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哭!中秋前夜 上海天文館亮燈了!

2020-12-20 看看新聞Knews

最近,如果在晚上路過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你一定會被未來感籠罩。中秋前夜,上海天文館將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在夜幕中熠熠生輝。

這是天文館的主體建築,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三體」結構,銀白色勾勒的橢圓形光帶,一如「天體運行軌道」,共同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其中,球幕影院的燈光展示從閃耀的星光白到深邃的星空藍,源自宇宙深處的神秘色彩不斷在夜空中切換跳躍。

主體建築外的4條螺旋形步道隨著燈帶的照耀向外層層延伸,象徵星系的旋臂,讓人沉浸在星空美學中。

此次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上海天文館建安工程基本竣工。主館內部同樣以銀白色作為燈光的主基調。直徑27米的球幕影院完全「懸浮」在室內空間中,剛好與臨港滴水湖構成地球與太陽的大小比例。

而沿著螺旋步道拾級而上,來到室外空間,直徑42米的「倒置穹頂」,將周圍一切建築遮擋起來,你所見到的一切只有茫茫夜空,是夜晚觀星的絕佳場地。

上海天文館建築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轉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設階段,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當天,上海天文館還發布了官方標誌圖案。

上海天文館獨特的建築設計,源自設計師對於軌道運動的形式化抽象,不僅展現了天文學概念,更與軌道周期緊密相連,使整個建築成為一件天文儀器,能夠跟蹤地球、月亮和太陽在天空的運動路徑。中國的元宵節、中秋節、冬至、夏至等特殊節日和氣節以多種方式在建築內外進行展示,如特定的光影與地面的標記重合時即宣告特殊時刻的到來。這將使建築成為連接人類和宇宙的工具,成為具有開創性的博物館體驗。

上海天文館從2016年11月開工以來,建設人員攻克重重難關,實現了建築結構、功能與形態的完美融合。為營造最佳宇宙沉浸感,整個天文館幾乎所有混凝土和鋼結構都採用不規則形狀,建設過程中攻克多項空間結構技術難題,如實現國內首例長36米、跨度61米的鋼結構大懸挑,「懸浮」於混凝土殼體上方,外直徑29米的球幕影院,僅少量點支撐的200多米長旋轉步道以及直徑40米的倒轉穹頂等。

官方透露,上海天文館將BIM(建築信息模型化)技術納入工程項目管理,囊括建築全生命周期內的信息,以精細化管理打造一流建築。天文館的幕牆根據建築形態、結構功能和視覺效果的多樣化需求,採用陽極氧化鋁板等多種材料組合而成,確保無與倫比建築設計效果。此外,項目集成運用多項節能技術,獲得綠色建築設計三星標識認證,建成後的上海天文館將成為大型公共綠色生態建築的典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幗霞 師玉誠 李書馨 實習編輯:霍慧嫻)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館首次亮燈,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首座!全國第二座! 建築面積38164m ,耗資約5.28億的 全世界最大天文館終於要開了! 中秋節9月12日晚,上海天文館的首次「亮燈」, 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 在夜幕中熠熠生輝。
  • 大連天文館邀請市民「中秋賞月」
    今年中秋節,你如果到青少年宮天文館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了。昨日,大連市青少年宮天文館胡靜老師告訴記者,因為今年的中秋節月球恰好位於近地點,所以人們會看到一輪「大月亮」,該館將邀請市民通過天文館專業的天文望遠鏡「中秋賞月」。  昨日,胡靜老師說,10月6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人們會看到相對較大的月亮。今年的中秋節22時月球恰好位於近地點,此時的月亮距離地球最近。
  • 上海有福了!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
    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現在的中國,真的是發展迅速,很多在外國遊客看來不可思議的建築紛紛拔地而起,他們在羨慕的同時,也紛紛慕名前來,想要一睹中國現近建築的壯麗風採,而說起中國各大發達城市,大家第一印象都是上海,上海一向是亞洲城市的標杆,前幾天,上海又傳來好消息,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舉行中秋亮燈儀式
    新華社新加坡9月1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8月31晚舉行中秋亮燈儀式,正式拉開一年一度的牛車水中秋慶祝活動的序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了亮燈儀式。  今年進入第18個年頭的牛車水慶中秋活動,由牛車水—金聲區公民諮詢委員會主辦。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近日,上海天文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目前,項目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BIM技術打造唯美上海天文館
    導讀 日前,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 世界最大天文館之一:'蝴蝶酥'建築-上海天文館BIM應用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直徑為23米的球幕影院,是天文館最顯眼的部分。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體現了「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主體建築三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神奇自然力。
  • 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
    首頁>浦東要聞>部門街鎮動態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信息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發布日期:2018-08-278月25日,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
  • 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在周莊亮燈
    央廣網南京9月29日消息 作為昆臺文化交流、夜間文旅經濟的品牌活動,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於28日晚在崑山市周莊古鎮南湖以及開發區慧聚廣場同時啟幕。本屆燈會分周莊燈區和開發區慧聚廣場燈區,其中周莊燈區持續至10月28日,開發區慧聚廣場燈區持續至10月20日。
  • 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原標題: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安裝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3年內具備開放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  ◆天文館內部結構。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上海臨港滴水湖畔,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正在加緊建設。
  • 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徵集藏品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為豐富展覽內容,從即日起,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
  • 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隨著燈光緩緩開啟,9月12日晚,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此次上海天文館建築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轉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設階段,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今天下午,上海天文館還發布了官方標誌圖案。夜幕降臨,上海天文館開啟燈光聯動調試,數道燈帶齊綻光芒,主體建築映入眼帘,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的「三體」結構,以及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的「天體運行軌道」,一同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天文館效果圖。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上海天文館造型夢幻 背後是工程師的鬼斧神工
    授權轉載上海天文館的布置中有哪些深意?上海天文館的設計靈感來自「三體」,不過這個「三體」並不是劉慈欣小說中的三個太陽,而是我們身邊的太陽、地球和月亮。倒置穹頂的走道是南北向設置,恰好標註了上海天文館的子午線,指明了正南和正北的方向。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每天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圓洞天窗投下的光束會緩慢移動,在地面投射的形狀也會隨之變化,等同於一個日晷。
  • 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啟幕
    作為昆臺文化交流、夜間文旅經濟的品牌活動,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於9月28日晚在崑山市周莊古鎮南湖以及開發區慧聚廣場同時啟幕。其中周莊燈區持續至10月28日,開發區慧聚廣場燈區持續至10月20日。
  • 上海天文館工地今天復工,建成後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上海科技館供圖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3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獲悉,其工地當日正式復工。為加強進場人員的排查,天文館建設指揮部會動態跟進外地返滬的計劃進場工人隔離天數,對其14天內途經史、身體情況、接觸人群情況進行詳細登記,臨時進場的外協單位人員需提前三天提出申請並通過健康狀況核查。除了工地現場防疫復工方面的準備,上海天文館項目復工的真正難點在工地之外,包括施工材料供應商復產、外協人員就位等。
  • 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和重要科普基礎設施,也是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它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 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隨著疫情的積極向好,作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也於近期正式復工。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畔,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而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座落在這裡,目前它已經完成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耗資約6億的,如此巨大的場館規模和資金投入,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城市經濟結構,到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已然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榜樣所在。
  • 美哭!上海迪士尼開啟「冰雪版」
    >   中新網上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