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感冒發燒的寶寶又增多了。啊,我家寶寶好像發燒了……趕緊蓋上被子捂一捂!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家都不陌生,不過,發燒了捂汗真的能幫助退燒、讓寶寶儘快好起來?不……草莓大夫想說的是,捂汗未必有助於退燒,反而會使機體不易散熱,對於小嬰兒來說,還有可能會導致熱性驚厥。
因為發燒捂汗引起熱性驚厥悲劇的新聞,並不鮮見。10 月 10 日中午,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門診大廳內,一名兩歲女童突發抽搐。現場值班醫生李孟園聽見家屬在大聲疾呼,立即奔跑過去並緊急施救。
經觀察發現患兒意識喪失,雙眼上翻凝視、口吐白沫,四肢強直抖動,家長十分緊張。簡單詢問病史得知患兒今日出現發熱,既往有熱性驚厥病史,初步考慮熱性驚厥,同時使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拭去口中分泌物,以防嗆咳及誤吸,抽搐持續3-4分鐘後,患兒神志轉醒,抽搐的下肢逐漸暖和,眼神也漸漸恢復了正常。
看到這裡,各位家長是不是心頭一緊,瑟瑟發抖想要舉手提問——
熱性驚厥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幼兒容易出現呢?
「熱性驚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燒抽了」。這是一種幼兒發燒時常見的併發症,通常在體溫超過38°時更容易發生。常常發生在發燒的第一天,常常在體溫驟然上升或者驟然回落的過程中發生。
在6個月到5歲的兒童身上高發,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大概有2%-4%的人經歷過熱性驚厥。尤其以12個月到18個月的幼兒高發。6月齡以前或者3歲以後首次發作熱性驚厥的寶寶並不常見,需警惕其它疾病。
目前認為熱性驚厥發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與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後就不會再發作熱性驚厥。
其二,遺傳的原因。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有熱性驚厥史的幼兒更容易發生熱性驚厥,目前認為和家族基因相關,國際上這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中。
熱性驚厥發作時,正確的應對措施是什麼?
驚厥時掐人中、撬嘴巴,阻止不了抽搐,反而可能造成額外的傷害。
熱性驚厥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好在大部分熱性驚厥持續時間短,多在 1~5 分鐘內自行緩解。且熱性驚厥多預後良好,僅極少數會轉變為癲癇。
熱性驚厥怎麼辦?草莓大夫來支招。
切記一個原則:應對熱性驚厥不是人為停止驚厥,因為驚厥常常會自己停止,家長要做的是保持寶寶呼吸道暢通,同時記錄發作時的表現和持續時間,如果可能用視頻記錄下來,這些信息對後續醫生的診斷更有價值。
以這個角度來給出建議參考量是:
保持鎮靜,解開寶寶的衣物,避免衣物包裹過緊束縛寶寶的手腳抽動;
不要把寶寶抱在懷裡限制他手腳的抽動,應把寶寶側躺放在平坦的地方以防止嘴裡的分泌物誤吸進入氣管;
移除周圍障礙物和尖銳的危險物品以避免寶寶在抽動過程中傷到自己;
如果有從寶寶嘴裡流出嘔吐物或者粘液,應及時清理;
不要往寶寶嘴裡塞任何東西,有不少家長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手指塞進寶寶嘴裡,被咬了一圈血痕自己受苦不說,反倒給寶寶幫倒忙。記住一點,驚厥發作中的寶寶不會咬傷自己的舌頭,反倒是人為撬開牙齒塞進嘴裡的手指、棉籤、筷子、壓舌板等物容易造成呼吸不通暢或者口腔損傷。
在整個發作過程中也不要急急忙忙抱起寶寶往醫院跑(除非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通常的發作不會超過兩分鐘,如果是第一次發作,發作停止後再去醫院明確診斷。
熱性驚厥會復發嗎?會不會進展為癲癇?
發作過熱性驚厥的寶寶有1/3會復發,下列兒童屬於熱性驚厥復發風險比較高的:
1. 首次發作時體溫並不是很高的,可能沒到38度就驚厥的;
2. 發燒初起時就驚厥的,換句話說,出現發燒症狀和發作驚厥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容易復發;
3. 反覆發燒的寶寶;
4. 首次發作時年齡小於15個月的;
5. 直系親屬中有熱性驚厥史的。
癲癇通常以不發燒時出現的驚厥為典型症狀,所以發作過單純熱性驚厥的寶寶不會進展為癲癇。
但當出現下列複雜性熱性驚厥發作時需要警惕癲癇,必要時需要做腦電圖鑑別:
1. 單次發作時間持續一小時以上。
2. 發作時只是單側身體抽動。
3. 24小時內多次發作,且每次持續的時間長。
最後,草莓大夫提醒,孩子生病出了狀況,千萬別迷信土辦法,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