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國
初中就讀於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
鄭州外國語學校2016屆畢業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屆畢業生
將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費全免,每年約34000美元獎學金
2020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三十九屆「郭沫若獎學金」評選如約而至,鄭州外國語學校2016屆學生朱邦國喜獲該獎學金。受疫情影響,中科大校領導未能像往屆那樣當面為獲獎學生頒獎,但還是向獲獎同學的高中母校一一發送喜報,表示祝賀與感謝。
據悉,設立於1980年的「郭沫若獎學金」是新中國首個個人冠名的獎學金,也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該獎學金是中國科學院利用任中科大校長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長生前交給黨組織的15萬稿費設立的專項獎學金,用以激勵莘莘學子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該獎學金一屆發放一次,本屆中科大各院系共有33名本科生榮獲「郭沫若獎學金」。
朱邦國同學高中期間曾獲物理競賽省賽區一等獎,通過高考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就讀。因其在大學期間勤奮努力、學業優秀、綜合素質出色,被授予「郭沫若獎學金」。本科畢業後,朱邦國同學將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學位,不僅學費全免,每年還有約34000美元獎學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鄭外2012屆畢業生祁一峰、2013屆畢業生張化雨分別獲得了第三十五屆、第三十六屆郭沫若獎學金。近年來,有多位就讀於中科大的鄭外校友於本科畢業後赴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繼續深造。
以下是朱邦國同學的心路歷程和感悟,相信會對學弟學妹們有所啟發。
鄭外讓我保持永恆的前進動力
我是朱邦國,初中就讀於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2016屆畢業生,即將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年秋天我將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回顧高中生活,我有一些小成就,也有一些小遺憾。作為競賽班的學生,我的第一次省賽止步於初賽,第二次省賽也只獲得了省賽區一等獎,無緣省隊。現在看來,問題主要歸因於我的浮躁心態。當時面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我經常只是用鉛筆草草畫上幾筆,覺得有思路就把題目給跳了過去,很少真正動筆算。
後來我意識到,我買過的競賽資料可能是班上最多的,而真正做過的卻可能是最少的,我確實通過看書了解了許多概念,但是並沒有通過題目的反饋來糾正自己錯誤的認識,沒有真正把知識學透。
在省賽之後的日子裡,我一直尋求狀態上的調整,經常偷偷在漂流書屋等地方一個人自習,希望能夠利用獨處的時間把效率最大化,以趕上和其他同學在高考備考上的差距。
幸運的是,在眾多老師的無私幫助下,通過自己咬牙堅持,在高考中我發揮不錯,順利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外的學習與生活,讓我保持永恆的前進動力。
競賽生進入大學後優勢盡顯
進入大學,中學階段參加過競賽的優勢充分顯現了出來。
一方面,本科階段的學習具有更短的周期,每個學期的內容雖然有延續性,但也更加獨立。與高考備考相比,這種學習模式和競賽內容的學習更接近。
另一方面,想學好本科階段的課程需要有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畢竟很難通過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把大量繁雜的內容學懂,也不會有人帶領著你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大規模的複習。這時競賽備考中鍛鍊出的自學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
此外,高中階段對普通物理課程的提前了解也使得我在大一大二的物理學課程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就能獲得滿意的成績。
感謝母校老師的教導與幫助,特別是老師在競賽學習方面給與我的指導與鍛鍊,讓我更早更快的掌握了大學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自我規劃、獨立思考、不怕困難、長期堅持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前兩位學長(2012屆化學競賽生祁一峰、2013屆物理競賽生張化雨)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對我形成了榜樣的激勵作用,也應該與我們都出身於競賽班有關。
給高中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對於整個高中階段,我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是多找老師交流,多諮詢老師的意見,並做好老師安排的任務。
聽取意見最好還是聽取領域內專家的意見,獲取信息就要獲取最具時效性的信息。大家作為鄭外學子,坐擁著河南省最好的教育資源,各位老師就是領域內的專家。
很難想像,有什麼學生身上的問題是鄭外老師沒有見過、不知道解決辦法的。朝夕相處且充分了解你們的老師給出的建議,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會比學長學姐能給你們的更具針對性。
畢業多年的學長學姐們曾經做過的規劃,因為各種改革的進行,不一定依然實用。這時,還需要依靠一直處在教育前線、了解改革動態的老師們的指點。
高中階段的生活,雖然存在幾個分叉路口,但總歸還是線性的,多和老師一對一交流,聽取老師的意見,完成老師制定的計劃,做好老師安排的任務,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能保證在高中生活結束時不會因為虛度光陰、未盡努力而後悔。
高中畢業後更要學會選擇
高考結束後的生活,遠比中學時期複雜多元,大家將會面臨專業選擇、職業規劃等一系列重要的節點,而可供選擇的選項數目又會是驚人的。作為已成年或者即將成年的年輕人,大家需要學會做出選擇。
做出合理的選擇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這時候,老師、家長們的意見固然重要,積極向相關領域的前輩請教會更有針對性。
由於大家的發展方向、家庭背景以及其他資源上有所不同,大家註定會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你走的越高,就會發現越多優秀的人,發現他人各種值得羨慕的長處。但是羨慕之餘,終歸需要落腳於自身。天造之材,皆有其用,相信每一位鄭外人都能夠走出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
無數學長學姐曾告訴你們高中生活有多麼值得留戀,有著多少種可能性,希望你們能利用好這短暫的三年時光。而這其中的滋味,也許只有當你們成為過來人之後才能真正體味。
勸君珍惜此際,自當欣慰無窮。
來源:鄭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