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2020-08-02 育媽記

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法國教育家蒙田這一席話,可見棍棒教育對孩子造成的深刻影響。

看似乖巧的孩子,其實內心深處並不崇敬家長,他們內心可能存在著深深的叛逆,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長期處於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們,只知道順從來躲避挨打,這是一種求生本能,其實他們內心並沒有自己的思想。

這樣的孩子也更為懦弱,而且,由於長期以來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實現,他們更容易形成固執的心態,這對孩子的長期成長非常不好。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棍棒教育確實可以在短期內讓孩子長記性,但長期的效果並不好,「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俗語早就不適用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棍棒之下出逆子」,比如北大學霸弒母案的主角:吳謝宇,天也想不到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可是身上帶著十足光環的學霸。曾經有人評論:「他是我想到的最後一個犯罪的人。」出了這樣的事情,父母教育的責任不可推卸,吳謝宇就是生活在棍棒教育下的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暴躁、黑暗的環境下,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

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也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小公主茜茜在「虎媽」的嚴格教育下,在「獅子爺爺」的「必勝決」的催化下,終於承受不住而患上了抑鬱症,直到女兒不願意再和自己講話,躲在小帳篷裡不出來時,趙薇扮演的「虎媽」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真正關心女兒的內心世界。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所以說「虎媽狼爸」應該被淘汰了,真正的教育是用「愛」去澆灌的,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真正的教育。愛具有的神奇力量,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質,讓孩子更優秀,在愛的教育上,宋朝做的很好,也流傳下很多千名垂千古的故事,作為新時代的家長,可以學習宋朝這種充滿愛的教育方式。

說理之教與以愛之教相結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中國曆朝歷代都將「棍棒底下出孝子「奉為圭臬,以至於這個腐朽的思想如此的根深蒂固。其實,到了宋朝,這樣的教育方式就已經不被推崇了。宋朝的家長教育孩子,更注重說理指教和以愛之教相結合。在教育孩子時,先從自身做起,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以身作則,使得教育孩子更加有說服性,這樣才更容易培育出孝子。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比如說宋代的狀元郎蔣重珍母親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在父親早逝的情況下,他的母親顧氏,就自己給孩子講書,包括《道德經》、《論語》等,自己也是博覽群書的,蔣重珍以自己母親為榜樣,遍歷群書,每天沐浴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中,最終奪得宋朝狀元的桂冠,也成為了當下最著名的孝子。

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父母好學刻苦,他的孩子大多也會勤奮刻苦;如果父母好吃懶做,整天抱著手機,孩子大多會完美學習父母的模樣。所以,放棄棍棒教育,以德服人,以理取勝,以身作則,才能收穫孩子的崇拜,才能收穫一個孝子。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沒有教過孩子,就不會責罰孩子。

宋朝的父母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沒有教過就不會責罰孩子。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時,如果孩子沒有說出或者做出我們心裡的答案,家長們一定要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沒有教過孩

子。教育時以說理為主,而不是孩子沒有說對,就大打出手,這樣只會培養出越來越懦弱的孩子,就像抗金名將吳挺,他對兒子的教育就是這樣,只要孩子回答的不是他想要的,就開始暴打孩子。一代名將,赤誠熱血,為國為民,在教育問題上如此失敗,最後家族毀在兒子手中,也不是特別令人意外。

這個原則裡還成就了一段經典故事,也是沒有教過孩子,就不會責罰孩子的源頭,那就是陳齊之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有一次他偶然間看見朋友不停地用棍棒鞭笞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詫異。陳齊之從骨子裡就不贊同棍棒教育的方式,看到此情此景,就去及時勸解朋友,朋友聽了他的勸解之後,放下了棍棒,開始以理勸解兒子改正壞毛病,這樣一下促進了父子的關係,後來,朋友的兒子非常孝順,跟陳齊之的關係也特別好,這可能就是以理服人的魅力,培養孝子的秘方。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充滿愛意教育,但卻不溺愛。

月盈則虧,日中則閉。凡是都要有合適的度,在教育中,愛很重要,但是不能多給了,就變成了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有如溫室中的小花,離不開父母的庇護,一旦離開了父母的「大棚」,風一吹,太陽一照,很就會死亡了。

宋代提倡用愛進行教育,轉化為我們今日大多數家庭中的「嚴父慈母」或是「嚴母慈父」,雖然有一方唱黑臉,但總體是其樂融融的。在愛的力量下,孩子們羽翼漸豐,等到合適的時機,便能張開雙翅,自由翱翔,那時候他們也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了,成為孝子也指日可待。所以說,沒有棍棒,也不能溺愛,溺愛孩子,就等同於親手扼殺了他的未來。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愛的教育》告訴我們:

教育力量是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可見教育中愛扮演的角色,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愛和理性中快樂成長,不要過分的苛責小孩,厲聲訓斥他,多一點耐心,教他們怎麼做,多一點愛,讓他們未來也能更愛你們。同時,把握愛的尺度,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不能一味寵愛,至其滅亡。

相關焦點

  • 虎媽、狼爸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讓你學會用「愛」去教育孩子
    「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句話您耳熟嗎?每次父母在進行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口中,尤其是現在的「狼爸虎媽」們,他們對於孩子嚴格的管理就是用打,希望這樣能夠讓孩子長記性。但是通過棍棒教育的孩子,真的管用嗎?
  • 2013年國考面試熱點:如何看待「狼爸虎媽中國式教育」
    有一位父親,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   針對"棍棒出才子"的家庭教育觀念,有教育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常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海無涯苦作舟"、"樹不修不成材"這些教育觀點的廣泛流行,導致了很多家長只問孩子分數,在功利化的教育觀中,把自己的意志硬性強加給孩子,為了所謂的"成功"去抹殺孩子的個性和尊嚴,而這種"雞毛撣子教育"也是目前中國式家庭教育中一種共性錯誤。
  • 熱炒「虎媽」、「狼爸」的冷思考
    「虎媽」、「狼爸」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體罰教育被炒成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子經」,甚至被稱為「中國傳統教育模式」,而成為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然而所謂「虎媽」、「狼爸」,完全是被人為渲染和炒作出來的形象,或曰一個「概念」。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的教育子女感悟和心得的書,名為《我在美國做媽媽》。
  • 「狼爸棍棒教育」怎麼回事?(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狼爸棍棒教育」怎麼回事?   繼「虎媽」熱潮之後,「狼爸」再一次激起了關於「棍棒教育」的爭論。   文中的stick parenting就是指「棍棒教育」,這是自稱中國「wolf dad(狼爸)」的香港商人蕭百佑所推崇的一種教育理念。
  • 狼爸虎媽成新偶像背後棍棒教育的回潮
    小時候,我們都被雞毛撣子打過後來我們又聽說了一個叫劉亦婷的女孩沒被打如今狼爸、虎媽又成了偶像中國式家長20年教子巨大焦慮背後他們試圖從書中尋找教育法寶他們對「好孩子」的標準也從「全能」的小超人變為身心健康的普通小孩記者 郭曉燕周偉勵第一次聽說狼爸蕭百佑是通過網絡上的新聞,也正是看到這條「把孩子打進北大」的新聞讓任廣東教育出版社副社長的他內心感到一絲不舒服。
  • 馬上評|究竟是「愛的教育」管用,還是「狼爸虎媽」好使?
    馬上評|究竟是「愛的教育」管用,還是「狼爸虎媽」好使?近些年,教育成了當今社會最大的議題之一,尤其是東亞國家,更是舉全家之力,將所有資源集於一娃之身。前有耶魯大學華裔教授唱響虎媽戰歌,後有香港商人變身狼爸,「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不見硝煙,卻戰火瀰漫的戰場。究竟是「愛的教育」管用,還是「加速成長」好使?
  • 「狼爸虎媽」凸顯未成年人權利保障的困境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廣大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對此,媒體將其總結為教育部喊話家庭教育,呼籲家長別做「狼爸虎媽」。(10月29日《人民日報》)    家庭教育當如何開展,這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頗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 當下,我們怎麼做父母?虎媽狼爸登場hold不住
    然而,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幫助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打罵羞辱,還是鼓勵溝通?過去這一年,前有美國「虎媽」,後有中國「狼爸」,二者都信奉「棍棒教育」,都用高壓、嚴厲得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逼子成才」。他們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孩子考進名校和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成為他們自負的資本。
  • 「虎媽」「狼爸」的教育之道不可取
    在美國的亞洲父母很少抱怨學生的家庭作業,因為那些作業與我們小時候在我們國家所要做的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碟。但是在亞洲國家,卻和其他國家一樣,家長們的抱怨比比皆是。在中國,我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他們的孩子由於有太多的作業要做,要到晚上11點才能上床睡覺。中國家長積極參與孩子教育充其量是個神話,且這個神話正在被媒體炒作的失控。
  • 熱播劇《虎媽貓爸》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在天津衛視播出的親子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網友們對劇中採用不同教育方式的角色討論熱烈。編輯在《虎媽貓爸》百度貼吧中看到支持「虎媽」的粉絲佔到大多數,與「虎媽」教育理念相對的「白天鵝教育專家唐琳」和寵溺孩子的「貓爸」支持者寥寥無幾。
  • 狼爸虎媽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想出成果,除了嚴,還得具備這5條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崇尚暴力教育的狼爸虎媽們,他們的孩子長大後不都挺好嘛?客觀的說,他們中真正達到預期效果的還是少數人。同時,成功的狼爸虎媽,也並非如人們想像中那樣只會打罵孩子。要想將孩子培養地學業有成,將來也事業有成,這樣的「狼爸」、「虎媽」,起碼還要具備以下5個條件。
  • 棍棒教育已「過期」,家長們,不要以愛為藉口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們小時候,經常會聽到這幾句俗話,「養不教,父之過。」「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 英語熱詞:虎媽還是貓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虎媽還是貓爸? 2015-05-26 11: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再次引發熱議,到底應該實行快樂教育,還是要將虎媽教育堅持到底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呢?
  • 「狼爸 虎媽」教育模式不適合所有家庭
    廣西心理衛生協會教育諮詢中心主任林潔菁表示,看到一些「狼爸」「虎媽」教育下出現優秀孩子的做法,家長們又開始覺得,嚴格要求能夠帶來效果,其實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這些做法,相對於不斷施壓,而不斷暗示刺激,反而讓孩子保持良好情緒更能增強學習動力。   「狼爸」「虎媽」模式在我家為啥沒用?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狼爸虎媽,「望子成龍」讓孩子離成功更近!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狼爸虎媽。爸爸媽媽期待的背後,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那麼,我們是怎麼來理解成功呢?按成功心理學的創始人唐納德克裡夫頓博士的解注,成功心理學是關於發揮人的最佳效能的科學。
  • 要慎重對待「北大虎媽」的教育模式
    每天學習18個小時、睡眠6個小時,如此勤奮的學習,讓不少看到表的重慶市民感到驚訝,「小P孩」的家長——家住南岸的劉女士是北大畢業,這件事也導致了這位30歲的北大虎媽爆紅網絡。(據3月3日《法制晚報》)  看罷北大虎媽的「小P孩作息時間表」,簡直要嚇尿了,每天從5點起床後,就要按照作息表來學習各種東西,一直到晚上23點才能睡覺。這麼拼命學習的緊張節奏,9歲的小孩子能夠承受得了嗎?
  • 哪種爸爸的教育方式最好?「狼爸、鷹爸、兔爸」都比「沒爸」好
    狼爸的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狼爸」用一根雞毛撣子把自己三個孩子「打」進了北大,一個孩子「打」進了中央音樂學院。「狼爸」教育其實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雖然現今社會已經極力反對體罰這種行為了,但父母管教孩子還是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 家庭教育篇 五種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注意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不當不但起不到相應的結果,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心理。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常見的五種錯誤教育方式!
  • [長城微評]不做「虎媽狼爸」,該如何擺脫尷尬局面
    教育部網站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對孩子因材施教。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趙鵬宇: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家長們要轉變對孩子的教育思想,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能盲目的給孩子增加學業負擔,教育部門也要重視家庭教育,不斷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家長能夠用正確
  • "狼爸"蕭百佑:12歲後不打孩子 只打手和小腿(圖)
    他所倡導的棍棒政策、軍事化管理等嚴苛的育兒經近幾年備受爭議。4月29日晚,蕭百佑走進羅湖紅嶺小學,但這次他沒有帶來他的「雞毛撣」,也沒強調他的蕭氏打法,而是重點跟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他認為,家長替孩子選好了學校和老師後,就應該完全放手,不去幹預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