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5日,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招生說明會在京舉辦。宣講會現場,浸會大學的課程主任們就碩士學位的申請問題給出了相關建議。
學生參加浸會大學研究生招生說明會
傳理學院的郭中實教授正在演講
網易教育訊:北京時間11月15日,香港浸會大學研究生招生說明會在京舉辦。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郭中實教授、商學院公司管制與董事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劉冠倫博士、應用會計與金融理學碩士課程主任鄧裕南教授等數十位教授親自來到現場,與數百名學子面對面,解答他們的報考疑問。
今年是浸會大學授課式研究生在內地招生第十年,招生人數成倍增長,2014年有1750人申請了授課式研究生課程。除了備受關注的傳理學院、商學院等熱門課程,今年浸會大學也帶來了新的課程在內地推廣,比如社會工作碩士課程、社會科學碩士(青年輔導學),還有公共事務倫理學課程都是首次在內地招生。」 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辦公室(內地發展)執行主任姚楠女士介紹。
面試中要大膽說真話 拒絕標準答案
宣講會現場,浸會大學的課程主任們就碩士學位的申請問題給出了相關建議。比如,多數內地考生以為面試問題有標準答案,套用網上的一些標準答案。來自傳理學院的郭中實教授認為,面試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一些普遍性問題的看法,沒有對與錯,考生只需要大膽說真話,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即可,盲目背誦一些答案會適得其反。此外他強調,英語成績在申請中非常重要。
作為"全球十大新聞學院"之一,浸會大學在該學院投入資源較大,擁有為數最多的全職老師。郭中實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學院歷史悠久,口碑好,校友、人脈積累深厚,南華早報的前總編輯、TVB的高管都在此授課,學生的實習和實踐有保障。
除課堂上的學習,浸大傳理碩士課程還專為學生提供全港獨一無二的短期校外培訓機會。「這也是讓香港其他院校同類課程學生羨慕嫉妒的地方」。郭教授笑言, 學院會帶領學生去世界各地的知名傳媒、廣告公司、公關公司交流訪問。例如2008年臺灣民主選舉、北京的奧林匹克盛會……這樣的交流培訓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極佳平臺,身臨其境了解業界實際操作,比在課堂上收穫要大得多。
滬港通為內地學生帶來更多機遇
除了新聞之外,最受內地學生關注的就屬商科。應用會計與金融理學碩士專業教授鄧裕南教授認為,隨著滬港通於今年11月17日的啟動,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溝通更加方便,香港浸會大學的商科必將繼續火爆,成為備受學生青睞的熱門專業。
每年申請商科的學生大概有500位,錄取在70-80位,競爭相當蠻激烈。對於有志於在商科領域進修的年輕人來講,鄧裕南教授認為,一是要有對此有興趣,二是要有商業的思維,在授課過程中,浸會大學會通過實踐和理論結合的方式,講解商業案例,加深學生對行業的理解。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內地學生,應用會計與金融理學碩士專業於2008年初與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合作設立北京班,在國內招收有豐富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就讀。鄧教授有時候會來北京授課,和內地學生們面對面交流。
鄧裕南教授已經有接近30年的從教經歷,見證了香港金融和全球金融的發展史,年輕的時候也有考慮過進入投資銀行,機緣巧合進入了教育領域,如今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畢業生們在各自的領域都能貢獻自己的力量,有在投資銀行、保險或者基金公司,發展得不錯。
香港浸會大學有著優良的傳統,學生和校友間的聯繫密切,互相協助。鄧裕南教授說,這些寶貴的資源,對每個學生來說,都將受益終身。
眾多周知,授課式研究生課程以其多元靈活、實用性強的特色越來越受到內地學生的青睞。香港浸會大學數年前開始與歐美名校的合作,推出更具國際視野的雙學位碩士課程,包括與英國肯特大學合作的運籌及商業統計雙學位碩士課程、金融數學雙學位碩士課程,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合作的環球市場管理學碩士課 程。學生修讀期間,穿梭於兩個不同的城市,感受東西方教育特色,實現國際化求學夢想。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進一步深入與歐美知名學府合作,在浸大(海門)科技研究院推出雙博士學位課程,將博士研究生培養推向一個全新高度。(完)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