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反感神童這個詞,對我來說,這個詞有污衊的含義。」
尹希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這話裡似乎透著狂妄,但他想表達的是另兩層意思。
中國人歷來有神童情結。仲永七歲能詩,甘羅十二歲拜相,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神童者,智商碾壓普通人,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他人畢生難以企及的成就,令人豔羨。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如果神童們最終沒有按照「神童」應有的路徑成長,可能引來各種冷嘲熱諷。
這樣看,尹希不願意被人稱為神童,可以理解。
尹希身上的光環燦爛奪目:
小學二年級看得懂「微積分」
9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7歲哈佛碩博連讀
31歲當上哈佛正教授
33歲獲物理學新視野獎
1983年,尹希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的尹希,和很多小朋友一樣,被父母要求「全面發展」,除了學好文化課,還要學圍棋、畫畫,參加體育運動。
但尹希更喜歡看一些與年齡不相稱的書,比如父親書櫃裡的微積分、量子力學。小學二年級時,就能看懂微積分。當然,只能略知皮毛。其物理學方面的天賦,那時候就已表現出來。
什麼是神童不好說,天賦的偏好是客觀存在的。先天性愚型兒胡一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超越常人,就是明顯的例子。但尹希的天賦表現得更全面而完美。
母親發現兒子的非凡智商,是尹希二年級的時候。尹希並不是特別努力學習的孩子,考試之前不認真複習,也不做額外的作業,但每次考試都輕鬆拿第一。母親發現了這點,就跟學校商量讓兒子跳級。
學校也發現尹希具有超常智力。9歲時,尹希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這個班,某種意義上,是為中科大少年班發現並輸送人才的基地。
12歲,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學生。在中科大,尹希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要向物理學進軍,因而學習上非常努力。每天上課,幾乎都是最早一個到教室。
5年後本科畢業。17歲的尹希,獲哈佛大學2萬美元全額獎學金,赴美讀博。決定去哈佛之前,他有幾個選擇,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都錄取了他,並且開出全額獎學金。
為什麼選擇哈佛?「我沒拿到普林斯頓和加州理工的offer。」尹希回答。
很顯然,物理學是他確定的發展方向,言下之意,哈佛也只是次選,前述三所大學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22歲,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哈佛大學打破慣例,破格接受尹希在本校讀博士後。這非常難得,如果不是看好尹希,美國人怎麼會為一個中國人破例?
31歲,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此次晉升,打破了華人在海外名校獲正教授的年齡紀錄。
尹希為何這麼牛?除了才華橫溢、智商超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弦理論,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等。這是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領域,是現代物理學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
但尹希表示,自己並不在乎什麼職位或者職稱,不願意花時間想升職這類事。獲得正教授當然好,更希望獲得終身教授。這樣,做研究時可以心無旁騖,不擔心被解僱。
尹希不覺得自己是神童,也不比其他人更努力。同時他也認為,按部就班的階梯學習,所謂的成長規律,都是胡亂定出來的,沒有科學依據。中科大少年班給了孩子們更多選擇的機會,這正是中國教育最欠缺的地方。
自己為什麼能有優異的表現呢?尹希坦言,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專注。自己並不比同齡人更努力,只是做事情比較專注,不容易受幹擾,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東西上。
比如,很長一段時間,尹希花很大精力在跑步上面,最好的成績是,1小時24分跑完半馬,2小時53分跑完全馬。這個成績已經很厲害了,但尹希覺得,自己在跑步上沒有什麼潛能,不會取得突破,便放棄了。
二是喜歡。尹認說,他不喜歡「智力」一詞,也不太明確它的定義。自己只是普通人,之所以在別人看來很厲害,只不過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喜歡一件事,才能將它做到極致。有些人喜歡的東西太多,精力被分散;有些人沒有真正喜歡的事,興趣容易轉移。
做真心喜歡的事,在別人看來需要頑強毅力去堅持,自己卻感覺不到有多辛苦。
尹希這樣說,當然是謙虛。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很多,能有他這般成就的人卻鳳毛麟角。小學二年級能看懂微積分,33歲在前沿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這不是專注和喜歡能解釋的事。
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非常接近,但總有一些人,基因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神秘突變,以致智商水平遠超同齡人,或者在某方面表現出驚人天賦。
但是,僅有天賦是不夠的,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將天賦充分發揮。如方仲永那般,被鼠目寸光的父親每日帶著「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終將泯然眾人。
尹希如今在美國娶妻生子,專業上正在尋求突破。有人說他入美國籍是人才流失,是不愛國。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正如尹希自己所言,是否晉升,在哪兒工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自己心無旁騖地投入研究,最終取得成果。
有了成果,才能談損益。將來,尹希是對自己的祖國湧泉相報,還是徹底成為一根香蕉,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
我倒是覺得,尹希接受媒體採訪時,那番無遮攔的話,非常有價值,能給人啟發。普通人要有所成就,不要想著走捷徑。如果說有什麼捷徑,那就是,專注地做喜歡自己的事。如此,沒有大成就,也有小成就,足以慰平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