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PK貓爸:何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孩子?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中美教育界的一場大轟動:「虎媽」PK「貓爸」,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教出了比較成功的子女,引發了眾多父母關於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爭論與自我反思。參與討論:【有獎討論】 虎媽PK貓爸,兩種育兒觀,你挺哪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誰是「虎媽」?

  2011年年初,美國的《時代》周刊刊登出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在美國全國上下引起了轟動。該文章出自於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女士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一些事例記錄。蔡美兒女士便是書中的「虎媽」。

    「虎媽」的教育成果看起來是相當不錯的,兩個女兒門門功課皆「A」,索菲婭3歲開始彈鋼琴,14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奏;露露練小提琴,12歲便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蔡美兒女士認為嚴厲的中式教育要優於寬鬆自由的西式教育,她為了使女兒熟練彈奏某首鋼琴曲,要求女兒彈鋼琴從傍晚一直彈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不許吃飯,不許上衛生間,在這種苦苦訓練之下,最終,女兒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另外,還制定了十項禁令,比如不許看電影,考試成績不許沒有達到「A」,不許不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除了體育和戲劇以外的其他科目都不許不是第一名,等等。這些苛刻的條件不僅嚇到了美國的家長們,引起他們的爭論,中國的家長們也對蔡美兒女士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

    誰是「貓爸」?

  不久之後,上海的「貓爸」常智韜,叫板美國的「虎媽」。「貓爸」認為教育其實可以很溫柔,踩著輕鬆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她的女兒堅持跳舞十二年,甚至常常因為演出而逃課,卻能每年都獲得獎學金,去年被美國的哈佛大學錄取。

    「貓爸」給予女兒很大的自由空間,沒有硬性規定幾點鐘吃飯,幾點鐘玩,幾點鐘看書,等等。「貓爸」對女兒的態度是:「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是要讓我們看到你是願意去遵守一些遊戲規則的,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比如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學習很自覺,就讓你自主決定一些事。如果給了你自主權你用得很好,可以給你更大的一些。」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我跟常帥(女兒)進行過一次談話,我告訴她,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是要讓我們看到你是願意去遵守一些遊戲規則的,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比如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學習很自覺,就讓你自主決定一些事。如果給了你自主權你用得很好,可以給你更大的一些。舉個例子,我們要求她『今日事今日畢』,她做到了,那麼她是一放學就寫作業,還是先看一個很喜歡的動畫片,或是一本剛買到很喜歡的課外書,晚飯後再寫都可以。我推薦她看的世界歷史、世界地理、世界名著的縮寫本她都看了,我就允許她看一些秦文君系列的小說,因為有些事情不是直接體驗的,她從書中看到她這個年齡孩子的生活是可以豐富多彩的。」

    「貓爸」的教育是與「虎媽」截然相反的民主寬鬆教育,但是教育成果同樣斐然。嚴厲的教育方式,寬鬆的教育方式到底孰優孰劣,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與爭論。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專家、網友反應熱烈

    甲方:支持「虎媽」

    復旦大學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錢文忠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在這篇博文中,他認為「虎媽」的做法是可取的,贊成對孩子要真的嚴厲。父母、師長等以愛的名義不斷向孩子「讓步」,其實是毀了他們的未來;教育向社會的不斷「讓步」,則會毀了國家的未來。「我們現在都說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讚揚他,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

    網友1:「這叫先苦後甜。小時候苦點,長大一旦成為社會精英,就體現虎媽價值了。」還有網友稱:「虎媽的教育方式還是有一定道理,那种放羊式、任其自由發展的做法純粹是扯淡。以學樂器為例,枯燥技法幾乎沒有孩子感興趣,貝多芬也是在父親棍棒下練成的。」

    乙方:支持「貓爸」

    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認為,「望子成龍」是很多中國家長的教育心態,這是種功利化的心態,與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和教育體制都有關係。孩子不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要全面發展。

    網友2: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覺得如果從小讓孩子在冷酷無情的環境裡長大,每天為了獲得「成功」而被迫放棄別的樂趣,即使他以後可以獲得財富、地位或者名氣,也是很不成功的。我兒子可以不是鋼琴家,但他必須是個擁有幸福童年的孩子。

    也有網友說到自己用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愛看暴力血腥的電視劇。現在對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感到後悔莫及,還是採用應該民主寬鬆地對待孩子。

    丙方:糾結派

    在某網站的調查中發現,有很多父母對應該採取什麼教育方式而感到糾結,選擇了「說不清,教育孩子很頭疼」的選項。他們覺得對孩子寬鬆教育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有一定的空間,孩子會比較快樂,但是一想到別的孩子學這學那,再想想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又不想繼續寬鬆民主下去了。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中美教育方式之對比:

    1、在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的眼裡,「成功」不是同一種概念。中國的父母,認為孩子成績優異、特長突出,在比賽中贏得各種獎項,出人頭地,這就是成功。

    而美國父母認為遵從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事感興趣的職業,孩子幸福了,這才是教育的成功。

    2、中國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較少有發言權、參與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規矩、服勸導、不能對父母的要求提出異議。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的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像愛因斯坦自稱的『離經叛道』,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中國的孩子的創造力明顯要低於美國的孩子。

    而美國孩子在家中有充分的發言權和參與權,父母不會強制要求孩子服從某些規矩,孩子可以盡情地去想像和創造,比如孩子在家中把某件物品拆得七零八散,美國的父母大多不會去責怪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研究怎樣把這些零件又拼回原來的樣子,或是按自己的想法去改裝。而中國有關研究機構在《全國青少年創造培養系列社會調查》中問,如果發現孩子在拆裝鬧鐘,家長會有什麼反應。40%的家長對孩子「訓斥」、「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於」或「敷衍」的方式對待。據美國心理學家託倫斯研究發現,創造力高的孩子特點之一就是淘氣,思維「不聽話」。

    3、中國孩子的選擇權、自主權較小,許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願去辦或由父母包辦代替。熱衷於向孩子傳授知識、技能,如為孩子購置各種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訓練孩子朗讀、書寫、計算等技能;當孩子上學之後,家庭教育出現學校化傾向,父母監督學習、檢查作業、購買習題集、實行題海戰術讓孩子應付永無休止的考試;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特長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養孩子特殊藝術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繪畫班、舞蹈班學習,聘請老師教孩子學拉小提琴、學彈鋼琴等,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無視了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興趣,另一方面由於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往往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而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比如厭學,脾氣暴躁,逆反,等等。

    美國孩子有足夠選擇權,美國父母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有了初步發展時,就很重視讓孩子自己去進行選擇,作出決定,他們可以選擇遊戲、圖書,長大了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職業、自己選擇婚姻對象、結婚時間。美國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他們主要是引導孩子怎樣進行選擇,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後,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選擇」。

    4、中國父母在家庭裡往往以權威出現,因此與孩子的距離較遠。很多父母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孩子感受不到平等與尊重。

    而美國父母如同孩子的貼心朋友,他們可以平等地交流,關係比較密切。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父母則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給予中肯的建議。

    5、中國孩子的隱私常常受到父母侵害,書包被搜查,日記被偷看,行動被跟蹤。

    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隱私,父母不會去「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間。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虎媽」式嚴厲教育不可取

    「虎媽」的嚴厲教育方式其實是沿襲家族的傳統教育方式,蔡美兒的母親就是一位傳統的「中國媽媽」,永遠覺得她做得不夠好。父母只能允許子女的成績是「A」,蔡美兒曾要求父親去出席一次獲得第二名的頒獎慶典,父親卻警告她以後不許再這樣羞辱他。這種嚴厲的教育使這個家庭形成了嚴肅的的基本氛圍。蔡美兒是一位很成功的精英女性,所以她也要求自己的女兒成為像她那樣的人,為她們鋪設好自己想像的道路:成績優異,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被上流社會所認可,等等。只要孩子不停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到達目標。

    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的存在更加普遍。由於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中國孩子在學習上的辛苦已是全世界皆知。全國人大代表王洪軍如此描述孩子們繁重的學習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點半前在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類輔導班的;工作日晚上8點半以後還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輔導班回家的。

    在國內,很多父母是嚴厲教育方式的典型代表,希望孩子能爭強好勝,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輸給其他同齡人。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熱帖《別人家孩子》: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孩子」,這個別人家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從來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回回年級第一,考清華,望北大,能考碩士博士聖鬥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會刀槍劍戟……這篇帖子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熱烈回應,轉載率非常高,很多人表示「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中國的很大一部分父母總是愛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如果哪方面輸給了「別人家孩子」,父母就會很焦慮。

    父母在對孩子實行嚴厲教育的同時,並未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國內一家知名網站就「孩子幸福指數」發起一項網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31584位網友中,44.3%的網友認為「學習任務太重,考試壓力太大」是中國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網友選擇「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國式』的嚴肅課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網友投票。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CFP  

    最適合中國孩子的教育方式

  1、給予孩子尊重,維護孩子的個體獨立性。像蔡美兒女士一樣,對孩子包辦一切,不讓孩子自由選擇,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她剝奪了孩子的個體獨立性,中國有很多的父母總是自以為了解孩子適合哪些方面的學習,就安排這安排那,從來不過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也需要自己學會做出選擇,否則,總是生活在父母保護的「羽翼」之下,獨立性會比較缺乏。

    父母應該蹲著同小孩子談話,和孩子在一個水平高度上,面對面地談話,孩子會很樂意接受談話的內容,自然地與父母合作。

  2、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懲罰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絕非「體罰」。科學的教育懲罰不僅僅是制止違紀現象的手段,而且還應該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的途徑。打罵孩子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相反,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與家長對著幹。父母們應學習一些科學的溫和的有效懲罰方式,諸如暫時隔離法之類。

  3、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嘗試想做的事情。這並不意味著要全然放手讓孩子主宰自己的生活。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導者,在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之後,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相應的建議,如果孩子的選擇很好,家長則應多給孩子加油打氣,給予孩子最需要的鼓勵;如果孩子的選擇有不妥的地方,家長則應和孩子好好地平等溝通,一起找出最適合的解決辦法。

  4、過分溺愛孩子的做法不可取。有的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只要滿足孩子平時提出的所有要求就可以了,至於孩子的學業、交友、品行等等,一概不管。這並不是民主,對孩子的愛失去了分寸,感情代替了理智,孩子在這溺愛之中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人人皆為我」的自私心理,對父母產生依賴,不善思索,缺乏獨立處事的能力,容易因挫折而悶悶不樂。

  5、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玩中學習。孩子對某種樂器很感興趣,家長在支持孩子的興趣的同時,不應強迫孩子高強度地去練習,而是要讓孩子保持著快樂的心情,在類似玩樂的氛圍中去接觸,去學習,效果反而要好得多。家長平時也要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天賦,在生活中有計劃地科學地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嘗試讓孩子做一些願意做的,並且需要耐力的事情,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增強耐力。

    「虎媽」也好,「貓爸」也好,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愛護孩子,在教育中把握好嚴格與寬鬆的「度」,與孩子共同成長。

其他熱點文章連結:

左撇子寶寶,你真的是右腦天才嗎?

英性教育從5歲娃抓起 全裸教材圖文露骨

老師揭「山寨幼兒園」欺騙家長黑幕

相關焦點

  • 說說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 你認同哪種?(雙語)
    您或許對這種超級嚴格的媽媽很熟悉,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她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上、體育上和音樂方面的佼佼者。2011年,美籍華裔作家蔡美兒和她的暢銷作品《虎媽戰歌》讓這種育兒方式聞名全世界。不過,在父母育兒領域又出現了另一種「貓科動物」:貓爸。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然而,「虎媽貓爸」的家庭,真的都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
  • 家裡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本文轉載自【揚州時報】原帖地址: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5-05/07/content_687352.htm記者:詹葉青近日,一部育兒電視劇《虎媽貓爸》火熱上演,劇情圍繞孩子「幼升小」,展現了「虎媽貓爸」這種新型的家庭教育理念。
  • 夫子富翁:「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對你來說真的合適嗎?
    只因為她的兩個女兒相繼從哈佛大學畢業,使得這種教育經驗備受追捧,尤其是得到眾多亞裔父母的支持,而在國內「虎媽」這個詞語也逐漸流行開來。有「成功」案例的加持,加之中國的古話——不打不成器,更為這種教育方式找到了理由。說實話,當我看到蔡美兒的這些教育清單時,心中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虎媽貓爸」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在家中總要怕一個人,這樣才能管住孩子,要不孩子就真的無法無天了。「虎媽貓爸」家庭指的是,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通常比較嚴厲些,爸爸相對柔和一點。「虎媽貓爸」家庭模式好處,一般這種家庭都比較和睦,平和縣家庭氛圍更利於孩子好性格的養成。部分父母認為,小孩子不懂什麼,在小孩子面前吵吵架沒什麼問題,其實四五歲的孩子懂得遠比你想像的多得多,家庭氛圍是從小到大的。
  • 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吉姆·崔利斯前言: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無非就是兩種教育類型:一種是以虎媽為代表的嚴厲型,而另一種以貓爸為代表的佛系型。反觀貓爸父母,雖然是讓孩子自由發展,但是可能會讓孩子缺少一些必要的經驗,這樣的孩子也會缺少一些競爭意識。那麼,哪種方式比好好呢,我們可以逐個的分析一下。
  • 以前是嚴父慈母,為什麼現在是虎媽貓爸?淺談虎媽的養成
    還有再之前的《小別離》、《虎媽貓爸》甚至是《都挺好》,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虎媽貓爸」。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實中也是虎媽貓爸居多,傳統的慈母嚴父已比較罕見。為什麼我們會從慈母嚴父轉變為虎媽貓爸呢?
  • 英語熱詞:虎媽還是貓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虎媽還是貓爸? 2015-05-26 11: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再次引發熱議,到底應該實行快樂教育,還是要將虎媽教育堅持到底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呢?
  • 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
    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時間:2015-05-22 07:47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 《虎媽貓爸》播出至今成功晉級為觀眾熱議最多,口碑最好的電視劇,隨著故事的展開,劇中每個人物的命運也被觀眾各種猜測,目前此劇已經接近尾聲
  • 《起跑線》曝片段 印度版「虎媽貓爸」互動有點甜
    《起跑線》曝片段 印度版「虎媽貓爸」互動有點甜 《起跑線》曝「遊泳池」片段 印度「貓爸」尬過英語關 時長:00:17 來源:電影網
  • 「虎媽貓爸」的家庭模式真的可取嗎?寶媽在孩子面前要注意這些
    2015年趙薇和佟大為曾經聯合出演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講述的是家庭中寶媽處於強勢地位的生活故事,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藝術本來源於生活,「虎媽貓爸」的情況不僅僅只存在於電視劇中,隨著我國女權意識的覺醒,女性的地位節節攀升,「虎媽貓爸」成為了現代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那麼這種女強男弱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呢?下面我就結合現實狀況,來講一講「虎媽」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要獨立寶媽一定要具有獨立精神。
  • 「虎媽貓爸」再現!中國家庭劇離不開套路?
    套路1:教育往往伴隨親子、夫妻關係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毋庸贅言。尤其是在當代,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選擇越多,問題就越多,教育引發的摩擦也越來越常見。
  • 虎媽貓爸42、43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趙佳樂出國
    原標題:虎媽貓爸42、43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趙佳樂出國 虎媽貓爸42、43集預告 電視劇全集1-45分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虎媽貓爸》劇情簡介: 虎媽畢勝男和貓爸羅素像很多年輕小夫妻一樣,雖然有了五歲的女兒,還過著簡單輕鬆的生活,直到畢勝男忽然發現周圍媽媽們早已忙得團團轉,而自己和女兒還懵然無知,終於面對起孩子的教育問題。
  • 代表委員探討教育方式:「虎媽」「貓爸」誰牛?
    「虎媽」「貓爸」誰牛?代表委員探討兩種教育方式之優劣最近,關於對「虎媽」「貓爸」教育方式的辯論日趨熱烈。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紛紛表達看法。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
  • 又現「虎媽貓爸」 螢屏嚴母慈父式的家庭太多了
    劇中王勝男為女兒的教育殫精竭慮、金句頻出,令不少網友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閆妮演活了國產親媽的樣子」。的確,這部劇選角討喜,演員演技在線,故事也很貼近生活。王勝男說出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看看你那個坐姿」「你吃飯洗手了嗎,要用流水洗」等教育女兒的話語,還原出人們熟悉的「虎媽」形象。
  • 我們家真的只有「虎媽貓爸」嗎?
    網絡劇《少年派》的字符設置為「虎媽貓爸」,閆妮飾演的虎媽王勝男不僅嘮叨而且整潔,由張嘉譯扮演的貓爸爸林非常理解。遊戲虎媽王勝男可以用「煞費苦心」來描述兒童學習,他已經成為中國版本的「蔡美兒」。然而很多觀眾忍不住說想問:「世界的家庭人物關係都是一樣的嗎?國內的媽爸們都是這樣的人物設定嗎?」
  • 《虎媽貓爸》裡中西方教育體制的相互碰撞,你是孩子或家長,你會...
    「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的「虎媽貓爸」和中國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雖然對具體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認同,認為有可改善,但是無一例外地反對所謂「快樂教育」。」 這句話是在《虎媽貓爸》熱映時一位在美華人說的。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這句話無疑將「虎媽」與「貓爸」之間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凸顯得淋漓盡致。
  • 中國家庭劇為什麼總是「虎媽貓爸」模式?
    隨著國人對於教育愈發重視,教育題材的電視劇也越來越多,它們在反映教育現狀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套路1教育往往伴隨親子、夫妻關係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毋庸贅言。尤其是在當代,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
  • 教育孩子怎樣做最有效?媽媽做「虎媽」爸爸別掉隊
    兩極育兒的弊端如果寶媽辛苦一點,扮演好「虎媽」的角色,能夠在教育孩子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可事實上,「虎媽」搭檔「貓爸」是最沒有效率的教育方式,而且還存在著以下三個弊端:首先,這種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的情況,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虎媽」搭配「豬爸」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寶媽會單方面失去孩子對自己的愛。
  • 《虎媽貓爸》:極端的教育方式,只會害了孩子,4招或讓家長受益
    案例分析:《虎媽貓爸》是由趙薇佟大為主演的家庭輕喜劇,雖是輕喜劇,但在劇中更多的是令人唏噓的無奈,家庭的各種矛盾以及許多父母的縮影。《虎媽貓爸》大致講述了,主人公虎媽畢勝男與先生貓爸羅素的生活。夫妻倆和很多夫妻一樣,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