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預計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2021年擇期開館。

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和重要科普基礎設施,也是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它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截至2018年12月25日,土建工程完成約91%、機電工程完成約75%,鋼結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總體施工安全質量可控,驗收合格率100%,並獲得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明星工地、上海市人氣工地、上海市優質結構等榮譽稱號。

上海天文館的建築形態優美、構造複雜,建設過程中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關。其中,大懸挑鋼結構非常罕見,它由二層雙向桁架結構組成,跨度約61米,平面懸挑最大約有36米,屬目前全國最大的懸挑鋼結構,其兩側與鋼骨剪力牆結構體系相連,外側為單排四層桁架立柱和外弧桁架結構,內側與相鄰結構的混凝土梁、柱通過預埋件相連,鋼骨剪力牆核心筒作為整個結構的支承結構,支託起了整個大約2000噸左右的主體鋼結構;球幕影院為直徑約27米的鋼結構網殼桁架結構,主管的管徑和曲率半徑不一,加工時需要對球體網殼進行預拼裝,然後再拆成單元桁架進行現場的分段吊裝,吊裝時考慮到空間異形結構的定位又是一大難題;中庭區域的倒穹頂通過72個短柱支座連接於三角架支託的十字型鋼砼梁,每組斜柱的角度不一,斜柱上有鋼牛腿挑出用以固定總長度約為200米的螺旋上升旋轉步道。

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體現了「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在工地現場,可以看到建築體以弧線始發,一系列螺旋帶狀物圍繞著整個建築,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體作為建築內的三個「天體」,相互之間處於動態軌道關係之中,使得建築通過太陽光影的變幻成為一臺可以展示時間的天文儀器。主建築外的景觀區域還設計了四條螺旋形的步道,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徵著星系的旋臂,並與外圍的「星空之境」公園自然融合。

目前,上海天文館展示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整體規劃設計,主展區分為「家園」、「宇宙」、「徵程」三個緊密相聯的部分。「家園」展區從我們久違了的星空開始,以國際上最新、最先進的光學天象儀帶你步入璀璨的星空,「宇宙」展區則在世界上首創從時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個角度全景式地解析宇宙運行的規律,「徵程」展區以史詩般的手筆展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曆程。此外還有「中華問天」、「行星樂園」、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航向火星」特展區和臨展廳等。特別設置的太陽塔可在白天實現太陽的多波段觀測,通過專業級的光學設備展現高清晰度的太陽黑子、日珥、耀斑等影像;一米望遠鏡可在夜間帶您欣賞極高清晰度的月面、行星和難得一見的美麗深空天體。

上海天文館以「塑造全面的宇宙觀」為願景,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為使命,將充分應用各種最先進的展示技術,結合豐富的隕石、文物、航天實物等,幫助觀眾建立完整的宇宙觀,鼓勵人們感受星空、分享發現、理解宇宙、思索未來。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最新!上海天文館通過竣工綜合驗收,明年擇期開館,亮點是……
    最新!更多的天文探秘可以期待2021年即將建成開放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最新消息,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建築工程近日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目前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關鍵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徵集藏品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為豐富展覽內容,從即日起,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
  • 特殊時期 上海天文館重大工程不停擺
    2月18日下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在線」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天文館工程防疫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上海建工集團總裁卞家駿,天文館指揮部、總包項目部、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共同參加了會議,大家同頻互動,共同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籌備工作。
  • 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原標題: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安裝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3年內具備開放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  ◆天文館內部結構。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上海臨港滴水湖畔,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正在加緊建設。
  • 上海天文館建設超前,開放直徑一米望遠鏡,可觀看月球表面!
    引子:建築一直都是作為國內非常拿手的一門絕活,尤其是對於上海這種繁華的城市一般都會有標誌性的建築,而且上海有關於科學技術、天文等方面的科技館更多,一些學生每每到了周末的時候總是喜歡跑到各大天文館進行參觀。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
  • 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隨著疫情的積極向好,作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也於近期正式復工。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畔,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而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座落在這裡,目前它已經完成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耗資約6億的,如此巨大的場館規模和資金投入,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 中秋前夜 上海天文館亮燈了!
    最近,如果在晚上路過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你一定會被未來感籠罩。中秋前夜,上海天文館將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在夜幕中熠熠生輝。上海天文館建築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轉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設階段,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當天,上海天文館還發布了官方標誌圖案。上海天文館獨特的建築設計,源自設計師對於軌道運動的形式化抽象,不僅展現了天文學概念,更與軌道周期緊密相連,使整個建築成為一件天文儀器,能夠跟蹤地球、月亮和太陽在天空的運動路徑。
  • 天文學和宇宙學上的進展如何影響天文館?
    作者丨[英]威廉·法爾布雷斯近日,據上海發布報導,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工地已正式復工。該工地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它包括1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和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預計於明年開放。上海天文館項目工地。
  • BIM技術打造唯美上海天文館
    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上海科技館負責人表示,將把上海天文館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天文館,通過豐富的展示內容、先進的展示手段,為公眾「塑造完整的宇宙觀」。
  • 世界最大天文館之一:'蝴蝶酥'建築-上海天文館BIM應用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直徑為23米的球幕影院,是天文館最顯眼的部分。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體現了「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主體建築三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神奇自然力。
  • 上海天文館工地今天復工,建成後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上海科技館供圖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3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獲悉,其工地當日正式復工。建設團隊克服多重困難,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努力按工期完成建設任務,確保項目2021年開放。在首個復工日現場,天文館展示工程已進入樣板段施工階段。當天樣板段共有22名工人在現場施工作業,復工率按照整個展館作業人數約達15%。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後續還將有大批工人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陸續進場。
  • 讓人期待的重量級科技館新館,上海天文館,坐標臨港新區滴水湖
    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場館,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這座上海天文館,位於滴水湖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滴水湖北側。非常夢幻科技的上海天文館建築已經矗立在那裡,觀感非常地驚豔,如此特別的建築讓人一見難忘。
  • 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航拍視頻來啦
    央視1套綜合頻道和13套新聞頻道今早並機直播「美麗中國 砥礪奮進」特別報導,聚焦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最新出爐的航拍大片讓你先睹為快,一窺這棟精美建築的裡裡外外!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目前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預期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
  • 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
    首頁>浦東要聞>部門街鎮動態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信息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發布日期:2018-08-278月25日,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
  • 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隨著燈光緩緩開啟,9月12日晚,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此次上海天文館建築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轉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設階段,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今天下午,上海天文館還發布了官方標誌圖案。夜幕降臨,上海天文館開啟燈光聯動調試,數道燈帶齊綻光芒,主體建築映入眼帘,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的「三體」結構,以及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的「天體運行軌道」,一同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近日,上海天文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目前,項目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城市經濟結構,到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已然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榜樣所在。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天文館效果圖。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耗資約6億建成,就在上海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人對天文一直非常感興趣,在這些人中,有很多是各個時代最有才能的人,對諸葛亮來說,他對天文非常了解,一個人有才能,就經常使用「上知天文知識地理」這個詞,所以,我們國家對天文一直做很多研究,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天文館,在這裡嗎?今天我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