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界的一場大轟動:「虎媽」PK「貓爸」,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教出了比較成功的子女,引發了眾多父母關於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爭論與自我反思。參與討論:【有獎討論】 虎媽PK貓爸,兩種育兒觀,你挺哪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誰是「虎媽」?
2011年年初,美國的《時代》周刊刊登出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在美國全國上下引起了轟動。該文章出自於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女士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一些事例記錄。蔡美兒女士便是書中的「虎媽」。
「虎媽」的教育成果看起來是相當不錯的,兩個女兒門門功課皆「A」,索菲婭3歲開始彈鋼琴,14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奏;露露練小提琴,12歲便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蔡美兒女士認為嚴厲的中式教育要優於寬鬆自由的西式教育,她為了使女兒熟練彈奏某首鋼琴曲,要求女兒彈鋼琴從傍晚一直彈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不許吃飯,不許上衛生間,在這種苦苦訓練之下,最終,女兒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另外,還制定了十項禁令,比如不許看電影,考試成績不許沒有達到「A」,不許不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除了體育和戲劇以外的其他科目都不許不是第一名,等等。這些苛刻的條件不僅嚇到了美國的家長們,引起他們的爭論,中國的家長們也對蔡美兒女士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
誰是「貓爸」?
不久之後,上海的「貓爸」常智韜,叫板美國的「虎媽」。「貓爸」認為教育其實可以很溫柔,踩著輕鬆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她的女兒堅持跳舞十二年,甚至常常因為演出而逃課,卻能每年都獲得獎學金,去年被美國的哈佛大學錄取。
「貓爸」給予女兒很大的自由空間,沒有硬性規定幾點鐘吃飯,幾點鐘玩,幾點鐘看書,等等。「貓爸」對女兒的態度是:「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是要讓我們看到你是願意去遵守一些遊戲規則的,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比如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學習很自覺,就讓你自主決定一些事。如果給了你自主權你用得很好,可以給你更大的一些。」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我跟常帥(女兒)進行過一次談話,我告訴她,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是要讓我們看到你是願意去遵守一些遊戲規則的,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比如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學習很自覺,就讓你自主決定一些事。如果給了你自主權你用得很好,可以給你更大的一些。舉個例子,我們要求她『今日事今日畢』,她做到了,那麼她是一放學就寫作業,還是先看一個很喜歡的動畫片,或是一本剛買到很喜歡的課外書,晚飯後再寫都可以。我推薦她看的世界歷史、世界地理、世界名著的縮寫本她都看了,我就允許她看一些秦文君系列的小說,因為有些事情不是直接體驗的,她從書中看到她這個年齡孩子的生活是可以豐富多彩的。」
「貓爸」的教育是與「虎媽」截然相反的民主寬鬆教育,但是教育成果同樣斐然。嚴厲的教育方式,寬鬆的教育方式到底孰優孰劣,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與爭論。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專家、網友反應熱烈
甲方:支持「虎媽」
復旦大學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錢文忠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在這篇博文中,他認為「虎媽」的做法是可取的,贊成對孩子要真的嚴厲。父母、師長等以愛的名義不斷向孩子「讓步」,其實是毀了他們的未來;教育向社會的不斷「讓步」,則會毀了國家的未來。「我們現在都說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讚揚他,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
網友1:「這叫先苦後甜。小時候苦點,長大一旦成為社會精英,就體現虎媽價值了。」還有網友稱:「虎媽的教育方式還是有一定道理,那种放羊式、任其自由發展的做法純粹是扯淡。以學樂器為例,枯燥技法幾乎沒有孩子感興趣,貝多芬也是在父親棍棒下練成的。」
乙方:支持「貓爸」
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認為,「望子成龍」是很多中國家長的教育心態,這是種功利化的心態,與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和教育體制都有關係。孩子不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要全面發展。
網友2: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覺得如果從小讓孩子在冷酷無情的環境裡長大,每天為了獲得「成功」而被迫放棄別的樂趣,即使他以後可以獲得財富、地位或者名氣,也是很不成功的。我兒子可以不是鋼琴家,但他必須是個擁有幸福童年的孩子。
也有網友說到自己用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愛看暴力血腥的電視劇。現在對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感到後悔莫及,還是採用應該民主寬鬆地對待孩子。
丙方:糾結派
在某網站的調查中發現,有很多父母對應該採取什麼教育方式而感到糾結,選擇了「說不清,教育孩子很頭疼」的選項。他們覺得對孩子寬鬆教育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有一定的空間,孩子會比較快樂,但是一想到別的孩子學這學那,再想想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又不想繼續寬鬆民主下去了。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中美教育方式之對比:
1、在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的眼裡,「成功」不是同一種概念。中國的父母,認為孩子成績優異、特長突出,在比賽中贏得各種獎項,出人頭地,這就是成功。
而美國父母認為遵從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事感興趣的職業,孩子幸福了,這才是教育的成功。
2、中國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較少有發言權、參與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規矩、服勸導、不能對父母的要求提出異議。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的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像愛因斯坦自稱的『離經叛道』,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中國的孩子的創造力明顯要低於美國的孩子。
而美國孩子在家中有充分的發言權和參與權,父母不會強制要求孩子服從某些規矩,孩子可以盡情地去想像和創造,比如孩子在家中把某件物品拆得七零八散,美國的父母大多不會去責怪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研究怎樣把這些零件又拼回原來的樣子,或是按自己的想法去改裝。而中國有關研究機構在《全國青少年創造培養系列社會調查》中問,如果發現孩子在拆裝鬧鐘,家長會有什麼反應。40%的家長對孩子「訓斥」、「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於」或「敷衍」的方式對待。據美國心理學家託倫斯研究發現,創造力高的孩子特點之一就是淘氣,思維「不聽話」。
3、中國孩子的選擇權、自主權較小,許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願去辦或由父母包辦代替。熱衷於向孩子傳授知識、技能,如為孩子購置各種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訓練孩子朗讀、書寫、計算等技能;當孩子上學之後,家庭教育出現學校化傾向,父母監督學習、檢查作業、購買習題集、實行題海戰術讓孩子應付永無休止的考試;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特長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養孩子特殊藝術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繪畫班、舞蹈班學習,聘請老師教孩子學拉小提琴、學彈鋼琴等,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無視了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興趣,另一方面由於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往往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而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比如厭學,脾氣暴躁,逆反,等等。
美國孩子有足夠選擇權,美國父母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有了初步發展時,就很重視讓孩子自己去進行選擇,作出決定,他們可以選擇遊戲、圖書,長大了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職業、自己選擇婚姻對象、結婚時間。美國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他們主要是引導孩子怎樣進行選擇,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後,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選擇」。
4、中國父母在家庭裡往往以權威出現,因此與孩子的距離較遠。很多父母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孩子感受不到平等與尊重。
而美國父母如同孩子的貼心朋友,他們可以平等地交流,關係比較密切。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父母則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給予中肯的建議。
5、中國孩子的隱私常常受到父母侵害,書包被搜查,日記被偷看,行動被跟蹤。
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隱私,父母不會去「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間。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虎媽」式嚴厲教育不可取
「虎媽」的嚴厲教育方式其實是沿襲家族的傳統教育方式,蔡美兒的母親就是一位傳統的「中國媽媽」,永遠覺得她做得不夠好。父母只能允許子女的成績是「A」,蔡美兒曾要求父親去出席一次獲得第二名的頒獎慶典,父親卻警告她以後不許再這樣羞辱他。這種嚴厲的教育使這個家庭形成了嚴肅的的基本氛圍。蔡美兒是一位很成功的精英女性,所以她也要求自己的女兒成為像她那樣的人,為她們鋪設好自己想像的道路:成績優異,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被上流社會所認可,等等。只要孩子不停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到達目標。
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的存在更加普遍。由於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中國孩子在學習上的辛苦已是全世界皆知。全國人大代表王洪軍如此描述孩子們繁重的學習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點半前在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類輔導班的;工作日晚上8點半以後還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輔導班回家的。
在國內,很多父母是嚴厲教育方式的典型代表,希望孩子能爭強好勝,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輸給其他同齡人。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熱帖《別人家孩子》: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孩子」,這個別人家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從來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回回年級第一,考清華,望北大,能考碩士博士聖鬥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會刀槍劍戟……這篇帖子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熱烈回應,轉載率非常高,很多人表示「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中國的很大一部分父母總是愛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如果哪方面輸給了「別人家孩子」,父母就會很焦慮。
父母在對孩子實行嚴厲教育的同時,並未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國內一家知名網站就「孩子幸福指數」發起一項網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31584位網友中,44.3%的網友認為「學習任務太重,考試壓力太大」是中國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網友選擇「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國式』的嚴肅課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網友投票。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最適合中國孩子的教育方式
1、給予孩子尊重,維護孩子的個體獨立性。像蔡美兒女士一樣,對孩子包辦一切,不讓孩子自由選擇,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她剝奪了孩子的個體獨立性,中國有很多的父母總是自以為了解孩子適合哪些方面的學習,就安排這安排那,從來不過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也需要自己學會做出選擇,否則,總是生活在父母保護的「羽翼」之下,獨立性會比較缺乏。
父母應該蹲著同小孩子談話,和孩子在一個水平高度上,面對面地談話,孩子會很樂意接受談話的內容,自然地與父母合作。
2、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懲罰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絕非「體罰」。科學的教育懲罰不僅僅是制止違紀現象的手段,而且還應該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的途徑。打罵孩子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相反,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與家長對著幹。父母們應學習一些科學的溫和的有效懲罰方式,諸如暫時隔離法之類。
3、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嘗試想做的事情。這並不意味著要全然放手讓孩子主宰自己的生活。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導者,在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之後,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相應的建議,如果孩子的選擇很好,家長則應多給孩子加油打氣,給予孩子最需要的鼓勵;如果孩子的選擇有不妥的地方,家長則應和孩子好好地平等溝通,一起找出最適合的解決辦法。
4、過分溺愛孩子的做法不可取。有的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只要滿足孩子平時提出的所有要求就可以了,至於孩子的學業、交友、品行等等,一概不管。這並不是民主,對孩子的愛失去了分寸,感情代替了理智,孩子在這溺愛之中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人人皆為我」的自私心理,對父母產生依賴,不善思索,缺乏獨立處事的能力,容易因挫折而悶悶不樂。
5、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玩中學習。孩子對某種樂器很感興趣,家長在支持孩子的興趣的同時,不應強迫孩子高強度地去練習,而是要讓孩子保持著快樂的心情,在類似玩樂的氛圍中去接觸,去學習,效果反而要好得多。家長平時也要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天賦,在生活中有計劃地科學地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嘗試讓孩子做一些願意做的,並且需要耐力的事情,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增強耐力。
「虎媽」也好,「貓爸」也好,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愛護孩子,在教育中把握好嚴格與寬鬆的「度」,與孩子共同成長。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