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2019〕14號
關於公布《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培訓機構,解放軍軍事法院法官管理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辦公室:
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國家法官學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人民法院出版社聯合承辦的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論文評選工作已全部結束。自2018年3月19日《關於徵集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論文的通知》(法學(研)[2018]1號)下發後,在各高級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下,論文的徵集工作進展順利。截至2018年9月1日,組委會辦公室共收到法院系統的參評論文1775篇,法院系統外的參評論文71篇。為了確保評審水平和質量,組委會組成了由資深法官、法學教授等專家在內的「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論文評選委員會」,實行匿名評審、一稿三評、獨立評審、同行評審、同題(類)擇優推薦制度,分14個小組對參評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同時,為了保證學術論文的評選質量,組委會辦公室對每一篇推薦獲獎的論文均利用專門的檢測軟體進行了原創性檢測,從文字複製的數量和性質兩個方面綜合進行了甄別,對複製情節較輕的論文作降等處理,對確定為抄襲、一稿多投或重複發表的論文取消獲獎資格。最後,共評選出一等獎論文13篇,二等獎論文164篇,三等獎論文161篇,優秀獎論文249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請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將獲獎情況通報本轄區的獲獎作者本人及其所在單位。特此通知。
國家法官學院
2019年1月18日
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獲獎名單
溫馨提示:點擊本文右上角三個點(···)即可找到「搜索頁面內容」,然後輸入你的目標關鍵詞就可以便捷查詢到信息啦!
一 等 獎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認定的規範與完善——基於對1124份相關判決的考察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江珞伊 徐宇翔
「認罰」何以體現:有效認罰的作出、後果及規制——對G市Y區法院改革試點樣本的再研究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 郭玉
Cookie信息的法律屬性與刑法適用規則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黃豔 張連
十年回首:對人民法院量刑規範化改革的檢視與修正——以量刑程序獨立改革為視角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冠華 劉士浩 桓旭
「一帶一路」倡議下專家查明外國法制度的完善——基於《法律適用法》施行以來全國134件案件的實證分析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徐文進
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 姚競燕
超越印證:存疑無罪案件中整體主義證明模式的運行分析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民法院 李茜 何舒香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 李復江 鄧曉銀
從「專業法官會議」到「專業法官會診」:論審判諮詢機制之突破完善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 時芸芸
正本清源:刑事指導性案例功能實現之三維路徑——以18件應用案例和F中院刑事法官問卷調查為實證分析樣本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林志雄 張佳佳
風險管理視角下審判輔助事務外包的困境和出路
北京鐵路運輸法院 楊光 石婕
專業法官會議的功能釐定及規則再造——以全國35家法院改革實踐為實證分析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 王憶哲
檢視與回歸: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有能力執行」的司法認定——以裁判文書網全國2017年110份判決為樣本分析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樊創
十字陣:司法裁判效果理性思辨可視力研究——「邏輯理性-實踐理性-價值理性」之融貫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李俊曄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曹成成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封存制度落地及其消滅制度改進——基於「文件生命周期理論」的發現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欽娟
二 等 獎
從「增編加人」到「內部挖潛」:以相對效能為切入點探索建立法院編制動態調控機制——基於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偉
論民事二審撤回起訴中「經其他當事人同意」的限度——以《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38條為中心展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小軍
民事訴訟中訴之客觀預備合併的路徑抉擇與程序規制——以96份訴之客觀預備合併裁判文書為樣本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王冬琪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 張廣
人民法院刑事涉案財物處置難現狀審視與處置機制完善——以100件刑事涉案財物為研究樣本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袁楠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王曉東
司法領域央地事權劃分路向指引下財政支出責任體系改革研究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熊壽偉
訴調對接中無爭議事實效力審查規則構建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陳潔 張帆
論智慧財產權審判方式改革下審判權綜合運行機制的構建——以「三合一」審判模式的刑民並軌為主線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張璇 覃波
協作式社區矯正模式構建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姜楠 趙雲 劉佳欣
勿行審判權之實:新型民商事審判團隊中法官助理履職邊界劃定——以法官助理與法官之間的分權程度為視角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王安妮 耿迎濤
刑事追繳和責令退賠的刑、民、執銜接研究——基於267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事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 翟國軍 楊亞妹
涉眾型經濟犯罪刑事追繳、退賠與破產程序銜接路徑研究——以破產程序統一受償為視角
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 張澤華
天津市薊州區人民法院 崔軍委
畫心:探明經驗法則認知事實心智地圖——實現「經驗的法則」到「法則的經驗」結構可視力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李俊曄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趙玲玲
相斥抑或互補:追繳退賠中刑民程序銜接機制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孫盈 郝琪琪
司法責任制背景下審判團隊績效考核模式構建——以B市中級法院民庭為樣本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張科 施憶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王紅霞
共識的藝術:現代公共關係視角下法官正名制度構建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程新桐
執轉破案件中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適用問題研究——以「執行不能」類型化分析為基礎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謝凌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謝偉輝
城市人民法庭建設的功能重塑與路徑選擇——以四個直轄市303個人民法庭為樣本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高虹 牛毅剛 王華偉
民事案由制度適用與糾紛一次性解決目標之衝突與衡平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龔浩鳴 梅宇 王睿涵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人民法庭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完善——基於法社會學、法律史學雙重視角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龔浩鳴
案例自發性運用的實踐檢視、機理歸納和規則構建——基於中國裁判文書網建立以來類案檢索運行效果的考察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李文超
省級統管格局下法院購買社會化服務的監管機制構建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袁曉北 唐達
虛假訴訟罪中「捏造事實」的認定——以借貸案件中使用空白格式借款合同為視角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王然
司法改革背景下基層法院少年法庭發展路徑選擇——少年審判與家事審判合併運行的改革模式探析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邵明豔 賈薇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徐曉麗
地方法院院長「超載」問題的綜合配套改革研究——以場域理論為視角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李旭輝 張夫貴 謝剛炬
自由裁量權與檢察院精準量刑建議的博弈與平衡——以四個基層法院的認罪認罰判決書為樣本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劉杉彬 馮靖雯 王芳
提供醫療信息行為性質的司法認定——以利益衡量論為視角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 劉叢薇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劉建奇
形成對世效抑或既判力擴張:論債權人撤銷權訴訟對執行程序的阻卻——兼評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規定第二十六條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趙旭
類案檢索的規範模式——知識實踐導入的司法體制綜合配套
天津海事法院 裴大明
天津法官學院 李丹蕊
「意志外原因未還款」抗辯認定的規制與完善——以借貸類金融詐騙犯罪判決為研究對象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 劉叢薇
利益衡量論下性侵未成年人罪犯信息公開制度的中國圖景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 郭超 李碩
解構與續造:汙染環境罪因果關係認定與證明責任完善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 姜欣
商業秘密刑民交叉案件審理模式的再選擇——以智慧財產權「三合一」審判為視角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軍強
毒品犯罪事實認定的邏輯模塊構建——以《刑事審判參考》108則案例為樣本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錢巖
「網際網路法院」時代智慧財產權多元解紛機制的電子化路徑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裴然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吳獻雅 李易忱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刑罰邏輯的現實考察與完善進路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法院 高建東 孫偉
經濟犯罪中涉案財產刑事處置與債權保護的衡平統合——以500起非法集資案件為切入
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 鄭博涵
贓款贓物處分制度的檢視與完善——以某省近三年涉眾型經濟犯罪為分析樣本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 喬溪
共犯口供的證據規則再解讀——一個比較證據法的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湖南省嶽陽市雲溪區人民法院 閭敏
從刑法威懾到合規指引——以網絡服務提供者刑事責任風險防範為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貴軍
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 鄧穎
類案強制檢索機制的程序化構造——基於協同主義訴訟模式的視角
湖南省屈原管理區人民法院 杜國偉 楊紅妝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謹防「阿喀琉斯之踵」:對認罪認罰制度的檢視與修正——以試點地區472份二審裁定書為研究樣本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法院 王荔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路銀良
印證證明模式的反思與重塑——以大數據分析方法引入刑事訴訟事實認定為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湖南省汨羅市人民法院 塗立夫
分立與合併:論內設機構改革中少年法庭與家事法庭的關係處理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白婕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趙芳芳 孫彪
強制措施對緩刑適用隱性制約之反思與重構
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 郝紅琴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張傳榮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牟芳菲
敘事-證據模型的構建與運用——利用模型解構刑事訴訟中論辯、認證的難題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宋振宇 鮑豔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杜瑞鮮
市場自由與刑法理性:市場交易欺詐行為的犯罪化限度與進路——以利益法益觀為視角的刑事一體化思考
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邊鋒 艾乾宇
論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實現路徑——以構建刑事案件訴訟代表人制度為思路
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邊鋒 尉增奎 李恩澤
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之「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界定——空白罪狀的限縮性填補規則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子銘 朱曉彤
基層法院司法ADR內捲化現象及矯正——以司法ADR團隊優化為視角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劉璨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高陽
異或同:刑民判決書證據說理比較分析——一種主導型方法的構建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法院 馮妍
基層法院審判委員會裁判規則的形成功能:從「擇案而審」到「類案指導」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 公丕潛
訴訟當事人言語衝突心理解析與疏導機制構建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人民法院 王歡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訴訟效率全流程提升的困境與出路——基於S市C區法院速裁程序運行情況的實證考察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 徐明敏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之構建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伍紅梅
對刑事審判中佔有概念的「規範性」考察——基於緩和的規範性佔有概念之立場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 趙擁軍
智慧法院視野下審判管理流程再造路徑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王瀟
道路通往何處:審判團隊制度改革的進路——基於全國54家法院審判團隊實踐經驗的考察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葉鋒
心證之途:刑事案件中法官如何探尋事實——以二審改判發回案件類型化為視角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王宗光 邱波
侵害法官履職權益行為懲處渠道的審視與完善——以S市148個法官履職權益保障案件為樣本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餘韜
無限額罰金刑量刑失衡問題與規制——以S市258份數額特別巨大詐騙案件判決書為樣本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 陳帥
刑事訴訟境外證據司法審查的異化、糾偏與規則完善——基於76個案件83份證據的實證分析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 沈亞嵐
回歸法官本色:院庭長辦案制度的審視與完善
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 項天倫
財產保全制度的運行現狀、實踐困局和優化路徑——基於法經濟學的分析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 龐申威
從模糊到規範:類案檢索與裁判尺度的統一——以結構化案例要素識別規範的構建為解決契機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人民法院 吳玲 殷蔚
基層自治組織人員作為瀆職罪主體的認定分歧與解釋規則
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澎 姜金良
邊際事實認定的失範和規則建構——以重大刑事案件的量刑實踐為視角
江蘇省連雲港市中級人民法院 顧長洲 黃文波
網際網路背景下訴調銜接機制的優化路徑研究——以Z省ODR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應用為切入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法院 陳葉君
刑事裁判的價值判斷思維
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 支起來
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事實審的程序保障
浙江省岱山縣人民法院 餘秀寶
人員分類管理視野下法官助理業績評價機制的困境與出路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剛 蔡超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人民法院 張林森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人民法院 劉洋
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人民法院 陳剛
刑罰裁量改革的省思與修正——基於對量刑規範化改革的分析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兵 王德成 王帥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數量認定規則論要——以100份刑事裁判文書為樣本的法教義學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志偉 王信託
受賄罪構成要件證明困境與刑事推定
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法院 楊文龍
論刑事附帶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規則的建構路徑——以「兩高」司法解釋原則性規定為視角的實踐展開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志偉 張志燈
審判公共關係:基層法院民院網絡司法互動模式策論——以「重塑與重配」雙維檢視為切入點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林志雄
福建省連江縣人民法院 楊晨
專業法官會議議事規則探析——以價值回歸和制度設計為視角
福建省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黃興
刑事附帶贓款、贓物返還訴訟的制度構想——物權保護機制在案外人追贓中的應用探索
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法院 徐曉璐 吳金碧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審簡易程序判決書模版庫初探——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270例判決書為樣本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 彭皓 楊婷婷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責任認定的規制與完善——以A省2017年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決情況為研究樣本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鄭鴻
超越與恪守:刑事缺席審判程序的理性建構——基於「外逃型」職務犯罪案件的視角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法院 黎曦
福建省仙遊縣人民法院 鄭統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梁圳明
特殊時空條件下的暴力行為「壓制性」研究——人民法院對特殊刑事暴力犯罪案件的行為認定規則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賴鍾煒
論刑事和解協議書「主持製作」的規範化——以和解協議的契約屬性與刑事功能定位為視角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田小玲
福州大學 邱勝帆
論非法集資被害人財產保護路徑選擇——以刑民規制的救濟效率優化為中心視角
福建省閩清縣人民法院 林輝
福建省閩清縣人民檢察院 劉小冰
司法改革語境下的執行員制度困境之破解——以建立垂直單獨序列執行員制度為視角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 許金鑫
失衡的裁量權:量刑明顯不當的司法認定——以115件危險駕駛罪改判案件為切入點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陳芳序
從「行善代刑」轉向「行善從寬」——基於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的判前社會服務令路徑構建
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法院 陳公照
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 王燕軍
法官庭審打斷行為的失範與規制——以庭審公開網10場庭審為分析樣本
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 吳揚城 蔡志陽
我國緩刑司法實踐之失範與規制——以緩刑裁量的邏輯理路為依歸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 李美
貪汙罪和受賄罪法定刑分離模式之提倡——基於2097份刑事判決書的法教義學慎思
福州鐵路運輸法院 董文博
吉林大學 陳俊秀
「虛開」認定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範式——以77份涉及無罪辯護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判決書為分析樣本
江西省武寧縣人民法院 劉宏
傳承與變革:員額制視域下基層法院審判團隊運行模式辨析——基於J省S市12個基層法院審判團隊實踐探索的法理思辯
江西省婺源縣人民法院 李玉新
軟暴力犯罪的司法釐定及裁判思路——以掃黑除惡為視角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人民法院 羅蘭瑛 胡正民
以審判為中心改革中「定放兩難」困局破解——囿於事實認定的場域
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管俊兵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劉克河
心證過程:認知科學助力裁判文書充分說理論要——以W高院1394件改發案件裁判文書為實證分析樣本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周蓉蓉
我國建立飛躍上訴的正當性邏輯與制度設計——以提高審級效能和統一法律適用為視角
山東省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葉伶俐
司法審判如何對接道德方能讓群眾信服之冷思考——從於歡案「官民」互動及江歌案的中日輿論反差說起
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孫振慶
「開放式」判決方式之理性思辨與規範探索
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 榮明瀟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法院 張璽
刑事二審抗訴的非謙抑性及其應對——以200件刑事二審抗訴案件為分析樣本
山東省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慶偉
審判案件權重係數「兩步走」評估法之探析——以S省R市L區法院2018年審結的492件案件為樣本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 張萌
檢視與重構:裁判文書瑕疵的「補正」與「更正」
山東省平原縣人民法院 厚德順 穆春燕 王濤
從「口袋化」到「去口袋化」:非法經營罪兜底項規制範圍的司法限縮——基於刑法第225條第四項運行樣態的分析
濟南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潘娟
法律的溫情:涉抗家暴刑事案件輕緩化處理的實現路徑——兼論抗家暴防衛的司法判斷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建鴻 張松鶴
辯護全覆蓋背景下「形式」指定辯護的破解——以PPP模式的引入為視角
河南省鶴壁市中級人民法院 袁希利 程俊青
經濟欠發達地區書記員聘用制度風險預控——以H省P市法院書記員為研究樣本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士浩 魏少鵬 魯曉輝
類案檢索制度的梳理及系統化構建研究——從司法改革框架下制度的整合出發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 陳竹
類案檢索模式的構建邏輯與應用方法——基於物業糾紛案件類型實證分析的展開
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趙焱
「去繁化簡」: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的現狀檢視與路徑完善
湖北省羅田縣人民法院 肖笛 姜立勇 裴廷雪
專業法官會議嵌入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制度邏輯——以Y市中院187次專業法官會議記錄為實證樣本
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博
湖北省南漳縣人民法院 何姍
湖北省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張鶴
「錢從哪裡來?」——以央地事權與財權動態平衡視角審視司法的「再地方化」
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人民法院 孫曉雲
內幕交易違法所得判斷規則探討——基於142份刑事判決書的定量分析
湖南省華容縣人民法院 鄭軍 陳祥玲
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定罪標準研究——以「行為方式」與「情節嚴重」認定標準構建為視角
湖南省資興市人民法院 周明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陸銀清
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犯罪情形的定量標準界定
湖南省汨羅市人民法院 何新京 張浪
湖南省嶽陽市雲溪區人民法院 江丹麗
電子證據關聯性規則的進路——以介入因素類型化為視角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法院 周文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羅梓榆
刑法如何對待家庭——以親屬間窩藏包庇罪刑均衡為視角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羅梓榆
科技定位監控的刑事證據規則之探析——以GPS定位追蹤為視角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 趙維蓉
大數據分析報告作為刑事證據的可能與限度——以權利保護為中心的制度回應及規則探求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童飛霜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 向培權
挑戰與回應:民事線上庭前會議的檢視和完善——基於網際網路時代下糾紛解決機制變革的思考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 張映婷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聞晉
司法的「謹小慎微」與立法的「猶豫不決」:我國反訴類型及其受理規則反思與重構——以1058份反訴不予受理裁判文書為研究樣本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 劉慧娟 趙麗 崔劍
多元並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法官懲戒程序的微觀重構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曾令省
「智慧司法」融合「司法智慧」:類案及關聯案件檢索機制的實踐路徑——基於SWOT分析視角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謝春暉 何依然
在線糾紛解決一體化平臺的價值期待和應用前瞻——以激活多元解紛聯動效能為中心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 陳思佳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瑋瑤
涉眾型經濟犯罪被害人參與權的程序保障機制之釐定——以被害人訴訟代表人制度構建為突破口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謝韻靜
證據裁判視野下虛擬財產價值的司法認定——以100個案例為樣本的考察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 梁雅微
刑事判決爭議證據的說理方式——以389份「不認罪」判決書為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 胡許晴
法常變而道不變:電子證據審查與認定規則研究——以200篇民事判決書為分析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朝毅 朱嘉蹊
檢視與重構:精英化與專業化導向下初任法官基層入額制度的實效問題研究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超彬
程序與糾紛相一致:鄉村司法審判方式改革的路徑——司法改革背景下審判方式優化的二維坐標系
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人民法院 馬雁峰
悖論與校正:獨任制審判範圍適度擴張的邏輯基礎與實現路徑——以S市兩級法院近三年審判數據為分析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田娟 葉豔
檢視與修正:民事裁判文書說理繁簡分流完善路徑探析——以公平與效率均衡論為視角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靜霞 唐亞玲
「同類案件」中量刑均衡尺度的發現、辯證與統一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林北徵
破解網絡公司執行難之路徑選擇——以構建被執行人域名查控體系為突破口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 黃媛媛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承認和執行外國判決司法實踐的困境和出路——以互惠原則的適用為核心展開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 唐雨蒙
異種毒品折算問題研究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人民法院 秦曉
構建以調解為主的多元化「一帶一路」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廣西壯族自治區鳳山縣人民法院 黃春利
刑事速裁案件二審運行之實踐考察——以H省C市多家試點法院為研究樣本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 陳婕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潘心情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郭強
檢視與構建: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模式下的電子證據認定規則——基於類型化研究的路徑探索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秦旺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謝欣欣 鍾晨曦
諮詢制度語境下專業法官會議的價值回歸——以T市中院126次會議記錄為分析樣本
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吳宏文
海口海事法院 蔡斌航
「態度-行為」視角:關於少數意見公開的心理學分析——以37份裁判文書、248份調查問卷為樣本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郭立軍 宋萬忠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餘德厚
院庭長監督指導重大案件的實踐運行與機制完善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盧君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 肖瑤
法官助理職責的程序化實現路徑研究——以法官助理參與民事庭前會議為視角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 李弸
受賄犯罪涉案財物處理的規範化進路探究——以定罪程序中法院裁判為視角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歐明豔 黃晨
刑事訴訟庭前會議報告的效力問題研究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劉璐 杜偉
司法「事權—事務—財政支出責任」之基礎關係及制度建構——兼論財政支出責任代理的效果激勵問題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吳小忠
從「適用不足」到「充分適用」:刑事指導性案例司法適用的困境與突破——以56份涉「指導性案例」刑事判決書為分析樣本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法院 詹亮 張慶慶
法律修辭的標準建構——以「熱議」裁判文書中的法律修辭為考察對象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李皓軒
回到思維原點:團體決策理論視闕下基層法院專業法官會議的規則重建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 王佳舟 關佩
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視野下類案檢索的智能化進路
四川省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黃穗 白蘭
四步法則:探知刑事裁判文書證據說理深層表達的新範式——以「威格摩爾分析法+圖爾敏論證模型」的運用為楔子
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浪波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害人的地位研究——被害人加入博弈的規則建構
四川省德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勤 費元漢 黃丹丹
犯罪所得的網絡打賞是否應當納入刑事追繳範圍——基於民刑銜接二元視角的分析和探究
成都鐵路運輸法院 周捷
衝突調適:司法改革後庭長職能轉變與制度優化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劉曉虹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下的監察程序與審判程序銜接若干問題的思考
西藏自治區米林縣人民法院 朱琳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馮元元
跨萬裡管轄的存疑: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的反思——以青海法院環資案件集中管轄為視角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餘慧玲
留住法官的後備力量——論法官助理的分級定職
青海省治多縣人民法院 才仁拉毛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黃昊
何去何從:司改背景下法院內設機構改革路徑探析——以提升法官審判質效為切入點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李文靜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 孟思
績效管理視角下的審判團隊績效考評機制構建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 羅希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王培松 馮黎明 鄭文靜
證據裁判視野下「違法所得」的認定——以228份非法經營罪刑事判決書為樣本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湖南省衡南縣人民法院 劉珊
民事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思維模型及「可視化」評價——以最高法院已發布民事指導案例為樣本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趙雲
案例、文書與現狀:刑事從業禁止制度之三維思考——基於177篇同類型案件裁判文書之檢視
華中師範大學 吳積標 李斌
華中師範大學 張怡淨 姜曉麗 李金婷
論量刑規範化與量刑說理規範化之統一
華中師範大學 楊凱
華中師範大學 蘇麗蓉
華中師範大學 韓秋林
司法職能事權與財政支出責任的調和建構——改革背景下省級統管司法經費保障機制的優化審視
中共福州市委政法委員會 方輝
困惑與調適:網際網路詐騙犯罪刑責認定的局限性及刑法應對——以300件裁判文書為分析對象
廣東省湛江市法學會 洪泉壽
論公訴變更的限度——基於比例原則的探討
湘潭大學 皮豔紅
論法官延遲退休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湖南省法學會 高嵐
三 等 獎
從「一元線性」到「二元矩陣」: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組織結構創新的邏輯與路徑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伍濤 丁少芃 張春城
統一法律適用視角下裁判文書爭點歸納標準構建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牛曉煜
裁判文書中少數意見公開的「進」與「退」——以推進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為視角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姜源
雙向優化:論獨任制民事適用範圍的擴張與規制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於曉君
論「扒竊」定罪中數額要素的角色與功能——以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折衷為基本立場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趙振傑 李麗
「雅賄」:裁判如何應對?——基於對200份涉文物藝術品賄賂案件判決的分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馬文紅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王璇
涉網際網路案件集中管轄規則之構建——以設立網際網路法院為視角
北京鐵路運輸法院 李經緯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朱玥
司法改革背景下審判委員會宏觀指導職能的回歸——基於T中院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的實證研究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郭矗
洗錢罪低適用率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關成吉
論網絡債權眾籌平臺的行為定性之規範——以刑事違法性的判定為核心
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張璇
跟蹤經濟時代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釐定——以行蹤軌跡信息為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趙長山
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人民法院 鄧賽
指導案例裁判要點概括的問題與完善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陳堅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少年司法先議制度的程序構建
湖南省永順縣人民法院 李興豔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法院訴訟框架下的人民調解員管理制度構建——以B市F法院速裁庭訴調對接模式為樣本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民法院 康偉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李異 徐斯博
從共建到共融:論法院參與法學院人才培養機制之重構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戴國 張敏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人民法院 陳軍
審判輔助事務管理的制度邏輯——以審判輔助事務分離、分配、社會化為視角
山西省神池縣人民法院 周成一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馬玥
審判輔助事務社會化的邏輯起點、現實向度與發展空間——基於「同心圓法則」的判斷
山西省呂梁市中級人民法院 何星潔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寧澤蘭
涉網際網路民事案件中電子數據證據的審查與認定——以第三方數字平臺技術的引入為視角
山西省廣靈縣人民法院 李慧芹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鄒鴻雁
網絡購物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人民法院 包伊汝
反思與前瞻:從仁慈少年司法到適當少年司法——以我國校園暴力為切入點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中級人民法院 範海鋒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王婧
法官懲戒委員會履職程序中的職權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制度完善
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馮國超
刑事判決證據說理問題研究——以我國新近有影響的刑事錯案裁判文書為樣本的考察
遼寧省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李衛國
我國審判輔助事務購買社會服務研究
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盧佳歡
蝶變:法院助推型訴非銜接基礎模型構建——以全國38家多元解紛機制改革試點基層法院實踐為樣本兼及其他
黑龍江省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王希慧
專業法官會議議事「顯規則」與「潛規則」的理性改造——以「羅伯特議事規則」為鏡鑑
哈爾濱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李穎異 舒巍
反思與完善:基層法院委派調解制度的實證研究
黑龍江省嫩江縣人民法院 祁彥鋼
網際網路思維視域下庭審公開與個人隱私保護的衝突和協調——以中國庭審公開網400個婚姻家庭案件為樣本
黑龍江省農墾中級法院 侯洵
黑龍江省九三農墾法院 張爽
從法官智慧到類案與關聯案件檢索策略模型之構建——以基層法官民商事類案與關聯案件檢索應用為視角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人民法院 任豐
「超越法律」:政策思維在行政訴訟裁判中適用的理性演繹
黑龍江省伊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雙贏
刑事審判鑑定意見審查的檢視與構建——以「三層作業場」分析方式作為指向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朝之悅 於萍
多重改革背景下法官懲戒制度的困境與發展——以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監察體制改革為視角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韓文江
反思與重構:合併審理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問題研究——以S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合併審理案件為視角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伍天翼
從政治角力到良性互動:熱點案件中刑事司法與民意互動機制研究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 胡亞龍
論刑事缺席審判背景下域外送達制度的困境與出路——從刑事送達與民事送達的交叉比較引入
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 黃訓迪
庭審改革再出發:「爭點中心型」庭審方式的系統構建與制度完善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席建林 張能
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背景下法院人員跨序列交流機制的提出與構建——以S省法院為例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 賈路
涉眾型經濟犯罪中違法所得的處置問題研究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吳靜文
指導性案例之眾評式遴選模式的構建——以中國司法案例網為平臺的操作分析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餘聰
困境與出路:對酌定減輕處罰制度適用的檢討與重構——以刑法第63條第2款的司法適用為研究樣本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王丹
新生到先鋒: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職能定位和完善探索——基於2015年-2018年巡迴法庭運行的實證數據研究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 翟爽
特別減輕處罰條款適用規則研究——基於對869份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覆核案例的分析
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馬玉寶 鮑平曉 張一夫
專業法官會議的實踐困擾與完善路徑——基於37家中級、基層法院的實證分析
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薛劍祥 陳建志
制度的逆向選擇:「訴訟中間訪」的成因及對策——基於148份《院長接待日情況通報》的實證分析
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馮毅 李霖
司法裁判中在先案例的隱性運用及其偏差控制
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軍 方明航
背離之路:當事人提交案例之否定機制的合理建構——以J省300份裁判文書為實證分析
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宋亞平 蔡鵬
責令退賠與民事債權交叉形態下的民事訴訟準入及其規制——基於595份裁判文書的類型化處理模式構思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 周宏 寇建東
審視與糾偏:構建多元化法官助理制度的定位和進路——以「拓寬法官助理來源渠道」為切入點
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周媛
違法所得及其收益界定問題研究——以《刑法》第六十四條為視角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法院 朱亞平 王曉潔
專業法官會議制度的實踐反思與模式重構——以多級法院聯動運作為研究視域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 王全 任瑩
規制審判活動「無能之錯」問題研究——以清單式管理方法為路徑選擇
浙江省武義縣人民法院 課題組
緩刑審前調查評估在司法實踐中的功能異化及其出路
浙江省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宋寅亮
減刑庭審實質化的必要與可能——從減刑是罪犯的權利說起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 曾嬌豔
涉網際網路刑事案件司法適用難題之破解——以盜竊比特幣為視角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法院 謝曉鋒
解構與續造:智慧財產權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的進路分析——以110份刑事判決書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安徽省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 肖珍
打開心證「暗箱」:間接證據何以定案——基於中國裁判文書網229份刑事裁判文書和157份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 李慶 王靜
一降三規則與裁量的博弈:量刑比例的規範性運行——以詐騙罪樣本分析為切入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 李巧青 蘇澤峰
徑路抉擇:基層法院青年行政人員職業發展方向重塑——以F、Z、B三省(市)220份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為樣本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張太洲 蘇維海
謙抑原則:違法性認識錯誤的司法困境與出罪規則建構
福建省閩清縣人民法院 鍾慧敏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甘力
基層法院專業化審判的辨證思考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方
智慧與效率攜手:專家決策系統視域下專業法官會議運行機制構造——以四維管控目標矩陣為視角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 王晨安
論類似案件的識別技術——以判例法案例和中國指導性案例為樣本
廈門海事法院 鄭新穎
民事二審案件繁簡分流「簡案」的甄別——以程序公正與訴訟效益的平衡為視角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康豔華
汙染環境案件生態修復從寬制度的實踐反思與完善——以近5年中國裁判文書網汙染環境一審刑事判決書為分析樣本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黃金菊
共同犯罪附帶民事賠償之侵權形態和責任認定研究
福建省沙縣人民法院 吳鴻強 石音音
論高利轉貸罪的法律適用規則——以91件高利轉貸罪裁判文書為實證分析樣本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林巧 張一凡
實質刑法觀:虛假訴訟罪司法適用中的形式解釋論立場糾偏——基於全國58例虛假訴訟罪刑事判決的實證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 魏哲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志燈
網絡言論自由與法人名譽權在民事、刑事上的衝突與邊界釐定——從網絡「鴻茅藥酒」事件出發
福建省漳浦縣人民法院 邱明蘋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現實困境、理論邏輯及刑法出路——以92件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為樣本
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冀閩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鞠仁
構建繁簡分流的刑事二審程序初論——以認罪認罰從寬改革為背景
江西省萍鄉市中級人民法院 餘向陽 劉薇
從看得見到看得懂——刑事一審判決書敘事說理的反思與進路
江西省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建平
道德論證說理的偏差與校正——由「最牛判決書」引發的思考
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慧斌
盜騙交織刑事案件的司法認定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範祥雲 楊暢
南昌鐵路運輸法院 石春芳
內設機構改革後審判管理的價值平衡與實踐改進
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 賈升宗
規範與重構:中基層法院審判綜合崗位人案配比審視與研究
山東省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閏婷
非法集資犯罪中違法所得追繳的出路探究
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苑偉
騙租機動車後質押借款類案件的司法認定——基於刑法客觀主義立場的考察
山東法官培訓學院 牟華
自訴案件公權介入研究——基於以審判為中心的刑訴改革視角
山東省平原縣人民法院 厚德順 劉英君 王濤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視野下的刑事速裁程序改革探尋——以Z市速裁程序試點實踐數據為切入點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石志軍 張海峰 李冰
內生型塑造:法官助理三階式養成路徑探析——基於審判輔助事務與初任法官培養模式的契合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於東輝 李冰
類案檢索嵌入「價值判斷」的形式困境及解決路徑——從陸勇銷售假藥案切入
河南省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 谷昌豪 高新峰
審視與構造:法教義學視角下的「軟暴力」犯罪分析——以P市法院五年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為研究樣本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冠華 嚴鳳香 曹秋鳳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 戴遠哲
現實與出路:盜竊型侵犯網絡虛擬財產案件審判實踐問題實證分析
河南省寶豐縣人民法院 魏培培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萌萌
築基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以案件管轄制度設計為著力點
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吳林軼
鄭州鐵路運輸法院 張東方
比較法視野下探析我國未成年犯緩刑制度的構建路徑——以J市轄區10個基層法院相關司法實踐為樣本
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 韓文太 員娜娜
論在線矛盾糾紛解決機制運作模式——以阿里巴巴旗下閒魚小法庭為鏡鑑
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陶倩 李小莉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被告人上訴權機制構建——基於實證的分析
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餘敬海 李露
正義可視化:論類案檢索機制在統一裁量權中的運用——以信用卡糾紛案件檢索為視角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 付婕
電子卷宗紙質化的「囚徒困境」及應對思考——以SWOT態勢分析法為視角
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黃犇
關於構建刑事速裁案件有限上訴制度的思考——基於全國1404份刑事速裁上訴案件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
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婁晶
醉駕「免刑」的實務選擇——以《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試行)》為分析視角
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人民法院 李熠楊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 趙維蓉
汙染環境罪中「嚴重汙染環境」的認定——以累積犯為視角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 王悅
最高院不核准死刑案件的證據裁判方式:對比與解析
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 李明 彭晴雅
審判庭的生成、變革及未來——兼論庭長職能再定位
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 肖新平 金新貴
「熱」與「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司法適用圖景——基於72份刑事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
湖南省資興市人民法院 羅志衛 周明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實踐認定——以現場情境分析為視角
湖南省安化縣人民法院 張飛律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黃俊
「套路貸」與民間借貸的刑民界分
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人民法院 樂喜蓮 蔣華玉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諶香菊 黃美容
網絡犯罪對象計量證明規則之完善——以196份刑事判決書為樣本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楊秋萍 羅梓榆
庭審實質化改革下對被告人對質權限制措施之反思——以證人出庭作證為分析視角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陸銀清
刑事庭前會議適用效果的實證研究——基於「會議規程」實施後運行狀況分析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 李書瓊
刀尖上的舞者:從「裁判者被裁判」看我國法官履職保障問題——以法官被訴瀆職案為分析線索
廣東省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燁
基層法院聘用制審判輔助人員序列管理制度探索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 萬鵬
需求與功能:基層法院模塊化審判團隊的組與建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 蘇揚
在先案例的參照困境與識別適用路徑構建——基於D法院案例引證制度的實證分析
廣東省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謝奕
刑事涉案財物處理程序檢視與完善——兼論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的執行
廣東省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遠平
庭審實質化背景下刑辯律師全覆蓋制度的實效分析——以F市S區法院100個案件為分析樣本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 錢瑋瑩 廖冰寒
司法改革之「攻堅戰」:重大敏感刑事案件分級式處理機制的構建——以平衡「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與「社會穩定」為切入點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 鄒宇婷 丘志新
截賄行為的類型化分析——以侵佔型截賄為切入點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 廖盛良
疑難與一般:刑事庭審實質化案件側重點的實踐偏差及修正——以G省S市法院為研究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 黃源鑫
激活休眠與矯正偏差:破解「部分判決」制度的適用困境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甄雪皓
罪與非罪:正當防衛司法認定「唯結果論」的破解之道——以「以刑制罪」為視角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蒙秋仲
思維與證據的敘事指引:刑事審判中法官事實認定偏差及其控制——基於135份再審改判無罪判決的實證分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人民法院 莫俊雅 黃經文
從具體到具體:指導性案例在刑事訴訟中規範性適用的實踐檢視和路徑優化——基於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15個刑事指導性案例司法適用的實證考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 王星
商品現貨分散式櫃檯交易刑法規制的司法實踐與重構——以162份裁判文書為研究樣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趙元松
在合法與非法之間:取證策略與有罪供述效力的理性思辯——以欺騙取證排除規則的適用為視角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人民法院 李琳
海南省三亞市中級人法院 許劍凱
反思與重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圓桌審判方式的適用及其標準化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管元梓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曹榮剛
認罪態度對司法裁判影響的實證分析——以重慶市法院492份故意傷害罪判決書為分析樣本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李靜雲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法院 詹亮
從輔助到獨立:刑事訴訟專家輔助人出庭規程的實踐與重構——以127份147名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裁判文書為樣本
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貴勇
海南省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大海
海南省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 郭瑩
刑事附帶民事環境公益訴訟實踐反思與制度完善——以檢察機關提起訴訟為視角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賈科 黃晨 黃琦
從「宣示」到「實踐」: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說理的困境與超越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李沁 王坤
刑事涉案財物處理程序的訴訟化改造——基於C市Y中院137件涉案財物案件處理的實證考察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李遵禮 劉婷婷
傳遞型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認定規則建構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張帥 孟穎
從試行走向規範:刑事遠程視頻庭審的訴訟規則研究——基於C市J區法院2085件樣本的實證分析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 劉懿 李萬飛
檢視、疑問與探索:人民陪審員適用司法責任制研究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陳洪 張景衛
機構改革與專業化審判雙重視角下的商事審判機構設置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 羅誠
貪汙賄賂犯罪立法調整實效研究——以2013~2017年全國法院貪汙賄賂犯罪審判為藍本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波 蔣佳芸
探索中前行:中級法院初任法官在基層任職機制研究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莫運垠 彭鵬 王宇
監察案件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實體和程序之維——基於「以審判為中心」的視角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 樊非 譚中平
刑事案件遠程視頻庭審現狀審視與完善之道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溫妙靈 陳亮 侯凱耀
「三項規程」試行中庭審舉證安排的實踐檢視與路徑優化——以C市兩級法院2018年275件庭審實質化案件為樣本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 許世強
商標類犯罪中相同商標鑑定意見的摒棄及替代
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斌 張朝雲 張曉餘
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不當審理之反思與因應——基於「點、線、面」三重視角的實證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 冷雅民 李瀟
審視與構建:誠信機制保障視角下的網際網路訴訟規則設置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代文婷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張曉麗 李春錦
基層法院員額法官職業保障探究
貴州省冊亨縣人民法院 覃顯松
效率與正義的權衡——遠程視頻在刑事案件庭審運用中的利弊取捨及立法建議
雲南省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俊茹
繁簡分流視角下構建民商事二審獨任制的思考
雲南省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 雷翔 戴龍飛
司法領域中央、地方事權與財政支出責任研究——以「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為切入點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一麟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羅仁冰
關於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的新思考——基於北京二中院和拉薩中院的數據對比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楊子良 王鈺楠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 次仁平措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若干問題研究——以域外國際商事法庭的司法制度為研究對象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呂大為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潘輝文
適度幹預型專職調解制度之構建——以「照管性司法」理論為基點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吉靳力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張小旭 解帥
人工智慧技術輔助網際網路類案精準化指導研究——以民間借貸案件為分析樣本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杜豫蘇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法院 姚建軍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高偉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法院 秦潔
涉刑訴訪制度的張力及其消解——反思刑事申訴法定救濟途徑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法院 齊昌聰
涅槃重生——?立案登記制後立案庭困境破局之策研究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雪婷
西北政法大學 姬亞平
法官實踐養成機制的基本價值及其本土化構建——從法官助理到法官的職業養成銜接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田平利 袁輝根
「基本解決執行難」視域下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要件要素及裁判理路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旭忠
隱形的財產權益:從國家賠償角度看刑事涉案財物的處置——以西部某省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的案件切入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龍鑫
遠程視頻作證探析
青海省治多縣人民法院 金安扎西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薛碧晗
論藏族「命(血)價」習慣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適用方法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佟松樹 官卻
「案多人少」形勢下大體量基層法院類案分流機制探究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馬曉軍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陳靜竺
類案檢索機制在基層法院的功能實現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龍海忠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馬超雄
博弈論視角下刑事審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初探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楊瑩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王曉蓉 何雨亭
創新與融合:臺籍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以審判實務及臺灣地區認罪協商程序為視角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張焱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王欣
網際網路遠程庭審運行制度研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李馬夢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韓思思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中上訴權去留問題研究——以二審審理方式為視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李馬夢璐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韓思思
異或同:刑民判決書證據說理比較分析——一種主導型方法的構建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法院 馮妍
基層法院庭室司法行政事務管理之優化——以內設機構改革後的庭室管理為視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劉立群 胡宇航
網際網路法院運行下新型審判機制構建
北京師範大學賀娜
論新陪審制度下事實審機制建構的路徑與方法——以法官指示與問題列表的銜接為切入點
華中師範大學 楊凱
華中師範大學 賴珊珊
適用獨任制審查行政非訴案件的邏輯與進路——以GT法院2016年至2017年行政非訴案件審查情況為樣本
華中師範大學 餘嬌
華中師範大學 楊凱
刑事裁判思維偏差的生成機理與防控機制——基於認知心理學「雙系統認知理論」的視角
華南理工大學 陳思佳
華南師範大學 陳佳琳
衝突與融合:法官懲戒機制構建的方法論指引——以A省法院近年法官懲戒情況為實證分析樣本
華中師範大學 趙玉梅 林鄭娟
華中師範大學 胡玉潔 彭家妹
優 秀 獎
裁判文書校對機制的反思與重構——以注意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為進路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原靜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寧曉栩
打通司法責任制落地最後一公裡——論紀檢監察與法官懲戒程序的有序銜接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馬巍
以產品思維重構刑事指導性案例制度設計理念與思路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李鯤
刑民交叉視野下虛假訴訟罪司法認定標準實證研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龍立 祝興棟
緩刑裁判執行銜接的困境與出路——社區矯正接收地確定機制之改革構想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覃波 陳嘉琦
自洽與對話:網絡誹謗的民刑規制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張江洲 韓喬亞
以未成年子女利益保護為核心的探望權執行機制構建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慕壽成 應義平
重新理解審判庭——一個組織的視角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李傑
失範與規制:關於虐待罪定罪量刑情節的解釋認定
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李奕萱
案以類聚:類案檢索的功能定位與實現路徑
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劉東行 蘆一峰
刑事申訴制度的功能定位與進路選擇——以T市Y中院近十年392件刑事申訴案件為樣本
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馬偉傑
主流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思維的路徑探究——以情理型疑難刑事案件為研究對象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馬鳳崗
權責視角下基層法院審委會審理報告制度的實證研究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 候華北 魏星
審判中心下刑事證明標準認定路徑探究——以B法院21件證據不足無罪案件為樣本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 劉金洪 賀鑫 李曉玲
轉型與創新:「扁平化」模式下基層法院審判管理機制的進路補善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 李碩 郭超 李公惜
刑事簡易程序證明標準的差異化構建——以300份裁判文書為樣本
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 王聰 孫曉冉
網際網路信用額度套現行為性質的規範分析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 龐昊
建立健全罰金刑執行機制對策探究——以刑事一體化為視角
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高曉明
公訴案件撤回起訴權的限制與規範——以審判權對公訴權的制約為視角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史風琴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王慶剛 魏煒
陪審何以實質化:審判長指示陪審員制度系統建構之進路——以《人民陪審員法》第20條規定為視角的展開
湖南省嘉禾縣人民法院 唐紅 匡佐民
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史靜
《監察法》頒布後職務犯罪案卷移送方式探究——以「審判中心主義」為研究背景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 陳湘桃 彭松林
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 於澤坤
刑事辯護律師自行調查取證權的觀察與反思——基於中部H省Y市法院344份刑事案件的實證分析
湖南省新田縣人民法院 胡劍濤 王彥平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高娟
共享經濟下交通肇事行為定性的分析——以出借帳號供他人租用共享汽車引發的思考
湖南省汨羅市人民法院 劉騰飛
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 張舜棋
中級法院民事二審程序適用獨任制問題研究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唐興華 何悅
河北省張家口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趙紅月
輕傷害案件緩刑適用的異化及其規制——以「受害人惡意要求賠償現象」為切入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人民法院 張瑩瑩
保「全」保「質」:全覆蓋視野下法律援助辯護質量的保障路徑研究
山西省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文匯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童麗君
大數據時代網絡犯罪證明難問題之探析與進路——以網絡犯罪取證中的「數量認定」為角度
山西省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嬋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黃淘濤 喬曉楠
刑事案件涉案財物處理機制研究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人民法院 武星光
從行政化管理之蛹化自我管理之蝶——論司法責任制下專業法官會議召集機制和運行模式的轉向
山西省澤州縣人民法院 劉前進
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思路問題研究
山西省大寧縣人民法院 王進東
合作與對抗:「兩種刑事訴訟程序」中有效辯護的標準與實現——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界分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於妍 孫亞慧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鵬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的實踐探索與完善建議——以內蒙古通遼地區法院為藍本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文華
司法改革視域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的探索——以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專業法官會議為例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 於映波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糾紛解決機制變革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 烏日樂
民事訴訟獨任制適用範圍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張軍
司法改革背景下審判輔助事務社會化實務問題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人民法院 李樹峰 付冬梅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二審案件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 林馳 董京
農村人民法庭家事審判方式構建研究——以遼寧省新民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為樣本
遼寧省新民市人民法院 高旭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致人死亡案件量刑問題研究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靜華 林馳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困境及制度重構——以L法院2017年司法數據為實證分析切入點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 曹豔鵬
論我國家事審判專業化之立法構建
遼寧省瓦房店市人民法院 曹新悅
當前重點刑事案件法律適用疑難問題研究以交通肇事罪中的「責任」為視角
遼寧省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靖宇
論常態化外源型法官助理制度的建立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人民法院 趙航
復盤:發改案件質量評查框架構建——從模糊定性到規範化評價的進路
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丹彤 呂建萍 廖卉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制度實證研究—以J省G市實施情況為例
吉林省公主嶺市人民法院 李夢迪
庖丁解牛:建立新型專業化類案檢索平臺——以司法案例深加工為視角
哈爾濱鐵路運輸法院 邊楊
網際網路金融犯罪刑法解釋的失範與回歸——以186份涉網際網路金融犯罪案件為分析樣本
東北林業大學 趙權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程顯波 董錕鈺
中級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探究
黑龍江省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中明 楊曉惠
財產刑執行參照適用民事執行規則的困境與出路——以檢察權嵌入執行結構為切入點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銀濱 王學梅 李學斌
民事上訴利益的審查方法與裁判規則探析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孟朋卓
民事枉法裁判罪入罪標準釐定——以「違背事實和法律」的認定為視角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經緯 劉小岑
收緊瀆職罪罪狀的「口袋徑」——以行政法視角限縮解釋「法定職責」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朝之悅 於萍 鄧德廣
從差異到統一:刑事訴訟末端被害人救助制度分析與構建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蔣利龍 翟海英 嶽春剛
二元何以平行:信息化視域下提升民事送達質效性探究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李營東
黑龍江省綏化農墾法院 王彩婷
黑龍江省農墾中級法院 劉宏業
組織淫穢表演行為刑事責任分析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王巖嶺
網絡媒體刑事報導失範的司法應對——以「湯蘭蘭」案為視角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李徵
雙重變革下的交互進路: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與跨行政區劃法院發展模式的共進路徑探析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高佳運
精細、動態、透徹:論刑事裁判文書證據說理規則的重塑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 程明
人工智慧在法官裁判領域的運行機理、實踐障礙和前景展望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葉鋒
「雙目標取向」下法官助理的困局與進路——以S市法官助理制度運行情況調查為基礎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榮學磊 拜金琳
一審民事案件普通程序中獨任制適用的司法實踐及正當規制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李鵬
涉外協議管轄實際聯繫原則的制度檢討與規則重構——以「一帶一路」倡議下民商事訴訟的國際化為視角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包鴻舉
刑法中組織類犯罪既遂標準探究——以非法組織賣血罪為例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 趙擁軍
流量劫持的刑法評價及入罪思路研究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 吳昉昱
虛假訴訟懲戒機制的要點分析:甄別、處置和預防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 周惠
試論金融審判專業視角下我國新型智能化隨機分案模式之構建
上海金融法院 練彬彬
高低之間:論盜竊罪「一對一」情形下犯罪金額的認定——以100起典型案例為研究樣本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吳鵬
「核心勝任力因子」在專業化審判團隊成員遴選中的應用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賴弈萱
基層法院司法行政人員績效考核體系構建——以S市H區法院為調研樣本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陳乾 遲碩 陳欣欣
刑事裁判的正當性說明——以量刑說理指引模式的理性構建為視角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麗楓 韓鋒
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罪數處理問題的實踐考察與規範路徑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法院 李勇 顧樂永 時春梅
綜合配套改革背景下庭長角色定位與職權優化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程財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龑
「犯罪所得投資收益」的類型識別與處理規則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莊緒龍
院長實質性辦案:問題、成因及改進的基本思路——以當前中基層法院院長辦案為視角展開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振華 寧尚成
刑事案件中「另案處理」的濫用及規制——以200份刑事判決書為樣本
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夏紅瑜
從「心」出發:基層法院綜合行政人員職業發展問題研究——組織變革下心理契約的重建
江蘇省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宋金林 薛子裔
代際演變視野下網絡犯罪的刑法規制路徑——風險社會下思維理念的重塑與行為規範的重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法院 李世超
網絡詐騙共同犯罪疑難問題研究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 許浩豐
全域之可能:執行運行體系的變革邏輯與整合圖景——基於結構功能主義分析框架
浙江省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周慶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 祁崇捷 應利靜
打通「一帶一路」國際爭端司法救濟的「最後一公裡」——以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為切入點
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 胡玲燕
關於完善調解前置機制的路徑突破——以程序設計為具體構想
浙江省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魏新璋 呂秋紅
拒執犯罪適用缺位的反思與進路探究——以T基層法院的實踐數據為研究視角
浙江省天台縣人民法院 林嫻 陳中雲
民事解紛制度供給與當事人需求良性互動之構建——以督促程序的制度困境為視角
浙江省玉環市人民法院 項延永
突破「合意」的藩籬: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語境下訴前強制調解制度構建研究——以Z省L市民事調解的實踐為樣本
浙江省雲和縣人民法院 葉愛英 張奇
侵犯商業秘密罪重大損失認定中刑法解釋二元體系構建——以全國65例侵犯商業秘密罪裁判文書為樣本
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 李紅俊
受賄罪利益要件新解——基於《貪汙賄賂解釋》第13條的分析
安徽省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程冉
新時代基層法院人案動態平衡配置模型研究
安徽省長豐縣人民法院 趙鐸
刑事審判專業法官會議運行狀況實證分析與制度完善
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 劉海
「夾角」之痛:我國地方法院綜合審判業務部門改革的調整及進路
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 邰永林
應然之路:刑事訴訟理性心證裁判制度構建——基於刑事審判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雙重考察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 盧剛 王豔豔
機遇與挑戰:「大數據+審判工作」模式的構建
安徽省固鎮縣人民法院 姚銳娟
員額制改革背景下員額法官任職現狀分析與路徑優化期待——基於H省C市法院系統的實證分析
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馬清
法官的正向心理價值對家事審判的意義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方龍彪 焦明君 趙麗萍
基於大數據的司法人工智慧架構設計——以刑事審判AI系統為切入點
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人民法院 曹彬
瓶頸與突破;非訴訟調解機制玻璃天花板與機制市場化——從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維度解讀的信任內涵切入
安徽省和縣人民法院 章昌柱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情節嚴重」認定之再探究——基於全國法院584份案例的考察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法院 馮韻東
指引與統一:「類案指引」系統的完善——以266份裁判文書為樣本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人民法院 丁曲梅
無縫銜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訴程序之完善——以自訴程序完善為切入點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 金瑞玲 張星晨
論司法改革語境下專業法官會議與審判委員會制度職能的銜接
安徽省宿松縣人民法院 董應國
論網絡中立幫助行為的入罪標準——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為視角的實證研究
安徽省黃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吳天石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實證研究——以廈門市等試點法院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為視角
安徽省高級人法院 李鵬翀
鄉土社會重大刑事案件量刑合理導入民意之進路——量刑規範化改革的動力新源
安徽省黃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陽
刑民交叉:刑事案件涉案財物善意取得制度建構述要——以《物權法》及其司法解釋(一)的立法完善為中心視角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志偉 劉曉莊
技藝理性:基層法院員額退出機制建構路徑指引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林志雄
福建省連江縣人民法院 張炎梅
弱人工智慧體肇事刑事責任主體初論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張太洲 袁文偉
從典型個案到裁量示範:擔保追償權合一判決的統一與規範——以中國裁判文書網272份判決書為研究對象
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 王燕軍 許逢其
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法院 陳公照
民事裁判文書瑕疵補正程序的檢視與模式再構——以F省229份民事補正裁定為分析樣本
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 田金明 林萌
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情節特別嚴重」判斷標準辨析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賁丹丹
聚合平臺服務商不當傳播作品行為入刑路徑探析——以深度連結技術應用發展的刑法規制為中心視角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琦 李軍
未遂形態:「千裡馬」商標案的「三角結構」心證演繹推理——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中商業維權人大額「釣魚」金額性質認定分析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黃暉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甘力
運行邏輯:財產性判項履行與扣減幅度關聯標準之路徑統一——以2017年F市中院655件減刑案件為分析樣本
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 薛潤瑩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何曄
刑事自訴調查取證保障機制的多元構建——以F市法院審判實踐為樣本
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法院 餘良炎
基層法院審判團隊建設實踐反思與創新——構建「審學研」一體的仿醫療管理團隊
福建省漳浦縣人民法院 吳成斌
從量刑失衡到尺度統一:假冒註冊商標罪數額認定標準之選擇——以Q市近五年419份假冒註冊商標罪裁判文書為樣本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琳
從法官助理到初任法官培養機制研究——以531份調查問卷為分析樣本
江西省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郭敏
司法的審視與詮釋:刑事「被害人過錯」認定與適用的規範性構建——基於全國法院1529份實踐樣本的考察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黃衛民 郭嘉 鍾聖榮
被害人過錯刑事量刑的考量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人民法院 劉春龍
刑事裁判文書事實論證的規範形式——基於對120份裁判文書為樣本的分析
江西省共青城市人民法院 羅時罡
涉被害人救助死刑案件司法裁判的困境與出路——從聶李強故意殺人案二審改判說起
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 連重波
「網際網路思維」審視下的中基層法官績效評價機制
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晨
類訴訟型法官追責模式構建之我見——由王成忠案引發的思考
江西省吉安縣人民法院 曾佐宸
販賣、運輸毒品案件量刑影響因素的SPSS剖解——以A省300份一審判決書為樣本
江西省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 羅慧青
環境監管失職罪的司法認定規制與完善——兼談空白罪狀的要件填補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 王芹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 彭偉
網絡服務提供者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責任的解構與重塑——兼議《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劉蔚雯
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顧佰成
數罪何以難並罰——以訴訟程序中移送規則的缺失為視角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 方燕
民事訴訟調解生效模式適用研究——以S省P縣法院為例
山東法官培訓學院 李寧
山東省平原縣人民法院 穆春燕
司法責任制下中基層法院法官退出機制的審視與完善
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 楊富元 周明文
探求法院內設機構改革的帕累託最優——扁平化與專業化的衡平之道
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金蕾
構建遠程視頻刑事庭審制度——以被追訴人權利保障為切入點
山東省平原縣人民法院 厚德順 崔曉 崔玉瑤
指導性案例的隱性適用及其矯正——從指導案例1號的適用切入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法院 孫春華
刑法不溯及既往原則與追訴時效制度的交錯適用問題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蔡智玉
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的現實困境與路徑完善——從未入額法官轉任法官助理談起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王韶華 樊桓銳
河南省扶溝縣人民法院 許小蘭
專業法官會議運行機制的檢討和「德爾菲法」重構——效益視角下以智慧法院建設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的探索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冠華 張學玲 謝超
被害人參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現狀、困境與對策——以H省Z試點城市適用該制度現狀為樣本
河南省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建國
衝突與衡平:中國鄉土司法模式之反思與重塑——由D縣法院一則「鄉村魚塘糾紛案」引發的思考
湖北省大悟縣人民法院 劉楊萍 杜莉
基層法院適用民事指導案例的實證研究——以各地法院選取的376份民事裁判文書為樣本分析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 汪為 侯立平
從成型到升級:專業法官會議的運行檢視與信息化重塑——以W市J區法院8次專業法官會議為切入點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 鄭妍
「繁出精品」語境下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現狀與進路——以H省100份刑事二審裁判文書為樣本
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兆忠
刑民交叉案件處理方式適用困境與出路——以59份高院裁判文書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劉慶國
方法與立場:裁判思維在刑法解釋中的取向及其統一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法院 汪小月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李皓軒
從三個維度貫徹落實「疑罪從無」——基於對張文中案再審宣告無罪的裁判思考
湖北省鹹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倪貴武 王力
審視與規制:現代基層法院公共法律服務品牌效應之構建——以訴訟服務中心參與鄉村治理創新為視角展開
湖北省大悟縣人民法院 劉楊萍 李久玲
獨任制適用限制變化的邏輯與未來走向——以1991—2017年我國司法實踐為主要考察對象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 方鴻華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一明
正當防衛限度條件的修正——基於比例原則的考察
湖南省新邵縣人民法院 鄧星西 劉園芝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吳明鵬
死緩限制減刑的透視與完善——以826份判決書為樣本的分析
湖南省張家界市中級人民法院 周小暉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一明
酌定從重處罰情節適用的審視——基於874份刑事判決書的分析
湖南省桑植縣人民法院 覃恩賜 羅惠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舒衛平 魏維志
刑事再審發現「新證據」事由的實務檢視——以「直接性」新證據為視角
湖南省嶽陽市雲溪區人民法院 李偉輝 袁斯潮
刑事庭審輪替詢問模式的檢視與重構——以某基層法院197份詢問形態為樣本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民法院 李茜 何舒香
湖南省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躍清 黃美容
刑事庭審筆錄證據的功能及其實現
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 餘強 彭麗平
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輝品
消解「角色」困擾,重塑「職權」構想——優化法院庭長審判管理權運行機制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法院 陳浩炳
錯誤如何糾正:以虛假材料獲取公司登記行政案件裁判思路的反思與重構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法院 樂忠槐
法官辦案工作量考核「哥德巴赫猜想」之破解——以案件權重規則為視角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洋洋
解構與重塑:我國指導案例應用機制的路徑探析——以G省案例應用現狀及探索實踐為樣本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洋洋
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差異化變革——以社會治理與社會福利的視角展開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 黃詩雅
要素式審判:類型化案件審判方式的改革路徑和模式選擇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黃振東
區分障礙與困境突破:陪審制制度中法律審和事實審分離機制分析
廣東省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洪泉壽
對話的邏輯:法庭調查中邏輯斷裂的程序規制——以480場刑事案件庭審視頻為樣本
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人民法院 柯抗抗
混沌與秩序:破產程序招募機制之構建——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的463起招募公告為樣本
廣東省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莫然
破冰: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的局限與完善——試論司法權對行政權的謙抑及監督
廣州鐵路運輸第一法院 黃曉瑩 周健彬
修正中前行:行政協議的認定規則與裁決證成
廣州鐵路運輸第一法院 許青
證據-事實建構的規範說理路徑——以法官認知風格為嵌入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人民法院 黃海燕
「說什麼」與「怎麼說」——以G省法院為樣本的刑事裁判文書爭議證據「專門化」說模式構建與邊界把握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金城江區人民法院 韋京辰
將「網際網路+」思維嵌入家事調解——家事糾紛在線調解機制的審視與重構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人民法院 周麗君
第三方支付方式下侵犯財產犯罪的定性困境及其應對——以270份裁判文書為研究樣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人民法院 曾明慧
大數據在刑事案件事實認定中的風險預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人民法院 方麗冬
繼承與發展:行賄罪從寬處罰的量刑問題研究——以266份行賄罪裁判文書及350份問卷為樣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人民法院 張龍軍
中級法院內設機構改革實踐檢視和優化路徑——以B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樣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曾豔 葉萍
缺失與補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財物處置研究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魏小項
重慶大學 王偉
海口海事法院 林先新
被害人諒解作為酌定量刑情節的實踐亂象與出路——以400份被害人諒解從寬處罰刑事判決書為樣本
湖南省臨湘市人民法院 黃文龍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蔡南星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王劉全
不設審判庭模式下基層法院新型審判團隊建設的完善路徑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蔡南星
浙江省雲和縣人民法院 張奇
犯罪預防視角下網絡謠言的刑法規制——以「香農-韋弗模型」為路徑的規制結構探索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江帆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廖長榮
從失衡到均衡:代替考試罪量刑規範化初探——基於317份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 胡秋玲 王瓊珊
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呂文虎
媒介理論下庭審的「知」與「行」:刑事遠程審判的現狀與進路探析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梁棚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法院 利映雅
「從業禁止」司法適用中的接駁與續寫——基於238個刑事案例的實證研究
四川省德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玉蘭 周春蘭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範煜
刑民區分與融合:刑事追贓中集資參與人獲得利息的處理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歐明豔
刑事裁判中實質解釋與形式解釋之良性互動——以刑事典型疑難案例為研究範例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 關超
獨任制的適用範圍界定及其完善機制——兼論「獨任為主,合議為輔」原則的法定化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法院 柳德新 蔣文玉
澄清與改進:刑事庭前會議制度的實踐困境與規範構建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 王其生
回歸法官本位:「院長辦案」審判職能與行政職權的再定位——在員額制改革背景下探討院長雙重角色定位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法院 王子偉 嚴蓓佳
從集中到泛連:綜合配套改革背景下法院調研體制的重構——基於S全省211個法院研究室的實證分析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豆曉紅
刑事裁判文書如何讓證據「說話」——謹以《刑事裁判文書證據說理指南》為引
四川省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楊誠 董華路 青小丁 李佳
非法集資案件涉案財產處置中的破產化思維及運作模式
四川省安嶽縣人民法院 廖中朗 楊浩
責任落實與文化認同:配套推進審判人員籤名章制度
四川省廣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陸文輝
從精簡走向效能:法院審判業務機構自身結構和功能的重構——以C市中院大刑事審判庭改革實踐為樣本
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周磊 徐貴勇
酌定量刑情節司法適用的檢視與規範——以400件人身權侵害案例為分析樣本
四川省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楊誠 青小丁
案外人的正義:刑事訴訟第三人異議之訴——以案外利害關係人參與定罪沒收程序為切入點
四川省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 李秉國 何其軍 張先綜
證據何以準入:刑事證據能力審查的思維導圖——以「偵查行為合法性」與「證據材料可採性」為線索
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 萬億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實證研究——以G省苗寨村規民約調整民事糾紛為例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法院 滕長利 韓帥
刑事審判中被害人民事合同權利的保障——以責令退賠措施的完善為視點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範磊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顏源
嵌入式「對物之訴」:刑事涉案財物處理的進路探析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代文婷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 張若楓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研究
貴州省習水縣人民法院 吳相波
庭審實質化背景下偵查人員出庭作證規則——基於對非法證據排除的實證研究
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 吳春彪
訴訟中附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程序問題研究
貴州省赫章縣人民法院 李劍 朱明俊 曾馴
環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改革實證研究——以Y省K市的環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為研究視角
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孟靜 侯佳
以契約精神為視角重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雲南省保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餘秋鳳
指導性案例制度反思與類案檢索機制建構——從行政指導模式到司法指導模式
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鴻章
擇善明用:家事審判引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價值判斷和程序標準探索——以Y省K市G區法院數據為樣本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 呂磊 盧旭
關於主審法官履職配套機制改革的研究——以Y高級法院行政審判現狀為樣本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楊屹梅
漸變與突變:司法體制改革情境下法院內設機構改革路徑之選與架構再造
雲南省嵩明縣人民法院 曹軍
走出刑事裁判文書「說理難」之困境——以B市中院2017年度172篇一審結案文書為樣本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唐麗萍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李燁
刑事判決書證據說理研究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倪仲偉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金子文 曾競
民間借貸案件中涉嫌刑事犯罪時「同一事實」的認定標準——以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五條、第六條的區分適用為中心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 甘如庭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尚曉茜 程磊 湯和雲
「律師調解」模式的導向釐清與制度完善——以基層法院試點微觀運行為視角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法院 德央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林摯 廖鈺
關於西藏康區「賠命金」習慣法的再審視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志偉
分而治之:死刑案件定罪量刑證明標準之選擇——從司法實踐中兩起案例說起
陝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 劉來剛 張曄
破與立:圍繞刑事庭審實質化背景下證人出庭率問題的雙向思考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 蔡青 李亞楠
在謙抑與擴張之間——未成年子女在離婚訴訟中作證問題的研究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法院 紀勝利
執行聯動機制的現實困境和完善進路——以結構功能主義為分析視角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 趙言澤 劉海亮
「寬」度如何裁量:認罪認罰從寬的量刑規範化研究——以200份涉及刑事認罪認罰從寬的判決為分析樣本
陝西省紫陽縣人民法院 趙敏秀
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法院意識形態工作之「實」與「變」——以某市中院和13區縣法院調查問卷為藍本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洪濤 常青 黃大衛
雙面忒彌斯:法教義學視閾下死緩限制減刑司法適用研究——基於772件案例樣本的實證分析
西安理工大學 陳敏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廣文革
藏區刑事法治建設的可行化路徑選擇——以藏族「賠命價」為視角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南永緒 袁紅
對惡勢力組織認定及相關問題的思考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南永緒 袁紅
從「分調裁」機制運行的角度談民事審前程序的構建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任莉莉
庭審實質化困局的制度化破解
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敬陽
以有涯隨無涯可行之法——指導性案例見之於司法實踐的現實困惑
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孫英
類案檢索機制實現的困境和探索——以民事審判和人工智慧的雙重視角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滿成
職業化、社會化與市場化:重塑調解員制度之路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佟松樹
廣東省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黃彩華
以花唄為例分析糾紛解決機制在網貸中的新途徑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李芳 孔繁麗
貪汙罪罰金刑裁判標準的檢視與完善——基於全國300份判決書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趙輝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馬豫林
法官判斷力的法理學思辨——康德判斷力思想對法學方法論的啟示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趙海榮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郭海麗
「一帶一路」國家爭端解決機制實踐樣態分析——從國際法治「事發迫動」思維到「預判構建」思維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張榮榮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 魏文風 李春雨 胡佳琦
專業化審判與扁平化管理的融合與良性互動——兼論專業化審判團隊的重塑與優化
青海省海南州中級人民法院 田常有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安輝
民事財產保全審查要件的缺失與重構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 佟松樹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朱晉華 方衝
在獨立與規制之間的動態平衡:法院監察的困境與出路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周崇華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旭濤
類案檢索機制與統一裁判尺度問題研究——基於類案檢索的機理分析及實證研究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路華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趙鋒
圖爾敏模型應用:指導性案例參照規則邏輯導圖之構建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何宏勤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 鄭飛飛 朱政
權力自律與延伸:法官會議的困境與出路——以管理學權變方法提高法官會議效率為切入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人民法院 周燁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楊曉瓊 王陽
法院「繁案精審」機制探究——以海峽兩岸司法實踐為視角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張曉霞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付臻 陳緯緯
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語境下法官角色定位之反思——以「行政法官」職業特殊性為視角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朱麗梅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魏浩鋒
破冰後的重塑——審判中心主義視域下的庭審變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 劉文欣
在規範與事實之間: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資訊的司法認定——基於對35件公開案件的分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肖建飛 郭利柱 王東
規則與實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檢視與展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 楊磊
淺談受賄罪中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司法認定——在民法理論中展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 吳新剛
民族地區基層法院民族綜合審判改革之進路——以新疆JS法院綜合審判試驗為樣本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人民法院 李軍
關於貪汙犯罪行為要件疑難問題的實證研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人民法院 李軍
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制度探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韓新藝
域外借鑑:中國特色外逃貪官缺席審判制度之構建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張君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教義學分析——以被收集者同意權與企業合法經營權界分為視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中級人民法院 王同明 王德順
湖南省洞口縣人民法院 王希
非誠信訴訟行為有效司法矯正之實現——以充分激發裁判者能動性為視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中級人民法院 吳志剛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楊力 郭帥
論刑事二審程序多層構建與案件的繁簡分流——以二審審查範圍為切入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利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張璇
信仰型犯罪之真誠悔罪態度的認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事法院 董俊
論僅有轉帳憑證案件中表見證明理論之引入與應用——以200份民事判決為分析樣本
中國政法大學 鄧可人 郭齊
清華大學 蔡睿
社會化服務:審判輔助事務綜合配套改革之進路探析——基於內設機構改革背景下服務模式本土化的實踐性分析
華中師範大學 楊凱 張怡淨
華中師範大學 林晶鴻
監察制度與法官懲戒制度銜接機制探析
華東政法大學 陳炳傑
執行程序中股東出資責任加速到期規則實證研究
西南政法大學 陳鳴
錯位與回歸:審判中心主義視域下檢察機關批捕權的悖論與反思
湖南省法學會 黃武將
揚棄而不是拋棄——當前法院綜合行政部門改革的實然與應然
湖南省法學會 舒嬌
P2P網絡借貸刑事風險與刑法規制合理性探析——以50份「類型案件」裁判文書為實證研究樣本
華中師範大學 楊凱 王麗莎
華中師範大學 洪志陽
山東大學(威海)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文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方案
2019年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士招生報名情況(公示)
全國50+所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2019年法學博士招生信息
南京工業大學2019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章程及專業目錄
湖南大學2019年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湖南大學2019年碩博連讀研究生選拔工作通知
速查!2019年國考劃定筆試合格分數線(內附調劑公告)
學術之路2019年寒假組隊學習課程(第一批)正式發布啦!
上海市首屆法律案例分析大賽晉級決賽名單發布
汪習根教授出任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
全國50+所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2019年法學博士招生信息
問津學術推薦課:002號《法律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