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複合極端高溫事件呈上升趨勢 |《自然-通訊》

2020-12-09 科學網
北半球複合極端高溫事件呈上升趨勢 |《自然-通訊》

論文標題:Anthropogenically-driven increases in the risks of summertime compound hot extreme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Jun Wang, Yang Chen et.al

發表時間:2020/02/11

數字識別碼:10.1038/s41467-019-14233-8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複合極端高溫事件指的是,夏季某一天的晝夜溫度均處於該日歷史高溫前10%之列。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Anthropogenically-driven increases in the risks of summertime compound hot extremes,在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影響下,這類事件將顯著增加。到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於這類事件的頻率或比2010年代高4-8倍。

觀測到的夏季極端高溫的變化。

圖片來源:Wang 等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陳陽等人分析了北半球1960年至2012年的溫度數據,表明在此期間平均每十年約增加一天的複合極端高溫,而且溫度平均每十年增加0.28°C。統計分析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

作者還展示了相關氣候模型結果,研究了在兩種排放場景下,複合極端事件未來有何變化。他們提出,在中度溫室氣體排放場景(RCP4.5)下,複合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頻率將增加4倍,每個夏季達到32天;在重度排放場景(RCP8.5)下,將增加8倍,達到69天左右。相較於全球升溫1.5°C,若全球升溫2°C,可能導致每年的複合極端高溫事件額外增加5天,溫度額外上升0.5°C。

摘要:Compared to individual hot days/nights, compound hot extremes that combine daytime and nighttime heat are more impactful. However, past and future changes in compound hot extremes as well as their underlying drivers and societal impact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during 1960–2012,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average frequency (~1.03 days decade−1) and intensity (~0.28 °C decade−1) of summertime compound hot extremes arise primarily from summer-mean warming. The forcing of rising greenhouse gases (GHGs) is robustly detected and largely accounts for observed trends. Observationally-constrained projections suggest an approximate eightfold increase in hemispheric-average frequency and a threefold growth in intensity of summertime compound hot extremes by 2100 (relative to 2012), given uncurbed GHG emissions. Accordingly, end-of-century population exposure to compound hot extremes is projected to be four to eight times the 2010s level, dependent on demographic and climate scenarios.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英國近兩年食品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食品安全新聞網報導,5月31日英國食品安全局(FSA)公布了2011年英國食品安全事件的年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兩年來英國的食品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        英國食品安全局在2011年共對1,714起食品事件進行了調查,均高於2010年與2009年的數量,數據顯示食品安全事件近兩年呈上升趨勢。        英國食品安全局認為,多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增加的趨勢,主要原因是監控項目的增加和報告措施的改善。2011年的年度報告內容包括食品安全事件的分類和調查背景、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等。
  • 地球「著火了」:破紀錄高溫席捲北半球,全球變暖發威了?
    它使用了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來處理數據,來展示最近的地球天氣數據,充分展示了席捲全球的高溫熱浪,許多地方都發出了天氣警告。比如說英格蘭在近日記錄到了33攝氏度的極端高溫——作為與漠河緯度相似的群島地形,33度的高溫是非常罕見的。在本周,北歐的瑞典也沐浴在一個世紀以來最熱的夏天。
  • 北半球歷史罕見的高溫熱浪,將導致印度古陸板塊瘋狂北抬!
        2018年北半球進入「三佛天」後,極端天氣顯露真容、頻繁上演。美國西部山火肆虐,持續多日。    高溫、熱浪瀰漫東、西半球,日本多地高溫達39℃,歷史罕見,已導致百餘人因難耐「三佛天」暑熱而身亡,上萬人因中暑入院
  • 北半球歷史罕見的高溫熱浪,將導致印度古陸板塊瘋狂北抬!
    2018年北半球進入「三佛天」後,極端天氣顯露真容、頻繁上演。美國西部山火肆虐,持續多日。歐洲多地也爆發山火,瑞典、希臘因森林火災,損傷慘重。高溫、熱浪瀰漫東、西半球,日本多地高溫達39℃,歷史罕見,已導致百餘人因難耐「三佛天」暑熱而身亡,上萬人因中暑入院。韓國也達到了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歷史高溫,高溫達40℃,實屬暴表級別。
  • 餘叔叔講科普(26) | 北極圈出現30℃高溫?!到底咋回事?
    2018年7月北半球天氣氣候顯著異常很多國家遭受持續高溫熱浪侵襲一次次刷出創紀錄高溫國內小夥伴也抱怨真快熱死人了!北極2018年氣溫和1958-2002平均氣溫的對比圖小貼士上圖中採用的是開爾文溫標,不要把它和攝氏度(℃)、華氏度(℉)搞混了,換算公式為:K=273.15+℃;℉=℃*1.8+32綜上,北極觀測到了大於30℃的高溫,但是2018年的北極變暖還是延續之前的一個趨勢,並沒有表現出特別顯著的異常偏暖。
  • 2018年幾內亞灣地區海盜襲擊事件呈上升趨勢
    2018年幾內亞灣地區海盜襲擊事件呈上升趨勢  法新社1月17日報導,據國際海事局( le Bureau maritime international ,BMI)發布的最新報告,非洲大陸西非海岸的幾內亞灣,在2018年海盜襲擊案件呈多發上升趨勢。
  •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3.2 高溫中暑事件的預測、預警建立高溫中暑事件預測、預警機制。各級氣象行政主管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開展高溫中暑事件的預測分析,結合高溫氣象條件、高溫中暑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其發展趨勢,確定預警發布的級別,經報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發布。
  • 美國出現54.4度極端高溫,中國遇罕見降雪
    一邊是北半球八月罕見降雪,一邊是南半球54.4攝氏度高溫,這個八月,地球上演著「冰火兩重天」。都說「六月飛雪,必有冤情。」8月16日,青海省海西州、海北州突然下起了大雪。氣溫從前一天的17度降至零下2度左右,行人也從短袖換成了厚厚的棉襖。
  • 北半球拉響極端寒冬警報 中國或難以倖免
    揚子晚報10月7日報導 今年夏天,罕見的高溫襲擊北半球,從美東、歐洲到亞洲,都經歷了有氣象記錄130年來最熱的夏天,但入冬後氣溫開始驟降,北半球氣溫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氣象專家警告說,歐洲可能將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中國等亞洲地區也可能難以倖免。這種異常氣候與幹擾大洋暖流活動的「拉尼娜」現象有關。
  • 二胎新生兒溶血症 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新生兒溶血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醫生提醒準媽媽及新生兒家長,特別是準備孕育二胎的父母,孕前要進行血型檢查,並要注意區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熊貓血」準媽媽則要在孕期進行抗體、羊水檢查。  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可引發新生兒溶血症,且多發生在二胎寶寶身上。
  • 枕邊行兇者圖鑑:因感情糾葛引發的命案呈上升趨勢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2萬人降至6萬人,年均下降4.8%;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佔比從45.4%降至21.3%……」   從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透露的數據來看,20年來,我國嚴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明顯,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百姓安全感不斷提升
  •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2萬人降至6萬人,年均下降根據蘇州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1999年至2009年,蘇州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命案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09年達到最高點,2009年之後一直保持低位,至2019年又有所上升,較2018年上升了28.8%(其中,這與公安機關在2019年破獲了很多陳年舊案有一定關係)。
  • 北半球多國遭遇高溫熱浪,專家更發出警告!
    據加拿大魁北克省衛生部門稱,席捲當地的異常高溫熱浪則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蒙特婁市公共衛生部門負責人說,該市已有12人死於此輪高溫天氣,其中多為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蒙特婁最近打破了城市的最高溫度記錄,當地氣溫高達36.6攝氏度。魁北克旅遊區東方鎮的衛生部門也指出,當地兩天內有5人因高溫致死。
  • 長江策略:2018年後員工持股計劃呈上升趨勢
    原標題:員工持股計劃的總量跟蹤 摘要 【長江策略:2018年後員工持股計劃呈上升趨勢】員工持股計劃多集中於電子、化學品、機械設備等技術密集型行業,2018年以來數量與鎖定期均呈抬升趨勢
  • 平均氣溫上升7.5℃!2070年全球三成人口將生活極端高溫環境下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會不會有這麼一天,地球因為大面積高溫而變得不再適合居住?5月4日,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顯示,到2070年,全球1/3的人口可能面臨極端高溫。據悉,全球平均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就有約10億人失去適宜生存的氣候條件。相比300年前的前工業化時期,由於氣候變暖,到2070年,人類生活環境的平均氣溫將上升7.5攝氏度,約為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2.3倍。
  • 極端熱浪侵襲北半球 歐美多地迎「最熱6月」
    據外媒報導,北半球近日遭極端熱浪侵襲,美國西半部高溫接連突破紀錄。炎熱的天氣迫使民眾避免外出,多趟航班也因天熱取消。同時,高溫已經造成了4人死亡。在歐洲,同樣熱氣蒸騰,英國倫敦錄得1976年以來最熱的6月。
  • 氣溫再上升 5°C,就該是人類文明的終結了
    其中,北方地區的升溫明顯比南方高;而極端高溫事件自 1990 年代以來明顯增多。與此同時,一波異常燙手的全球熱浪也在上演。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極端高溫和乾旱讓森林變成極好的易燃物。而北半球的變暖速度比地球整體要快,那裡的森林正以近 10000 年未見的速度燃燒。
  • 枕邊行兇: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2萬人降至6萬人,年均下降4.8%;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佔比從45.4%降至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