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前不久日本推特上掀起廢除「女性上班期間必須穿高跟鞋」運動,相關人等還向日本政府提交了請願書。這是日本女性打破職場歧視壁壘的努力,但在勞動力日益匱乏的日本,「女性的力量」要想利用好,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對於不少走入職場的日本女性來說,她們要麼將工作當作尋找「鑽石王老五」的跳板,要麼作為嫁人之前的過渡。為讓女性提高對職業的認識,很多企業正將在職女性組織起來,對她們進行教育和宣講。在一些住宅區的公民館,《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有關「新職業女性的要素」講座,總結起來,「新職業女性」需要「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指的是不要做西太后、葉卡捷琳娜二世、伊梅爾達·馬科斯、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等這些歷史上的女性名人。聽眾席上的女性們聽到講師這麼講時,都不禁露出詫異的表情。講師解釋說,這些人物都是獻媚於男性來獲得自己的位置並逐步擴大權力,這類女性在日本企業內很常見,通常都是「惡女」,她們擅長的是「職場處世經驗」而不是「職業經驗」。
姑且不論講師對這些名人的定位是否準確,其觀點卻觸動很多聽眾。講座結束後,一名放棄全職太太生活的女鄰居發推特說:「在職場上不應該強調男性或者女性,而應該強調一個人作出的努力。成功的職業女性更是獨立自強的人,不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走捷徑。」
「二不休」是指「不休止地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不休止地與各種騷擾作鬥爭」。騷擾問題是目前日本職場女性面臨的一個很大障礙。在聽公民課老師講如何應對各種騷擾時,《環球時報》記者才吃驚地發現日本社會竟有那麼多五花八門的騷擾情形,而且每種都有特定的名詞:上司壓迫、歧視女性、性騷擾、逼做情人、精神暴力打壓有能力女性、冷暴力逼迫孕婦辭職……共計35種。
當然,男職員也面臨騷擾問題,但絕大多數是女職員遭受「多種騷擾同時襲來」。公民課老師帶來的一名職場女性自述道:「如果一名女性與這些騷擾鬥爭的話,往往導致無暇顧及自己原本的理想和目標,久而久之會喪失信心,和我一同入職的很多女性都在30歲之前辭職了。」
「日本企業職場環境不知何時就變為『以不接受女性為前提』了,但職場女性就是要不休止地與其鬥爭,要為自己贏得公平環境。現在,給大家傳授專業有效的回擊騷擾的辦法。」當公民課老師講到這裡時,現場女性紛紛拿起手機開始錄音,可見希望這一問題得到解決的迫切之情。
「二不休」還有一個就是女性要提高自身的眼界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現在日本職場女性選擇商科、法律、國際貿易等教育課程的人越來越多。
日本社會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二戰後至今延續70多年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正在一點一點瓦解,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開始追逐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早已形成的男性主導型社會給職場女性設置了諸多障礙,要打破它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