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吃著「諸暨小吃」長大的你
還記得這些家鄉的味道嗎?
今天,文明君要來簡說
三款用不同麵團製作的代表性小吃
第一款:桃源大包
我們諸暨人一直以來對吃饅頭可說是情有獨鍾,尤其是肉饅頭。而桃花源肉包子,更是很多老城關心裡最具代表性的家常味道。
1994年,飲服公司專門派桃花源酒家的麵點師赴湖州學習並成功學成帶來了新品種「桃源大包」。
它與傳統的老面饅頭在製作過程和口感上有些區別,老面饅頭是按比例將老面、麵粉、水和成面塊加入比例的小蘇打再反覆將麵團揉勻,搓條摘坯包入餡心做成饅頭狀上籠用蒸汽蒸熟,它是邊成熟邊成形。而桃源大包的製作過程是:將麵粉、乾酵母、白糖按比例放入和粉機內,加適量水拌和均勻成麵團,放入壓面機反覆多次壓成稍幹的面塊,搓條摘坯,每隻扞成麵皮包放入餡心做成大饅頭狀碼放上籠內,然後拿到40度左右的溫室內放置30分鐘以上待其發酵成形後,移至蒸汽上蒸10分鐘左右蒸熟即可,它是先成形後成熟。
桃源大包的烹調方法是「蒸」;操作關鍵是:各種原料的投放比例要適當,發酵成形的時間要掌握到位;特點特色是:鬆軟可口、形態美觀、既是饅頭又似麵包,風味獨特。
桃源大包的面世受到了諸暨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當時桃花源酒家售賣桃源大包是供不應求的,一元錢一隻的大包最多的一天要賣15000多隻。當然也受到了各媒體單位的爭相報導。
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了桃花源酒家,但不可否認的是,桃花源的包子確實陪伴了一代人長大。
第二款:次塢打面
次塢打面是水調麵團,一道改革開放後逐漸出名的地方傳統點心。
諸暨許多農家平常在做的麥麵其實與打面相似,只不過做工和配料、湯料沒有次塢打面來得精緻。
次塢打面的具體做法:麵粉若干加入相配比的水(質量上乘的是加入蛋清或全蛋)和成麵團,用杆子不斷用力反覆按壓致其發韌,然後將面塊杆或薄片用刀切成粗細長短隨意的麵條狀,按量先放入沸水中略氽後撈起,另炒鍋內根據意願放入各類葷素原料和筒骨鮮湯並調好味煮沸放入氽好的麵條,再略煮後起鍋裝盆(碗)即可,有的還可根據愛好再添放大排、荷包蛋、五香牛肉等。次塢打面的烹調方法是「煮」;操作關鍵是:麵團要用力按壓發韌至恰到好處,配料和湯料要新鮮味美。特點特色:筋抖有咬勁,口感爽滑鮮美。
次塢打面作為諸暨一道有名氣和影響力的地方名點,近年來在省、市舉辦的美食大賽中多次榮獲「省傳統風味美食」「市傳統美食點心」等榮譽桂冠。次塢打面的連鎖店不僅開在諸暨、紹興、杭州,還開到了省市外,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第三款:南瓜餅
南瓜餅是米粉製品麵團。諸暨地方上最具家鄉風味的特色點心。在諸暨的農村中不分東南西北可說是每家每戶都喜歡、都會做,因為它取料現成,製作容易,攜帶方便,並冷熱均可食用。
南瓜餅有許多種,有光是南瓜米粉做的,也有包入細沙或其它鹹的甜的餡心做的;有蒸的也有烤的,還有用油炸的。
下面介紹原小樂園麵點師做的南瓜餅;原料:老南瓜、糯米粉、白糖、精製細炒、色拉油。製作方法:將老南瓜剖開去籽去腸洗淨、蒸熟後去皮取脯;將熟南瓜脯、糯米粉、白糖按比例拌勻加少量溫水揉透後搓成條摘成坯,將每隻坯用手撳扁圓形包入細沙,收口捏攏後輕輕用手掌按均勻。將鍋置中火上燒熱放入色拉油(數量需較多點)加熱至三成油溫時逐個將南瓜餅放入,炸一分鐘後將油端離火源,讓南瓜餅在油中漾一分鐘(目的是讓南瓜餅在溫油中慢慢成熟,不能使油溫很快升高而致南瓜餅爆破,影響美觀),再將鍋置中火上,並不斷用筷子撥動南瓜餅,待油溫慢慢升高南瓜餅外表炸至金黃時撈起裝盤即可。烹調方法是「炸」,操作關鍵:南瓜餅包時勿裂開破掉,炸時正確掌握油溫;特點特色:金黃油亮、香糯可品,甜酥宜人。
文::費智恩
編輯:姚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