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結果排名的利與弊是什麼?
美國通用電器CEO傑克韋爾奇自創的活力曲線:一個組織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間狀態的,10%的人是最差的。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掌握那20%和10%的人的姓名和職位以做出準確獎懲:最好的應該馬上得到激勵或升遷,最差的必須馬上走人。
傑克韋爾奇在剛接手瀕臨破產的GE時發現,員工考核分數都在95分以上,所以決定用ABC法則,他認為企業走到這個境地員工不可都優秀。這個ABC理論,在韋爾奇擔任通用電器CEO的第一年就開始運用,當時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效。以致很快被無數企業學習沿用。在我國,普遍稱之為「末位淘汰制」,據了解,在很多大中型企業仍然在堅持運用。
比如中國平安,每年保持5%的主動淘汰率。另一個運用版本就是「排名法」,將員工根據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名,然後分別給予對應的獎勵與懲罰。
客觀地講,排名法是一種通過獎罰分明以促進員工爭先恐後、努力工作、爭創佳績的考核激勵辦法。具有良好的驅動性,值得推廣和運用。
不過,排名法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條件:為什麼表現居中的員工容易被忽視?我們發現,企業中間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績效穩定的員工容易被忽視,這對於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中間部分績效穩定的員工是大多數企業的「引擎室」,考慮到人員規模,持續提升這部分員工的績效對於企業未來整體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點評:這是因為績效僅僅停留在表面,比如獎勵前20%,淘汰或鞭策後10%,中間的70%被忽視,僅依靠兩頭擠壓的力度仍然是不足夠的。對中間70%同樣要分區促進。
因此,一些企業在運用常規排名法的同時,還會補充相應的措施,例如:一、兩兩競爭。將歷次排名或最近排名比較靠近的兩個人組合成一個對手,在下一次排名中誰能靠前,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或鼓勵。也可以鼓勵兩人以某種「打賭」的方式來參與這個競賽。
二、分區競爭。根據歷次排名狀況,將員工劃分到不同的排名區,例如前5名的為A區,∥後5名的為C區,中間的10名為B區,在各區中再展開新的排名,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或鼓勵。當然,A區主要是重獎,C區則主要為鼓勵。
三、考核與經營有什麼關係?
企業實施考核的目的,一定是為了促進管理提升、經營改善。因此,考核本身的核心價值,對於企業而言,必須要發揮此功效。
我一直認為,考核在促進低成本運作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如何衡最低成本運用?
1、人效高;
2、產效高;
3、坪效高;
4、資金周轉率高:
5、成本率低;
6、費用率低:
7、損耗次品率低;
8、退貨返工率低。
做到4高4低,企業減少負擔,輕裝上陣,充滿活力。做好預算的編制、執行、管控、考核,低成本運作則可逐步實現。
經營者要知道的11組數據:
1、企業利潤:15%-20%,低於20%說明管理不力,要調整。低於15%屬於投資失敗。
2、人員工資:17%-22%,高於22%需要減員增效,高於20%需要調整。
3、材料成本:20%-25%,高於25%會虧損。
4、禮品贈品等成本:5%-10%,包括轉介紹中老顧客回饋部分。
5、年業績:必須高於投資額的250%。即:投資100萬的店,年業績最少做到250萬。否則屬於投資失誤。
6、回報年限:2-4年。2年內收回投資屬於經營成功,2-4年內收回投資屬於經營一般,4年以上才收回投資屬於經營失敗。
7、日常再投入比例:10%,用於更新。
8、擴店或重裝修間隔:大於2年,不到2年。
9、促銷頻度:年2-3次,低於2次會喪失市場,高於3次會增加經營難度。便擴店或重裝修,結局是店越開越大,債越欠越多、
10、一次訂單率:60%-80%,不到60%需要調整,有合格包裝和門市培訓。高於80%?這輩子沒見過。
11、成熟店轉介紹率:80%,高於80%說明推廣不足,低於80%說明產品服務有缺陷。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考核要基於企業自身的各種歷史數據,又要參照行業標準或行業內優秀企業的標準,通過建立本企業的目標與標準,完善多元化的激勵模型,支持企業實現管理優化、業績增長的發展戰略。
滿意度評價應該如何設計?
關於360:360本身的理念非常好,全方位測試、反饋、考核客戶價值,如果能在企業運作起來,具有極好的意義與價值。不過,在大多數企業的現狀環境下,做360並不太適宜,強推之下,若無文化與系統支撐可能適得其反。不過,既然滿意度評價是基於客戶價值,而客戶價值又是崗位價值的一個決定因素,企業大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實行滿意度評價的難點與障礙:
1、測評項目與標準:在項目選擇上是以能力為導向,還是以行為為導向,或是強調結果導向。在標準方面,是否能清晰描述每一種能力、行為、結果,並且配分方式設置科學且準確合理。
2、測評方式:主要有「問卷調研式、訪談式、觀察評估式、體驗評價式」等多種方式,這是容易造成主觀失準的一個重要環節。
3、採集手段:客戶的反饋與建議如何採集,才能真實客觀?主要有「第三方採集、封閉式採集、信息化採集(如網絡投票等)」等方式。
4、測評人與文化:誰來評價、如何評價、如何做到客觀評價?這是滿意度評價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現在有不少企業針對外部顧客採用「神秘顧客滿意度」調查,效果很好。有的企業還為之取名為「小蜜蜂」,感覺不錯。
而對內部客戶的滿意度調查,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企業氛圍與團隊協作,二是如何將測評點細化與標準化,避免主觀,採集操作也需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