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鍛鍊的更為聰明優秀。
條理性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很多教育學家認為,孩子如果會自己擺放自己的東西,安置自己的玩具,而且安排非常整潔,有條理性,那麼,這個寶寶是一個很會規劃人生的孩子,他的學習也會具有條理性,未來也就更加光明。
但是還有另一類孩子,他們不喜歡爸爸媽媽天天把東西擺放的特別整齊,就自己天天去把各個東西弄亂放置,導致爸爸媽媽天天看見孩子開始動手就會頭疼,總感覺天天在做一種循環的無用功。
我昨天去同學家裡拜訪,一進門,我首先吃了一驚,客廳鋪的絨毯上坐著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寶寶,在他的四周,分布著各種各樣的玩具,顯得客廳非常凌亂。
我這個朋友是一個非常愛乾淨的人,看到我看向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就非常不好意思的看著我說:"不好意思啊,家裡是在是太亂了,你來坐沙發這裡吧。"
可是我對孩子的興趣遠遠超過沙發,我就坐在孩子旁邊的地毯上,問寶寶:"美美,想阿姨了嗎?"
美美回答說:"阿姨,你擋著我的芭比娃娃了。"
我扭過身子一看,果然,後面有一個穿著粉紅裙子的芭比娃娃,我不禁感嘆,小孩子的觀察就是敏銳。
於是,我就往右移了移,擋住了小姑娘的小豬佩奇,問美美:"美美猜這次阿姨擋住了你的哪一個玩具?"
美美停下手裡的積木,往我的兩邊看了看,說:"阿姨的身後應該是小佩奇。"
看到這裡,我就明白了,這孩子是按照自己的順序放置的自己的玩具,而不僅僅像她媽媽說的那樣亂放的。
隨後我告訴了同學這個發現,我的同學這才明白,為什麼每次晚上她睡前給孩子堆好的玩具第二天寶寶一醒來,就又是凌亂一片了。
雖然美美的擺放顯得非常凌亂,但是卻有孩子內在的智慧在起作用。
因此,我也勸阻同學,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擺放方式,尊重孩子的意願,不過,如果你能努力引導孩子用自己的順序將物品擺放整齊這也可以。
我們必須承認,從小善於把自己的物品擺放整齊的孩子,他們的條理性、邏輯性更強。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從小東西擺放雜亂的孩子更有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創新性。
因此,各位爸爸媽媽們千萬要尊重孩子的創新性,不要阻礙他們的成長。
1. 爸爸媽媽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任何人都是從什麼都不懂,一步一步學會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從而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也要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包容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做出的一些小錯誤。
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解題失敗的時候,爸爸可以一步一步教給他正確的步驟,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而不是直接給孩子把答案講出來,這樣並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努力要讓孩子的每一次的失敗最終變成小孩子的一筆精神財富,內化於心,豐富人生體驗。
2. 爸爸媽媽要有耐心
爬上泰山,不是一個時辰就能抵達;登上太空,也不是一蹴而就。爸爸媽媽在細心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熟。
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擺放,那寶媽應該細細誘哄孩子,先告訴她這裡的玩具佔據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不開燈的話,容易絆倒自己,如果真的被絆倒了,那就有可能被帶去見醫生打針。哄勸孩子放的稍微整齊一點就行,鼓勵孩子自己放,媽媽不要打擾孩子的思維。
3. 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的創新思維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越創新,才能越發展。所以,爸爸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家孩子擺放東西雖然雜亂,但是有自己的條理的話,那一定要記得鼓勵自家孩子的創新思維繼續發展。
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一般可以選擇孩子自己的臥室,讓寶寶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布置,以及安排。有條件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在放假時候多帶孩子出門開拓視野。這樣也有利於創新能力的開發。
孩子的思維還沒有經過大量經歷的豐富,但是卻也是最簡單、最直接、最具有創新潛力的思維,我們不能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思維,而應該鼓勵孩子發展不一樣的思維,這樣的"新"思維才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