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樓象女士
上周六和朋友約著吃飯,我要從工體打車到呼家樓,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這個距離非常近,但由於周六晚上特別堵,十分鐘的車程司機開了半小時。
我只好消磨起時間來,可是翻了翻手機,發現手機裡只存著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這電影我看過不止一遍,但當時為了讓堵車的時間過得不那麼無聊,我又點開看了一遍。
也不知道是車裡溫度太高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我越看越憋悶,最後不得不把車窗打開,讓冷風衝一衝車裡的悶熱氣流。
我快進看了幾個比較經典的片段。
一個片段是金智英小時候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上補習班,下課後就坐著公交車回家,誰知被一個男同學跟著。
金智英前面坐著一位女乘客,女乘客看到了金智英臉上慌張的表情,特意問了一句「同學,你哪裡不舒服嗎?」
金智英做了一個電話的手勢,女乘客很爽快地借出電話,金智英給爸爸發了一條「求救」簡訊,告訴爸爸自己已經坐上車了,快來車站接她。
到站之後,金智英慌忙下車,那個男生仍舊跟著他,出言不遜。
金智英當然是嚇死了,不敢回頭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雖然給爸爸發了信息,但爸爸出門也需要時間,此時的金智英只能一個人去應對那個壞男生。
我覺得90後這一代,可能每個孩子都有過孤立無援的時候,那種感覺幾乎是一個孩子能想像到的、最令人崩潰的恐怖。
我小時候上校外補習班,因為成績還不錯,被分到了「精英班」。那個班級由各個學校的學生組成,大家穿著不同的校服,顯得格外混亂。
但即便是學校不同,大家還是分成了幾個小團體,沒辦法,這是學生時代的我們最愛幹的事。團體裡的成員會一起上下學,一起去上廁所,一起去買吃的……
由於我是開課後一周才去的,那時班裡的幾大陣營已經形成,哪個團體都融不進去,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獨來獨往。我一開始不覺得難過,因為一周只有周六上午補課,熬一熬也就過去了。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我第一次產生了「不想上學」的想法。
在我的家鄉,很多學校會對儀容儀表有規定。男生統一平頭,女生統一齊耳短髮。學校說這樣做是為了方便管理,特別是女生,不留長髮就能少花心思在穿衣打扮上,多花心思在學習上。
所有家長都認同這個規定,是所有。家長看著自己孩子的齊耳短髮,仿佛提前看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那時候,全市只有兩所學校有這樣的規定,我就是其中一所學校的學生。
到了周末補習班,可以看到其他學校的女孩子都梳著長長的馬尾,只有我,還有另外兩個女生是短髮。在那個臨時湊出來的班級裡,我們很像是異類。
那個年紀的男孩子,嘴是真的欠,他們可能注意到了我沒有小團體,便總是憋著壞問我,「你們學校是不是很難分清男女?你瞧你的短髮哈哈哈哈哈」、「不覺得你不像個女的嗎」、「你上廁所是去女衛生間嗎」……
還有一些話我記不起來了,是我選擇性地忘記了。
有一次我好生氣,回了那群男孩子一句「你們是不是很閒?」,同時回頭看向另外兩個同樣是齊耳短髮的女生,我特別希望她們能和我站在一條線上,哪怕只是站在我身後。
可她們看了我一眼,又默默地打開了一張新試卷,頭也不抬地寫了起來。
緊接著就是那群男孩子接連不斷地語言攻擊,具體內容我不想寫了,有些反胃。
後一個星期,我稍微有些感冒發熱,突然意識到自己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逃課藉口,我把病情表現得很嚴重,我媽最後決定帶我去輸液。
一直到現在,我都記得自己躺在病床上看向點滴的心情。我一點都感受不到生病的難受,反倒是很開心,久違的放鬆。
之後因為學校要求周六補課,和補習班時間相衝,我就沒再去過那個補習班。當時全班同學聽到周六要補課的消息,一片哀嚎,可能只有我是開心的,因為再也不用面對那些讓人討厭的男孩子。
這些事情我沒有告訴過家裡人,以及現在我寫下的這篇文章也屏蔽了我父母。我知道,說了也沒用。
我都能猜出父母會怎麼說,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句話,「去上補習班又不是交朋友」,或者是「你就只管學習,其他的閒心不要操」。
影片中,金智英的父親更苛刻一些。仿佛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和金智英無關,上來便質問:你幹嘛去那麼遠的補習班?
以及,認為金智英被人盯上是她裙子太短、見誰都喜歡給笑臉。
金智英委屈啊,一定委屈極了,沒有得到安慰反而被數落了一通,換誰誰不急?
她反駁父親,說自己根本就沒和那個男生多說,壓根就不記得這個人。
父親順著她的話說下去,仍舊是批評教導:這就是問題所在啊,你為什麼記不住那個人?為什麼不避開他?為什麼要掉以輕心?
千錯萬錯,都是金智英的錯,而使壞的男孩子完美脫身。
女性觀眾很容易和金智英這個角色產生共鳴,因為只有女孩子知道,在成長道路上或者是一生中要避開多少坑,甚至很多坑你避開了,還是會不經意掉進下一個坑中。
實話講,女孩子身邊有太多嘴碎嘴欠的人,不只是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是一樣。
特別是韓國,社會中的仇女情緒幾乎到達頂峰。
之前我寫韓國女愛豆Somi被罵的事情,她被罵不是因為做了什麼錯事,而是因為開了一輛豪車。
很難不氣憤。男愛豆開豪車就是霸道總裁範兒,女愛豆開豪車就是「不配」。合著我們女性不能成功唄。
而在今天,更讓人氣憤的一件事出現了,其實我覺得與其說氣憤,不如說荒謬。我看了一天和這件事相關的微博,越發覺得有一部分人荒謬到可笑。
今天早上,官方通報成都新增三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一例是前幾天確診病人的孫女。
為了讓大家先自行進行排查,官方給出了這個確診小姑娘的行動軌跡,結果小姑娘被痛罵。
我題外話一句,對於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只要不上升到人格攻擊,我個人覺得是可以進行議論的。
還記得年初有一地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特別好笑,他放假回家之後只往返於家和一家抄手店之間,連續七天,每天都去這家抄手店吃飯。官方公布行動軌跡之後,我就莫名想去打卡這家抄手店,到底是有多好吃?
無傷大雅的討論,大家一笑而過,完事兒。
但成都這個被確診的小姑娘,她的行動軌跡圖一經公布,有一部分人就開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竊竊私語。
小姑娘一晚上除了去美甲店、電影院,還連去了好幾個酒吧,一直到12月7日凌晨才返回住所。
有些人一看這軌跡圖,立馬坐不住了。
「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經人,一晚上去這麼多酒吧!」
「大晚上連跑幾個酒吧,誰知道她是去幹嘛的!」
再後來連「蕩婦」這樣的字眼都跑出來了,反正有一部分人吧,就是想竭力證明,去酒吧玩的女孩子不是好女孩兒。
這還不算完,女孩子的各種信息很快在微信群裡瘋傳起來,和官方公開的行動軌跡不同,這些信息更私人,可能連身高體重談過幾段戀愛都寫得詳詳細細。
為什麼?
就因為她是個女孩子?就因為她一晚上輾轉了多個酒吧?
更好笑的是,各個群裡瘋傳的信息還不是真的,是另一個女孩子的照片。
現在這個女孩子的生活因此也受到了幹擾,她想不明白自己的照片怎麼就成了「確診病例」。
你看,不只是一個女孩子遭罪。
我晚上下班回家,在路上刷豆瓣還看到了這麼一條帖子,某男性發帖問:愛蹦迪的女孩子值不值得交往?
為啥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呢?因為看到了成都那個女孩子的活動軌跡。
當然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那就是當然不值得交往啦,不是女孩子不值得,而是能有這樣疑問的男性不值得。
男的,不行。
我其實很羨慕那個女孩子,20歲,大好青春,去酒吧裡蹦迪享受快樂怎麼了?哪一條法律規定女孩子不能進酒吧的?
以及,她是在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的時候去了酒吧,這就更沒得可說了。可是她現在被眾人大罵「蕩婦」,說她人品就問題。
可能那些人根本不知道,官方公布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是讓我們自查有沒有行動重合的時候,而不是讓你嘴欠議論別人的。
從那個女孩子被罵,到另一女孩子的照片成了眾矢之的,我就想不明白了,怎麼我們女性就那麼容易遭受到這種不必要又帶著惡意的關注呢?
說到底,一部分人還是沒把女性真正放在平等之位,可能在他們眼中,女孩子最好裹著小腳在家洗衣做飯。
如果一個人連這種行為意識都沒有,那也不算一個百分百的人了。我知道這話說得狠了點,但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女同胞真的遭受了太多冷嘲熱諷。
說別人的時候,先看看自己吧。你們配嗎?
嘲笑別人是蕩婦的時候,先看看自己那副嘴臉吧,你們還是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