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單姝妍和老師秦峰在練功房對戲孫悟空。
昨天,單姝妍像正式演職人員那樣在上海木偶劇團實習,今春還要最後一次代表母校上戲去塞爾維亞演出。這個老家遼寧錦州的90後,原本想做空姐,卻入魔般地考進了全國唯一的木偶本科專業。
她的同班同學中,有人在猴年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接連亮相,有人在熱劇《太子妃升職記》擔綱主角。
今年,上戲戲曲學院木偶專業報考者達604人,遠超去年,最終只取25人,錄取比例僅次於表演系等,堪稱藝考冷門中的熱門。
4年精招首先過形象關
單姝妍當年未滿18歲,在家等著考空姐。但那一年,她所在的中專趕巧來了木偶團、開了木偶班。單姝妍發現,起源於古代祭祀儀式的木偶戲真的很有魔性,竟然「一入侯門深似海」:不僅入了班、入了團,最終還選擇來滬深造,而且選擇了偏向製作的木偶皮影表演與造型方向。那一屆全班28人,製作班僅5人,都是衝著興趣來的。從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到布袋木偶、皮影木偶,在她看來木偶這東西是隨人的、隨手的,只有學會了製作,才能把人偶演活。
猴年元宵剛過,練功房裡,單姝妍與老師秦峰又演了一回孫悟空木偶。秦峰說,木偶主杆也叫「命棍」,末端是「槍把」,右手5根手指各有用處,木偶的頸項、眼睛、嘴巴乃至氣息都有一根手指控制。而左手單手,還得同時操縱兩根細細長長的「釺子」,控制木偶手臂等肢體動作。比如《太白醉書》一齣戲,木偶李白可以邊飲酒邊揮毫;又如川劇變臉、噴火等絕活,木偶也能靠體內機關實現。
秦峰2007年從木偶專業畢業留校任教。「現在考的人多了,招考要求越來越高,首先要過形象關。」身材並不算高的他說,「因為人與偶同時都是表演者,男生最好1.8米以上,女生最好超過1.65米。」光論臂力,十幾斤重的杖頭木偶,一舉一小時是真功夫。
既不小眾化也不小兒科
儘管只是應屆畢業生,單姝妍已成獲獎專業戶,足跡遍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她最難忘兩年前赴黑山,代表中國首次參加黑山國際木偶藝術節,此行也是中國20多年來首次向黑山派出文藝演出劇團。
誰執彩練當空舞——單姝妍以仙女偶表演長綢舞,單人單偶,無樂伴奏,卻風生水起、技驚四座。60多歲的華人被勾起了兒時記憶淚流滿面,十七八歲的外國小夥兒向她打聽如何來華學藝,這門傳統藝術其實一直都是歐洲尤其是東歐諸國的「國劇」。最後,她的《秋月》捧回了唯一一座「最佳表演獎」。
秦峰直言,木偶在不少人眼中是「小眾化」,甚至是「小兒科」的,這其實是誤區。歐洲許多木偶觀眾都是成人,他們甚至以物件木偶來演繹、表達擬物喻人的戲劇語言。即使在亞洲,中國木偶從宮廷走向民間,印尼的哇揚戲、越南的水上傀儡也都是廣受民眾歡迎的國戲。
上戲院長韓生說,中國木偶藝術的潛質尚未釋放,存在巨大創新空間。比如近期熱演的舞臺劇《戰馬》,就是英國木偶劇團作品,上戲木偶專業畢業生也加入了劇組。
就業路廣多劇種「百搭」
在上海木偶劇團,單姝妍特設的實驗組,正創排多臺新派木偶戲。「你知道嗎,現在還有面向成人觀眾的驚悚木偶戲呢!」
秦峰算了算,除了本地、外地木偶劇團是最為專業對口的就業,目前差不多半數學子都各有各路。原因在於,現代木偶正嫁接和融入多個劇種,包括話劇、舞劇、音樂劇等,成為一種「百搭」元素。同時,從「巧虎」到「芝麻街」,越來越多的兒童教育劇集也需要大量木偶設計和製作人才。另一方面,木偶表演是「物的表演」,更是「人的表演」,不少畢業生憑這份功底,投入影視劇三棲。「在招生中,相當一部分表演專業考生也兼報了木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