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躍上新臺階 發展站上新起點——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20-12-1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經濟躍上新臺階 發展站上新起點——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巡禮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陳煒偉、甘泉

國務院1日公布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的落實「對帳單」,各項指標都達到甚至好於預期。

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4萬億元到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99.24%的鄉鎮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瀝青路和水泥路、五年來累計減貧6853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穩:中國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國務院曬出的「對帳單」顯示,36項量化指標任務均圓滿完成。以GDP為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增長6.5%左右的目標,最終經濟增速為6.9%,經濟總量達到827122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不只是總量提升,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諸多細分領域,我國經濟筋骨都悄然變強:

——國家工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五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7292.9萬家,新設企業2160.9萬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湧動,有力支撐了就業和創新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54.5萬億元,較2012年底增長了73.8%。2013年至2017年央企累計實現利潤6.5萬億元、上繳稅費10萬億元,分別比上一個五年增長27%和41.4%。48家央企進入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並在前5強中佔據3席。

——銀監會的數據則顯示,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首次突破250萬億元,達到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與2012年末相比,五年間資產規模增長了88.6%。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萬億元,新增鐵路營業裡程2.94萬公裡,其中高鐵1.57萬公裡。截至去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2.7萬公裡,其中高鐵2.5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量的66.3%。與此同時,中國高鐵已經走出國門,成為國際高鐵市場的「弄潮兒」。

……

「2013年至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高於同期世界2.8%左右的平均增長水平。」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物價、收入等民生指標表現不俗,經濟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

伴隨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經濟國際影響力提升。2017年,中國GDP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五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不可思議。」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評價道,「中國經濟取得了出人預料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異表現。我們對中國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抱有信心。」

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升級

2月的最後兩天,兩場政企籤約活動在江西撫州市民的朋友圈內「火」了。

為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發展,撫州市政府接連牽手行業領軍的聯想集團和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發展共識,這座以王安石、湯顯祖聞名的中部城市,顯然不願被時代落下。

最新《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顯示,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完成3.4%的年度目標。與此同時,在去產能方面,報告明確,2017年要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落實結果顯示,去年全國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以上,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5億噸,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超額完成相關目標任務。

放眼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經濟結構正出現可喜變化:

——服務業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同樣達到58.8%。兩個58.8%,折射出我國已經從過去的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

——新舊動能持續轉換。5年來,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1%,2017年,全國研發經費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5%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2013年至2017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6.8%;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0%,新動能不斷加強。

——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2013年至2017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2%;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227億美元,年均增長9.1%,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雙向投資基本平衡。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說。

牢:穩紮穩打織密民生保障網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活在小金縣老營鄉「麻腳寨」的鄉親們,再也不用擔心走路下山把腳都走麻了。

「『麻腳寨』的公路修好了,鄉親們坐車下山只要10多分鐘,非常便捷。」老營鄉黨委書記付利川樂不可支。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當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裡,而實際完成量達到28.5萬公裡,遠超報告預期。

把目光放長到五年可以看到,全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5萬公裡,99.24%的鄉鎮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瀝青路、水泥路,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1%和96.5%以上,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接近80%……「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一系列惠民舉措密集落地。

——五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9月,我國養老機構總數超過14.46萬家,相比於2012年底的4.43萬家,增長達226%。

——五年來,我國「大氣十條」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濃度較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

——五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300萬人,貧困發生率降到3.1%。

——五年來,我國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政策,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

「這五年,中央下決心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注意到,一方面,政府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保持增長,尤為重視對民生保障的投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健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相關焦點

  • 統計局發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
    近日,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走過了40年不平凡的光輝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報告顯示,4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巨變。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79億元,2017年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臺階,達到827122億元。4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 漸入佳境的隴南—隴南市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原標題:漸入佳境的隴南—我市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紀實我們在困難中砥礪奮進,在挑戰中革弊求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足夠的定力和韌勁深化實施「433」發展戰略,揚長避短、攻堅克難,協力共進、後發趕超,在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城鄉一體、產業開發、基礎夯實、電子商務、金融創新、新媒應用、大數據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大力作為,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
  • 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
    」,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的大臺階,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必須始終保持「歸零」心態、「衝刺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凝心聚力 乘勢而上 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
    >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戰勝艱難險阻,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新的一年,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凝心聚力、乘勢而上,確保「十四五」開好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 中國經濟5年成功艱辛: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發展代價
    新的發展起點,凸顯治國新難度。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站上一個高起點,也處於一個新關口:在需求擴張拉動下,投資規模偏大,一些行業和地區出現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複建設,經濟高速增長同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劇,潛伏著生產能力過剩和金融風險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漸成主軸。至2007年,「雙防」則成調控首要目標。伴隨著宏觀調控,達到高質量發展,凸顯治國理政的高難度。
  • ...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戰勝艱難險阻,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新的一年,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凝心聚力、乘勢而上,確保「十四五」開好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會議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 這五年,五大發展理念這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我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際影響力等躍上新臺階。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 一圖看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之二)
    五年一個起點,中國道路越走越寬。過去和未來在此交接,「五位一體」標定發展坐標,「四個全面」規劃戰略布局,新常態發展理念匯注時代動力……中國青年網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回顧這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數說「中國故事」,解讀「中國奇蹟」。
  • 2013年盤錦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
    這些項目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引擎,也是濱海新盤錦建設的支撐。我們驚喜地發現,在百餘個大項目中,要數工業項目亮點「最」多。 三次產業呈現新局面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盤錦經濟這一年,那就是「穩中有進」。我們不僅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而且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我們推動從優化空間向做實產業轉變,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新型化、服務業集聚化、農業現代化齊驅快進,呈現可喜局面。工業是這一年的最大亮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統計分析 改革開放30年南昌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
    ,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宏觀經濟指標強勁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經濟大國地位基本確立。50多年劃分為大致相同長度的兩個時段,兩個時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差異巨大,差異產生的原因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注釋,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 金城江區概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金城江區概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河池市金城江區位於廣西西北部,河池市中部,地處雲貴高原南麓,是河池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和商貿物流中心,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必經之路和商品流通集散地
  • 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
    論壇上,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2021年站在新起點,工業有望穩中回升1.工業增長穩中有升2.工業投資持續向好3.消費增長低位企穩4.工業出口面臨下行5.企業效益小幅改善四、政策建議:穩、補、強、暢、優(一)穩經濟,多措並舉穩定經濟增長(二)補短板,突破關鍵性基礎性技術(三)鍛長板,激發產業轉型升級活力(四)暢循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 青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安然報導 昨天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是青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青島市鮮明樹起「搞活一座城」的戰略目標,找準「搞活一座城」的戰役路徑,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青島,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對經濟社會民生的貢獻
    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成就卓著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民生發展的基礎電信領域,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飛速發展。
  • 數說「十三五」:濰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數據搶眼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魯網1月7日訊  1月6日,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濰坊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濰坊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溫比亞」「利奇馬」等超強颱風災害,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市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邁上新的臺階,站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 趙紀萍:深入理解和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做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於解決一系列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 寧縣縣委書記侯昌明:在新起點上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新起點上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侯昌明  省委對慶陽老區的各項事業發展提出了「五個走在前列」的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為寧縣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寧縣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五個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治引領,落實「四個保證」,在加強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
  • 「十三五」,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邁上新臺階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綜述:「十三五」,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邁上新臺階新華社記者陳煒偉北起羊臺山,南入深圳灣,全長13.7公裡的大沙河曾是南山區的臭水河,如今逆襲成了深圳新晉「網紅打卡地」:沿河而下,水清岸綠、白鷺翻飛;騰訊、中興、大疆等上百家高科技企業匯聚成「創新大道」,串聯起粵海街道、大學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