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系外行星要如何命名?編號有什麼規則嗎?

2020-12-17 檸檬酸姑娘

說起對天體的命名,在太陽系內,每一個行星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就連一些比較早發現和有特色的小行星也有自己獨有的名字。太陽系的這些行星命名看起來非常隨意,沒有一套規範的命名方式,用的是發現它的人給他取的名字,因為這些天體發現得比較早,早到了行星命名規則出現之前就被發現了,所以才有了不相關的名字,但是其他的天體就不一樣了。

在對太陽系之外的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科學家們會發些一些系外行星,為了標識這些系外行星,就需要為其進行命名,而這些行星的命名就沒有辦法像太陽系八大行星這樣隨意的命名了。因為在天文領域,有一套完整的行星命名規則,不過如果是發現新的恆星倒是能夠自由命名,但是它周圍的行星命名就只能根據恆星的名字來命名,進行系外行星的編號。

在一個恆星的附近發現了系外行星之後,需要用恆星的名字然後加以a、b、c、d等字母來按順序排列。不過,大家可能會發現,大多數的系外行星系在命名時好像安排好的一樣,都是由近到遠進行編號,那麼命名方式就是由近到遠按字母排列嗎?其實並不是,在天文領域中,大多數情況都是按照發現的順序來進行名的,之所以能夠呈現出由近到遠命名的原因是因為尋找系外行星的方式。

除了太陽系和臨近的一些星系能夠觀測到行星的存在,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依靠「凌日法」來尋找,而這種方法最先看到的自然就是離那個恆星近,公轉周期快的星體更容易被確認,所以最先發現的就是離得近、轉得快的那個。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漏網之魚,這時候就會出現特殊情況,那就是離恆星近的星球編號更靠後,因為不可能再把全部的星球重新命名一遍。

如果真的要重新命名一遍,那麼以前編寫的資料就需要進行非常多的修改,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工程,與其浪費人力物力去弄一個強迫症一樣的排序,還不如就按發現順序來排列,既簡單又快捷。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圖片源自國家天文臺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12月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簡稱NEW)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近20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  各種類型的天體都需要有國際統一的名稱或編號以便於人們的辨認和研究。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望舒 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近日,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太陽系外行星望舒。那麼,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質量有多大?起名望舒有何寓意呢?一、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二、質量有多大?據了解,這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其質量為2.7倍木星質量,公轉周期為324天。三、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如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主序星旋轉的系外行星,其科學名稱即為「飛馬座51b」(其母恆星名為飛馬座51)。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或有大氣層
    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但比地球還是要大上好多。它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天,使其成為TESS迄今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公轉周期最長的一顆,而其質量則大約是地球的23倍。
  • 迄今最大系外行星發現:=320個地球!-宇宙,系外,行星,克卜勒,Kepler...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今天官方宣布,藉助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找到了迄今為止通過凌日現象發現的最大系外行星,命名為「Kepler-1647b」。這個編號意味著,它是Kepler-1647恆星的第二顆行星。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什麼是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 或 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系外行星觀測手段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1995年10月份他們利用徑向速度法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51Pegasi b)。開創了一個天文新時代,他們也因此榮獲201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除了徑向速度法,系外行星的觀測手段在近幾年來有了很多進展,而且新的方法還在被提出。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1早期猜測:系外行星存在嗎?人類從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唯一」的追問。許多歷史上的偉人也不斷思索著「太陽系之外到底是否有其他行星乃至生命存在」?系外行星的猜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2首次發現:脈衝星周圍的異類19世紀以來,隨著望遠鏡越做越大和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有很多研究者都聲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都無法得到證實。而人類的第一顆系外行星,卻被射電天文學家在一類不可思議的天體周圍偶然發現了。
  • 怎麼發現系外行星?我們能夠移民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嗎?
    截止2028年5月,人類已經發現了3767顆系外行星。其中的77%是通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幾乎全部都在銀河系以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用凌日法大約發現了18000顆地外行星的候選者,其中有262顆可能存在於恆星的宜居帶之中。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會大幅增長。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氦氣是如何逸出的?
    該研究小組首次詳細觀察了這些氣體從一顆系外行星過熱的大氣層中逸出的過程。自200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預言,這些圍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是追蹤研究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最佳對象之一,不過他們花了18年的時間才真正發現了氦的蹤跡。氦之所以很難被發現,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特殊觀測特徵之一是其光波位於紅外波段內,超出了以前使用的大多數儀器的觀測範圍。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怎麼給一顆星星命名?
    比賽投稿中最常出現的名字有很多都早已分配給了木星和土星的小行星和衛星們,所以比賽組織者們不得不從同一神話傳說或是同一文化傳統中用相關的名字作替換。在談到如何命名一顆恆星時,瑪瑪傑克說道:「與其讓一個可能連這顆星星都從未見過的人隨意開玩笑地起個新名字,不如優先考慮那些被世世代代觀星者們所熟知的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名字不是嗎?」
  • 英媒:各國「系外星體命名」五花八門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目前已經有100多顆系外行星和它們所環繞的恆星獲得了正式命名。作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系外星體命名」計劃的一部分,它們的名字是由世界各地的人們選出來的。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2月17日報導,自從1992年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人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直到現在,只有31顆系外行星擁有正式的名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從4000顆系外行星中挑選出了112顆,這112顆系外行星將與它們所環繞的恆星一起獲得正式命名。
  • 科學家如何尋找系外行星?距離那麼遠,科學家能找到嗎?
    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接觀測法——「霸王硬上弓」系外行星的發現和太陽系行星的發現不同,難度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首先,即使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都比太陽系最遠的行星海王星要遠了8000多倍。
  • 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規則詳解
    在今日召開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實施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成平表示,新的出口編號採用裡程樁整數值表示,當樁號值超過千位時,編號使用後三位。  據成平介紹,《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簡稱為「7918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9條縱線、18條橫線共34條主線以及5條地區環線、2條並行線、37條聯絡線組成。
  •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軌道周期最短的系外行星
    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他們稱之為NGTS-10b。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已知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短的,繞其恆星一周只需18個小時。NGTS-10b位於距地球約100光年的恆星系統中。這顆行星比木星大20%,質量是木星的兩倍多。
  • 新技術探索未知秘境 發現六顆系外行星
    新技術探索未知秘境 發現六顆系外行星科技日報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23日同時發表三項研究,報告了人類最新發現的6顆系外行星,它們繞3顆不同恆星運行。這些行星都是利用一項新技術發現的,行星質量約在2.6倍地球質量到0.5倍木星質量之間,運行軌道距離各自的恆星都非常近。此前,人類搜尋系外行星的方式,包括利用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像法、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等。而在過去的十年裡,已經明確的一點是,在其他行星系統中,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可以比太陽系中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近。
  • 交通部官員詳解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規則
    中新社發 慎重 攝中新網11月18日電 在今日召開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實施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成平表示,新的出口編號採用裡程樁整數值表示,當樁號值超過千位時,編號使用後三位。據成平介紹,《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簡稱為「7918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9條縱線、18條橫線共34條主線以及5條地區環線、2條並行線、37條聯絡線組成。
  • 繞古老雙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現身
    繞古老雙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現身質量相當於木星13倍巴西研究人員發現天鵝座中存在一顆巨型系外行星,該天體圍繞著一個由一顆活恆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運行。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巴西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圍繞古老雙恆星(其中一顆恆星已經死亡)運行的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該系外行星的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13倍。新發現發表於近日出版的《天文學雜誌》。
  • 美國最新一代「系外行星獵手」TESS衛星發射升空,它有什麼任務?
    宇宙浩瀚無際,有著無數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人類自從踏入太空那一刻,就被宇宙的景象震撼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就是尋找宇宙中的系外行星,找到系外行星才有可能發現生命的存在,甚至是找到外星人。簡單來說,「系外行星」(Exoplanet)就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事實上,當你晚上走出去,抬頭看到的漫天繁星中,幾乎每一顆都是恆星,而這些恆星中的絕大部分,周圍都存在至少一顆行星。系外行星大小性質各異,有比木星還大的氣態巨行星,也有和地球火星相似的巖石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