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之四:頑劣升級逼出虎爸狼媽,棍棒無效C先生顏面失盡

2020-09-04 靈魂覺悟者

C先生兒子四年級期末考試後,母子間有過這樣一番談話——

兒子:我才不相信呢!

妻子:你說你咋老考那麼差,總是正數找不見,倒數幾個就是你?

兒子:倒數咋了?倒數也是要人考的。你可笑不,非得別人倒數你就高興了?

妻子:你知道害臊兩個字怎麼寫的嗎?

兒子:有啥了不起的!

妻子:還好意思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瘋玩!正經考試沒能耐。

兒子:那有什麼呀?我不就沒用心嘛。

妻子:那你幹嘛不用心呢?你的心都用到哪兒去了?

兒子:我就是覺得天天寫呀、算呀太枯燥,沒意思。

妻子:沒聽過書到用時方恨少嗎?不知道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嗎?你這樣下去,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兒子:我才不相信呢!

上課說話搗蛋不聽講,瞞天過海混作業氣壞老師,成績倒數竟說歪理辯解,打遊戲成癮小小年紀夜不歸宿。兒子頑劣升級逼出虎爸狼媽,棍棒教育無效C先生顏面失盡幾近崩潰

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兒子六歲半該讀小學了,C先生把兒子送學校報到時卻沒有其他父母那樣開心,心裡猶疑忐忑不斷尋思:像兒子這樣「傻大膽」惡作劇、調皮搗蛋、坐立不寧,怎麼能在課堂上好好聽講啊?

知子莫若父,兒子的「與眾不同」讓C先生不安,果不其然,預料的事完全兌現,沒幾天班主任就來告狀了。所有老師反映,兒子注意力分散,完全不能跟隨老師行動。上課顯得非常焦躁,一刻停不下來,不是玩文具就是撕紙屑,不是反覆解扣衣服紐扣就是反覆松繫鞋帶。一個人玩得無聊了就東張西望,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說小話。總之,兒子成了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多數學生都把做家庭作業當成負擔,應付了事,C先生的頑皮兒子更是厭煩這個每天必做的枯燥乏味的事。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玩耍,他除了潦草應付、拖欠不做之外,還別出心裁地想法子糊弄,甚至瞞天過海欺騙老師。

比如寫錯字被罰抄時,他會採用自己發明的「流水作業法」,在每個空格裡依次寫上被罰抄字的一個筆畫,寫完一行再寫下一個筆畫,最後一筆寫完,一行字就算抄寫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這樣寫速度快,至於字的間架結構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再比如他最頭疼的數學作業,有一次為了少做題,他把配套練習冊上的某一頁撕掉,結果老師批改時沒有發現。取巧得逞後,他竟大膽地如法炮製,隔幾天就撕掉一頁。最後被老師發現時,練習冊頁竟然少了三分之一!氣得老師當著兒子的面,把C先生妻子劈頭蓋臉好一頓數落,怪家長沒盡到監管職責。

多番教育,兒子依然故我

兒子學習態度如此,成績自然就差到要命,一直在全班倒數第几上下徘徊,好面子的妻子因此患了學生家長會「恐懼症」。多番教育,兒子依然故我,逼得妻子不得不選擇挖苦諷刺、訓斥怒罵的粗暴方式。

早在幼教時期,C先生就喜歡給兒子買益智玩具,但兒子對這類玩具似乎都不是那麼喜歡,玩具到了他手裡,都逃不出被摔、被拆或被丟的噩運。後來C先生給兒子買了臺電子遊戲機,他自認為電遊或許對開發孩子智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有好處,沒想到無論學習和玩耍都從未能夠長時間集中精力的兒子,居然一下就上了癮,整日沉迷其中。萬沒料到,遊戲機不但沒促進學習,反倒成了嚴重幹擾,並最終將兒子引入了網癮歧途!

C先生原本美好的期望,卻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下變得不可收拾了。調皮搗蛋的兒子日漸頑劣,先是見縫插針放學晚回家進遊戲室玩,後是逃學逃課躲在遊戲室玩,最後發展到九歲就敢夜不歸宿通宵玩。

C先生一直認為,「嚴父慈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組合,一嚴一慈,剛柔相濟;張弛有度,相得益彰。然而,這些手段在兒子面前似乎完全失效,他過分的頑劣,逼C先生夫妻一同祭起了傳統教育方式裡的「棍棒教育」,巴掌、繩索、皮帶。妻子氣急了打人就更隨意,順手拿的東西就招呼,墨水瓶、不鏽鋼鍋鏟等一股腦上。

然而,暴揍之後,過不了多久兒子又會重犯,且更出格。一次,在把兒子打得遍體鱗傷後,C先生面對在暴揍下已經不跑不躲、不哭不喊,只是默默流淚、眼睛直直瞪著他的兒子,頓時崩潰,不加掩飾地放聲嚎叫慟哭起來。他為自己的粗暴無能、無計可施而悲哀絕望!

悲哀絕望

C先生調教「實操」過程

1.課堂上的超級活寶

班主任的告狀,讓C先生有些納悶,他決定去探究一下兒子在學校時的真實情況,可結果確如老師所說。在詢問批評兒子時,他強烈感覺到,兒子已經養成了許多壞習慣,比如自控力差、撒謊等,但他一時也找不到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為兒子糾偏。

2.家庭作業瞞天過海欺騙老師

因兒子撕練習冊,瞞天過海欺騙數學老師,招致老師劈頭蓋臉一頓訓斥的妻子,羞得無地自容。

搞教育出生的C先生,對給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留家庭作業的做法一直持反對態度,認為數量偏多、質量不高的家庭作業,既大大擠佔了學生的玩耍和睡眠時間,又因做無用功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究其存在原因,很大部分都是因老師不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質量而採取的補救措施。

或許是孩子受家長對老師留家庭作業有意見的影響,或許是家長主觀上過於相信孩子而忽視嚴管的緣故,整個小學、中學階段,孩子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比較糟糕,尤其是寒暑假作業,沒有一次全部按時完成的。

家長會

3.兒子對考試排名無所謂,妻子尷尬罷開家長會

文章開篇的對話就是兒子對待考試的態度,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用調侃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可憐的自尊。他已經習慣了一口口吞下自己種出的苦果,卻不知慚愧和悔改,成了讓老師家長犯愁的「問題兒童」。

一次次遭遇家長會上的尷尬,仿佛受審的妻子拒絕再去參會,而把這個折磨人的任務徹底甩給了C先生。

4.沉迷遊戲的「問題」兒子和幾近絕望崩潰的父親

兒子拿到C先生買的電子遊戲機如獲至寶,很快沉迷其中。原以為遊戲活動可以健腦益智,卻沒想到更耽誤了學習。

他補救的措施是給兒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必須徵得爸媽同意後再玩,完成作業以後才能玩,每次不能超過一小時。

後來遊戲機玩壞了,兒子就開始拿錢進遊戲室玩,為適應新情況C先生定了新的「約法三章」:只能周日玩;每次不超一小時;不許私自拿錢,由大人陪著去付帳。

兒子九歲那年,一次玩遊戲夜不歸宿,找了大半夜人的C先生夫妻,擔驚受怕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從門衛得知孩子因害怕進家門直接去了學校後,C先生強壓怒火,一直等到兒子放學回家,用繩索綁上一頓暴揍,連皮帶都抽斷成兩截。

玩遊戲夜不歸宿

兒子越來越頑劣,夫妻倆苦口婆心,道理講盡,卻絲毫不見效果,被逼無奈的他們開始扮演起虎爸狼媽的角色。挖苦諷刺,訓斥怒罵,直至祭起體罰暴打的「棍棒教育」撒手鐧。

夜不歸宿的事才過兩周,兒子再次違規被暴打,面對挨揍時已經不跑不躲,不哭不喊,只是臉上默默淌著淚水,拿眼睛直直瞪著大人的兒子,無計可施的C先生心痛之餘幾近崩潰,發出悲哀絕望的嚎叫,不加掩飾地慟哭起來。

「實操」效果及其可借鑑經驗

1.關於「超級活寶」

嬰幼兒時期,家裡老人和妻子有時不理智的溺愛,或多或少促成了兒子的壞習慣,也影響了C先生對兒子的糾偏行動。

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行為方式的不統一,很有可能就是孩子養成壞習慣的誘因。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主要責任在家庭在父母,正如一位教育專家的話,教書是學校的事,但育人一定是家庭的事。

再說活潑好動是多數孩子的天性,不能簡單歸咎於孩子不聽話,父母、包括老師要對孩子的所謂不良習慣有個清醒的認識。妻子覺得兒子讓自己在老師面前失了面子,產生焦躁情緒,於是一味責備訓斥,反倒引起他的牴觸和反感,時間久了孩子產生「免疫力」,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喪失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良機。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還有給孩子糾偏,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掉孩子壞習慣的過程,就像獵人馴馬熬鷹一樣,需要放出足夠的韌性和耐心來。

2.關於家庭作業

中小學生超量的家庭作業和繁重的課業負擔,是當今中國教育領域不爭的事實。教育管理部門年年高喊減負,卻越減「負」越重。

究其根源,是應試教育綁架了我們的基礎教育。C先生本就不太贊同小學生做大量的家庭作業,故對兒子的作業監管比較鬆懈。

聰明的兒子也發現了父母的「軟肋」,並加以利用,所以他的作業潦草、拖欠或乾脆不做就成了常態。

3.關於考試排名

對考試排名、尤其是給小學生和中學低年級學生排名的方式,做過老師的C先生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種方式的最大致命缺陷,就是把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的,也許並不那麼顯著的差距和缺點,放大昭示給人,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傷害,喪失繼續努力、迎頭趕上的信心,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毀了未來的前程和人生。

而現在學校給學生排名的做法,簡直登峰造極到變態。把每個學生的成績差距那麼精確地測試出來,人為計算出耐人尋味的分數,有時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一兩位,有這個必要嗎?

查查考試成績

老師和家長都會拿排名說事,讓學生不僅跟自己比,更要跟別人比,造成無形和有形的壓力,這樣做對少部分心智較強的學生也許有正面作用,但對多數學生而言負面效應要更大些。C先生覺得兒子就是這種不當教育方式的受害者之一。

當然,C先生妻子罷會的做法也是不負責任的。在她躲避開兒子給自己帶來的尷尬的同時,也喪失了發現問題根源和幫助兒子糾偏的機會,得不償失!

4.遊戲問題和絕望崩潰

電子遊戲造成的危害巨大,有目共睹。這個現代高科技產下的怪物,不知吞噬了多少曾經幸福和睦的家庭,不知毀滅了多少童趣和花季。

而C先生對兒子打遊戲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是源於心裡存在的一個貌似合理的理由,就是專家說過遊戲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程,它擔負著培訓生存技能和娛樂身心的重要職能;電子遊戲是高科技產品,玩電遊也算是在擁抱高科技,為將來學習高科技做準備。

但是,當電遊的危害在兒子身上發酵時,C先生夫妻措手不及,即便採取極端的「棍棒教育」方式,虎爸狼媽照樣敗下陣來。

感覺到自己教育兒子就像當年的老父親一樣,簡單粗暴,短視無能,教子無方,C先生幾近崩潰,悲從中來!

相關焦點

  • 北大學霸: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一位「虎爸狼媽」!
    北大學霸: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一位「虎爸狼媽」!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孩子優不優秀,未來是否成才,很大情況下取決於父母從小的家庭教育。而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藏著一位「虎爸狼媽」!我能夠考上北京大學,一半來源於我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另一半則來源於父母從小的「虎爸狼媽」式的家庭教育。出生於農村家庭的我,父母從來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卻有著普通父母沒有的格局與遠見。他們,從小對我的要求就特別嚴格,甚至於近乎苛刻,有時我都懷疑我是否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 朱軍:不贊成狼媽虎爸教育模式
    記者:對於現在社會上這種狼媽虎爸教育現象您怎麼評價?  朱軍:我認為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不能代表全部,如果只關注這種極個別的現象會讓我們自己的眼界變窄。  記者:您會這樣教育您的子女麼?  朱軍:我不會,這只是一種現象而已。我覺得一切正常就好,孩子成長要給他一個正常的生活學習環境,正常的溝通渠道,正常的表達平臺。
  • 家庭教育微課堂——「虎爸狼媽」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有多大
    家庭教育微課堂——「虎爸狼媽」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有多大 2020-08-28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智慧多虎爸狼媽式教育不利孩子成長
    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能伴隨孩子的成長,為他傾心付出的時間可能就那麼一段,機會失去了,再也找不回。因此,我期待我們所有的家長成為孩子的知音,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 智慧2、虎爸狼媽式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中國的家長,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即使有,也只是長輩們說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 孩子學習,一定需要家長「逼迫」嗎,虎爸狼媽的做法是否正確?
    孩子學習,一定需要家長「逼迫」嗎,虎爸狼媽的做法是否正確?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也有些家長表示有些年齡段的孩子就是過於貪玩,很正常,家長誘導慢慢就會好了。緊箍咒總是有唐僧的念叨,小編的爸爸可不是唐僧,脾氣非常非常暴躁,只要在他的視線以內,小編沒有出現,沒有學習,輕則一頓罵,重則一頓皮鞭(當然棍棒教育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小編皮糙肉厚出於逆反心理,越挨打越不屑,甚至對學習更加不上心。其實你看,有時候強迫孩子學習並不會起到多大作用,甚至會起到反向作用,使孩子逐漸覺得學習就是自己的一種負擔。
  •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
    01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說到教育孩子,想必大家都會想起一部紀錄片《與敵同住》,它講述了專制型媽媽養出來的孩子與放養型媽媽養出來的孩子有何差別。在這兩位媽媽中,貝絲屬於「虎媽」,她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在生活中會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矩,來規範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珍卻跟貝絲截然相反,她比較佛系,在教育過程中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她慢養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快樂成長。這兩個家庭的孩子性格差別很大。珍家的孩子跟父母關係很好,在性格上也比較隨意。
  •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差別很大一眼能分辨
    虎爸狼媽養的孩子,和佛系父母養的孩子在這兩位媽媽中,貝絲屬於「虎媽」,她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在生活中會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矩,來規範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珍卻跟貝絲截然相反,她比較佛系,在教育過程中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她慢養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快樂成長。
  • 成長故事之五:拋棄「棍棒教育」,從賞識和平等交流開始
    他將自己培養女兒的艱辛經歷結集成書《賞識你的孩子》,向世人展示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賞識教育的魅力,及其所創造的教育奇蹟,被人們譽為「賞識老爸」、「中國第一位覺醒的父親」。這則報導,讓C先生陷入深深反思,與周師傅相比較,自己育兒的過往經歷簡直不堪回首,如果說他是偉大的賞識老爸,那自己就是無能的野蠻父親!真是一則小故事,點醒昏昏夢中人。
  • 那些「虎爸、虎媽」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2011年8月,該書發表時,蔡美兒在《華爾街日報》頭條上刊登出「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優秀」的文章介紹她的書。文中提到,蔡美兒為兩個女兒制定十大戒律。其實在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虎爸、虎媽」,把孩子「從頭管到腳」,把「虎媽」蔡美兒的「十大家規」奉為寶典。
  • 棍棒底下出孝子?別讓家教變家暴
    據報導,李某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從兒子6歲起,就逼兒子用頭撞牆練「鐵頭功」,效仿古人讓兒子「頭懸梁」。其妻子報警後向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法院迅速作出上述決定。這種荒唐的育兒方式令人啼笑皆非,更引人深思。此事固然只是極端個例,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至今依然有一定市場。該案例中,李某就一直認為,想讓孩子身體結實、孝順父母,就得把孩子「打服」。
  • 「虎爸狼媽」的教育真的合適嗎?孩子自卑的產生,這可能就是源頭
    嚴厲的教育,其實有一個最好的好處,就是讓父母的經驗,能很好地指導孩子的成長。日常生活中,這些「虎爸狼媽我認為這是一種畸形的成長!而父母的幹預,讓這些孩子的成長周期變長,很多人直到大學,直到真正的脫離父母的「監管」,才學著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決定。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遇到問題,還會打電話去請教家長,這樣的成長,我認為是我們應該抵制的!
  • 還在用虎媽虎爸的教育方法嗎?看完這些知識,你可能會改變主意
    她認為「好孩子是逼出來的」,所以孩子要嚴加管教才會成材。幼小的彤彤承受了本不是這個年紀應該承受的壓力。背不會乘法口訣就會遭到母親打手板,一個音彈錯了也會被打,彤彤的小手常常是紅彤彤的。彤彤的媽媽的這種做法飽受爭議,很多人認為這種做法有些揠苗助長,有些家長卻認為這種做法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成長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 是快樂教育、棍棒教育還是賞識教育?我終選擇因材施教
    在教育孩子方面,始終存在三種不同主導方式:一種是「快樂放養式」,倡導「發揮孩子天性」;一種是「虎爸狼媽型」,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另外一種是「賞識型」,建議「多誇多鼓勵」。對於三種方式,支持者各執一詞,認為自己的方式很好,並言之鑿鑿,拿出很多事例論證,仿佛只要用了其中方法,則未來可期,孩子必將成為與眾不同的人物。但是對於個中理論,也自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 「虎爸狼媽」的嚴厲教育,催生出叛逆成癮人格,孩子需要溫柔以待
    殊不知,孩子身上出現的叛逆和成癮等問題,其根源,正是這種「虎爸狼媽」式的教育方式。筆者的舅舅和舅媽脾氣都比較暴躁,因此對於小表弟阿林,也是採取的比較粗暴的教育方式,小男孩都比較調皮,但是表弟從小起,卻是親戚家的模範小孩,因為舅舅和舅媽對孩子的教育很嚴,表弟如果犯了錯,輕則被訓重則被打,這就使得表弟從小就是一個規矩的孩子,而這種嚴厲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被舅舅和舅媽所一直沿用,屢試不爽。
  • 「虎爸」從小習武現在開武館 仨孩子也是棍棒刀槍樣樣行
    爸爸》中的「虎爸」。劉龍曾是武術運動員,跟全國冠軍夢失之交臂。歷經生活磨礪,他仍未丟下對武術的熱愛。但對於孩子練武,「虎爸」另有考慮,「將來會尊重他們的選擇,子承父業固然好,但我更希望孩子能在練武中得到快樂。」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志亞 文/攝「虎爸」在教授套路。
  • 虎媽狼爸登場hold不住
    問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學有所成。然而,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幫助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打罵羞辱,還是鼓勵溝通?過去這一年,前有美國「虎媽」,後有中國「狼爸」,二者都信奉「棍棒教育」,都用高壓、嚴厲得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逼子成才」。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這樣一句短短的詩句,說明了養育孩子的艱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作為父母的一個終極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道出了父母的心聲,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長大以後能出人頭地。雖說媽媽強勢點,更加有利於家庭和睦,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但凡事應該有個度,不能一味態度強硬,也要適當考慮孩子和奶爸的感受。我有這樣一個閨蜜,把老公和兒子管教得服服帖帖的,簡直就是叫他們往東,就沒人往西走的哪種。一次孩子犯錯了,寶爸和兒子一起被罰跪,事後閨蜜認為很正常。
  • 虎爸貓媽,羅晉的造星之路
    小時的他和許多男孩子一樣頑皮好動:踩過水塘、玩過泥巴;把家裡的電器拆得七零八落,跨過三道鎖的房子跳窗而出……到了上學年齡,羅晉在學校也不好好上學,經常和一群野孩子在外瘋玩,幹著各種調皮搗蛋的事。羅爸是當地的一名醫生,想盡辦法都馴服不了他的野性子。11歲那年,父親讓他去工地搬磚。少年羅晉不服,跟父親犟起來,悶著頭在工地搬磚,一刻也不停,硬要搬的比成年人都多。
  •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但長期的效果並不好,「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俗語早就不適用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棍棒之下出逆子」,比如北大學霸弒母案的主角:吳謝宇,天也想不到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可是身上帶著十足光環的學霸。 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也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小公主茜茜在「虎媽」的嚴格教育下,在「獅子爺爺」的「必勝決」的催化下,終於承受不住而患上了抑鬱症,直到女兒不願意再和自己講話,躲在小帳篷裡不出來時,趙薇扮演的「虎媽」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真正關心女兒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