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切記三思而後行

2020-12-25 染心閣

有個人非常喜歡安靜,但他的左右鄰居一個是銅匠一個是鐵匠,從要到晚叮叮噹噹的聲音特別刺耳,令他非常痛苦。

因此,他常常對人們說:「如果兩個鄰居肯搬走的話,願意設宴款謝他們。」

有一天,銅匠與鐵匠來到他家說:「我們準備搬遷了,你說過只要搬遷就請我們吃飯,所以今天來找你了。」

他非常的高興,馬上命人安排酒席款待。期間問兩個鄰居:「你們兩家準備搬到哪裡去呀?」

鐵匠與銅匠吃的不亦樂乎,抬頭說道:「他搬到我家,我搬到他家」。

一則出自《笑林廣記》的笑話,鐵匠與銅匠的回答,這個人估計暈菜了。後續或許會說:「你們就是這樣搬遷啊,那我不是白請你們吃飯了」?但鐵匠與銅匠肯定會說:「你說只要我們搬家就請吃飯。又沒說搬到哪裡啊?」同樣是無言以對。

這則笑話告訴我們,為人說話辦事,要儘量的考慮周詳,有時候看似穩操勝券,最終卻敗於百密一疏。這就好比行軍打仗,要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條件都計算在內,才能將對方置之死地。一旦留下絲毫漏洞,也許就是功虧一簣。

這個人的話,讓鐵匠與銅匠抓住了把柄,利用他的空隙佔了便宜,自己吃了啞巴虧。看似聰明才智,但總有些「小人得志」的意思,而這也是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另一個道理。生活中,總有些人想著鑽法律的空子,但俗話說得好:佔小便宜吃大虧呢,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最終也將是作繭自縛逃不過法律的嚴懲。

《論語》云:「三思而後行」。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詳細考慮,想的面面俱到再去實施。為人也當厚道不要見縫插針,想著去鑽他人的空子,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拿了人的終究要還回去。

相關焦點

  • 三思而後行,做事最穩重的三大星座
    三思而後行,做事最穩重的三大星座摩羯座摩羯座是一個謹慎小心的星座,雖然對於自己的理想有著很強的欲望之心,但他們更會選擇穩重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過分毛躁衝動的走捷徑,習慣於三思而後行,踏實努力的做事。
  • 做事三思而後行的四大星座,從不魯莽,懂得未雨綢繆
    有時候,做事情需要果斷乾脆,才能夠讓事情得到好的發展。而有時候,做事卻需要更加的深思熟慮,這樣子才能不會做錯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做事三思而後行的四大星座,從不魯莽,未雨綢繆。金牛座:深思熟慮,穩重行事金牛座的人在做事的時候,不會隨性而為,而是會在深思熟慮之後才做決定。金牛座的人行事穩重,即使是棘手的事情,在金牛座手中都能平穩發展。總之,做事三思而後行的金牛座,做事不會武斷,從不魯莽。並且金牛座的人有大智慧,懂得未雨綢繆。
  • 《論語》中古今含義不一致之——三思而後行
    都在強調做事需要事前準備和思考,以至於大家形成共識「三思而後行」才是做事的正確方式。「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沒錯,不過是節選的,原話出自5.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可見「三思而後行「是描述季文子的,季文子以節儉出名,他的妻子兒女沒有一個人穿綢緞衣裳;家裡的馬匹,只餵青草不餵粟米,在季文子的倡導下,魯國出現了儉樸的風氣,並為後世所傳頌。除此之外季文子另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謹小慎微,凡事要一遍一遍的考慮再三,希望做到萬無一失。
  • 他們做事都三思而後行,所以做啥都成功的4個星座
    1點星座思想成熟的人做事情總是能做的很漂亮,備受領導的稱讚,他們深知思考的重要性。若是沒有把握肯定也不會下手去做一件事,不計後果一意孤行不是他們的性格。人生一定要不留下任何遺憾才行,做事情也要全心全意,大家總是羨慕這四大星座男的成功,卻不知道他們總是三思而後行。1:金牛座從來不會不切實際的去做事情,一件事唯獨是考慮很清楚,想的很明白之後他們才會付出努力,一意孤行不是金牛座男的性格。他們從來不會給自己定一些完不成的目標,只有萬事考慮周全之後,才會下手去做。
  • 衝動是魔鬼,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裡,不可避免要發生許多事,無論大小,在任何事情發生的時候,都要考慮到衝動後的結果,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暴躁的脾氣,為吐一時之快,呈一時英雄,事後悔恨交加!這是一個法治社會,做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也沒必要斤斤計較,雖說同行是冤家,也沒必要撕破臉皮,各幹各的生意,各做各的買賣,不要太計較別人搶走了自己的客戶,要著重自己的人品,踏踏實實做人,規規矩矩經商,如果生意場上一點小事都怒髮衝冠,相互轉化,這樣的買賣還怎麼做。
  • 《我們是貴族》:人可一時無腦,不可一世巨嬰,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而這部墨西哥電影也正是通過一連串嬉笑怒罵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可以一時無腦,不可以一世巨嬰,做事要帶腦,三思而後行。結果可想而知,做事不帶腦子的公子哥,註定只是被別人利用的工具。著名作家劉墉曾說:"人的頭腦就好像倉庫,可以堆藏各種知識和記憶,會用腦的人,能把知識分門別類整理得極有條理,分析得極為清晰,而且懂得溫故知新,不斷充實,使自己的觀念永不落伍。"
  • 被我們曲解了兩千多年「三思而後行」
    這裡的「三思」也即是「三思而後行」的簡化版,還有「三思後行」四字的簡化版,大概要表達的意思都是:做事要經過謹慎、反反覆覆的深思熟慮,然後才能去做。 座右銘有不少人很喜歡這句話,寫成書法作品,裱起來,掛起來,當作座右銘。還有不少人根據這句話,解釋了這「三思」分別為「一思什麼,二思什麼,三思什麼」。
  • 三思而後行,往往會拋棄愛情
    原創南山大叔很多人都喜歡這樣一句名言:「三思而後行。」是啊,做事,三思而後行,能充分說明一個人的沉穩和靠譜,做事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我總覺得,有時候,在很多方面,三思而後行卻往往不可行。首先:三思而後行,往往會利益先行。
  • 一課譯詞:三思而後行
    Photo by Lennart Wittstock from Pexels當長輩規勸晚輩做事要考慮後果,不可衝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時,常常說要「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意思是「多次思考再行動(think twice before you do)」,形容做事謹慎,小心穩妥。與英文諺語「look before you leap」意思相近,表示「carefully consider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before taking action」。
  •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後行
    #英語豐富多彩的習語#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的行動是蠻幹,有理論指導的行動才穩妥,才能有的放矢,look before you leap 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習語,可以意為「三思而後行當他打算買那些股票時,我讓他先三思而後行。看看他現在陷入了什麼境地!The girl rally should have looked before she leaped into this marriage!在她跳進這段婚姻之前,她應該三思而後行的!
  • 三思而後行,其實並不是孔子提倡的
    Delacey - Dream It Possible03:24來自而立thirtyDelacey - Dream It Possible論語——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行」的古訓出於《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過去,我也是屬於做事比較衝動的那種類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憑第一感覺,憑一時的衝動,結果有很多時候考慮問題不是很周全。
  • 男人們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傷害了愛你的她,做的遲早要還!
    男性同胞們,我也有許多想和你們說,但不知從何說起……只想請你們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傷害了愛你的她。還有,你做的一切,以後都是要還的!一夜情也有很多種 你不要太片面~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千百年來都沒有定論,每個人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自己只要願意承擔後果,想做什麼是自由的。
  • 三思而後行,細看孔子的說法
    《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生活中的事情,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不要不假思索地去做,否則可能有悔。兵法中講謀定而後動,理清前因後果,制定周密的計劃,還要有備用方案,甚至2個,這樣才能處事不驚。
  • 處事非常精明,不會很直接,總是三思而後行的三個生肖
    做事很機靈,不會直截了當,總是三思而行的三個生肖狗生肖狗,是一位懂得洞察人心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往往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做事也很機靈,從不過於直截了當,不管做什麼事,他們總是很穩重,絕對不會意氣用事,所以很快就能在事業上得到提拔,只要有機會
  • 古人言「三思而後行」具體是指哪三思?其實它是作為貶義詞出現的
    我們常說做事情一定要反覆思考,慎重的做出每一個決定,在權衡好一切利弊之後再去行動。這就叫做「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我們都十分熟悉,但其中真正的涵義卻鮮有人知。這裡的「三思」具體又是指什麼?這也是當初孔子在教育徒弟時說的話,告誡他們做事情一定要多考慮後果,不要盲目衝動,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出處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前半句我們都明白,是在說季文子做事的時候會反覆思考多次才行動。
  • 面試試題:有的人說三思而後行比較重要
    有的人說做事要三思重要,有的人說三思而後行比較重要,你怎麼看?   首先說"做事要三思"。這句話說的是在做一個事或開展一個工作前,不能急於動手去做,要全面地考慮,慎重地分析,把握做事的要領方法,籌劃最佳的工作方案。這對於我們的工作是具有很強指導意義的。
  • 【微也足道】孔子贊同「三思而後行」嗎?
    「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在此,孔子說「再,斯可矣」,似乎是認為沒有必要「三思」,這就與他提倡謹言慎行的主張相矛盾了。元朝陳天祥《四書辨疑》說:「夫子之言止是言文子過思之蔽,非謂天下之事皆當止於再思。」即孔子之語僅是針對季文子而言,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再思即可的。
  • 淺析《論語·裡仁篇》:說話和做事前,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
    說話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即便是遇到自己能夠做得到的事情,也要仔細地思考一番,看一看中途會不會有其他的事情或是安排會打亂自己的計劃。若是真的沒有把握,就一定要及時把真實的情況說明白,切不可給人留下一個言行不一的印象,最終於人於己都不好。
  •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傳承了幾千年的經典話語,也是做人做事之根本。《論語》: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多三思就會為別人少添麻煩,做人做事如同棋局一樣,一定要多思考在下定,不然一步錯,步步錯。所以,吾日三省吾身,在自己三省的同時,三思而行,在做人做事的情況下多為別人考慮,必將收貨別人的讚賞和尊重。
  • 「李保佳講論語5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李保佳講論語5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翻譯:季文子做事要想很多遍才行動。孔子聽說後:思考兩遍就可以了。這一句,是論語中被誤解最多的一句了。很多人都把三思而後行當作褒義的語句,認為是鼓勵人做事之前多思考。但其實真正的意思剛好相反。孔子並不贊同季文子的做事方式,認為他做事之前不應該反覆想那麼多遍,想兩遍就可以了。不過我們之前也說過,孔子教學從來就是因材施教,哪怕兩個學生問同一個問題,孔子也可能根據他們的情況不同,回答他們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