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探討教育方式:「虎媽」「貓爸」誰牛?

2020-12-22 騰訊網

「虎媽」「貓爸」誰牛?代表委員探討兩種教育方式之優劣

最近,關於對「虎媽」「貓爸」教育方式的辯論日趨熱烈。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紛紛表達看法。

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不久前,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進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書中,並被登上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討論。

很快,上海出現了「貓爸」現身說法對自己女兒從小民主管教,跳舞、學習不操心,孩子照樣考進哈佛。

「虎媽」「貓爸」孰優孰劣?不論哪種方式,代表委員們都認可的教育方法是要注重能力培養,最終讓孩子實現自我。

「虎媽」式的嚴苛應試教育惹的禍?

中國孩子在學習上的辛苦已是不爭的事實。全國人大代表王洪軍這樣描述孩子們繁重的學習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點半前在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類輔導班的;工作日晚上8點半以後還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輔導班回家的。

全國人大代表王玉芝也有同感:很多家長出於讓孩子將來幸福的目的,選擇了從小讓孩子吃苦。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唯恐落到別人後面。「孩子幸福指數低,關鍵是父母強迫孩子上這些培訓班,逼得孩子沒有玩的時間,而父母還自以為對孩子很關心。」

一項統計顯示,中國現有16歲以下兒童3.8億人,全國中小學生中參加過相關學業輔導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3%,而中國家庭開支中三分之一用於教育。

不少代表委員指出應試教育是導致孩子幸福指數低的「罪魁禍首」。

國內一家知名網站就「孩子幸福指數」發起一項網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31584位網友中,44.3%的網友認為「學習任務太重,考試壓力太大」是中國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網友選擇「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國式』的嚴肅課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網友投票。

一位名叫「來自內蒙古的中學教師」的網友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慨:「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受煎熬,心裡也難受,沒辦法,現在的高考制度,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教師、家長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

「貓爸」式放養培養創造力的良方?

教育專家指出,我國目前的教育方式,至今沒能破解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孩子缺乏更多教育方式上的選擇,不僅少了幸福感,也難以激發一個民族的活力和創造力,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程度就會受到影響。

王玉芝代表說,目前我國小學、初中和高中在硬體上沒有什麼區別,高中在圖書借閱和網絡條件上佔優,但在軟體上卻越來越差,如課外活動逐漸減少、教師不注重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課業負擔越來越重等,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應試壓力也逐步增加,導致有利於創造力培養的環境逐步減少,所以越是年級高,學校的環境越不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說:「我覺得孩子還是不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要全面發展。我在孩子學習之餘就和孩子一起登山,這是一項對孩子各方面都有好處的運動。」她指出,「望子成龍」是很多中國家長的教育心態,這是種功利化的心態,與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和教育體制都有關係。

她認為,給孩子自主權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賞感增強,就有利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有利於創造性的激發。

尊重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青少年問題專家孫雲曉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中國家長問得最多的3個問題是:作業做完了嗎?怎麼這麼晚才回家?和誰出去了,男的女的?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問題恰恰體現出對孩子精神層面關懷的缺失。

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說:「我雖然不太贊同『虎媽』式教育,但它反映出家庭和家長在整個教育中仍然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我們的教育體制應該給家庭和家長教育留有空間,而不是簡單要求和指揮。」

「貓爸」常智韜就曾坦言:不管虎媽媽貓媽媽,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中國的年輕人,絕大多數不但愛學習,也愛思考。韓德雲代表指出,除了教育體制的作用外,關鍵在於家長做什麼樣的表率,是否同樣愛學習,同樣愛思考。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為了讓孩子能成功,很多家長容易過分強調「手段」而忽視目的。中國母親的概念中,「重點學校」是個非常有分量的詞。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分到一杯羹,於是,給孩子擇校就成了一門「技術活。」

所幸,人們開始理性反思目前的主流教育方式。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的一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忽悠,不值得進行大肆的宣傳和推廣」就體現出這種理性反思。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曾表示,家長應尊重子女選擇,共同減輕課業負擔,要給學生更多了解社會、思考和動手的時間。(記者崔清新、黃小希、白瀛)

相關焦點

  • 以前是嚴父慈母,為什麼現在是虎媽貓爸?淺談虎媽的養成
    還有再之前的《小別離》、《虎媽貓爸》甚至是《都挺好》,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虎媽貓爸」。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實中也是虎媽貓爸居多,傳統的慈母嚴父已比較罕見。為什麼我們會從慈母嚴父轉變為虎媽貓爸呢?
  • 《虎媽》引全民探討 觀眾520表白趙薇佟大為
    《虎媽》引全民探討 觀眾520表白趙薇佟大為 日前,隨著劇情推進,一方面,虎媽與貓爸這對最暖夫妻檔獲得了觀眾們的「520」大表白,連贊「真心喜歡虎媽貓爸的閨房之趣及夫妻間有意思的橋段」;另一方面,獅子姥爺「二進京」帶來的全新教育理念,將正面拉響長輩們之間的教育對決,將教育話題進行更深入探討。
  • 說說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 你認同哪種?(雙語)
    貓爸在育兒方面採取的方式更為溫和,情感細膩、溫柔,在規則和紀律上更寬鬆,他們人物這樣能讓孩子自信獨立。隨著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熱播,「貓爸」一詞已 在新浪微博上流行開了。正如劇名所示,劇中的兩位主角,一位是嚴厲的虎媽,另一位是從容的貓爸。在撫養女兒的問題上,二人的教育風格發生了衝突與碰撞。
  • 虎媽PK貓爸:何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孩子?
    中美教育界的一場大轟動:「虎媽」PK「貓爸」,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教出了比較成功的子女,引發了眾多父母關於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爭論與自我反思。參與討論:這些苛刻的條件不僅嚇到了美國的家長們,引起他們的爭論,中國的家長們也對蔡美兒女士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    誰是「貓爸」?  不久之後,上海的「貓爸」常智韜,叫板美國的「虎媽」。「貓爸」認為教育其實可以很溫柔,踩著輕鬆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虎媽貓爸」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在家中總要怕一個人,這樣才能管住孩子,要不孩子就真的無法無天了。「虎媽貓爸」家庭指的是,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通常比較嚴厲些,爸爸相對柔和一點。不過,在我看來有些過了,再怎麼說奶爸也是兒子的父親,應該和媽媽一起教育孩子,而不是一起被罰跪。這樣下去兒子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長此以往男孩子會越來越娘,懲罰可以用別的方法,妻子在孩子面前要和老公一起教育孩子,而不是讓他下跪,否則這男孩長大以後天天跪媳婦去了。
  • 《起跑線》好看嗎 講述貓爸虎媽與教育孩子的故事劇情
    有別於固有觀念中印度男人的形象,這部即將於4月4日上映的印度話題佳片《起跑線》中展現了一個印度電影裡罕見的暖父形象,愛老婆、疼女兒,堪稱印度「貓爸」。­  《起跑線》講述了溫情柔軟的「貓爸」和嚴厲霸氣的「虎媽」,為孩子就讀好學校而費盡周折,陷入教育困局的故事。影片用喜劇的方式對當地的教育環境、擇校問題進行調侃,同時反思、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
  • 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吉姆·崔利斯前言: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無非就是兩種教育類型:一種是以虎媽為代表的嚴厲型,而另一種以貓爸為代表的佛系型。也可以說這是教育孩子方法的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父母什麼事都要管,一切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另一個極端是,父母什麼都不管,讓孩子自己發展,然後聽天由命。虎媽父母完全掌握了孩子們的選擇,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少走彎路,但是也犧牲了孩子的獨立性,也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 趙薇佟大為虎媽貓爸全集介紹 虎媽貓爸分集劇情:1-45集
    原標題:趙薇佟大為虎媽貓爸全集介紹 虎媽貓爸分集劇情:1~45集 羅素上前抓住保安的雙腿用力往地 面拉扯,保安連人帶褲子被羅素拉回到地面,羅素扯爛了保安的褲子,保安驚慌失措大聲喊叫,畢勝男捂住了保安的嘴吧,羅素奪到保安手中的手機刪除了偷拍錄 像。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然而,「虎媽貓爸」的家庭,真的都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
  • 家裡面,你是「虎媽」還是「貓爸」?
    爸媽營說本文是今天【虎媽專題】第六篇,爸媽營經常聽到朋友說:我們家就是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本文轉載自【揚州時報】原帖地址: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5-05/07/content_687352.htm記者:詹葉青近日,一部育兒電視劇《虎媽貓爸》火熱上演,劇情圍繞孩子「幼升小」,展現了「虎媽貓爸」這種新型的家庭教育理念。
  • 我們家真的只有「虎媽貓爸」嗎?
    自從美國虎媽蔡美兒的女兒都被哈佛大學錄取後,「虎媽」的形象在中國迅速流行起來,同時,他也成為國內影視劇的「特定」主題。網絡劇《少年派》的字符設置為「虎媽貓爸」,閆妮飾演的虎媽王勝男不僅嘮叨而且整潔,由張嘉譯扮演的貓爸爸林非常理解。
  • 你只看到虎媽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的秘密
    所以現在,有些美國人都開始質疑他們一直奉行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並非金科玉律,中國式的高壓教育好像也有可取之處! 該怎麼看待虎媽的育兒方式?她成功的真正原因在哪裡?常爸記得小馬君說過,他曾經和自己賓大的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今天就由小馬君來好好跟大家聊一聊吧!
  • 《親親我好媽》:港版「虎媽貓爸」來啦!
    你以為這只是一部簡單的教育電視劇?當然不是啦。這個是TVB的招牌好菜--家庭親情劇,接地氣,不做作。TVB拍這類題材,向來是輕車熟路。跟我們內地版的「虎媽貓爸」不同,這部劇的人物關係還是要稍微複雜一丟丟。
  • 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
    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時間:2015-05-22 07:47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虎媽貓爸結局怎麼樣 大結局竟是如此意外 《虎媽貓爸》播出至今成功晉級為觀眾熱議最多,口碑最好的電視劇,隨著故事的展開,劇中每個人物的命運也被觀眾各種猜測,目前此劇已經接近尾聲
  • 教育題材《起跑線》男主是誰 伊爾凡·可汗還演過什麼電影
    有別於固有觀念中印度男人的形象,這部即將於4月4日上映的印度話題佳片《起跑線》中展現了一個印度電影裡罕見的暖父形象,愛老婆、疼女兒,堪稱印度「貓爸」。­  《起跑線》講述了溫情柔軟的「貓爸」和嚴厲霸氣的「虎媽」,為孩子就讀好學校而費盡周折,陷入教育困局的故事。影片用喜劇的方式對當地的教育環境、擇校問題進行調侃,同時反思、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
  • 「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趙薇飾演的「虎媽」畢勝男是個十分嚴格強勢的母親,對孩子要求極高;而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則處處順著女兒,對孩子呵護有加。這部劇播出後,網上關於「虎媽」式的育兒方式產生激烈的討論。其實早在2011年,耶魯法學院華裔女教授蔡美兒就曾出版過一部自傳式作品,叫做《虎媽戰歌》,裡面主要講述了蔡美兒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的全過程。
  • 「虎媽貓爸」的家庭模式真的可取嗎?寶媽在孩子面前要注意這些
    2015年趙薇和佟大為曾經聯合出演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講述的是家庭中寶媽處於強勢地位的生活故事,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藝術本來源於生活,「虎媽貓爸」的情況不僅僅只存在於電視劇中,隨著我國女權意識的覺醒,女性的地位節節攀升,「虎媽貓爸」成為了現代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那麼這種女強男弱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呢?下面我就結合現實狀況,來講一講「虎媽」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要獨立寶媽一定要具有獨立精神。
  • 虎媽狼爸登場hold不住
    然而,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幫助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打罵羞辱,還是鼓勵溝通?過去這一年,前有美國「虎媽」,後有中國「狼爸」,二者都信奉「棍棒教育」,都用高壓、嚴厲得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逼子成才」。他們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孩子考進名校和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成為他們自負的資本。
  • 「虎媽貓爸」再現!中國家庭劇離不開套路?
    套路1:教育往往伴隨親子、夫妻關係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毋庸贅言。尤其是在當代,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選擇越多,問題就越多,教育引發的摩擦也越來越常見。
  • 虎媽戰歌——睿智的虎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貓爸虎媽是當今社會很多家庭的代名詞,反觀之光有愛是培養不出卓越的孩子,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直到我讀到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才明白我們的愛應該有限度和邊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應該鼓勵多一點,嚴格多一點。蔡梅爾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