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劉宏教授暢談全球人才環流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020-12-14 中國網

        2018年6月14日上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教授應邀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並在求是樓320會議室做了題為「全球人才環流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的學術講座。


劉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


        人才環流理論    


        劉宏教授基於人才環流的理論框架,介紹了新加坡人才戰略的實施情況和主要成效,並以南洋理工大學為例,生動闡釋了人才戰略如何助力於教學和科研的發展。他指出,當今社會處於一個高度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這一方面能夠帶來全球範圍內的人才環流,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一些國家或地區的人才流失問題。過去,國際人才流動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


        過去的國際人才流動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人才外流,包括人才從發展中國家流入發達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人才流動(比如從歐洲流入美國)。人才外流的過程涉及到人才流失的問題,比如中國的醫生或工程師移民加拿大以後,由於他們在中國的教育經歷不受承認,只能從事護士或裝配工人等工作,這實質上就是一種人才流失。


        第二種模式是人才回流,這主要發生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後,比如亞洲四小龍在經濟高速發展以後,就吸引了一批六七十年代留學海外的人才的回歸。人才回流不僅是一個移民現象,也是一個經濟現象。當一個國家的研究經費投資比重提高時,人才回流現象也會日益顯著。


         在介紹了兩種人才流動模式以後,劉宏教授著重強調了第三種模式,即人才環流,這種模式目前受到了學術界和政策界的廣泛關注。人才外流和回流都是一種單向的趨勢,人才環流則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不是一種單向的、永久性的回流或者外流,它能夠同時對祖籍國和流入國帶來貢獻。交通的發達、資訊的進步都極大促進了人才環流,人才環流本身也與知識經濟密切聯繫在一起。在人才環流的視角下,人才可以被視為一種儲存在海外的資源,但各國各地區都應當極力避免人才流失、人才浪費的現象。


         劉宏教授進一步指出,人才戰略本質上是一個二級戰略,一個國家、區域或機構的長遠發展才是一級戰略,所以人才戰略應當圍繞一級戰略來制定。在制定人才戰略的時候,往往需要進行SWOT分析,對國家、區域或機構所具有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全面的評估。


        當然,相比於戰略制定而言,人才戰略的實施更值得關注。如果沒有實施,再詳細的白皮書、再全面的戰略計劃都是空談。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財務、人力、政策等方方面面的配套資源,以及戰略的調整和評估。


        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涉及一個重要的相關概念就是人才管理。人才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相近,但仍然存在很大不同。人力資源管理涉及的是整個組織所普遍面臨的人員管理問題,需要關注到所有類型的員工;而人才戰略則聚焦於少數人。例如在大學中,科研成果是衡量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為了保證組織的競爭力,具有紮實科研能力的教師就值得特別關注,需要在人員保留、反饋、領導力開發、評估等方方面面予以重視。對於今天中國的人才管理問題,劉宏教授認為重點需要考慮管理對象是常規型人才還是創新型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劉宏教授接著介紹了新加坡和南洋理工大學的人才管理經驗。作為一個彈丸之地,新加坡在1965建國後短短的半個多世紀裡,就從第三世界的國家一躍成為經濟實力排名前十的發達國家。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該國的人才戰略。新加坡政府清楚地認識到,人才資源是他們可以依託的唯一資源,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從不同方面引進國際人才並開發國內人才,以期實現經濟和社會的轉型。


        當前,新加坡扮演著東南亞最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樞紐角色,在東西方之間建立起了一個有效的橋梁:從飛行距離來看,作為基點的新加坡可以達到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新加坡是全球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除此以外,新加坡的政府領導人擁有極為敏銳的戰略眼光。例如,最近川普與金正恩的會晤,新加坡投資了2000萬美元,相當於1億人民幣。但是據測算,此次歷史性會晤給新加坡帶來的回報相當於7.6億美元,遠遠超出政府的投入。


        整個新加坡的發展建立在「動態治理」的概念之上,建立在對未來高度不確定的基礎上。總體而言,新加坡的發展非常注重前瞻性,尤其注重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等可能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重點的項目上。要想實現這些發展,人才是最為核心的要素,只有人才才能為新加坡帶來富有生命力和創新力的團隊。所以,新加坡在人才管理的過程中,既注重吸引先進人才,又著力培育本土人才,可以總結為「本土人才的國際化」和「國際人才的本土化」,這對中國的人才政策有一定啟示和借鑑意義。


        另外,劉宏教授還介紹了南洋理工大學的人才管理經驗。南洋理工大學成立的時間其實很短,但在世界大學的排名中一直處於躍升的態勢。它的教師隊伍非常國際化,70%的教師都來自海外,整套人才制度是人才引進、培養和管理的有機結合,是一套針對教學、科研和一般事務的綜合評估。在績效考核方面,南洋理工大學對科研人才和一般工作人員有不同的指標要求;在職稱評定方面,它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某一年度的申請人全部符合要求,就可以全部得到晉升;如果達不到要求,也會出現無人晉升的情況。科學的人才戰略極大助推了南洋理工大學的發展。


        隨後,劉宏教授評價了中國一、二線城市的若干人才政策,並分析了中國如何才能在創新型國家的宏大戰略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當前,中國一方面在積極地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也面臨人才外流的問題。人才戰略在中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海歸人數在逐年增加,他們的回國就業的主要選擇還是北上廣深,而一些西部城市(如成都)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加。


        各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人才引進,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最近幾個月出現的「搶人大戰」。重視人才無可厚非,但是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內地某些城市像「撒胡椒麵一樣」地引進人才,「一窩蜂地爭搶人才」,人才政策毫無針對性。對比之下,香港在人才引進方面曾經斥資8.5億港幣,但是目標非常明確,聚焦於大數據、金融科技、材料科學、生物等香港需要重點發展的領域;新加坡也是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因此,地方政府在引進人才的時候,需要明晰引進人才的目的是什麼、引進的人才是不是當地所需要的。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需要一些機構對申請者的資料進行把控,對他們的教育背景、實際能力等做出客觀分析,避免「運動型思維」。如果僅僅是將人才引進視為地方政績,就難免會導致人才隊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最後,劉宏教授指出,中國的人才戰略需要逐步走向制度化和常態化,需要建立一整套機制,不僅包括人才的引進政策,還要包括人才培育、人才評估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人才引進只是人才戰略的第一步,地方政府在引進人才的同時,需要綜合考慮現有人才的培育問題、引進人才的評估管理和流出機制問題,避免出現「請來女婿、氣走兒子」的現象。此外,人才引進的一系列政策也可能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狀況產生衝突,尤其是影響現有居民的醫療、交通、住房等情況,因此,引進人才和當地居民之間的關係也是政府在政策制定時需要著力考慮的方面。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宏教授:推進「一帶一路」合作還需做好機制化...
    六年來的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需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因而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通暢。當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沿線國家的普遍願望。
  • ...互學互鑑——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
    原標題:專訪:在雙向教育文化交流中推動中新雙方互學互鑑——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9月23日電(記者祝文杰)今年7月,中新兩國首腦在北京會面時達成一致共識,要擴大人文交流合作,推動中新關係上升到新高度。
  • 專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務長梅彥昌
    在教育交流合作中促進中新兩國共同發展——專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務長梅彥昌  自中國與新加坡建交以來,雙方在高端人才培訓領域的合作一直非常活躍,兩國高等學府也在雙邊互學互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上海正式開設駐中國辦公室總部,旨在深化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作為出席此次中國總部成立儀式的嘉賓,南洋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梅彥昌教授在上海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說,中新兩國是「親密而特殊的夥伴」,兩國在發展中也面臨相似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最終實現共贏。
  • 南洋理工大學校長蘇布拉·蘇雷什教授:推進智慧校園成為一所偉大的...
    南洋理工大學在全球排名第12位,並連續五年榮登全球頂尖年輕大學排行榜榜首位置。南大也是世界上最美的15所大學校園之一。它有57個綠色標誌認證(相當於美國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認證)的建築項目,包括230多座建築物,其中95%為綠色白金認證。這是國際教育界對南洋理工大學的任何,也是其靚麗的名片。而這所大學在吸引全球頂尖優秀人才的同時也吸引著全球最優秀的學生。
  • 南洋理工大學的親民專業!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錄取門檻奇高,堪比清華北大。一般對自己成績不自信的同學都不敢申請。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南洋理工大學也有幾個親民友好的專業是不要求學術背景,不挑985/211學生,輕鬆進入專業圈子,拓展人脈。畢業以後回國發展或是在新加坡本地輕鬆就業,讓你職業晉升或者拿工籤申PR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 南洋理工大學的親民專業。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錄取門檻奇高,堪比清華北大。一般對自己成績不自信的同學都不敢申請。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南洋理工大學也有幾個親民友好的專業是不要求學術背景,不挑985/211學生,輕鬆進入專業圈子,拓展人脈。
  • 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盛會成功舉辦
    加速的人才流動,中國與國際移民治理新發展大會主旨研討一圍繞「中國人才發展與移民治理機制的回望、現狀與發展」主題開展研討,CCG理事長王輝耀博士,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長,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劉宏,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秀明,
  • 南洋理工大學年度中國畢業典禮在京舉行
    南洋理工大學蘇布拉·蘇雷什教授(Professor Subra Suresh)在畢業典禮上如是說。9月8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年度中國畢業典禮在北京舉行。300多名中國政府官員和企業專業人士順利畢業。他們圓滿完成六個碩士課程以及享有盛譽的連瀛洲紀念獎學金的研究項目。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京舉辦年度中國畢業典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的年度中國畢業典禮於9月8日在北京舉行。他表示:「在南洋理工大學念碩士時,我更深入了解了如何提升領導力,以加強公共領域服務水平。同時,我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和教授切磋管理方面的技能和專業知識,讓我獲益不淺。
  • 新加坡介紹——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訓言關於南大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
  • 專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務總監兼副校長藍欽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務總監兼副校長(研究)藍欽揚教授  新華網:南洋理工大學是如何在在過去20多年內發展迅速,一躍成為全球知名大學?除此之外,南洋理工大學還是許多年輕傑出研究人員的首選之地,他們將最先進的理念帶到南洋理工大學。人才是南洋理工大學最寶貴的財富,在南洋理工大學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洋理工大學鼓勵跨學科多元教育以更新知識、實現研究突破。我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項目,學生可以選擇主修專業之外的另一門專業,這樣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可以參與跨學科教育。
  • 思睿集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七屆中新高峰對話會成功舉辦
    本屆中新高峰對話會中,思睿集團與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NTU NCPA)致力於探討企業如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利用中國和東南亞這兩個世界經濟體的機遇。  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講席教授、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教授,在歡迎致辭中指出,呼籲學習本地區及其他地區的最佳實踐經驗,以加深對工業4.0的治理、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相結合的理解,從而促進有效和包容性強的決策。
  • 封面專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徐冠林
    全球頂尖人才雲集成都,為此出謀劃策,貢獻智慧。3月10日,成都天府新區「獨角獸島」設計方案國際評審會暨主題沙龍在蓉舉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徐冠林也千裡迢迢來到現場,為獨角獸島建設獻計獻策。「獨角獸島」怎麼建?定下「世界城市」的目標後,成都如何吸引全球的「獨角獸」企業?3月11日,徐冠林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暢談他的見解。
  • 上海交大-2021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EMBA項目
    身為世界知名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有著濃厚的科研文化,集中了世界頂尖的科研人才,擁有先進的科研設備,在高級材料、生物醫學工程、綠化能量和環境、電腦生物、高科技系統、納米科技與寬頻傳播等方面的研究揚威國際。南洋商學院是新加坡第一所、也是國際上最早一批同時獲得歐洲質量發展體系(EQUIS)及美國國際管理教育聯合會(AACSB)兩項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之一。
  • 南洋理工大學任命沈祖堯教授為李光前醫學院新院長
    南洋理工大學任命香港中文大學著名胃腸病學家、學術帶頭人沈祖堯(Joseph Sung)教授為李光前醫學院的新院長沈祖堯教授,來源:MedicalInspire該項任命為南洋理工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合作項目之一。
  • 南洋理工大學歷任校長,一個比一個有來頭!
    自1991年南洋理工大學正式成立以來,南洋理工大學共有四任校長。現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Subra Suresh是第四任校長,而在他之前的三任校長也為南洋理工大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麼,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四位優秀的校長吧。南洋理工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詹道存教授(Prof. Cham Tao Soon)。
  • 南洋理工大學三學科全球排名第一!眼看它平地起高樓,這所年輕大學是如何崛起的?
    澳大利亞4所,加拿大3所,中國、新加坡各2所,沙特1所。全球前100大學排名就在下方啦,正在選校的同學們記得收藏,不要錯過~在本次2021世界排名中,亞洲的驕人戰績十分值得一提。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牢牢佔據榜單中的4席。
  • 人物 | 劉宏:我的1978-回憶與思考
    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陳六使講席教授(曾任陳嘉庚講席教授)、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主編、《華人研究國際學報》共同主編;《公共外交季刊》學術編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科學院助理院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及孔子學院院長。
  • 航海學院舉行南洋理工大學王鄲維教授學術報告會
    西工大新聞網1月10日電(張飛虎)1月2日上午9:00,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鄲維教授做客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在學院東配樓作了題為 「Machine Intelligence for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的學術報告。
  • AI高端人才如何培養?聽聽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
    人工智慧時代的高端人才培養如何開展?跨國界、跨學科的人工智慧學術研究怎樣大有作為? 9月17日下午,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知名高校校長圓桌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知名高校校長,做了深入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