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秀文化,共享優秀的校外教育資源——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普春小學培訓站授牌

2021-03-01 青春紅河

  2017年1月14日在阿扎河鄉普春小學,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進校園之走進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暨培訓站授牌儀式圓滿舉行,並為在校學生捐贈了過冬的衣物和鞋子。州縣兩級工青婦組織、社會愛心人士和受助群眾代表及普春小學全體師生參加了活動。


  在學校建立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培訓站,是將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結合,打造未成年人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臺。在培訓中,我們引進優秀校外教育資源,結合本地實際,將形式多樣的、符合本地青少年特點的校外教育、培訓和活動長期持續的開展下去,讓更多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農民工子女等農村青少年能夠共享優秀的校外教育資源。


據了解,普春小學雖然辦學歷史有62年,但受地理、人文等因素影響,一直以來教學條件有限,教學設備陳舊、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活動場地少,課外活動內容單一。學校有留守兒童,貧困、殘疾家庭的孩子,共青團紅河州委、州青少年宮了解到情況之後,組織了此次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進校園之走進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此次活動中我們邀請到了優秀的教育團隊——七田陽光早教中心,為該小學的同學們送去了律動體操、看圖說畫、記憶方法訓練和青少年自護教育等多個趣味課堂,普春小學全體共125名同學參與其中。


隨著律動體操的音樂響起,同學們興奮的呼喊聲在操場上空沸騰了起來。在《向前衝》、《大王叫我來巡山》這樣傳唱度高的歡樂曲子中,授課的老師們以身示範每個動作,甚至走到孩子們中間了,帶動著靦腆的孩子們一起跳動起來,拉近與彼此的距離。同學們邊跳邊唱,場上充滿了歡樂的笑鬧聲。

孩子們熱情的把工作人員都稱作老師,讓工作人員幫他們系紅領巾,教他們新奇的知識。

 「愛的抱抱」「愛心傳遞」等遊戲,讓孩子們接觸到了與平時不一樣的遊戲方式。也是為了讓孩子們學會「團結才能贏得勝利」的道理。

老師們精心為不同年段的孩子們準備了不同的教具,針對孩子們的識字和識圖能力運動提板、識圖卡片、七巧板等道具,讓同學們動手、動口、動腦。共青團紅河州委及州青少年宮的工作人員積極協助老師們展開生動的教學。

整個活動在同學們歡樂的笑聲中結束。關愛活動不單單是捐款捐物那麼簡單,還需要精神和情感層面的給予。

趙老師表示:這次教學主要是針對記憶方面的訓煉,也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把今天的所學運用到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學會圖像記憶、聯想記憶、編碼記憶等,能夠將應試教育中需要記憶的過程變為一個有趣的過程。

 流動青少年宮「一站三進」活動,實現了校外教育由固定服務模式向流動立體化服務模式的轉變,服務對象由城市青少年向農村青少年的延伸拓展。通過在各縣市建立一批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紅河州民族民間文化為主的紅河州流動青少年宮培訓站,將文化、科學、藝術、體育等優秀的校外教育資源送進農村、校園,讓更多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農民工子女能夠共享優秀的校外教育資源和成果,豐富農村及偏遠山區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焦點

  • 9所校外教育單位成為第三批天津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原標題:9所校外教育單位成為第三批天津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為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單位在學校美育中的作用,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
  • 9所校外教育單位成為第三批天津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天津北方網訊:為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單位在學校美育中的作用,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在全市中小學成功創建191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的基礎上,2020年,市教委在校外教育單位中開展了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確定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等
  • 墊江大石小學被評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近日,記者從縣教委獲悉,大石竹編獲「國字號」榮譽,成為教育部認定的全國中小學傳統手工技藝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項目,其所傳承的學校大石小學榮獲「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據悉,教育部於2017年發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國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創建1000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項目主要包括戲曲、書法(篆刻)、民族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舞蹈等。教育部將對經遴選認定的學校命名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並通過各種途徑介紹和推廣典型經驗,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 青少年校外教育路上的追夢人——芒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谷統道
    他認為芒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雖是一個微小的事業單位,但從事的卻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事業,要把青少年校外教育事業做強做大,必須要依靠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必須要走整合資源,聯動發展的管理模式。在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在他和團隊的積極努力下,沉睡的芒市校外教育聯席會議再次啟動起來。
  • 學校與基地對接,南京學農教育「共享教師」來啦
    7 月 31 日,南京市青少年現代農業文明校外實踐基地(以下簡稱 " 學農基地 ")工作推進會在江寧區臺創園拉開序幕。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會上舉行了學農教育共享教師項目啟動儀式,並為 10 名學農教育共享教師代表頒發證書。
  • 文教結合共建共享 開闢文化服務新路徑
    泉州市文化單位與當地大中小學搭建起了較為完善的合作機制,通過文教結合共建共享,對學生免費開放文化設施、建設特色課程體系、創新館校合作、助力非遺校園傳承等方式,既推動學校美育發展,又延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體系和內涵,開闢出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路徑。
  •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藝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
    「傳承的力量」項目旨在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通知》提出的「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和「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全方位、多渠道集中展示學生體育、藝術教育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成果
  • 以文育人 河南南陽多舉措讓優秀文化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紮根
    為進一步引導學生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的好少年,連日來,河南南陽多校組織學生參觀武侯祠、演繹戲曲經典、走進田園學堂、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讓歷史文化、戲曲文化、農耕文化、體育文化等優秀文化走進廣大青少年心中,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文化素養。
  • 中華文化促進會社會藝術考級落地杭州天都城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能力,中華文化促進會在萬物生長的五月與杭州敏爾藝術機構籤署了全國社會藝術考級基地。,在授牌儀式交流會上,中華文化促進會浙江考級中心秘書長陳武斌先生,杭州考級中心黨曉春主任、杭州敏爾藝術考級單位王校長一起探討了藝術實踐與交流活動,在如何開拓文化藝術培訓實踐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 省委宣傳部赴興賢小學調研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習基地建設工作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明發)9月2日上午,四川省省委宣傳部文化傳承發展處副處長黎紅勇,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久勝,市文明辦副主任唐世平,市教育局副局長姜建平,雨城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夢然等同志來到雨城區興賢小學調研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習基地建設工作。
  • 優秀文化傳承呼喚大語文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在教學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地、生根,是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應有之義,在語文教育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 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陝西省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授牌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提升青少年文化認同和民族自信,5月25日,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陝西省中醫醫院與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聯合建設的「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交大附小隆重舉行。
  • 惠州將創建"傳承學校" 鼓勵發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藝術
    這個活動主要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展示具有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教育特點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項目,也給農村地區小學生搭建展示平臺。不僅有我國傳統藝術如:陶藝、木藝、篆刻、泥塑、剪紙、版畫等項目,還有農民畫、竹編等本地特色的創意作品。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川探索
    四川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悠久深厚,歷史名人群星燦爛,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堅守文化根脈,堅持活態傳承,推動了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壯闊實踐在巴蜀大地生動開展。2019年4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調研組,圍繞四川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做法和經驗,進行了深入調研。
  • 鎮江市丹徒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珠心算實驗隊伍
    為進一步推進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建設,加快珠心算教育實驗骨幹教師隊伍的培養,近日,江蘇省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工作交流暨「種子教師」培養工程啟動活動在鎮江市宜城小學舉行,來自全省的珠心算基地學校負責人以及「種子教師」培養對象參加活動。
  • 黎紅勇到達川區逸夫小學調研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習基地建設
    9月9日上午,四川省委宣傳部文化傳承發展處黎紅勇副處長、省教育廳體衛藝處二級主任科員陳佩君和省非遺保護中心幹部黎小瑩等一行來到我校,在市區宣傳部和區教科局領導的陪同下,專程調研「四川省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習基地」建設工作。
  • 開掘優秀傳統文化寶藏潤澤青少年
    「青少年階段是學習傳統文化的最佳時期,學習國學經典對青年道德教育有促進作用,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他們未來的婚姻、家庭、事業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團大連市委書記趙宏看來,讓青少年在人生教育鏈條的前端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有助於他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建立國家文物登錄製度。建設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大資料庫。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製度,加強中華文化典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檔制度。 9.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 政府+學校+企業 南京積極探索青少年學農教育發展新路徑
    龍虎網訊(記者 張欣然 通訊員 李凡凡)為進一步立足鄉土教育,探索青少年學農教育發展新路徑和南京創意休閒農業產業新增長極。7月31日,以「快樂學農 勞動成長」為主題的南京市青少年現代農業文明校外實踐基地工作推進會在江寧區臺創園正式拉開序幕。現場,全市學農教育共享教師項目正式啟動,並為首批10位學農教育共享教師頒發聘書。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6家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加入學農基地創建單位,同時與多家學校、少年宮開展結對共建工作。
  • 開發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文化...
    為使學生了解中原土地上「最紅」的故事,體驗紅色文化的輝煌,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12月4日,開發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組織區內關王廟鄉何莊小學和楊橋小學153名學生赴鄂豫邊省委革命紀念館和老樂山研學基地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紅色文化」研學實踐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