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不只是出現在現代社會。早在14世紀的歐洲,就經歷了一場空前的災難:黑死病。這場災難在歐洲存在了四年,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使得歐洲經濟瞬間衰退。與此同時,這場災難也啟蒙了人們的思想,為以後的社會變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黑死病流行的背景,以及黑死病大規模擴散的經過
在過去的10世紀到14世紀這段時間裡,持續了幾百年的溫暖氣候,農作物大量繁殖,人口數量也翻了一倍多,達到7500萬,這段時間歐洲迅速發展。生活富足,城市不斷形成。而義大利的很多地區放棄種植糧食,直接為地中海航運服務,資本主義情況初見端倪。
即使歐洲國家如此發達,除歐洲一些王公貴族的宮殿莊園衛生環境好以外,大部分地區環境甚至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居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倒在自家門口,一些人甚至都不怎麼洗澡,街上的排汙系統也不過是門前的一條窄窄的汙水溝。當時的政府認為衛生是個問題,於是沒有建造衛生場所。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無疑是寄生蟲和老鼠繁殖的絕佳場所,在這個背景下,黑死病流行起來。
在克裡米亞半島上,有一個叫加法的城市,金帳汗國在它旁邊。1345年的一天,義大利商人與穆斯林居民發生爭吵。由於雙方互不相讓,導致矛盾變得愈發劇烈。穆斯林向蒙古人請求援助,蒙古人發兵加法城,將義大利商人和守軍全部圍困城內。由於城牆堅固和守軍抵抗,蒙古軍久攻不下。不久,幾年前的瘟疫使得加法城外的蒙古人大量死亡。一段時間後,蒙古人再次發動進攻。這一次,他們將染病的屍體投擲加法城中。很快,加法城到處是屍體。義大利人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屍體,更不知道瘟疫的可怕。幾天後,腐爛的屍體破壞了加法城中的生存資源,恐怖的瘟疫爆發了!很快瘟疫感染者出現了,感染者死後的皮膚會變成黑紫色,因此被稱為「黑死病」。但是加法人對此一無所知,很快紛紛喪命。與此同時,蒙古軍也深受其害,瘟疫感染了大部分蒙古兵,圍城已是力不從心,只能撤退。
加法中存活的人僥倖逃了出來,坐上了輪船,回到了歐洲。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老鼠和跳蚤已經悄悄上了船,隨這群倖存者在海上漂流。而加法黑死病的傳聞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歐洲變得人心惶惶。於是沒有一個國家敢接待這支船隊,沒有一個港口敢讓這支船隊在這裡停靠。因此這支船隊在海上空蕩蕩的飄蕩,死了不少水手和船員,不少船上面並沒有生還者,只剩下一條船在海上飄蕩,一度被人稱為「鬼船」。而一條存活下來的船隻買通了義大利西西里島聲稱他們沒有感染疾病,讓他們可以停靠在港口。
剛下船,就馬上對他們進行了隔離。但是,為時已晚,老鼠和跳蚤已經下了船,進入了當地。就這樣,一個可怕的幽靈降臨了。在加法的人登陸以後,西西里島上的人就開始死亡。緊接著,瘟疫從此處開始擴散,傳播整個義大利甚至整個歐洲,歐洲橫屍遍野。一位名叫邁克的芳濟會修道士正在那裡的教堂當牧師。根據他的記錄
「如果有人因為瘟疫而死亡,那麼很快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死亡。」
由此可見瘟疫傳播途徑之廣泛。而據另一位修士的記載,「因為這種疾病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當人們對話時,便會進行傳染。傳染後的三天時間內就會導致被傳染者死亡。不僅與患者交談可招致死神,只要與患者接觸便會死亡。」
黑死病爆發的悽慘場景以及黑死病莫名消失的緣由
知識的匱乏以及對宗教的盲目導致醫學在當時並不發達。治病的方式只有休息或者放血。而最常見的做法是請神職人員替自己向上帝求情,免除自己受到的災難。上述的一系列因素讓歐洲成為瘟疫爆發的絕佳場所。每至黃昏,都會有人推著獨輪車,在大街上大聲喊:「收屍了,收屍了」,於是人們就把屍體放在獨輪車上,推到城外去焚燒。後來,人手越來越少,屍體也不能夠處理,於是出現了橫屍遍野的景象。經常出現一人感染,全家人悄無聲息地死亡。這些大城市的景象好比人間地獄。
根據當時的各種文獻記載:由於恐懼深入人心,親人互相拋棄。親情在此時已經全部拋在腦後。人們紛紛拋棄病人,丟掉家產,希望保全自己。
傳染病隨著人與人的傳播不斷擴散。又因為早期的歐洲是以貿易為主來發展,於是傳染病飛速向全世界各地傳播。儘管當地很快意識到傳染病的存在並開始隔離病人、關閉城門防止疫情蔓延。可他們並沒有想到人類並不是黑死病傳播的唯一途徑。就這樣,黑死病從老鼠傳到整條船,然後又從船傳到城市。接著一點點向內陸蔓延。最嚴重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幾千死去,而熱那亞共和國幾乎滅亡,有些村莊甚至出現了無人生還的情況。
與此同時,四散逃跑的人們也加速了瘟疫的擴散。人們想讓人為此次疾病負責,於是猶太人異教徒和麻風病人遭到了無妄之災。對他們進行抓捕並進行殺害。而神職人員對病人進行禱告,與病人接觸最多,導致他們死亡率最高。神職人員倒下了。很快,教堂空了,很多儀式沒有人來主持,人們精神支柱倒塌。而健康的人們也爆發了饑荒,城內秩序混亂,各種犯罪興起,整個歐洲似乎都在最滅亡前最後的掙扎。
但是在1352年,黑死病自己消失了。不再有新的人死亡,人們開始走出家門,收拾城裡的屍體,建立新的秩序。史學家推測重災區人口死亡過快,以及大量齧齒動物死亡,天氣越來越冷,老鼠活動能力減弱導致傳播途徑被切斷。細菌的蔓延和生長也被控制。而這場瘟疫中教堂的不作為讓教徒心寒,開始懷疑宗教,享受人生,這為接下來發生的文藝復打下了思想基礎。
總結
傳染病固然可怕,但是並不是不能抵抗。中世紀的歐洲對於瘟疫了解甚少,防護意識淡薄,以及醫學的不發達使得疫情大肆擴散,傳播範圍廣,死亡人數多。最後採取了一定的隔絕措施,由於沒能了解疫情的傳播途徑,使得感染的人雖然減少,但效果並不明顯。而在醫學發達的現代,我們有許多治療傳染病的方法,如果發現傳染病的症狀及時治療也會康復,不會立刻死亡。我們發現自己患病時不要驚慌,要科學對待,去醫院救治,不要尋求偏方,誤了自己的性命。
參考文獻:《思維實驗室》《歐洲中世紀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源遠流長的小竹林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