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先生兒子四年級期末考試後,母子間有過這樣一番談話——
兒子:我才不相信呢!
妻子:你說你咋老考那麼差,總是正數找不見,倒數幾個就是你?
兒子:倒數咋了?倒數也是要人考的。你可笑不,非得別人倒數你就高興了?
妻子:你知道害臊兩個字怎麼寫的嗎?
兒子:有啥了不起的!
妻子:還好意思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瘋玩!正經考試沒能耐。
兒子:那有什麼呀?我不就沒用心嘛。
妻子:那你幹嘛不用心呢?你的心都用到哪兒去了?
兒子:我就是覺得天天寫呀、算呀太枯燥,沒意思。
妻子:沒聽過書到用時方恨少嗎?不知道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嗎?你這樣下去,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兒子:我才不相信呢!
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兒子六歲半該讀小學了,C先生把兒子送學校報到時卻沒有其他父母那樣開心,心裡猶疑忐忑不斷尋思:像兒子這樣「傻大膽」惡作劇、調皮搗蛋、坐立不寧,怎麼能在課堂上好好聽講啊?
知子莫若父,兒子的「與眾不同」讓C先生不安,果不其然,預料的事完全兌現,沒幾天班主任就來告狀了。所有老師反映,兒子注意力分散,完全不能跟隨老師行動。上課顯得非常焦躁,一刻停不下來,不是玩文具就是撕紙屑,不是反覆解扣衣服紐扣就是反覆松繫鞋帶。一個人玩得無聊了就東張西望,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說小話。總之,兒子成了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多數學生都把做家庭作業當成負擔,應付了事,C先生的頑皮兒子更是厭煩這個每天必做的枯燥乏味的事。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玩耍,他除了潦草應付、拖欠不做之外,還別出心裁地想法子糊弄,甚至瞞天過海欺騙老師。
比如寫錯字被罰抄時,他會採用自己發明的「流水作業法」,在每個空格裡依次寫上被罰抄字的一個筆畫,寫完一行再寫下一個筆畫,最後一筆寫完,一行字就算抄寫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這樣寫速度快,至於字的間架結構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再比如他最頭疼的數學作業,有一次為了少做題,他把配套練習冊上的某一頁撕掉,結果老師批改時沒有發現。取巧得逞後,他竟大膽地如法炮製,隔幾天就撕掉一頁。最後被老師發現時,練習冊頁竟然少了三分之一!氣得老師當著兒子的面,把C先生妻子劈頭蓋臉好一頓數落,怪家長沒盡到監管職責。
多番教育,兒子依然故我
兒子學習態度如此,成績自然就差到要命,一直在全班倒數第几上下徘徊,好面子的妻子因此患了學生家長會「恐懼症」。多番教育,兒子依然故我,逼得妻子不得不選擇挖苦諷刺、訓斥怒罵的粗暴方式。
早在幼教時期,C先生就喜歡給兒子買益智玩具,但兒子對這類玩具似乎都不是那麼喜歡,玩具到了他手裡,都逃不出被摔、被拆或被丟的噩運。後來C先生給兒子買了臺電子遊戲機,他自認為電遊或許對開發孩子智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有好處,沒想到無論學習和玩耍都從未能夠長時間集中精力的兒子,居然一下就上了癮,整日沉迷其中。萬沒料到,遊戲機不但沒促進學習,反倒成了嚴重幹擾,並最終將兒子引入了網癮歧途!
C先生原本美好的期望,卻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下變得不可收拾了。調皮搗蛋的兒子日漸頑劣,先是見縫插針放學晚回家進遊戲室玩,後是逃學逃課躲在遊戲室玩,最後發展到九歲就敢夜不歸宿通宵玩。
C先生一直認為,「嚴父慈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組合,一嚴一慈,剛柔相濟;張弛有度,相得益彰。然而,這些手段在兒子面前似乎完全失效,他過分的頑劣,逼C先生夫妻一同祭起了傳統教育方式裡的「棍棒教育」,巴掌、繩索、皮帶。妻子氣急了打人就更隨意,順手拿的東西就招呼,墨水瓶、不鏽鋼鍋鏟等一股腦上。
然而,暴揍之後,過不了多久兒子又會重犯,且更出格。一次,在把兒子打得遍體鱗傷後,C先生面對在暴揍下已經不跑不躲、不哭不喊,只是默默流淚、眼睛直直瞪著他的兒子,頓時崩潰,不加掩飾地放聲嚎叫慟哭起來。他為自己的粗暴無能、無計可施而悲哀絕望!
悲哀絕望
1.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班主任的告狀,讓C先生有些納悶,他決定去探究一下兒子在學校時的真實情況,可結果確如老師所說。在詢問批評兒子時,他強烈感覺到,兒子已經養成了許多壞習慣,比如自控力差、撒謊等,但他一時也找不到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為兒子糾偏。
2.家庭作業瞞天過海欺騙老師
因兒子撕練習冊,瞞天過海欺騙數學老師,招致老師劈頭蓋臉一頓訓斥的妻子,羞得無地自容。
搞教育出生的C先生,對給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留家庭作業的做法一直持反對態度,認為數量偏多、質量不高的家庭作業,既大大擠佔了學生的玩耍和睡眠時間,又因做無用功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究其存在原因,很大部分都是因老師不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質量而採取的補救措施。
或許是孩子受家長對老師留家庭作業有意見的影響,或許是家長主觀上過於相信孩子而忽視嚴管的緣故,整個小學、中學階段,孩子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比較糟糕,尤其是寒暑假作業,沒有一次全部按時完成的。
家長會
3.兒子對考試排名無所謂,妻子尷尬罷開家長會
文章開篇的對話就是兒子對待考試的態度,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用調侃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可憐的自尊。他已經習慣了一口口吞下自己種出的苦果,卻不知慚愧和悔改,成了讓老師家長犯愁的「問題兒童」。
一次次遭遇家長會上的尷尬,仿佛受審的妻子拒絕再去參會,而把這個折磨人的任務徹底甩給了C先生。
4.沉迷遊戲的「問題」兒子和幾近絕望崩潰的父親
兒子拿到C先生買的電子遊戲機如獲至寶,很快沉迷其中。原以為遊戲活動可以健腦益智,卻沒想到更耽誤了學習。
他補救的措施是給兒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必須徵得爸媽同意後再玩,完成作業以後才能玩,每次不能超過一小時。
後來遊戲機玩壞了,兒子就開始拿錢進遊戲室玩,為適應新情況C先生定了新的「約法三章」:只能周日玩;每次不超一小時;不許私自拿錢,由大人陪著去付帳。
兒子九歲那年,一次玩遊戲夜不歸宿,找了大半夜人的C先生夫妻,擔驚受怕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從門衛得知孩子因害怕進家門直接去了學校後,C先生強壓怒火,一直等到兒子放學回家,用繩索綁上一頓暴揍,連皮帶都抽斷成兩截。
玩遊戲夜不歸宿
兒子越來越頑劣,夫妻倆苦口婆心,道理講盡,卻絲毫不見效果,被逼無奈的他們開始扮演起虎爸狼媽的角色。挖苦諷刺,訓斥怒罵,直至祭起體罰暴打的「棍棒教育」撒手鐧。
夜不歸宿的事才過兩周,兒子再次違規被暴打,面對挨揍時已經不跑不躲,不哭不喊,只是臉上默默淌著淚水,拿眼睛直直瞪著大人的兒子,無計可施的C先生心痛之餘幾近崩潰,發出悲哀絕望的嚎叫,不加掩飾地慟哭起來。
1.關於「超級活寶」
嬰幼兒時期,家裡老人和妻子有時不理智的溺愛,或多或少促成了兒子的壞習慣,也影響了C先生對兒子的糾偏行動。
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行為方式的不統一,很有可能就是孩子養成壞習慣的誘因。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主要責任在家庭在父母,正如一位教育專家的話,教書是學校的事,但育人一定是家庭的事。
再說活潑好動是多數孩子的天性,不能簡單歸咎於孩子不聽話,父母、包括老師要對孩子的所謂不良習慣有個清醒的認識。妻子覺得兒子讓自己在老師面前失了面子,產生焦躁情緒,於是一味責備訓斥,反倒引起他的牴觸和反感,時間久了孩子產生「免疫力」,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喪失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良機。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還有給孩子糾偏,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掉孩子壞習慣的過程,就像獵人馴馬熬鷹一樣,需要放出足夠的韌性和耐心來。
2.關於家庭作業
中小學生超量的家庭作業和繁重的課業負擔,是當今中國教育領域不爭的事實。教育管理部門年年高喊減負,卻越減「負」越重。
究其根源,是應試教育綁架了我們的基礎教育。C先生本就不太贊同小學生做大量的家庭作業,故對兒子的作業監管比較鬆懈。
聰明的兒子也發現了父母的「軟肋」,並加以利用,所以他的作業潦草、拖欠或乾脆不做就成了常態。
3.關於考試排名
對考試排名、尤其是給小學生和中學低年級學生排名的方式,做過老師的C先生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種方式的最大致命缺陷,就是把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的,也許並不那麼顯著的差距和缺點,放大昭示給人,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傷害,喪失繼續努力、迎頭趕上的信心,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毀了未來的前程和人生。
而現在學校給學生排名的做法,簡直登峰造極到變態。把每個學生的成績差距那麼精確地測試出來,人為計算出耐人尋味的分數,有時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一兩位,有這個必要嗎?
查查考試成績
老師和家長都會拿排名說事,讓學生不僅跟自己比,更要跟別人比,造成無形和有形的壓力,這樣做對少部分心智較強的學生也許有正面作用,但對多數學生而言負面效應要更大些。C先生覺得兒子就是這種不當教育方式的受害者之一。
當然,C先生妻子罷會的做法也是不負責任的。在她躲避開兒子給自己帶來的尷尬的同時,也喪失了發現問題根源和幫助兒子糾偏的機會,得不償失!
4.遊戲問題和絕望崩潰
電子遊戲造成的危害巨大,有目共睹。這個現代高科技產下的怪物,不知吞噬了多少曾經幸福和睦的家庭,不知毀滅了多少童趣和花季。
而C先生對兒子打遊戲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是源於心裡存在的一個貌似合理的理由,就是專家說過遊戲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程,它擔負著培訓生存技能和娛樂身心的重要職能;電子遊戲是高科技產品,玩電遊也算是在擁抱高科技,為將來學習高科技做準備。
但是,當電遊的危害在兒子身上發酵時,C先生夫妻措手不及,即便採取極端的「棍棒教育」方式,虎爸狼媽照樣敗下陣來。
感覺到自己教育兒子就像當年的老父親一樣,簡單粗暴,短視無能,教子無方,C先生幾近崩潰,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