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館造型夢幻 背後是工程師的鬼斧神工

2020-12-23 鐵流

授權轉載

上海天文館的布置中有哪些深意?

上海天文館的設計靈感來自「三體」,不過這個「三體」並不是劉慈欣小說中的三個太陽,而是我們身邊的太陽、地球和月亮。

建築師先設置了3個圓形和球體,隨後假想一顆衛星的運動軌跡,在球體外勾勒一條條運行軌道,形成天文館的建築造型。

最先設置的3個圓形和球體,最終成為倒置穹頂、圓洞天窗和球幕影院,從外觀看起來,三個球體仿佛正在以一定的規律相互環繞旋轉,十分靈動。

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球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萬有引力」。

(上海天文館的概念圖)

在天文館室內,展覽從我們熟悉的星空、日-地-月徐徐展開,帶領觀眾漫步太陽系,穿越銀河系。

觀眾在參觀完一層的主展區後,會沿著坡道走到屋頂的倒置穹頂,碗形的設計讓人們置身「碗底」,放眼望去只能看到天空,而看不到地景。建築師希望人們可以屏蔽掉城市,靜觀天空,思考宇宙的奧秘。

倒置穹頂的走道是南北向設置,恰好標註了上海天文館的子午線,指明了正南和正北的方向。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每天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圓洞天窗投下的光束會緩慢移動,在地面投射的形狀也會隨之變化,等同於一個日晷。

時間刻度將繪製在地面上,成為一個「巨型時鐘」,告訴經過的人們進館和離館的時間。

直徑為23米的球幕影院是天文館的核心,它代表著太陽系中的地球。

之所以把直徑設計成23米,是因為在天文館不遠有一個原型人工湖,名為滴水湖,直徑約為2500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陽,那麼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縮小的地球,可以讓觀眾對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係有直觀的認識。

球幕影院周圍將使用透光材料,讓太陽光能照射到場館地下一層的公共空間,以解決地下建築的採光問題,並且會在地面形成一個光環,這個大圓環在地面上會隨時間移動,加上標記就成為了天然時鐘,節約能源的同時也具有教育意義。

(象徵太陽的滴水湖)

主建築之外,設計師也沒有忽視在園區設計中融入天文概念。

園區設計成4條寬闊的彎曲綠帶,環繞於主建築周圍,從建築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徵銀河系旋臂,通過種植不同季節盛開的花卉,凸顯季節交替現象,讓花園一年四季給人不同的美感。

此外,還有普及天文教育的青少年觀測基地、觀眾白天可以觀測太陽的魔力太陽塔、放置著直徑1米的天文望遠鏡的大眾天文臺,可以說,整個上海天文館建築群,裡裡外外從上到下,到處都是「戲」。

高大上的建築背後有哪些技術在支撐?

上海科技館在觀眾的心中是充滿科幻感的,但在設計和建造它的工程師們心中,是這樣的:

(上海天文館結構模型)

天文館的主體建築結構形式多樣,形態及內部空間十分複雜,曲線形構件和斜構件眾多。

建造這座天文館涉及到了好多種建築結構模式,除了最基本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和鋼結構空間桁架外,還有異形牆體、混凝土殼體、單層鋼網殼和鋁合金結構網殼。

它們相互之間的連接構造處理難度極大,其中的大懸挑鋼結構、不規則曲面混凝土殼體和清水混凝土異形梁柱結構也給結構施工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不同結構系統的連接)

在上海天文館的所有結構中,難度最高的是鋼結構球體網殼和曲面混凝土殼體底座兩部分組成的球幕影院。

混凝土殼體為接近半球形的混凝土薄殼,頂部通過6個牛腿支承一個直徑為29米的球體網殼,達到懸浮星球的建築效果。為了減小混凝土殼體的厚度,減輕混凝土重量,在殼體外表面設置上翻加勁肋,保證殼體內表面的光滑。

(天文館球幕影院結構示意圖)

殼體結構的承載能力高、剛度大、節省鋼材,因此在大跨空間結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殼體結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結構的強度,用最少的材料覆蓋最大的使用面積。

球幕影院的設計十分巧妙,球體網殼與下部曲面混凝土殼體之間僅通過6個牛腿支座連接,通過在混凝土殼體頂部設置型鋼混凝土環梁,保證了球體網殼與混凝土殼體間力的傳遞。

計算結果表明,球體網殼與混凝土殼體的連接節點即使在1. 5倍設計荷載作用下也基本保持為彈性狀態,其連接節點的構造是可靠的。即使在罕遇地震的作用下,球體網殼也處於彈性狀態,下部的混凝土殼體則發生塑性變形,吸收地震能量,進而起到抗震的作用。

(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天文館)

不僅僅是球幕影院,上海天文館整體的抗震設計都十分精巧。

輕盈的殼體結構和下部塑性的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相配合,使得在小震、中震條件下構件保持彈性,不會損壞;在大震條件下,諸多構件也能按照工程師們預先設計好的順序依次發生屈服,且各種構件的損壞程度均在輕微損壞到輕度損壞之間的範圍內,滿足設定的抗震性能目標要求,確保極端條件下建築內人員的安全。

(球幕影院截面圖)

從能源到室內環境,處處透露著人與建築的和諧

上海科技館不僅是一個安全的建築,而且是一個綠色的建築。

上海天文館的設計團隊採用BIM技術,對上海科技館內的採光、日照、聲學、熱工、能耗等方方面面進行設計。

針對上海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國內的經濟技術水平,工程師們設計出了一套基於BIM的全新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對建築從能源到室內環境的全部方面進行打分評價。

最終評估結果顯示,整個上海天文館建築群中的建築都達到了綠色建築的最高等級標準,這在建築行業內起到了示範意義,有助於改進行業內對綠色建築的認識。

作為一個大型公共設施,人流量巨大,保證參觀者在場內順暢參觀、內部人流交通組織有序,是上海天文館項目綠色建築設計過程中體現人與建築和諧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若場內空間結構和參觀標識處理不當,就會導致上萬參觀者的活動分布不均,影響場內交通秩序。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工程師們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搭建了人流模擬模型,引用1∶1比例的Rhinoceros設計模型作為分析模型。採用四面體網格將整個空間分成64萬份,並對內部通道寬度進行加密,最終模擬出人群的參觀路線。

(人群計算模型)

經過系統的設計,並基於此進行展廳布置,展館內的人流呈現出了明顯的流線狀態,並且有了鮮明的流動方向,既不易造成參觀人流的交叉、迂迴和擁堵,又具有明確的連續性以及很好的導向性。

除此之外,各展廳的靈活性和獨立性相對較高,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由開放或關閉。

相關焦點

  • 上海天文館在浦東落成,造型獨特,取代了佘山天文臺的主要功能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514,閱讀約2分鐘2020年6月,上海天文館已在浦東落成上海天文館主體完工,也讓浦東滴水湖附近又增加了一個市級設施,改變了市民的習慣。今後,上海市民到浦東滴水湖附近"上天文館",也增加了滴水湖的名氣。下圖為浦東新區建成的上海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黃河三路交匯處,距離滴水湖不到1公裡。
  • 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
    首頁>浦東要聞>部門街鎮動態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信息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發布日期:2018-08-278月25日,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近日,上海天文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目前,項目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讓人期待的重量級科技館新館,上海天文館,坐標臨港新區滴水湖
    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場館,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這座上海天文館,位於滴水湖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滴水湖北側。非常夢幻科技的上海天文館建築已經矗立在那裡,觀感非常地驚豔,如此特別的建築讓人一見難忘。
  • 上海這座全球最大天文館,如何通過超難超複雜竣工驗收?
    記者日前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了解到,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建築工程通過竣工綜合驗收,正在裝修布展,計劃明年開業。上海天文館位於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 BIM技術打造唯美上海天文館
    導讀 日前,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 世界最大天文館之一:'蝴蝶酥'建築-上海天文館BIM應用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直徑為23米的球幕影院,是天文館最顯眼的部分。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體現了「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主體建築三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神奇自然力。
  • 上海天文館通過竣工綜合驗收,明年擇期開館,亮點是……
    更多的天文探秘可以期待2021年即將建成開放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最新消息,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建築工程近日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目前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關鍵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中秋前夜 上海天文館亮燈了!
    最近,如果在晚上路過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你一定會被未來感籠罩。中秋前夜,上海天文館將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在夜幕中熠熠生輝。此次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上海天文館建安工程基本竣工。主館內部同樣以銀白色作為燈光的主基調。直徑27米的球幕影院完全「懸浮」在室內空間中,剛好與臨港滴水湖構成地球與太陽的大小比例。而沿著螺旋步道拾級而上,來到室外空間,直徑42米的「倒置穹頂」,將周圍一切建築遮擋起來,你所見到的一切只有茫茫夜空,是夜晚觀星的絕佳場地。
  • 上海有福了!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
    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現在的中國,真的是發展迅速,很多在外國遊客看來不可思議的建築紛紛拔地而起,他們在羨慕的同時,也紛紛慕名前來,想要一睹中國現近建築的壯麗風採,而說起中國各大發達城市,大家第一印象都是上海,上海一向是亞洲城市的標杆,前幾天,上海又傳來好消息,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原標題: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安裝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3年內具備開放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  ◆天文館內部結構。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上海臨港滴水湖畔,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正在加緊建設。
  • 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徵集藏品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為豐富展覽內容,從即日起,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
  • 「你好,天文館!」第二期來啦!
    小夥伴們,天文館有著它相對特別的發展歷程。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館是在哪裡建立的嗎?你知道輪船上也可以有博物館嗎?本期的「你好,天文館!」欄目,繼續由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霞老師給大家講解有關「平等與包容:多元化的天文館」主題內容。
  • 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隨著燈光緩緩開啟,9月12日晚,上海天文館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此次上海天文館建築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轉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設階段,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今天下午,上海天文館還發布了官方標誌圖案。夜幕降臨,上海天文館開啟燈光聯動調試,數道燈帶齊綻光芒,主體建築映入眼帘,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的「三體」結構,以及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的「天體運行軌道」,一同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天文館效果圖。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上海天文館工地今天復工,建成後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上海科技館供圖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3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獲悉,其工地當日正式復工。為加強進場人員的排查,天文館建設指揮部會動態跟進外地返滬的計劃進場工人隔離天數,對其14天內途經史、身體情況、接觸人群情況進行詳細登記,臨時進場的外協單位人員需提前三天提出申請並通過健康狀況核查。除了工地現場防疫復工方面的準備,上海天文館項目復工的真正難點在工地之外,包括施工材料供應商復產、外協人員就位等。
  • 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和重要科普基礎設施,也是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它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 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隨著疫情的積極向好,作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也於近期正式復工。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畔,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而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座落在這裡,目前它已經完成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耗資約6億的,如此巨大的場館規模和資金投入,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城市經濟結構,到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已然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榜樣所在。
  • 北京天文館開啟周六奇妙夜
    本報訊(記者 雷嘉)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