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大腦「生病了」,醫生怎樣才能快速找到病灶、進行精準治療呢?想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大腦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

腦圖譜相當於大腦的「地圖」,能為特定的腦結構進行「定位」,從而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提供「導航」,就像GPS地圖導航系統一樣。因此,腦圖譜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腦結構和功能及腦疾病的重要手段。

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據了解,這幅人腦皮層圖至今仍是比較大腦活動區域及其結構時最常用的參考資料。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

近年來,隨著腦影像數據採集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如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在活體上的應用,特別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的發展,為腦網絡組圖譜繪製提供了技術基礎。

2016年,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藉助新技術,突破了傳統腦圖譜繪製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想法,並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

該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不僅包含了精細的大腦皮層腦區與皮層下核團亞區結構,而且在體定量描繪了不同腦區亞區的解剖與功能連接模式,並對每個亞區進行了細緻的功能描述。

腦網絡組圖譜的構建將引領人類腦圖譜未來發展從標本走向活體,從粗糙走向精細,從單一的解剖結構描述到集成結構、功能和連接模式等多種知識的綜合描述,是未來腦科學研究的「利器」。例如在腦疾病方面,全新的腦圖譜有利於神經精神疾病的新型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實施,通過腦網絡組圖譜準確定位腦內目標區域或者深部腦區的皮層連接腦區,然後進行刺激與擾動,進而改善患者的症狀。

總之,腦網絡組圖譜是腦科學、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取得突破的關鍵,能為解析神經及精神疾病神經環路的結構和功能異常以及發展新一代診斷、治療技術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樊令仲進行科學性把關。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聯合出品

作者: 和卓琳   [責任編輯: 郭童]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
    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腦連接組學(connectomics)的發展也使分析腦功能相關的複雜迴路成為可能。2019年4月,92歲的分子生物學家Sydeney Brenner去世。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
  • 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獲重大突破 解析人腦前額葉皮層
    4月12日從科技部獲悉,在97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繪製了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腦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大腦高級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與記憶形成、短期儲存以及調取功能、語言功能、情緒調節等功能。前額葉皮層的細胞組成是其形成神經網絡和執行豐富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但是人腦前額葉皮層由哪些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這些關鍵科學問題之前研究較少。
  • 萬字長文|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以下為蔣田仔教授的大會報告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整理:蔣田仔:大家好,今天報告的題目叫《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方面的應用》,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介紹什麼是腦網絡組圖譜,接著重點介紹怎麼繪製並驗證圖譜,以及圖譜的應用和對未來的展望。在講腦網絡組圖譜之前,首先要講一下什麼叫腦網絡組。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最終匯聚成統一的、可複製的、概率性的腦圖譜(圖2)。 Julich 腦圖譜是用一個模塊化的、靈活的、自適應的框架來創建概率性的細胞結構圖譜。在一個共同的立體定位參考空間中,Julich腦圖譜允許比較不同研究中獲得的功能激活、網絡、基因表達模式、解剖結構和其他數據(圖3)。
  • 生物物理所等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Nature:研究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 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繪成
    (記者王瀟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認知智能人腦模型技術之類腦學習體系!
    圖像所包含的內涵之一,就是場景,而類腦的場景識別通常和物體組合和圖像的色彩,圖像的全局和局部特徵都有很大關係。因此場景的識別可以結合NLP技術來綜合深度識別。6.類腦學習。類腦的學習,包含了類腦的感知,類腦的記憶等兩大核心體系。因此這裡談的學習還是相對狹義的學習。具體還是感知和記憶信息體系的綜合運用。還並未上升到深度的理解層次。
  • 心理所應邀發表人腦連接組畢生動態發展研究綜述文章
    神經功能成像因其無損和非侵入性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研究各類重大腦疾病,以其為核心技術的人腦連接組學成為研究腦功能隨齡發展機制的重要方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左西年自2010年底回國,建立了「人腦功能連接組及其畢生發展實驗室」,致力於研究人腦功能隨齡發展規律,為重大神經精神疾病的腦發展病理機制研究提供正常參考,有助於及時、準確地對其進行診斷、預警、幹預和愈後評估。
  • Science:首次構建出人腦細胞結構數字圖譜---Julich-Brain
    2020年8月1日訊/生物谷BIOON/---Julich-Brain是第一個人腦三維圖譜的名稱,它以微觀解析度反映了大腦結構的變化。該圖譜有近250個結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基於對10個大腦的分析。24000多張極薄的大腦切片由專家們進行數位化處理、三維組裝和繪製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膽鹼能神經元的數目、分布及形態結構信息是研究這類神經元功能的關鍵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只能通過傳統的二維組織切片獲取膽鹼能神經元的主要分布腦區,粗略估算神經元的數目,並且無法獲取神經元的完整形態結構信息,因此一直缺乏精確的膽鹼能神經元全腦三維分布圖譜可供研究者使用。
  • 非人靈長類研究將成中國腦科學高地—新聞—科學網
    腦科學研究如今已是大國必爭之地,美國、日本、歐盟相繼斥巨資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中國如何在這場腦科學競賽中領先?
  • 中國腦健康日關注「頭」等大事,中國腦科技的未來是什麼?
    三維重構52個小鼠皮層神經元的軸突全腦結果發現,大腦的複雜性難以想像。這還僅僅是52個細胞,人腦有上千億細胞,真正要分析起來,困難該有多大!所以,未來腦科學的第一個關鍵點就是在介觀層面上弄清大腦的網絡結構,即圖譜結構。大腦的信息傳導靠的是電,電活動像電波一樣在神經細胞裡傳導。
  • 繪製大腦活動圖譜:神經科學的神聖新使命—新聞—科學網
    對科學家來說,宛如神奇迷宮般的人腦一直具強大的吸引力。人腦如何成就了人類的獨特智慧?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的那顆不平凡大腦究竟隱藏了什麼?……儘早揭開許許多多的謎底是生物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 2003年4月,人類基因組計劃(簡稱HGP)提前完成之後,生物學領域下一個偉大的、更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應該是進一步認識人類的大腦。
  • 《大魚海棠》人物關係圖 世界人物圖譜及地圖曝光解析
    日前,電影世界人物圖譜與地圖曝光,主角椿湫鯤以及更多故事情節與人物角色逐漸明朗。神秘世界已緩緩揭開序幕,閩南網小編匯總這個宏大奇幻的視界,揭秘這些角色間的絲絲關聯和愛恨別離。終極預告片完整曝光 你相信奇蹟嗎(視頻)終極海報:《大魚海棠》公布終極海報 水火交融生命輪迴配音陣容:《大魚海棠》配音演員表一覽 配音陣容名單資料照片(圖)  《大魚海棠》人物圖譜
  • 人腦「語義雲圖」將改造人類記憶思維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語言,來自美國的科學家近期繪製出一幅人腦的「語義雲圖」,揭示了腦區是如何被諸如「衣服」或者「外表」這樣的詞彙所激活而做出反應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腦神經專家表示,類似的人腦「語義雲圖」也可以翻成中文版本,只是中文詞彙映射到人腦中所對應的腦區可能不同。
  • 腦科學研究的三大發展方向
    主體結構是前面介紹的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也就是網絡基礎,我們必須知道大腦的圖譜結構,弄清楚聯接圖譜、結構圖譜。在此基礎上,搭建各種平臺,幫助解析上述圖譜的功能。為此,我們希望啟動一個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做全腦介觀層面上的神經聯接圖譜。對於介觀圖譜,不僅中國科學家感興趣,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有興趣。通過該計劃,人們能夠研究動物特別是模型動物(包括小鼠、獼猴等)的大腦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