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36465
英國和法國為化解兩國漁民在諾曼第附近海域捕撈扇貝衝突的談判本周無果而終。
今年夏天已到尾聲,英法之間這場「扇貝戰爭」卻可能延續到英國明年3月正式退出歐洲聯盟後的多個夏天。英國媒體分析,正是日益臨近的「脫歐」加劇了兩國漁業矛盾。
【協商未果】
法國農業和食品部長斯特凡納·特拉韋爾12日聲明,法英兩國未能達成夏季扇貝捕撈協議。他上周警告,假如兩國漁民再發生衝突,法國海軍隨時準備介入。
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同一天發表聲明,表達「失望」,強調「英國政府首要考慮確保英國船隻的安全……假如英方船隻在法律允許的法國海域內捕撈,法國政府有責任保證它們的安全」。
英法漁業代表本月初曾達成一份框架協議,就15米以上漁船捕撈作業達成一致,但未能就較小型漁船相關條款達成共識。
按法國國家漁業委員會的說法,英方提出英方在法國休漁期停止捕撈應獲得補償,要價「過高」;法方11日拿出「最終」方案,要求英方12日作出回應,英方甚至「懶得答覆」。
【「近身肉搏」】
英法媒體戲稱這場衝突為「扇貝戰爭」。它的爆發地位於法國北部塞內灣、諾曼第海岸附近海面。這片海域生產肥美的扇貝,因此成為英法漁民爭搶的「地盤」。
8月27日至28日,英國漁民駕著捕撈扇貝的船隻到達這片海域,遭遇法國幾十艘漁船圍堵,法方向英方船隻投擲石塊和煙霧彈,英方立即反擊。雙方漁船甚至「近身肉搏」,相互衝撞。
法國漁民自認「佔理」:他們指認一些英國漁船越過12海裡的領海界限,進入法國水域捕撈,屬「強盜」行為;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法國為保育海產設有休漁期限制,法國漁民只能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期間進入英吉利海峽捕撈扇貝,而英國漁民卻不受這種限制,十分不公。
【「脫歐」搓火】
這場「扇貝戰爭」發生在英國「脫歐」準備期,也是英國與歐盟就未來英歐經貿關係談判的關鍵期、敏感期,漁業和特定水域準入條件對英國政府而言是談判重點議題。英國媒體在報導「扇貝戰爭」時普遍與「脫歐」掛鈎。
英國漁民普遍支持「脫歐」,他們希望英國退出歐盟後,英國人可以拿回「自己的水域」和「自己的魚」。英國「脫歐」後,歐盟國家將失去在英國水域捕魚的權利,如果它們想繼續分享英國豐富的漁業資源,需要與英國重新籤訂漁業協議。英國漁民覺得,「脫歐」將讓英國漁民在與歐洲他國漁民的關係中「揚眉吐氣」。
英國一個名為「漁業支持脫歐」組織發表聲明,顯露這種借「脫歐」掌握主動權的意願:「如果法國人想在『脫歐』後和英國達成一份漁業協議,那麼他們應該管好自己的事,而不是(對英國漁民)施以暴力和威脅。」
一些英國媒體分析,不斷迫近的「脫歐」讓英國漁民的「底氣」和「火氣」都不斷增加,這才有了「扇貝戰爭」。
【歷史回聲】
英法漁民就同一海域捕撈權利的爭鬥早有淵源。英國媒體考證出,早在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時,雙方就發生過糾紛。
最近一次較大規模衝突發生在2012年。當時英國漁船遭法國漁船圍堵,不得不向英國海軍求助。雙方隨後經談判達成非正式協議,允許英國小型漁船在法方休漁期進入這片海域捕撈扇貝。但今年起,法國漁民開始要求英方小型漁船在法方休漁期停止打撈,尋求「對等」待遇。
1958年至1976年間,冰島與英國發生三次「鱈魚戰爭」,起因是冰島人擔心本國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在英國人狂捕濫撈中破壞殆盡,不惜「硬槓」國力明顯高出一籌的英國。雙方最終談判結果是冰島宣布200海裡的「禁漁區」,由此發展出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概念隨後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不知道這次「扇貝戰爭」將在歷史上留下何種印記。(桂濤)(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