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種力量,它像一縷陽光,給人們帶來溫暖;有一些人,用樸實的言行演繹著人性的真善美,傳遞著正能量。
為推動社會文明大行動和「一創兩建」深入開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氣,引領社會風尚,樹立先進典型,中共儋州市委宣傳部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儋州好人」系列評選活動,深度挖掘「儋州好人」的感人事跡。
大張旗鼓地為好人「加冕」,不僅彰顯感情、態度和力量,更能營造崇德向上、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從而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我們相信,通過「儋州好人」系列評選活動,文明之花一定會在廣受東坡文化滋潤的儋耳大地上長盛不衰。
儋州市那大第十小學教師符美楊講述她和學生的故事。南海網記者 莫光法 攝
「學生們和她可親近了,很多學生直接叫她『媽媽』。」儋州市那大第十小學的老師們這樣評價他們的同事——符美楊老師。2018年6月底,記者初見符美楊,她一身碎花裙,質樸的笑容讓人倍感親切。
48歲的符美楊從教已經30年了,多年來一直在小學低年級任教。她說,就喜歡和孩子們交流,和他們在一起就覺得開心。
在教學方面,符美楊是一把好手。她說,「備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節課」是她一貫堅持的原則。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她親自動手做了很多數學教具。連續20年,所教班級的成績一直是全鎮同年級中數一數二的。
她以校為家,特意把家搬到學校宿舍。「雖然宿舍條件差一點,但我可以抽出更多時間研究教育教學知識,更重要還可以抽出時間更多地照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放學後,家長因為做工晚了來不及接小孩,符美楊就陪著學生們在教室做作業,為他們輔導功課。家長抽不出空來接的,符美楊就騎著電動車把學生送回家。
符美楊從不吝嗇對學生的愛,對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小峰(化名)是符美楊6年前教過的學生。小峰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是留守兒童,家裡只有阿公阿婆帶著,符美楊主動接小峰去她家過周末,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孩子很乖,很懂得感恩,有時候私底下會叫我媽媽。」符美楊說,還記得有一次,小峰在課堂上也將她喊成了「媽」,引得其他學生大笑。符美楊說,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次被學生錯喊成「媽」,每次她心裡都是熱乎乎、沉甸甸的。
班上家庭貧困的孩子,也是符美楊的「重點」照顧對象。小麗和小強(均為化名)是姐弟倆,父親去世多年,一個媽媽帶著四個孩子,家裡比較貧困。符美楊特別關注他們,經常給他們買筆、本子和橡皮。
符美楊說,她始終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立志要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她認為,關心愛護學生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她說,「我的事業要在三尺講臺上延伸,我要把我的智慧、我的愛都獻給學生」。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7月2日南海網記者 劉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