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慎重對待「北大虎媽」的教育模式

2021-02-08 浙江在線
要慎重對待「北大虎媽」的教育模式

中國青年網江德斌
責任編輯 胡芸
2016年03月05日 07:28:09

  近日,朋友圈裡一張「小P孩作息時間表」的圖引發了網友熱議,按照這張作息時間表,「小P孩」每天從5點起床,一直要各種學習到23點才能睡覺。每天學習18個小時、睡眠6個小時,如此勤奮的學習,讓不少看到表的重慶市民感到驚訝,「小P孩」的家長——家住南岸的劉女士是北大畢業,這件事也導致了這位30歲的北大虎媽爆紅網絡。(據3月3日《法制晚報》)

  看罷北大虎媽的「小P孩作息時間表」,簡直要嚇尿了,每天從5點起床後,就要按照作息表來學習各種東西,一直到晚上23點才能睡覺。這麼拼命學習的緊張節奏,9歲的小孩子能夠承受得了嗎?或許是北大虎媽的起步太高了,一般人看不懂,難以理解她的用心,反而「和很多北大的同學聊過,他們都覺得很正常,培養時間觀念和自律習慣真的很重要!」看吧,不是沒人理解,北大虎媽的觀點也有市場。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單行線,童年一旦失去就不可挽回,到底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無憂、沒有學習壓力的童年,還是給孩子一個充滿學習任務、培養各種能力的童年?看上去答案很簡單,卻又受制於社會壓力、教育制度、成長環境、家庭狀況等因素,很難抉擇。

  北大虎媽承認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從小就被爸爸這樣教育的,「小孩子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學習!現在不學習以後就會被社會淘汰。」瞧瞧,沒有像北大虎媽這樣努力教育孩子的家庭,都要小心了,說不定你們的孩子未來就是被淘汰的命。至於「小P孩」熬過這段煉獄般的成長歲月,未來是否如北大虎媽的願望一樣,成為社會精英人士,立足於社會頂端群體之中?那也是他自己的未來,誰也難以斷言。

  在電影《小王子》裡,有一個被規劃好了人生,每一天、每一刻都有相應的時間表,事無巨細皆要按照媽媽要求去做,而失去了童真的小女孩,其母親的教育觀念與北大虎媽如出一轍,小女孩最終選擇了逃離,跟著老飛行員去找小王子。童話故事裡的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小女孩的經歷卻是現實存在的,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很多人就是採取虎媽、狼爸的殘酷教育模式,試圖把孩子培養成精英人才。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單行線,童年一旦失去就不可挽回,到底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無憂、沒有學習壓力的童年,還是給孩子一個充滿學習任務、培養各種能力的童年?看上去答案很簡單,卻又受制於社會壓力、教育制度、成長環境、家庭狀況等因素,很難抉擇。很多家長都在無比糾結著,拿不定主意,既想讓孩子有個幸福的童年,又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後面,不得不違心逼迫孩子學習各種東西。

  北大虎媽的教育觀念引起網友的關注,很多人面對近乎「變態」的「小P孩作息時間表」感到崩潰,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家庭為之吵架。而從北大虎媽的態度來看,並不認為自己有錯,而是堅持要將虎媽教育繼續下去,可見其教育觀已經形成,很難受到外界的影響。至於其他家長會不會學習北大虎媽的教育模式,則也見仁見智了,畢竟這涉及到自己孩子的未來,確實要慎重對待。(江德斌)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相關焦點

  • 2013年國考面試熱點:如何看待「狼爸虎媽中國式教育」
    教育是最個體化的內容,只有根據孩子特點實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適的教育。   如果沒有"孩子進北大",談到這種"三天一頓打"的體罰和棍棒教育,輿論和公眾必會很不屑,必然會立場堅定地認為這是一種落後的、摧殘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應該被拋棄,不能隨意打罵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為有了"孩子進北大"的誘惑,有了這個炫目的教育成果的遮掩,人們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斷和理智。
  • 熱炒「虎媽」、「狼爸」的冷思考
    「虎媽」、「狼爸」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體罰教育被炒成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子經」,甚至被稱為「中國傳統教育模式」,而成為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然而所謂「虎媽」、「狼爸」,完全是被人為渲染和炒作出來的形象,或曰一個「概念」。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的教育子女感悟和心得的書,名為《我在美國做媽媽》。
  • 熱播劇《虎媽貓爸》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在天津衛視播出的親子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網友們對劇中採用不同教育方式的角色討論熱烈。編輯在《虎媽貓爸》百度貼吧中看到支持「虎媽」的粉絲佔到大多數,與「虎媽」教育理念相對的「白天鵝教育專家唐琳」和寵溺孩子的「貓爸」支持者寥寥無幾。
  • 做一個「虎媽」有好處,但要注意這兩點,別在孩子的教育上走彎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生活中就出現了「虎媽貓爸」的家庭關係。有一部同名電視劇也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已經成為現實生活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但是要想在家庭中做虎媽,一定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否則只會傷害孩子。
  • 「虎媽」「狼爸」的教育之道不可取
    厭倦了美國教育的現狀,且迫切需要一個可替代的模式,一些讀者在看評論版弗裡德曼的文章時充滿了「亞洲」字眼。一位讀者寫道:「老師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這麼多的尖子生都是亞洲人。我問道,最近一次亞洲家長抱怨太多家庭作業是什麼時候。」然而,這種說法僅僅證明了人類觀點的相對論。
  • 「虎媽教育」不可取?深思蔡美兒的經歷吧,有些孩子就得逼一把
    劇中,畢勝男對待女兒的教育極為嚴厲。為了能讓女兒考入自己選中的第一小學,甚至不惜辭職,並賣掉別墅換了棟破舊的學區房,代價可謂很大了。畢勝男本人確實也是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成長的,而且畢勝男爸爸的教育比她對女兒的方式還要嚴上加嚴。
  • 《虎媽貓爸》教育,到底是要快樂,還是要成功
    二劇中的矛盾,從表面看是虎媽和貓爸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分歧,其實根源還是奶奶與姥爺教育理念巨大的差異。所以女兒叫「勝男」,更要事事爭先,樣樣出色。身為一個退休的高級教師,他最怕別人說自己教育失敗,所以強迫孩子要努力學習,也會被認為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 「狼爸 虎媽」教育模式不適合所有家庭
    廣西心理衛生協會教育諮詢中心主任林潔菁表示,看到一些「狼爸」「虎媽」教育下出現優秀孩子的做法,家長們又開始覺得,嚴格要求能夠帶來效果,其實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這些做法,相對於不斷施壓,而不斷暗示刺激,反而讓孩子保持良好情緒更能增強學習動力。   「狼爸」「虎媽」模式在我家為啥沒用?
  • 「虎媽戰歌」嘯動美國教育理念
    「虎媽」有三大「成功經驗」: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虎媽」頂尖高知的身份以及兩個女兒在「悍母」式教養下的優異表現,對普通美國家長尊重、鼓勵孩子的「民主」、「仁愛」理念形成了「悍然」的挑戰。
  • 《虎媽戰歌》:中美教育大戰
    虎媽訂立的十大家規,以及許多看似苛刻的教育方式,令許多美國父母甚至中國父母無法接受,譬如:每科考試成績都要拿A、不準看電視、不準參加學校社團活動、琴練不好不許吃飯、達不到要求就罵女兒是「垃圾」。  尖刻的言辭,魔鬼式的教養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關於中美教育方式的激烈討論。隨著《時代周刊》的參戰,討論步入了高潮。
  • 《虎媽貓爸》引觀眾熱議 教育專家:眼光要長遠
    原標題:《虎媽貓爸》引觀眾熱議 教育專家:眼光要長遠   這不僅惹得在追看《虎媽貓爸》的觀眾連嘆:「為了讓下一代贏在起跑線上,一筆買賣就能掙8億的影后,也是普通人」,更讓擇校、學區房等事關下一代成長的話題再度成為焦點。為此,晨報特別對話教育專家,看看趙薇這個「虎媽」到底做得好不好。   挖空心思擇校有意思嗎?
  •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此外,美國頂尖高等教育的選擇機制塑造了虎爸虎媽的行為,並且有可能加劇這種不平等。常春藤大學要求的是高中課程成績優秀,標準考試(SAT)高分,同時要有著豐富的課外活動(要麼是才藝體育,要麼是創造性、創業、或者社會公益活動)。這種要求讓家長對孩子的包裝愈演愈烈,直至引發了今年春天美國包裝造假進名校的醜聞。中國經濟過去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也把曾經很平均的社會打破。
  • 堅定而有方法的教育!——讀《虎媽戰歌》
    對於《虎媽戰歌》,不是喜歡。而是感動!感動蔡美兒對兩個女兒的巨大付出。感動蔡美兒對下一代人人生的負責。感動蔡美兒對教育的巨大貢獻。但是,其實虎媽的教育方式和許多我們看到的社會上的一些失敗案列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儘管表面看起來很相似,高壓,訓斥、懲罰、衝突當然也有獎勵。 首先,虎媽給予了孩子一種對待做事的態度。這種態度是真誠、認真,專注,不斷練習,追求卓越,而且切切實實是在虎媽親力親為的幫助下貫穿於整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不鬆懈。這種堅持,執著別說是孩子,恐怕是家長都難以做到吧!
  • 八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她的女兒真的是在「虎式」的教育下長大的
    幾年前,虎媽狼爸型中國教育非常流行,他不同於通識教育的理念,這種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更喜歡用命令和強硬的手段督促孩子學習。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虎媽pioneer蔡美兒,他對女兒極其嚴厲,使虎媽出名美國!光是說說兩個女兒的成績,就可以看出虎媽教育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兩個女兒長大很成功,青春非常自信,這個未來的成就是中國許多寶媽人的夢想。虎媽教育的優勢是什麼?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模型虎媽型教育的力量需要非常高的寶媽,能用這種方法的人一般都是堅強的女性,她們非常獨立,有自己的見解。
  • 評《虎媽貓爸》:引發親子教育反思熱潮
    評《虎媽貓爸》:引發親子教育反思熱潮 2015-05-27 11:27:43該劇收官當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虎媽貓爸》在獲得與會專家點讚同時,也引發社會各界的共鳴與熱議,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親子教育反思熱潮。有觀眾評價,《虎媽貓爸》所表達的內容及引起的教育反思,遠超國內同類電視劇,特別是將教育現實原汁原味搬到電視劇中,讓觀眾與劇中家長和孩子共同思考、一起成長。
  • 「虎媽」教育的孩子怎麼樣了?哈佛畢業,一篇博文火遍全球!
    曾經被成為「世界上受虐待最多的小孩」甚至還被不少人預言過長大後會心理扭曲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乃至可能會「有自殺傾向」事情源於7年前耶魯大學華裔法學教授蔡美兒出版了一本書《虎媽戰歌》書中介紹了她對兩個女兒的教育寫到了不少「高壓政策」比如不許兩個女兒
  • 告別虎爸虎媽?華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選擇
    告別虎爸虎媽?轉向西方模式?華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選擇(僑界關注)據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導,「虎媽」式教育方式伴隨著亞裔的代際發展而漸顯頹勢。一方面是曾經受益於「虎媽」式教育方式的優秀亞裔二代在反思傳統教育;一方面是脫離「虎媽」式教育方式的亞裔三代卻可能面臨不再「優秀」的尷尬。
  • 教育孩子怎樣做最有效?媽媽做「虎媽」爸爸別掉隊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很多寶媽都在粉絲群裡問我:有沒有固定的育兒模式?畢竟「自主研發」這條道路,確實太難走了。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萬萬,最重要還是得講究一個「因材施教」。固定的育兒模板,即使在一個兒童身上有奇效,到了其他孩子那兒卻不見得有效果。雖然沒有寶媽們想要的捷徑,但是育兒路上的這顆「響雷」,我卻可以教大家躲上一躲。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然而,「虎媽貓爸」的家庭,真的都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
  • 虎媽PK貓爸:何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孩子?
    該文章出自於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女士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一些事例記錄。蔡美兒女士便是書中的「虎媽」。    「虎媽」的教育成果看起來是相當不錯的,兩個女兒門門功課皆「A」,索菲婭3歲開始彈鋼琴,14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奏;露露練小提琴,12歲便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