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07:51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9日飛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共進晚餐,試圖從最高層面「推一把」,爭取在年底前按期達成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協議。
但這頓三小時的「飯局」吃下來,效果卻是「咫尺天涯」。
馮德萊恩事後發表聲明說:「我們就一系列待解決問題所取得的談判進展開展了生動有趣的討論,得以清晰理解對方立場。彼此依然相去甚遠。」
雙方決定,再多給彼此談判團隊四天時間,13日再就是否還有必要繼續談判做最終決定。
法新社援引英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說法,稱雙方談話「坦誠」,但立場存在「巨大溝壑」。本周內,雙方打過兩通「冗長」電話,再加見面「餐敘」,卻毫無「突破」。
歐盟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和英國代表戴維·弗羅斯特在過去8個月的談判中已經多少拉近了立場。但雙方強調在幾個關鍵問題上難以讓步,包括如何保障雙方企業在歐洲市場獲得「公平競爭環境」、設立履約監督和爭端解決機制、愛爾蘭與英國北愛爾蘭邊界安排、漁業資源分配。
英方多次聲明如果年底前不能就英歐未來經貿關係達成協議,則不惜「無協議脫歐」。歐盟則表示,可以將過渡期談判推延至明年。
不過,歐洲問題專家告訴新華社記者,雙方的強硬表態既是出於現實利益和原則性問題的需求,也是一種談判策略,向對方施壓,希望得到更多好處。
詹森在出發去布魯塞爾前告訴英國議會,「還有機會談成一筆好交易」,只是堅稱不管協議能否談成,英國都能實現「強大繁榮」。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說,歐盟的底線之一是英國不能無代價或者代價極低實現脫歐,以免給其他成員國樹立「壞榜樣」;詹森政府則需要在其承諾的所謂「英國完全行使主權」問題上對民眾有所交代。從經濟和貿易體量而言,英國更依賴歐盟,但畢竟當了47年歐盟成員國,經濟利益彼此高度融合,協議能否達成以及具體安排對雙方都有潛在深遠影響,從高層「通話」「飯局」及「延時談判」等互動來看,可以肯定的是雙方都有達成協議、避免「硬脫歐」的意願。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主任高健認為,詹森政府面臨保守黨和議會「內鬥」壓力,同時新冠疫情嚴重打擊英國經濟,而美英自貿協議看似無望迅速落地,其手中可打的「牌」不多,也恐怕擔負不起「無協議脫歐」導致市場混亂、進一步損害本國利益的後果。目前雙方更有可能「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在期限內先達成某種原則性協議,細節問題延後再談。(沈敏)(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