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甲木乙木(紀星羽)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是冬季第二個月,因而為「仲冬」 ,又被稱為:冬月、孟冬、後十月、暢月、辜月等。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出自魏武帝曹操的《冬十月》一詩。(曹操:字孟德,155年---220年)
在冬月,北風微寒,在煙雨濛濛的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東湖旁,感覺一眼望不到邊際。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裡,東湖景區總佔地面積87平方公裡。東湖水域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東湖,原本是中國第一大城中湖,因城建才變成第二大,中國第一大城中湖是武漢湯遜湖。
東湖湖畔讓我們仿若穿越到古代。湖中綠道倒映於煙波湖水,微拱石橋連接橋兩邊步道。碧樹、遊人、黃褐絲帶般的路,在水天一色中,將天地相連。
美景中,不免想起「東湖之父」周蒼柏先生。他在七十一年前,將其私家財產無私捐贈給國家,我們今日才得以在這碧波萬頃、島渚星羅的東湖畔悠閒地欣賞大自然秀美景觀。周蒼柏先生的事跡將永遠被世人傳頌,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周蒼柏(1888~1970),湖北武漢人,中國現代著名銀行家、實業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周小燕之父。1917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經濟系。曾任漢口上海銀行經理,湖北省銀行總經理,重慶華中化工廠、漢中製革廠董事長。1945年後,任國民黨政府善後救濟總署湖北分署署長。1949年武漢解放後,時任省政協副主席的他主動將位於東湖西北岸邊、周氏家族培植和修整了數十年的私家園林「海光農圃」捐贈給新中國的人民政府,更名為「東湖公園」,即今天東湖風景區的前身,因此被譽為「東湖之父」。
傳說中,詩仙李白曾在東湖湖畔救過一隻鷹並將其放飛,後人在原址修築放鷹臺。據稱,希拉蕊當年訪問中國還曾特地到放鷹臺虔誠地拜李白的雕像,她是詩仙李白的粉絲。歷史上,還有無數文人墨客在東湖留下詩詞:
東湖臨泛餞王司馬[唐] 張九齡南土秋雖半,東湖草未黃。聊乘風日好,來泛芰荷香。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忽懷京洛去,難與共清光。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唐朝開元盛世最後一個名相,西漢留侯張良後人。他生於官宦世家,才智過人,自幼志向遠大,善詩文。仕途多舛的張九齡剛正不阿、唯賢是舉,736年被排擠而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嶺南第一人」張九齡積極推進五言律詩。其詩用語素練質樸,表達深遠的人生慨望,著有《曲江集》。
詩題中的王司馬就是唐代詩人王建,河南許昌人。王司馬家貧「終日憂衣食」,四十歲「白髮」才初為下僚/小官吏任司馬,人稱王司馬。
戲呈孔毅父[宋] 黃庭堅管城子無肉食相,孔方兄有絕交書。文章功用不經世,何異絲窠綴露珠。校書著作頻詔除,猶能上車問何如。忽憶僧床同野飯,夢隨秋雁到東湖。
轆轤金井/四犯翦梅花[宋] 劉過翠眉重掃。後房深、自喚小蠻嬌小。繡帶羅垂,報濃妝才了。堂虛夜悄。但依約、鼓簫聲鬧。一曲梅花,尊前舞徹,梨園新調。高陽醉、玉山未倒。看鞋飛鳳翼,釵梁微嫋。秋滿東湖,更西風涼早。桃源路杳。記流水、泛舟曾到。桂子香濃,梧桐影轉,月寒天曉。
綠水詞[唐] 李賀今宵好風月,阿侯在何處。為有傾城色,翻成足愁苦。東湖採蓮葉,南湖拔蒲根。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沁園春·問舍東湖[宋] 趙善括問舍東湖,招隱西山,惠然肯來。有閟香蘭桂,無窮幽趣,隔溪車馬,何處輕埃。微利虛名,朝榮暮辱,笑爾焉能浼我哉。閒欹枕,被幽禽喚覺,午夢驚回。無言獨坐南齋。好喚取芳尊相對開。待醒時重醉,疏簾透月,醉時還醒,畫角吹梅。無用千金,休懸六印,荊棘誰能滿地栽。人間世,任遊鵾獨運,斥鷃低徊。
久雨[宋] 陸遊昏昏風雨暗東湖,恰似梅黃四月初。高樹送聲驚客枕,小池分溜入清渠。飛蚊屏跡知何在,團扇生塵已暗疏。須信西遊有奇事,今年三伏夜觀書。
詩詞東湖:
煙雨湖畔,邂逅醉美古風珞珈岸;
西風微寒,水色闌珊…
唐詩宋詞:
這醉人的古風,薰陶我們幾千年;
似曾在東湖有緣遇見
綠草地,紅紅黃黃的落葉覓歸宿
繁華落盡,在最美東湖湖畔安住
落葉歸根,原來是回歸無盡草根
青山碧水,了卻這一世未了緣分
在下一個輪迴的渡口,灑落塵緣
在下一世重遇的瞬間,忘卻紀念
藝術的外形,讓無用如此與眾不同
水杉的矗立,讓有用仿佛直衝天空
臨湖煙樹,垂柳綠松的常青之意
被棕黃的樹葉洩露了冬天的玄機
湖面,香消玉殞,芳草嘆殘荷遍布
依舊,佇立寒風,落荷本非無情物
凋零落盡,化作故土碾為凡塵
芳草萋萋,小院滿庭清香襲人
玉樹臨風,娉婷伊人在水一方
人生如夢,旖旎風光人間天堂
武漢東湖,楚風楚辭屈原離騷
唐詩宋詞,詩意詩仙李白永葆
一山一水一聖人,一詩一畫一江城。
一顰一笑一東湖,一禪一茶一詩書。
【注】:本文為筆者原創作品,照片2020.12.12拍攝於東湖,詩文寫於2020.12.15,歡迎轉發分享。若需轉載,請直接聯繫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