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淄川豐富文化資源 「流動博物館」走進魯泰洪山小學

2020-12-20 齊魯壹點

文/圖 通訊員 馮璐近日,「流動博物館」走進魯泰洪山小學,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據了解,這是「流動博物館」舉辦的第六十四次展覽活動,讓在校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淄川的歷史文化,感受淄川魅力。

魯泰洪山小學學生聽工作人員講解淄川歷史文化。

講解過程中,學生們認真聆聽,踴躍參與互動。一條條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段段不屈不撓、奮起反抗的革命故事,一個個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讓孩子們感觸頗深,紛紛坦言之前對家鄉的歷史知之甚少,通過此次展覽讓他們學習到了更多的家鄉歷史文化。據了解,「流動博物館」由淄川博物館組織開辦,於2018年5月份首次走進校園。開辦至今,已走進近50所鄉鎮學校。展覽以「般陽記憶」為主題,設置「前言」「般陽史話」「歷史沿革」「般陽流韻」「般陽春秋」「般陽風情」「般陽今宵」七個板塊,用80塊展板、40個展櫥、展櫃詳細展出淄川地區的歷史延續和變遷,展示淄川豐富的文化資源。淄川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公元前155年建立般陽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古人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稱為「陽」,因境內有般河流淌,所以淄川古稱般陽。流動博物館就是以般陽記憶為主題,用圖片和文物史料的方式,將淄川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凝聚在展板上。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淄川博物館用「流動博物館「這一形式將淄川的悠久歷史文化送進鄉鎮、社區、學校,喚起公眾保護文物、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意識。接下來,淄川博物館將繼續充實服務內容,不斷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文化需求。

相關焦點

  • 「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蓼塢中學
    通訊員 馮璐 近日,淄川「流動博物館」走進蓼塢中學開啟了第六十次展覽活動。此次活動,講解員帶領學生們回顧淄川這塊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故事,了解淄川當地的民風民俗和人文風情等,與學生們一起感知古般陽的人文歷史。
  • 「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區北關小學
    通訊員 馮璐 報導晨報訊 近日,「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區北關小學,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據了解,這是「流動博物館」開啟的第六十六次展覽活動,讓在校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淄川的歷史文化,感受淄川魅力。
  • 讓文物活起來,淄博淄川「流動博物館」進基層
    淄川區雙楊鎮趙瓦村小學四年級學生李雨桐高興地說。  5月11日,由淄川文物局、淄川博物館組織的「流動博物館」走進雙楊鎮趙瓦村小學。活動甫一亮相就引起廣大師生的濃厚興趣,課餘時間學生們紛紛聚集在展板前興致勃勃地聽講解、觀展覽。  「『般陽史話』『般陽流韻』『般陽春秋』『般陽風情』等歷史沿革,觀看展板一目了然。
  • 淄川7家博物館列入全國博物館名錄
    齊魯網3月26日訊 到博物館裡感受農耕文化、民風民俗,利用模擬技術進行陶瓷工藝體驗,近距離觸摸刻瓷、內畫藝術......在聊齋故裡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豐富的博物館資源讓更多的淄川人走進博物館盛世文化自繁華。近日,淄川緒嶽民俗博物館、源一刻瓷博物館、寅瑄鄉愁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列入全國博物館名錄,數量位居淄博市第一。目前,淄川區共有博物館11家,涵蓋農耕文化、陶瓷文化、內畫藝術、煤炭文化等方面,促進了對淄川區傳統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打造「鄉愁之地」 體驗民俗文化鄉愁是什麼?
  • 流動博物館 傳播青海文化
    8月6日,記者從青海省博物館獲悉,我省開展流動博物館「五進」系列活動以來,30餘場活動走進校園、鄉村、社區等,講述青海故事,傳播青海文化,讓文物「活」起來。今年,省博物館定期舉辦流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在虎臺小學、崑崙路小學、光明小學等六所學校通過讓學生體驗雕版印刷、拼貼布貼畫、繪製彩陶罐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大美青海的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 武山「流動博物館」走進樺林鎮牛莊村
    ——武山「流動博物館」走進樺林鎮牛莊村為聚力脫貧攻堅,推進文化扶貧,日前,武山縣博物館到樺林鎮牛莊村開展了文化扶貧「流動博物館」進農村活動,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扶貧先扶智,武山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以PPT幻燈片課件製作了「走進武山博物館」、利用投影儀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
  • 4.26億、137畝,主城區核心、教育資源豐富淄川優質地塊成交
    2020年9月2日,淄川區主城區優質地塊成交,此地塊在掛牌伊始,編者就曾經報導過,此地塊位置優越,位於淄川區文峰北路以南,淄博市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以西。地塊周邊不僅僅是淄川區的改善盤居多,周邊配套也是非常齊全,靠近留仙湖公園,柳泉溼地,淄川區體育公園等公園配套,淄川中學,實驗小學等教育配套,臨近規劃的博物館,文化館用地。可以說是配套非常完善,比較適合打造改善型低密度小高層產品。
  • 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以物寓「鄉愁」 記錄時代變遷
    在淄川區松嶺辦事處小趙村坐落著一座頗具影響的博物館——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住思念,記住鄉愁,弘揚不改的鄉音鄉情、民俗文化。淄川寅瑄鄉愁博物館坐落在魯中腹地——淄川城東,佔地面積22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基本陳列共設鄉舍閒情、民俗逸趣、生產隊大場院等板塊。
  • 昆明晉寧區「流動博物館」走進森林消防大隊和安全管理學校
    博物館解說員講解晉寧歷史。李松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 通訊員 李松)為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真正做到「讓博物館走出去,讓文物活起來」,近日,昆明市晉寧博物館走進晉寧區森林消防大隊、晉寧區安全管理學校,開展歷史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
  • ...的歷史文化課——「流動博物館」走進森林消防大隊和安全管理學校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真正做到「讓博物館走出去,讓文物活起來」,近日,晉寧博物館走進昆明市晉寧區森林消防大隊、晉寧區安全管理學校,開展歷史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此次活動的內容包括流動展板講解、文物(仿製品)的展示及解說、文物法律法規宣傳等多個部分,600餘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博物館解說員通過展板解說的方式,為廣大師生和森林消防隊的隊員們講述了晉寧悠久的歷史文化、絢爛的古滇文化和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壯舉。工作人員還發放文物法律法規和博物館的相關宣傳資料,對文物(仿製品)進行了相關介紹與解說。
  • 淄川博物館徵集建黨一百周年文物
    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為進一步豐富陳列展示和充實館藏,淄川博物館面向社會各界開展革命文物徵集活動。   通過自願捐贈和複製仿製的方法進行收藏,捐贈文物將由淄川博物館統一接收,並為捐贈者頒發捐贈證書,所有捐贈文物登記造冊,永久保存。
  • 傳承優秀文化,共享優秀的校外教育資源——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普春小學培訓站授牌
    2017年1月14日在阿扎河鄉普春小學,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進校園之走進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暨培訓站授牌儀式圓滿舉行
  • 淺談民俗博物館的文化展示
    關鍵詞:民俗文化;民俗博物館;陳列設計   民俗博物館是依託豐富多樣的民俗文物、收藏品等,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將民間傳承下來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採用有形和無形的陳列手段,以實現保存地域民俗特色、對民俗文物的研究和保護
  • 「中國流動科技館」走進陸良文化小學
    9月1日,「中國流動科技館」走進陸良文化小學西華校區, 讓同學們親身體驗感受科學魅力、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智慧。觀展後,文化小學西華校區四年級417班的高源蔚同學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天參加『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我最喜歡的項目是機器人表演,因為機器人可以模仿很多人的動作,甚至有些動作我們人類都做不到,我今天還看了許多平常生活中都見不到的東西
  • 民族和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公眾連接」:走進生活 講好文化故事
    會上,來自全國各個民族地區的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依託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宣傳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明。  貴州民族博物館副館長田軍同樣談到,以「公共文化服務」為切口,通過攝影精品展等方式牽手民族文化,走進社區,走到學校,服務基層需求;每年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開展「民族文化大講堂」,傳播系列文化知識;同時,在重大節慶期間,以講座、互動體驗等方式走進鄉村,讓更多農村地區的青少年感受多元民族文化魅力。
  • 「錦龍小學小義工隊」走進福建省東星石文化博物館
    人人做義工,定期走出校園開展活動,水頭錦龍小學的這支小小義工隊這兩年來成為當地的一道靚麗風景線。9月18日上午,學校組織六年(1)班的小義工們走進福建省東星石文化博物館,他們頭上還戴著紅色的義工帽子,他們此行的目的參加社會研學活動。
  • 劉國壯和他的「流動民俗博物館」
    本報記者  趙乃林 前不久,劉國壯帶著他的「流動民俗博物館」走進了瀋陽市南京一校長白島一分校四年三班。以「傳承民俗文化,博物館進校園」為主題,他用100多個老物件,為孩子們做了一場精彩的民俗文化講解與展示。 劉國壯今年44歲,是瀋陽熱電廠燃料分廠的一名工人。
  • 淄川230名初一新生及老師走進中國課本博物館,感受開學第一課!
    在書的世界裡,翻開書頁,打開的是歷史;走進文字,步入的是文明;字字入心,浸潤的是文化;激情誦讀,迴蕩著的是傳承……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8日上午,淄博市淄川金城中學230名初一新生及老師走進中國課本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古色古香的開學第一課
  • 古浪縣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之走進古浪一中
    2020年9月4日下午,古浪縣博物館結合全縣科普宣傳活動, 在古浪一中組織流動展覽進校園活動,將我館館藏精品文物圖片送到一中同學們中間,為同學們送去了文化大餐,使同學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深入了解了古浪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增強了同學們刻苦學習的積極性和使命感。
  • 走進翠湖博物館群落 領略歷史文化遺蹟魅力
    博物館作為承載歷史文化和傳承人類文明的建築,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價值所在。提到春城昆明,首先讓人想到的便是翠湖,正所謂「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以翠湖博物館群落為主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構成了昆明寶貴的城市文化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