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瑩瑩愛家鄉哇,我們今天講述的是歌手邱比。2016年,通過《中國好歌曲》,一位足夠年輕的音樂人走入了觀眾的視線。此前,在大陸音樂圈裡,也許他還並不為人熟知,但在臺灣,一些媒體便早早地就給他貼上了「天才」的標籤。他的音樂,被標識為「仙」樂,在虛幻的氛圍裡,縹緲無垠但又扣人心弦,遺世獨立又縈繞人間。猶記得,一首《整夜大雨後》,豔驚四座,在飄忽的旋律裡,伴著清晨神聖的空靈音樂律動舞步,目空一切卻心懷堅定。全場觀眾都沉浸在他臆想的神秘世界裡自由遨遊,縱情體驗這一場幻樂。羽泉評價說,時間都靜止了,儘管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但他的目光沒有在任何地方。他的身上有著一份「特別」,他就是來自臺灣的音樂人——邱比。
音樂行業更新換代,以我們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的向前發展,音樂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音樂中找到合適自己的那一種。依小編看來,12-13年的香港臺灣音樂,也處於轉型和低谷期。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臺灣的流行樂也是從這時開始,像個人化、獨立化、人文化發展。有人說,邱比是另類愛神;也有人說,邱比是仙子。13年憑藉首張音樂專輯《我們:就要相愛》進入公眾視野,確切地說又好像是14年蝦米音樂的「尋光計劃」致使他踏入內地視野。巧合的是,在宣傳片中邱比不僅出現在第一位,坐山悟道一襲白衣,而且這部宣傳片的背景音樂正是出自邱比之手。
此後,他更是和金玟岐、程璧這些日後聲名鵲起的音樂人的作品一起收進合輯,在蝦米的幫助下,他發行了個人專輯《正正》。正是這張在華語圈堪稱前所未有的前衛專輯,讓邱比得到了最初的一波大量關注,也讓當時不少專業樂評人極致推崇,馬世芳甚至說:「論及臺灣的indie音樂的未來,我願意拿出一部分籌碼,押在他身上。」於是,因為《中國好歌曲》,邱比名聲大噪。次年,邱比籤約了滾石唱片旗下的ROKON滾石電音,進一步開展了他的創作事業:不止音樂,更延伸到影像、服裝、文字、設計諸般領域。之後,他又推出個人最新華語專輯《大放》,馬世芳又言「《大放》是不可錯過的秀異之作,這是屬於當下、也屬於未來的最好的流行音樂。」
而在聽了《大放》之後,小編覺得:這是一張為當代青年人習慣的耳機播放和近場聆聽音場所設計的專輯,為了實現人聲細緻繁複的包圍感,邱比的主唱幾乎是一字一字分別錄唱的。而編曲和音色的選擇,也都在錄音當下同時完成創作,換句話說,歌錄完的瞬間,混音也同時完成了。放眼流行樂史,至少在中文世界,敢做這種實驗的,也只有邱比了。而2018年12月28日,時至年末,邱比又發行專輯《中離Martyr》,對喜愛他的歌迷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新年禮物了。「中離」是一個網絡用語,意思是在一場遊戲中,中途離開。如果人生是一局超長時間的遊戲,那麼獨立音樂人、電子音樂藝術家邱比和他的創作一定是這個時代的「中離」。
但在絕大多數網路遊戲的規則中,中途離場是要受到懲罰的,所以在邱比的音樂中,不難發現他依然還是身處其中,而又置身「時光之外」——超前的音樂設計加上針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在這張專輯中,令小編印象深刻的還有那首《思愚》。《思愚》這首歌帶給人很多觸動,讓小編想起歐美的世界音樂藝術家,同時也是電子音樂的愛好者——Simrit,西姆瑞特。第一次聽到西姆瑞特的音樂時十分不理解,為什麼新紀元音樂可以做成這個樣子?它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嗎?幸運的是之後小編沒有放棄追蹤西姆瑞特的音樂,而是繼續關注她的動態——最後小編Give it Up For Simrit(可以理解為被西姆瑞特折服),根本沒有必要去「懂」,她就是這個樣子!而邱比的創作也是如此。
在小編看來——如果說專輯《我們:就要相愛》是一次帶有邱比風格的華語歌嘗試,讓兩岸的音樂人與樂評人對邱比開始有了肯定的評價。《正正》更是把流行藝術做到了極致,也是一次對華語流行樂編曲的突破性創新。而《中離Martyr》這張專輯就是邱比「開創」臺灣新紀元音樂的開始,一面是剛烈真情的激流,一面是遺世獨立的雍容。邱比,他所有的東西,都是那種沒有性別的、包容的。跳出常規角度,去看待事物。他身上帶著一種「仙氣」,暫時只能理解為那種充實的自我和完整的世界觀,哲學化的思想。簡而言之:我的一切都是我的風格。最後,希望這個似「神」一樣存在的音樂人,可以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文/瑩瑩愛家鄉哇原創,轉載請註明瑩瑩愛家鄉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