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個特點,年紀越大越重視親情,而50歲是個知天命的年齡,他們就更加重視感情,尤其是親戚關係。但是在國學經典《周易》中提到:如果遇到這兩種親戚,即便是天命之年也不要來往,否則只會越來越倒黴!
以前瞧不起,現在巴結你的親戚
勢利眼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社會都是存在的,即便是在親戚中,這樣的人大有所在。我們常說,雪上加霜易,雪中送炭難,當我們面對那些曾經看不起我們的親戚時,一定要學會遠離,不要想著:大家都是親戚,不好意思這樣做。當你有這些想法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你越越來越倒黴。
以前瞧不起,現在巴結,只能說明對方是一個非常看重價值的人,當他覺得你可以為他帶來價值時,他才會對你好,同樣的道理,當你落魄的時候,他也絕不會伸出援手。
所以,人到五十歲,對於這種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你需要的是真實的感情而不是利益的驅使,與這樣的人往來,不過是給自己徒添煩惱而已。
表面友好,背後下手的親戚
別以為這樣的少,你不可能遇到,要知道人心隔肚皮的道理,不是每一個人你都能看清楚別人的內心。
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帶了一副面具,將自己真正的內心都掩藏在面具下,我們可以理解這種情況,但不能接受背後下手的人。
很多親戚表面對你說盡了好話,等到一轉身,就會露出真實的嘴臉,對著別人說著污衊你的話。即便最後你澄清了,但名聲也有了裂痕。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來往,無論是朋友也好,還是親戚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貴精不貴多,真正能夠幫助到你,或者對你好的親戚才是值得往來的。
親戚之間的聯繫,是上天所賜予的一種難得的緣分,但是我們也都清楚,並不是每一個親戚都是通情達理,在面對以上這兩種親戚的時候,不要太過於深入的來往就好了。
其實這些道理早在《周易》中透露,在這幾千年裡,不乏哲學家、思想家對其的研究,但窮其一生,依舊沒有人能夠將《周易》完全弄懂。但是讀過《周易》的人,都會很容易便走上成功的道路。
曾經有人這麼說道:「西方的智慧源頭是柏拉圖,印度的智慧源頭是《奧義書》,而中國的智慧無疑是《周易》。」這句話直接表明《周易》在中華文明的地位之高。
如今,不管是商人還是從政者,不管是學者還是為人父母,面對的問題千奇百怪,但是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