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無意識抓握階段(3~4個月)
發育特徵: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觀察辨認眼前的目標,會伸手抓住逗引他的物品但還抓不準,這仍然是無意識的,不過這時的抓握不同於新生兒似的抓握反射,不會像那樣緊緊的抓住不放。
訓練方法:
(1)可以在孩子手心裡放一些有柄的玩具讓寶寶抓握,或沙錘放在寶寶面前練習寶寶主動抓握。
(2)給寶寶提供健身架類的玩具,鼓勵寶寶用手去夠健身架上懸掛的玩具,增強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3)在寶寶手裡放一些會發聲容易抓握的小玩具,讓寶寶體驗抓握、掉落的過程,鍛鍊寶寶的手指抓握能力。
4、手眼不協調的抓握(5~6個月)
發育特徵:
這個時期的孩子,手總是在物體周圍打轉,不能準確的到達目標。如果把物品放在孩子的手上,孩子可以用除了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物品抓住,開始喜歡用手並且會出現扔東西、撕紙片等行為。
訓練方法:
(1)準備一些孩子可以抓滿手的東西讓他抓握,比如鈴鐺、海綿、橡皮玩具等。塞滿兩手,張開,然後再把東西塞進去,反覆練習握掌、伸掌的動作。
(2)在孩子面前懸掛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讓寶寶去抓握。先放在孩子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逐步移到遠一點的地方。還可以時常更換不同質地的玩具,使寶寶在抓摸過程中接受不同刺激。
5、手眼協調抓握(6個月左右)
發育特徵:
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按視線去抓東西,動作開始體現出有效性,比如推拉物品,有了簡單的目的與方向,但還伴有不相干的動作。不會換手,想拿東西時會將手裡的扔掉再去拿。
訓練方法:
(1)可以準備一些積木(大小以孩子無法放進嘴為宜),放在桌面上練習寶寶桌上抓物。
(2)撕紙遊戲也是不少孩子的心頭好,看似簡單的遊戲,對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鍛鍊手的精細動作有非常好的效果。
(3)有意連續地傳遞玩具或食物,家長示範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讓孩子反覆練習,學會換手。
6、手的動作開始形成(7-12個月)
發育特徵:
7個月左右,五指分工動作逐漸靈活,寶寶學會了雙手配合。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擺弄物體,會根據物體來活動,喜歡玩有打擊聲的玩具、可捏玩具小物,比如搖撥浪鼓、敲擊音樂鼓等。還喜歡雙手重複連續動作,比如會把玩具從盒子裡拿出來,再放進去,再拿出來,再放進去,反覆多次。12個月時,塗鴉和翻書能力提升,手眼協調能力非常強了。
訓練方法:
(1)可以準備一些可溶化的溶豆練習寶寶拇食指抓握。
(2)準備大小不同的筐子或杯子,讓寶寶練習投球入筐或將積木放入杯子。
(3)與孩子扔玩具互動,孩子扔出來,拾起來給孩子繼續玩,讓孩子積極地嘗試探索。
(4)訓練孩子用一隻手的玩具,擊打碰撞另一隻手的玩具,這樣能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