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通訊員 呂棟 梁之磊
青島市場上的水果是從哪批發的?要經過哪些檢驗程序?6月16日,記者探訪了位於即墨大信鎮的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這是山東省最大的水果批發交易市場,該交易中心除了覆蓋青煙威及省內各地,還包括連雲港、大連等省外地區,已經成為江北地區水果交易樞紐,2016年全年交易額達到116億元,其中青島市場佔到整個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新疆水果將乘專列來青16日,在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交易區,幾位批發商正圍在商販孫阿賓的攤位前批發新疆香梨。從事了10年新疆水果交易的孫阿賓說,雖然新疆水果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但是運輸方式單一,他銷售的香梨都是通過陸路汽車運輸,從新疆庫爾勒產地大約經過3到5天時間運到交易中心批發銷售,平均一車30噸的水果運費需要大約2萬元。
「目前,交易中心新疆水果都是通過陸路運輸到這裡,相比鐵路運輸運費高。」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市場經理袁銘說,去年,交易中心銷售新疆水果大約5萬噸。為了讓產自新疆的水果能夠更加便捷運輸到交易中心,目前他們正在跟相關部門進行積極對接,預計7月底開通新疆水果鐵路運輸專列,屆時將有新疆梨、蘋果、哈密瓜等10多種新疆水果「乘坐」火車專列到達青島。「整個運輸過程全程冷鏈運輸,大約只需3天時間,平均每車30噸的水果運費下降3000元左右。」袁銘說,運費低了,水果的價格自然也會降低。
在東方鼎信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每天能交易700噸進口榴槤。
從一天賣百斤到近百噸在交易中心內,交易額最大的要數香氣四溢的進口榴槤,一個個滿載進口榴槤的貨櫃貨櫃停放在進口水果交易區,現場人聲鼎沸。「今天批發價每斤12元到13元,市場零售價每斤18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便宜了四成,」交易中心經理袁銘介紹道,「去年這裡每天交易進口榴槤400噸左右,而現在,每天已有700噸進口榴槤進青島了,銷量漲了八成。」
「我們主要從事進口水果批發貿易,之所以在這裡設立分公司,就是看中該市場對山東以及江北地區的輻射能力,現在一天就交易80噸榴槤,是去年的五倍!」南京綠海果業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經理徐超見證了進口水果一年比一年受歡迎,「2005年,我去泰國批發榴槤,那時候泰國的榴槤種得也沒這麼多,吃的人也很少,一次進貨七八百斤榴槤都賣不動。今年我們一天賣近百噸沒有問題。」
一個工作日就可完成通關目前,進入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內交易的水果種類有300餘種,除了國內水果,還有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進口水果。「現在進口水果銷量翻番,錢也比以前掙得多了。」對於從事20多年水果交易批發的煙臺程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葛偉欣來說,這是他們公司入駐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3年來他最大的感觸。
從事進口水果批發交易的公司,對效率尤為看重。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正式啟動進境水果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現場通關模式,海關、國檢同時進駐中心。「以前我們公司進口水果一般從廣東上岸,然後再通過陸路從廣東運到煙臺。」葛偉欣說,但是入駐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後,進口水果從青島港靠岸後直接運輸到交易中心現場開箱查驗,只需一個工作日就能完成通關,每個貨櫃不但節省大約2000多元的陸路運輸費用,並且通關速度快,能節省大約3天的時間。
去年80萬噸被青島人「消化」青島進口水果業務在「東方鼎信」的大幅拓展,推動著這個水果交易市場進一步「擴容」,目前,已在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700畝的國際陸港拓展承載區,項目總預算投資額56億元,計劃分三期建成,形成立足山東半島、面向華東、華北市場,輻射全國的大型水果集散中心。
今年截至5月,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量71.5萬噸,交易額達到51億元,比2016年同期上漲30%,其中東南亞水果漲幅尤為明顯。「交易中心大約有一半的水果銷往青島各大批發農貿市場。」袁銘說,根據他們市場的統計數據,2016年,交易中心大約有80萬噸水果被青島各大農貿市場消化。市場交易量的增加,帶給市民最大的好處就是水果價格下降,吃水果的人也越來越多。
■連結 16元的水果 包裝冷鏈費用佔近半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作為一級批發商的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水果大部分被二級批發商比如撫順路批發市場、超市等批發走,還有五分之一的水果被做線上線下網店和實體店結合的商戶買走。記者注意到目前正在大量銷售的油桃買三塊多一斤,到了終端零售市場就得五塊五一斤,那麼有沒有可能一級批發商戶就走電商之路,讓終端消費者吃到更便宜的水果?
在袁銘看來,生鮮水果本身並不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在還沒有開啟電商之路之前,用戶關注的是線下市場,產品價格相對透明,但是它對於產品的新鮮程度要求較高,於是涉及到了保鮮成本問題,還要考慮到配送中出現的損耗,如果將這些成本納入到產品的整體價格中,明顯與電商所謂的價格優勢是相矛盾的。「對於一級批發商來說,走的是量,一天賣60噸荔枝沒有問題,可如果走線上零售,一天能賣200斤都成問題。」袁銘說,網上銷售更適合終端的水果實體店。
最普遍的難題要數物流配送問題了,對於這種所謂的生鮮產品,講究的是配送效率,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因此,生鮮水果的配送時間一般被要求以小時為單位,不但是商家之間的競爭核心,甚至是消費者選擇消費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很多生鮮水果在電商中還無法真正實現完善的物流管理,又或者說這也是他們的當務之急。「水果運輸的成本比較高,如果一斤水果賣到16元一斤,6到8元的費用就在包裝、冷鏈費用上。所以對一級批發商來說,做電商有難度。」袁銘說。
相比起電商界成熟的領域來說,生鮮水果之所以發展得緩慢,是因為它面臨的困境遠比其他行業要多,即便是電商巨頭,在其面前該面對的問題始終要面對,直到找到適合的解決途徑才算實現突破,在袁銘看來,目前終端店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水果店比較適合做水果電商,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
掃一掃,觀看本新聞精彩視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