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健康常識,養生知識,日積月累,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自己,不拖累家人,並過得更加的健康開心快樂!
如果本文令您受益,請分享或點擊在看,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靜脈曲張的中醫病因病機:靜脈曲張屬於中醫學「筋瘤」、 「脈痺、「溼瘡、「臁瘡」等範疇。「筋瘤」首見於《靈樞·刺節真邪》,日「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得反發為筋瘤」,闡明了筋瘤的病因病機。《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闡述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表現。
」臁瘡」為慢性下肢潰瘍,屬「筋瘤」的後期併發症,在古代文獻中還有「褲口瘡」、「褲風」(《證治準繩》)、「爛腿」(《外科證治全書》)等名。臁瘡首見於《瘡瘍經驗全書》,謂「裡外臁瘡,三裡之旁,陰交之側生之者,……蓋因溼熱風毒相搏而至然也。」闡明臁瘡的發病特點及病因病機。《外科正宗·臁瘡論第七十四》雲「臁瘡者,風熱溼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別,內外之殊。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紙貼之自愈,……方可得愈。外臁多服四生丸,內臁多服腎氣丸妙。」闡述了臁瘡的病因病機及分期治法,強調了內外兼治。
在「因邪致瘀」與「祛邪為先」的學術觀點指導下,本病的病因是靜脈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於調攝(久坐、久立、久行、負重、妊娠等),其病機是氣虛久瘀,靜脈鬱熱能生風,瘀熱夾溼毒成瘡。病由淤滯(瘀)、溼熱(毒)、生風(癢),三者之間的轉化形成的諸多症證。
【食療方】(本文所記載方劑等,需醫生辯證論證後,處方方可以配製,自行配製後果自負)
1.氣滯血瘀型
表現為患肢青筋迂曲,狀若蚯蚓,局部有壓痛或色素沉著。伴有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舌面有瘀斑瘀點,治宜理氣行滯,活血化瘀。
1.1桃仁酒 熟桃仁30g,打碎,浸泡於500毫升優質白酒(38度)中,密封置於陰涼通風處,每日搖晃1~2次.10日即可飲用。每次取泡好的桃仁酒10毫升,佐餐飲用.每日1-2次。
1.2玫紅飲 玫瑰花60g、紅花30g。每日取玫瑰花6g.紅花3g,加開水衝泡.當茶頻飲,喝完可續水,至味淡即可,每日1劑,連續10日為1個療程。有出血及出血傾向者禁用。
2.寒溼凝滯型
表現為患肢青筋迂曲,微腫,按之凹陷,伴有畏寒怕冷、肢體酸脹、沉重乏力等,治宜溫陽利溼,活血通絡。
2.1牛膝高粱粥 紅高粱米100g.提前浸泡一個晚上.牛膝3g(用紗布包裹),加水適量,一同熬煮至高粱米軟爛,去藥包.食高粱米,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
2.2羊肉桂枝湯 羊肉500g(切塊),桂枝6g(用紗布包裹),食鹽、生薑、大蔥適量,加水一同燉煮至羊肉熟爛,去藥包.吃羊肉喝湯,隔日1次,吃7次為1個療程。
3.溼熱蘊結型
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紅腫有硬結,用手指按壓有明顯的壓痛,伴有舌苔黃膩、發熱、大便黏滯、便後肛門有灼熱感等症狀,治宜清熱利溼.活血化瘀。
3.1雙豆湯 綠豆30g,紅小豆20g,提前浸泡4個小時,加水煮至豆熟爛。食豆飲湯,每日1次.連續7日為1個療程。
3.2薏米酒 薏米(薏苡仁)50g.浸泡於1000毫升優質白酒中,密封保存,每日搖晃1~2次.7日即可飲用。每次取薏米酒10毫升,佐餐飲用,每日2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
【外治方】
1、選用當歸、川芎、雞血藤、透骨草、艾葉、制川烏、紅花、桂枝、懷牛膝各15g。先浸泡40min,然後文火煮,煮沸30min後,趁熱燻蒸患部。(注意:患肢與藥液要保持距離,以能耐受為度,防止燙傷)。每日2次,每次20min。10天為1個療程。
紅花25g、懷牛膝20g、木瓜50g、透骨草20g、靈仙20g、伸筋草20g、乾薑10g
川椒10g、延胡索20g、細辛5g、枳殼15g、桑枝15g、桂枝15g、雞血藤20g
此方用來泡腳,確切的說是泡腿,加酒醋各100g,每次30分鐘。
2、黃芪(或五爪龍)60g,桃仁、皂角刺、青天葵各12g,紅花、升麻、川芎、枳殼、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蒲公英各15g,桑寄生30g。上方加生蔥根莖6個,生薑6片,煎後加米酒、米醋各100g。趁溫熱燻洗患處並泡浴患足。毎天2-3次,每次20-30分鐘。
3、燻蒸方:白蘚皮30g,馬齒莧30g,苦參30g,蒼朮15g,黃柏15g。
將上藥用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後,過濾去渣,乘熱燻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1小時。如有創口,燻洗後再常規換藥。
清熱燥溼,主治下肢靜脈曲張並發溼疹樣皮炎等。
4、生大黃30g,制附子60g。細辛30g,赤芍25g。用法:上藥清水浸泡30分鐘,加水2000毫升煎湯。煮沸20分鐘後大渣取汁、趁熱燻蒸雙足、雙腿(膝關節以下部分),待藥溫降至45攝氏度左右浴足(睡前),每日1次,每次30分鐘,日換藥1劑,20日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通絡消腫。
5、松節15g,川椒20g,川牛膝30g,蘇木40g。功效: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6、川芍30g,血竭10g,乳香、沒藥各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消腫。
7、絡石藤、雞血藤各50g,五加皮30g,伸筋草20g,細辛10g。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通絡。
8、當歸尾、赤芍、艾葉各20g,桂枝30g,川芎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消腫。
9、外治法:取雲南白藥適量, 根據靜脈曲張局部大小而定。用白酒調成糊狀,敷在患處,用塑膠袋敷蓋,膠有固定,每24小時更換1次,至局部膚色恢復正常,靜脈隱退為止。對早期的靜脈曲張十分有效。
以上這些秘方,都是一絕,著以前民間流產下來的,很多都已經失傳了。下肢靜脈曲張的秘方,請大家牢記,不妨試一試。
【理療法】
1、賀老運用火針點刺病灶,待惡血出盡,其血自止;血海毫針刺法,得氣後留針20分鐘。共治療三次,曲張靜脈已變平,顏色明顯變淺,無腫脹疼痛感。隨訪一年無復發。
賀老認為,該病的病機多為氣滯血瘀,火針點刺局部,可直接使惡血出盡,祛瘀而生新,促使新血生成,暢通血脈。火針起了兩個作用:一是放血;二是壯陽補虛、昇陽舉陷。
2、針灸治療:取患肢靜脈曲張之壓迫的經絡,實施針灸治療,一般患者靜脈曲張多壓迫脾經和腎經,針灸取穴:太溪穴、三陰交、築賓、陰谷、血海、承山。
3、火針治療:在突起的靜脈曲張局部用火針點刺後,局部拔罐,會有淤血可以拔出。
4、放血療法:在靜脈曲張處,用三稜針點刺令出血,甚至射血,以自盡為度,而後用拔罐器再拔出淤血,每10-15天治療一次,每次的出血量約100毫升左右,再用艾灸燻烤局部。
5、武連仲教授認為本病主因脾氣不足,帶脈失約,瘀溼虛相兼為病,治以調理脾胃,約束帶脈,通經止痛為法。取穴上主張首取帶脈及下肢部脾胃二經的穴位(帶脈、衝門、箕門、伏兔、曲泉、陽陵泉、血海、梁丘、四強、膝陽關,內外膝眼),並強調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武教授對下肢靜脈曲張的認識和治療經驗豐富了本病的中醫理論研究,促進了針刺規範化的臨床應用。劉雲霞等應用毫針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腹針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氣穴(左)、氣旁(右)等,下肢對應點。局部取穴主要為:足三裡、三陰交、陰陵泉、太溪、太白、太衝。同時腹部用神燈照射,可以加強對腹部腧穴的治療作用。
6、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足三裡、三陰交。
阿是穴位置:曲張的靜脈叢處。
治法:阿是穴必取,若為大隱靜脈曲張加三陰交,小隱靜脈曲張則加足三裡;大、小隱靜脈曲張者,配穴均取。
藥液為複方麝香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各4毫升的混和液。先在阿是穴避開曲張的靜脈垂直剌入,得氣後推入藥液2毫升。配穴注入藥量相同,但三陰交穴,要求針感向上傳導至曲張的靜脈叢;足三裡穴則要求向下傳至曲張靜脈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要求三個療程。
7、 磁園梅針: 取穴:主穴:足三裡→解溪,三陰交→陰陵泉,阿是穴(靜脈曲張部位)。
治法:患者倚託直立,重心放在患肢上,以使靜脈曲張充盈;醫者左手固定患肢,右手持磁圓梅針,以腕部活動形成叩擊之力,先從足三裡循胃經叩刺至解溪,再從三陰交循脾經叩刺至陰陵泉,各速叩3~5遍。然後,醫者用左手拇指固定按壓在曲張靜脈團的最上方(近心端),由曲張靜脈遠端開始,垂直叩刺,漸至近端,叩至曲張靜脈團局部隆起,藍色蚯蚓狀曲張團消失,並有溫度升高(局部發紅或手觸發熱)為度。隔15天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本法操作前,需做深靜脈回流試驗,回流良好者方可用磁圓梅針治療。
8、刮痧療法: 部位和經穴:頭部:全息穴區。背部:膀胱經(雙側心俞)。上肢:肺經(雙側太淵)。下肢:膀胱經(患側承山至委中);膽經(患側外丘至陽陵泉);胃經(患側足三裡);阿是穴(自下而上補刮靜脈曲張處局部皮膚)。
【預防與護理】
1.避免長期站或坐,應常讓腳做抬高,放下運動,或可能的話小走一番。
2.應養成每日穿彈力襪運動腿部一小時之習慣,如散步、快走、騎腳踏車、跑步或跑步機等。
3.應養成一日數次躺下將腿抬高高過心臟的姿勢,如此可促進腿部靜脈循環。
4.保持正常體重不能超重,因過重會使腿部靜脈負擔增加。
5.避免提超過20磅(約10公斤)之重物。
6.不可使用40°C 以上的高溫水長時間泡腳。
7.保持腳及腿部清潔,並避免受外傷造成皮膚破潰。
8.如您腿部皮膚已呈乾燥情形,請遵照醫師囑咐塗藥。
9.每晚自我檢查小腿是否有腫脹情形。
10.放鬆心情、減少焦慮,積極選用正確的藥物進行治療。
10.每晚睡時,將腿墊高約6吋,並保持最舒適之姿勢即可,千萬不要因此而讓腿部僵直,適得其反。
11.堅持穿循序減壓彈力襪,因腿部腫脹,通常於下床後站立幾分鐘就會發生。請於每日早起下床前即穿上彈力襪。
12.保持彈力襪之清潔,並注意其彈性功能是否改變。當彈力襪失去彈性之時應立即更換。
【腿足保健】
1、足浴: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薑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經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靜脈曲張」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環,使腿部的靜脈血液及時向右心回流,有利於減輕腿部的靜脈瘀血,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還有助於安神去煩,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2、按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湧泉穴(足心)或太衝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對頭昏、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3、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翹起2-3次,平或高於心臟,此時腳、腿部血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
4、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隻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5、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鍊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6、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7、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儘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診所特色:中藥方劑內服、外敷結合運動康復、神經康復、鍛鍊、針灸、中醫推拿、針刀、拉伸、灌腸等中西醫綜合療法為主,研究中藥方劑,自然療法,物理療法和科學的鍛鍊方法等對疾病的影響。
學術思想:以未病先防,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脊柱正則百病不生,通則不痛,用藥以護脾胃、疏肝、益腎、固督為主的核心思想為指導,綜合辯證,不拘古方古法,調理疾病尤重脾胃。
診所開展:中藥內服(代煎或藥丸或膏方),中藥外敷,藥酒熱敷,中醫推拿,刮痧,拔罐,精油按摩,藥泥外敷,骨折夾板外固定,針灸,刃針,弧刃針,小針刀,埋線,火針,手法正骨復位,刺血,蜂療,艾灸,藥浴,倒懸正骨,脊柱槍正骨,錘正,頭療,產後康復全套(腹直肌修復、骨盆閉合、漏尿、盆底肌修復、催乳、通乳、產後發汗、麻藥後腰椎修復)等。
診所主治:中醫常見病和多發病,如各種胃痛,皮膚病,心肌缺血,腦供血不足,鼻炎,蕁麻疹,肝炎,耳鳴,陽痿,腸炎,頭暈,中風癱瘓、面癱,骨折,各種關節筋傷錯位疼痛,外傷後遺症,頸肩腰腿疼麻,頸腰骨刺,椎間盤膨出突出,腰肌勞損,腱鞘炎,痛風,類風溼,坐骨神經痛,網球肘等各種軟組織傷及脊椎引起的相關性疾病(如久治不愈的咽炎,骨盆錯位引起的盆腔炎、月經不調及不孕不育,慢性頭痛,頸椎引起的失眠、脫髮、抽動症、小兒疳積、遺尿、皮膚病、陽痿、早洩、前列腺炎)等。
每月招收一到兩名中醫學徒及康復保健學徒跟師,15928365395朱建強主治醫師
提醒:如你及朋友無經濟看病,經診所評估病情後,在診所的治療範圍內,通過診所綜合調理可能有一定的緩解或治癒把握的患者,可以到本診所申請零利潤治療,特別困難者可申請免費治療。地址:資中重龍鎮東林新城入口東林路39號、41號(老店斜對面大街上)諮詢電話:0832--5600815 15928365395 朱建強上班時間:周一到周六 早八點到晚六點半,周七休息朱醫生坐診時間:周一到周六上午8點-12點30;(預約療效更佳)朱建強中醫診所一店(08年老店,老位置,新店斜對面巷內)地址:重龍鎮東林新城浙江商城二區一棟9號(一中後門圍牆第一個巷內)上班時間:周一到周六 早八點到晚九點半,周七休息,晚上需預約 中醫康復師陳章 13890525221七不通養生堂開展:亞健康的調理,兒童脊柱側彎調理,產後骨盆調理 、腹直肌修復、盆底肌修復、滿月發汗、中醫手法通乳,顱骶能量調理,脊柱校正,長短腿調理,乳腺增生手法調理,腎保養,卵巢保養,皮膚保養,脫毛,洗面,水光針,中藥頭療,中醫推拿,中醫正骨,經絡疏通,藥浴,艾灸,減肥,塑身等綜合調理各種亞健康。七不通養生堂(朱建強脊柱工作室 中鐵店 蘭怡婷產後修復)地址:資中中鐵步行街23棟一單元一層三號門面(城市茂旁邊)
預約電話:0832--5615598 15883264358 楊女士
上班時間:周一到周六 早八點到晚六點 (預約才有時間做的最好)
朱建強專家值班時間:周三、周六下午2點半到6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