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2月25日電 熱點問答:英歐達成未來關係協議影響幾何
新華社記者王慧慧 金晶 李驥志
距離「脫歐」過渡期結束只剩一周,經過數月艱難博弈,英國和歐盟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係談判24日終於塵埃落定,為英國按照原計劃在2020年結束「脫歐」過渡期掃清障礙。談判期限緣何一延再延?最終達成的協議主要涉及哪些內容?展望2021年,英歐關係又將發生哪些變化?
為何拖至最後一刻
英國今年1月31日正式「脫歐」,隨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雙方期待在過渡期內達成貿易協議。否則,雙方貿易自2021年起將回到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重新實施邊檢、徵收關稅等。
9月以來,雙方談判取得了進展,但在漁業、公平競爭等問題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此後,談判一直既不破裂,也未突破,這一局面幾乎持續到最後一刻。
聖誕前夕,雙方連夜談判,敲定長達2000頁的協議文本。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首相詹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4小時內5次通電話直接介入談判。報導援引法國消息人士的話說,英方在歐盟漁船進入英國水域捕魚方面做出了巨大讓步,為最終達成協議清除了障礙。
詹森24日下午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照片,他雙手豎起拇指展現勝利姿態,配文說「協議達成」。他在發布會上說,英國掌控了自己的法律和命運,協議對歐洲而言也是好事。
馮德萊恩當天在布魯塞爾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雙方達成了一份公平、平衡的協議,這份協議將確保公平競爭,使歐盟的利益得到保障。
協議主要內容有哪些
這份協議為未來英歐關係發展確定方向,除了最重要的貿易協議,還包括附帶的漁業、執法、運輸、法律以及數據協議等。
根據貿易協議,雙方將繼續享受零關稅、零配額的貿易待遇,這超過歐盟此前和加拿大、日本達成的貿易協議,避免了大規模貿易成本增加。對於受疫情衝擊的英、歐經濟而言,這份協議無疑是個利好,為眾多企業帶來確定性。
漁業問題上,歐盟將在5年半內減少英國水域捕撈產值的四分之一,英國媒體稱這遠低於英方最初要求的歐盟應減少80%。
公平競爭方面,如果一方認為另一方採取了不公平競爭行為,可以發起獨立的第三方仲裁,而不必完全遵從歐盟司法體系,這被認為是英國的勝利。
目前,這份協議仍需雙方議會批准。英國議會將於下周開會投票,而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表示,將於明年審議協議。在此之前,歐盟各國需要在年內批准從明年1月1日起到2月底臨時實施該協議。
英歐從此一別兩寬?
有分析人士表示,達成協議使英歐雙方都得到解脫。從明年1月1日起,英國將正式以非歐盟成員國的新身份與歐盟按照新貿易協議從事貿易往來,英歐關係從此翻開新的一頁,歐洲政治版圖將出現新的變化。
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託尼·丹克表示,該協議為英歐雙方經濟體「緩解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這意味著英國「可以在歐盟以外的基礎上開始新的篇章 」。
從短期來看,即使有新協議保駕護航,英歐之間的貿易流暢度較英國留在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時仍不可同日而語。如何儘快適應新的貿易關係,是雙方政府機構和貿易企業都將面臨的挑戰。
英國政府已宣布建立邊境管控中心,通過先進技術實時監測分析貨物和人員入境英國的情況,以便將可能出現的邊境混亂降至最低程度。
英國商會總幹事亞當·馬歇爾表示,協議避免了「無協議脫歐」結果,讓「許多疲憊、擔心的企業舒了一口氣」,但雙方貿易仍面臨著「巨大的、新的非關稅壁壘」。威爾斯農場主協會分析認為,四分之三的威爾斯食品和飲料出口目的地是歐盟,明年預計非關稅壁壘成本將上升4%至8%。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貿易協議往往涉及的是貨物貿易,因此英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金融服務業仍將面臨「無協議脫歐」的境地,金融服務業在歐盟成員國的準入程度將無法與「脫歐」前相提並論。英國政府預算責任辦公室預測,在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英國經濟15年內將比留在歐盟萎縮4%。
與此同時,在「後脫歐」時代,英國如何在脫離傳統歐洲盟友關係的情況下確保自己的政治穩定和國際影響力,如何在國內民粹主義勢力抬頭的情況下兌現政府當初提出的「全球化英國」設想,仍是一個待解的命題。(參與記者:孫曉玲、顧震球、楊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