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中國的真實存在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松下幸之助,中國企業家的偶像 作者BillRay

■編者按:

十年來,中日政治關係如「過山車」般,這並不符合中國利益。如今,隨著胡錦濤主席訪日,「日本話題」再次「熱」起來,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等網站都開闢了專題,傳統媒體也在報導和討論。

在外交場合的握手言歡之外,我們更願考察兩國間更真實更複雜的關係。在本專題中,您將會看到,除仇恨外,日本在中國還有更深刻、更真實的存在和影響。

在這組專題中,您還會看到兩個肯定不會成為現實的命題:《假如日本失去中國》,《假如中國失去日本》(第11版)。儘管是「不現實的想像」,但也許會給彼此帶來更多冷靜。

對中國來說,如果放大仇恨,對日本過多「誤讀」,只能傷害自己,同樣,如果日本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的複雜性,也將傷害其自身。

我們希望,這組專題能給中日兩國人提供更多樣化的觀點和視角。

在1980年代,由鄧小平、胡耀邦等主導的對日政策以開明豁達為特徵,兩國之間雖偶有齟齬,關係始終還算良好。其時「中日友好」是主旋律,而《血疑》等電視劇風行中國,山口百惠更成為兩國共同的偶像。這一政策的核心,來自1978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訪日之旅中會見日本天皇時的友善表述:「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今後要積極向前看。」

政論家馬立誠說:「沒有人比鄧小平更有資格說這話,因為他是曾經的抗日將領。」

過去幾年中,中日關係卻經歷了寒冬。如今,「暖春」似乎又來。最重要的事實則是,在政治層面的不停頓的變化當中,日本在中國的存在和影響已蔚為大觀。

既廣泛,又不夠深入

在21世紀中國,日本文化是最值得販售的軟性商品之一。從陶瓷潔具、遊戲機到芥末豆,日本商品總是附帶著生活方式,催生著中國的亞文化。2007年,中日兩國貿易額達到2366億美元,與817座鳥巢體育場等值。中日兩國的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都不能缺少來自對方的商品,這些公司本身往往也彼此關聯。日本百貨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最近有所削弱,但生活方式上的影響仍然清晰——到沃爾瑪購物的人們各形各色,但是「最具時尚號召力的百貨店」伊勢丹的顧客們卻有著清晰的一致性。

資生堂化妝品深受中國年輕女性的推崇,歐珀萊則享受不到同等美譽度,其實兩者屬一公司,僅因表面上日本風格的多寡,便決定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日流」早已不局限於青少年當中。在大連和青島,日語被很多學校當作第一外語。日本料理店在全中國的城市中星羅棋布,前往蘇州高新技術區的「日本街」享受日本料理的中國顧客至少是日本人的兩倍之多。

如今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國,日本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但作為更準確的經濟依存度的指標,兩國的相互投資額仍有可提高餘地。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只佔其海外投資總額的2%左右。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報告稱,日本2007年對中國內地投資額為62億美元,明顯低於臺灣「經濟部」公布的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投資額99.71億美元。構成對比的是,日本僅在香港一地的投資就達76.8億美元。

中日交往的特色之一便是,經濟、文化不可能像其他國際往來一般「獨走」,它們總是嚴重地附著於政治。2006年,日本對中國投資首次減少了4億美元,正是因為兩國關係走向僵局。而小泉純一郎前首相之前對靖國神社的執著參拜則重重掀起了兩國歷史問題的沉痾,經濟文化交流隨之變冷。

日本在中國的經濟活動並不順遂的一個顯著例證是,享譽世界的日本汽車業,在中國的步伐一度落後於歐美同行。與之對應的是,日本企業越來越多地投資到東南亞。前任日本駐華公使井出敬二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說:「越南物價低廉,越南人對日本持好感,日本企業因此喜歡到越南投資。」

與政治、經濟的氣候無常相對應的是,文化上的日本雨則不停歇地下了36年。「我師兄小時候看《機器貓》,我小時候看《名偵探柯南》。」北京寒山漫畫社的劉靖瑤說。如今,凡40歲以下的中國人,幾乎都可以按照童年時代接觸過什麼日本動漫產品而被劃分為不同代際。

可是中國年輕人對日本的態度又並不是只有喜歡而已。「該如何理解今日如此複雜的中國呢?」小野千重子問道。她曾作為日本的國際協力組織成員在北京、安徽等地服務了將近3年。

在安徽省,他們援建學校,擔任義工。在阜陽市潁泉區楊莊小學,她的同僚水谷準感到困惑:為什麼校舍如此破敗,當地政府卻建起了豪華辦公樓?他在《產經新聞》上發表了調查報告,引起日本讀者對中國的又一波「惡感」。這一事件中最受忽視的是細節是,日方最終還是撥給楊莊小學8萬多美元的援助資金。

在北京西單的地鐵口,時有年輕的民族主義者在地上鋪上一塊寫有「抵制日貨」字樣的白布,然後彈吉他吸引人們的注意。劉靖瑤也站在這裡,身邊圍攏的年輕人的裝扮就像是來自東京。

不過,日本在中國的文化存在雖廣泛,卻不夠深入。1990年代,在中國的書店裡,關於日本企業的出版物不再是熱門讀物。17世紀的著名作家井原西鶴的風俗小說《好色一代男》進入了排行榜,而他更重要的作品,關於商業生活的《日本永代藏》、《世間胸算用》,卻從沒有出現在中國各書店的書架上,儘管町人倫理是日本商業在武士道之外的另一精神源頭。

對日研究不夠深入,亦是中國的日本學者們的長久苦惱之一。著名學者周一良在去世之前遺憾地說:「我因為政治的需要,把能夠用在日本史上的有限時間,都去搞了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個堅決的日貨抵制者可能會遇到的無窮多的困難。「日貨」並不僅僅是人們通常了解到的那些汽車和電子產品,鋼鐵、纖維等日本的大宗出口產品隱藏在無數中國建築之中,日本化學製品無處不在,而日本製造的醫療器械則幾乎是每一家中國醫院的必備品。從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角度來說,一個徹底的日貨抵制者甚至無法使用京九鐵路、北京地鐵和首都國際機場。

據日本大使館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04年度,這一計劃(ODA)為中國提供無償資金援助約1457億日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技術合作約83億元人民幣,有償資金援助約1651億元人民幣。

井出敬二相信,完全的抵制是不可能的,他認為,一個日貨抵制者甚至根本就沒辦法使用手機。「任何一個牌子的手機,無論是中國的、瑞典的、美國的還是韓國的,」他說,「都有日本零部件。」

「手機」這個詞也來自日本。對於極端民族主義者來說最糟糕的事情是,每當他們憤怒地提及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時,就在無知無覺中使用了「日貨」——「歷史」這個詞同樣來自日語。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彙是如此之多,其中包括了中國各個時代最時髦的詞彙,從「共產主義」到「經濟學」。抵制者們的困難更多地來自文化方面。

每天早上,中國的很多餐館的服務員都會列隊拍手,齊呼企業口號,這一習慣來自日本企業。在路上,人們會看見前面轎車尾部的招貼:「熊出沒,注意!」它是來自多熊的北海道的舶來品。屈臣氏是香港品牌,但它的經營理念完全效仿日本的「藥妝店」,在那些漂亮的瓶子裡,盛裝的是中國城市女性難以抵擋的日式風格。到了晚上,當某位堅定的抵制者打開電視機時——當然是國產品牌——會看到一些中國公司在使用一句有著愛國主義色彩的廣告詞,「產業報國」,它來自松下電器公司。

日本企業法則在管理經營方面幫助中國企業度過了起步的艱難時光,不過在中國的風行並不長久。作為國家精英的中國的新貴階層很快就注意到,在1990年後的經濟新世界中,美式的創造精神比日式的諄諄教誨更成功,商業偶像從此變成了傑克·韋爾奇和史蒂夫·賈伯斯。

日本不再是中國的老師了嗎?經濟生活的細節可不能支持這一點。在北京西單的無印良品店中,中國顧客會面對日本人生產的衣架上的小缺口而暗自嘆息:為什麼可以替顧客想到用不同的方向掛衣服的需要的恰好是日本人呢?

相關焦點

  • 告訴日本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日恢復邦交之後,日本掀起了漢語熱,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漢語更是得到追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在日本大學,漢語成了英語之後最受歡迎的外語。《聽聽中國語》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但是,這本雜誌既可以說是應運而生,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就在雜誌創刊後的第二年,日本出版界的資深人士小林一博出版了一本引起舉世矚目的專著《出版大崩潰》,指出了日本出版的泡沫和危機。
  • 中國青年眼中的真實日本到底什麼樣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周小璐)七七事變78周年來臨,中日兩國關係及青年交流等話題再度升溫。為了儘量客觀還原日本社會的真實樣貌,中國青年網特邀請多位留學生講述他們眼中的日本社會。  真實的日本青年究竟什麼樣  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王廣濤坦言,「對他們印象並不差」。  「這或許跟我所在的大學有關係,整體上而言名古屋大學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學生們對日本政治和中日關係也比較關心,總體上來說並不排斥中國。」
  •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日本陰陽師
    其實不光是日本,中國部分地區仍然存在陰陽師這種職業。日本陰陽道最興盛的時代是平安時代。直到奈良時期,陰陽師成為了國家獨佔的工具。職責是負責天文、曆法的制訂,並判斷祥瑞災異,勘定地相、風水,舉行祭儀,觀星宿、相人面,畫符、施行幻術密宗分為藏密和東密,東密傳入日本。其中陰陽師很多咒語,理論和密教都是有關的。
  • 「外籍中國通」看中國|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在中國記錄真實
    竹內亮在2010年參與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時來到中國,發現中國人對日本並不了解,萌生了到中國做日本文化紀錄片的想法。2013年,竹內亮一家從日本搬到中國,在他妻子趙萍的家鄉南京住了下來。他的作品,除了展示日本,也講述現在的中國。「一個人為什麼要生活在那塊土地,一定有著很深層的理由。」2015年,竹內亮執導的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上線。
  • 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奇門兵器:第1是「點穴尺」最後一款跟龍有關
    導語: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奇門兵器:第1是「點穴尺」最後一款跟龍有關對於冷兵器,軍迷夥伴再熟悉不過了。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常看古裝劇的話也對冷兵器認識很多。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戰神項羽的霸王槍以及大漢名將沒區別的單鉤槍等等。
  • 在日本打工的真實生活
    日本作為亞洲的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稀缺,出現了許多就業缺口,為了滿足社會生產力的需要,政府接受大量外國研修生來日本務工。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日本工作,而辛辛苦苦漂洋過海到國外打工到底能賺多少錢、國外的生活到底怎樣,就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下面天善國際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赴日工作三年的真實生活。
  • 《山海經》裡的龍真實存在?
    另外,《山海經》和一項考古發現證實,龍在2億年前真的存在過。下面,讓我們從《夢溪筆談》、《史記》和《拾遺記》等古籍記載,了解中國古代龍的故事。           中國神話 龍《夢溪筆談》是北宋奇人沈括的製作,它記載了許多古代發明和科學知識。
  • 6種不確切存在的動物,第4種只存在中國,蹤跡隱秘
    英國大貓,這是在英國郊外地區被發現的一種動物,疑似大型貓科動物,雖然至今仍是不確切存在的動物,但因其目擊次數非常之多,因此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極高,一些觀點則認為這是一種來源於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驢頭狼,這是一種不確切存在於中國的動物,在神農架一帶被目擊,被稱擁有狼身驢頭的形象,關於這種動物的猜測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人為是史前倖存的砂獷獸,而另外一種則認為是史前生活在中國的碩鬣狗。
  • 啤酒館裡的新派中餐 中國在德國的真實存在
    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內,執行院長餘德美(左)和簡濤博士討論「早期留德華人圖片展」 (南方周末記者 張哲/圖)  啤酒館裡的新派中餐 中國在德國的真實存在  然而與此同時,德國也是某些分裂勢力最主要的海外活動基地,德國媒體時常炒作「中國間諜威脅」,中國人移民德國已近200年歷史,新一代中國人在德國買下了礦山,卻買不下一家啤酒館……  作為中國在世界真實存在的第三站,南方周末記者特別走訪德國,為您展現在德國的真實中國。
  • 中國已全面落後?「日本通」告訴你中日真實差距!
    用創新來掩蓋日本的失落,固然能博得國內讀者的眼球,但那不是真實的日本。這是一篇中國企業派駐到日本常駐工作的中國80後讀者來信,從他的視角系統介紹了2018年日本真實的現狀。先來說說日本現階段較之國內的「先進之處」。後面講一講日本的死穴在哪。既要承認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國內遊客來到日本,第一印象就是日本街頭乾淨整潔,路邊連個垃圾桶都找不到。一個月不用搽皮鞋不是段子而是真實存在的。
  • 徐靜波新書呈現真實的日本
    本報訊「《遇見日本》可以使大家從中了解日本到底是什麼樣的。我有責任把一個真實的日本介紹給大家。」旅日作家徐靜波最近在京舉行讀者見面會暨《遇見日本》(華文出版社)新書發布會,結合自己旅日二十餘年的認知和體驗,為觀眾帶來題為「日本真的已經衰落了嗎」的演講。
  • 日本的放學時間忍了,美國的也忍了,看到中國:過分真實了!
    首先要說的就是日本的放學時間,想必大家肯定想不到日本的放學時間在下午三點,這麼早的就放學了是不是覺得太幸福了。   美國的放學時間相對來說比日本還晚點,在下午的四點鐘。這個時間放學也時很早的了。
  • 日本鬼怪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大天狗被陰陽師美化過,真實面目差別也...
    (鬼怪存在於民眾的思想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的「鬼怪」僅僅是一種低層次的神靈,直到唐朝文化的引入及佛教的傳播,中國和印度的鬼來到日本,日本人「鬼怪」的隊伍才得以壯大起來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坦言,製作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是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不僅是給中國國內的人看,也要給全世界的人看。因此,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片中。 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與日本傳統的紀錄片完全不同。
  • 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告訴您一些真實的歷史事實
    再來看看日本的鄰居。在日本的諸鄰之中,中國是最讓日本垂涎的。可是中國畢竟太強大,雙方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中國和日本還隔著茫茫大洋,所以日本如果要直接吃中國身上的肉,完全不切實際。那麼最適合日本的目標,無疑就是朝鮮。
  •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弓道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存在,而中國沒有?
    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日本的社會,近似於西周?的確是這樣,更準確的說,是接近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仔細想一想,日本是什麼時候,結束封建時代的?是「明治維新」,1868年起始,距今不過百五十年。
  • 工作在日本丨告訴你真實的日本勞務輸出——日本研修生制度
    春節未過,疫情的來臨導致很多外出打工人員的第一選擇不是整理行裝出發,而是留在家裡,但是還有一批人,他們已經從中國到達了日本,在日本的機械製造、建築、服裝、農業,水產,食品等各個需要體力付出的行業裡,持續工作著。
  • 華人揭秘日本真實生活:美女愛倒貼中國男人( / 31 )
    日本女人愛嫁中國男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日兩國人員交往與日俱增,兩國之間的跨國婚姻也不斷增加。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統計數據,近年來,每年都有上萬對中日男女結為伉儷,中國男人頗受日本女孩青睞,華人儼然成了「香饃饃」。中日婚姻為何漸成風尚?
  • 袖珍小矮人族群真實存在 揭中國神秘的穴居地
    袖珍小矮人族群真實存在 揭中國神秘的穴居地時間:2016-08-19 16:5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袖珍小矮人族群真實存在 揭中國神秘的穴居地 小矮人是我們對於那些身材矮小而且再也不會長高的人的一種稱呼,這種人我們經常在一些影視劇中看見他們的出沒。
  • 同樣是書包,美國的最輕,日本的實用,看到中國:太真實了
    同樣是書包,美國的最輕,日本的實用,看到中國:太真實了 大家好呀,我是你們的笑笑。對學生來說,書包陪伴他們的學生時期,每天上下學都會背著書包回家,但每個國家的書包也各有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書包都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