默付出著。爸爸會陪著他運動下棋,媽媽會陪著他學習語言,學習外語。
在他的床底下隨處可見廢紙裁成的卡片,上面摘抄記錄著《資治通鑑》等內容,是他學習中積累的痕跡。而這些小卡片也是爺爺奶奶利用家裡的廢紙殼進行裁剪。
像小的時候一樣,他依然通過識字卡這個方式進行學習,像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化名篇經典,四書五經他早已熟練掌握,出口成章。
但學習在這個孩子的生活中並不是主要的部分,培養各種興趣愛好才是他接受教育的主要目標。家中的裝飾十分簡陋,與從小沉浸在動畫片的孩子中不同,他的童年滿是書香氣息,但他樂在其中十分享受。
在他13歲時曾創作出一篇震驚四座的文章名為《豁達》,那文筆氣度簡直不像是一個少年所流露出來的氣質,裡面展現地氣度軒昂,人生志向廣闊,那許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最終他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所錄取,雖然只有十幾歲,但他絲毫不畏懼未知的未來,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無盡的興趣。
天才成長,未來可期
轉眼間那個從小萬眾矚目的天才現已成年,但卻因為成績問題沒有被保研,可能是上了大學之後接觸的愛好更多了,時間和精力就被瓜分了,離了父母的耐心指導,畢竟還是個心性未成熟的孩子,貪玩也是人之常情。
之前在家人身邊時,大家各司其職,對他的教育也是詳略得當,可是大學卻是遠離了父母,需要靠自己去努力,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情況多少變得不一樣,對於孩子的突然自由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和挑戰。
其實我們所謂的天才,並不是出生開始就會說話,就能出口成章,大家還在嬰兒時期起點都是一樣的,只是後天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樣。
他先天的優秀和後來展現的缺陷,其實都是不可避免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缺陷,就看自己更適合什麼樣的方式。
針對孫天昌的現狀大家也是褒貶不一,可能是期望太大對他的要求自然也高,有一點展現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大家就會感到失望。
可是他才十八歲,就已經比普通人提前幾年完成了學業,所以說他還小,未來可期,不管是選擇繼續深造還是尋找一個熱愛的工作,或者是選擇歸於平淡,作為一個旁觀者大家不應過度評價,畢竟生活是人家自己的,和屏幕前的看客無關。
我們只能從中汲取教訓,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我們也能變成「天才」,只要抵制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培養自己的興趣,天才不過是一個稱號,更難得可貴的是自己有個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