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大學生明年畢業 稱嘗試攻破費馬猜想

2021-01-07 網易教育
66歲大學生明年畢業 稱嘗試攻破費馬猜想 2004年12月15日15:08:47 人民網 

  王鐵文多選擇在後排聽課,他說怕穿得多擋著後面同學

  兩個小孫子時常會過來「監督」爺爺好好學習

  和忘年交蘇哲打球,王鐵文居然贏多輸少

  6時走出家門,坐40多分鐘的公交車到遼寧大學上課,這樣的生活,66歲的王鐵文已經重複了3年多。

  3年前,他是瀋陽高考第一個「爺爺考生」;明年7月,他將從遼寧大學「畢業」。

  現在,王鐵文已經開始起草「畢業論文」。王鐵文說,他離開校園後會和老師多聯繫,努力嘗試攻破已經成為費馬大定理的費馬猜想。

  1976年,是一本數學書讓王鐵文認識了費馬猜想。如今,他仍為這個猜想深深痴迷。2001年,他做出讓很多人驚訝的舉動:在錯過高考機會的38年後,申請成為遼寧大學數學系的一名旁聽生。

  想起入學時的情景,王老感慨頗多。他曾「約法三章」:不影響同學學習,不影響老師講課,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為此,他進校園就戒菸。

  王老和同學們相處4年,但是溝通不多。「有時候他有問題沒聽懂,也很少問我們。要畢業了,我們很想和他聊聊天。」幾位男同學說。

  因為桌球,王老和同班同學蘇哲成了忘年交。畢業在即,小夥子有些傷感,「4年裡有很多想和王老說的話,但還是很少開口,現在很捨不得。」

  兩個雙胞胎孫子經常「監督」爺爺學習:「我們作業都寫完了,您的作業做完了嗎?」可老伴對王老很不理解:「那是一個世界性的命題,幾百年才有人攻破,他能研究明白嗎?多累呀!」「我們晚上9點多休息,而他有時學到後半夜兩點鐘才睡覺,我也管不了。」

  王鐵文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現在我做到了,所以我要堅持。」圖/王海英 文/楊寶頂費馬猜想

  法國數學家Fermat在17世紀提出的數論領域猜想,之後的300多年中,人們既證明不了,又否定不了。1993年,英國數學家Andrew Wiles攻破了費馬猜想。

本文相關內容: 『高考情報站』 『灌水特區』 『畢業論文』







相關焦點

  • 66歲大學生明年畢業 稱嘗試攻破費馬猜想(圖)
    下課了,66歲的王鐵文和身後的同學形成鮮明反差 獨來獨往的王鐵文與年輕同學擦肩時,常會停下來,若有所思 畢業臨近了,很少到食堂的王鐵文說,趁著還有機會趕快吃幾回 大四了,王鐵文頭一次到同學宿舍玩遊戲
  • 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費馬猜想(又名費馬大定理)
    之所以稱業餘,是由於皮耶·德·費馬具有律師的全職工作。根據法文實際發音並參考英文發音,他的姓氏也常譯為「費爾瑪」(注意「瑪」字)。費馬最後定理在中國習慣稱為費馬大定理,西方數學界原名「最後」的意思是:其它猜想都證實了,這是最後一個。著名的數學史學家貝爾(E. T. Bell)在20世紀初所撰寫的著作中,稱皮耶·德·費馬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是17世紀法國數學家。
  • 費馬:猜想還在繼續 - 遇見數學
    猜想的提出費馬是一位業餘數學家,在數學領域裡被譽為「業餘數學之王」,在他逝世後,人們在整理他的書稿時發現了這個猜想,因為他巨大的影響力,以「費馬大定理」之名公布,之後,從他的描述語境中,數學家們試圖重塑他的或是找到猜想的證明過程,不服氣的專業數學家們幾乎所有的都有研究過
  • 【物語魔法店】琪露諾與阿求與費馬猜想
    人類數學史上最艱苦卓絕的一場探索開始了,無數人為了證明這個當時名叫費馬猜想的公式前赴後繼,然而所有人都鎩羽而歸。「那個人真的找到了答案嗎?」琪露諾發問道。「誰知道呢?」「然後呢然後呢?」琪露諾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似乎是在聽阿求講一個勇者準備挑戰試煉的故事。「然後又過了兩百多年的時間,有一位年輕人與這個猜想邂逅了。」
  • 美國學者稱:可用簡易方法證明費馬大定理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美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科林·邁克拉蒂日前稱:用皮亞諾算術(Peano Arithmetic)證明費馬大定理比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所用的方法簡單和所用的公理少,而且大多數數學家都容易看懂和理解。
  • 縱橫世間358年,令無數大咖折戟的費馬猜想讓他破解了
    一周以前,數學界已經開始廣為流傳,這次演講將解決一個困擾數學家超過三個世紀的重大難題-費馬猜想(Fermat'sconjecture)。不少人正是聽說這一傳聞,從各地蜂擁而至,只為見證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的誕生。懷爾斯在黑板上不緊不慢地寫下一行行演算式,隨著計算的推進,臺下的人開始變得不安。
  • 費馬小定理
    這便是費馬小定理所要解決的問題.費馬小傳皮耶·德·費馬皮耶·德·費馬(Pierre de Fermat)是一個17世紀的法國律師,著名的數學史學家貝爾(E. T.·德·費馬為"業餘數學家之王",之所以稱業餘,是由於皮耶·德·費馬具有律師的全職工作.貝爾深信,費馬比皮耶·德·費馬同時代的大多數專業數學家更有成就.17世紀是傑出數學家活躍的世紀,而貝爾認為費馬是17世紀數學家中最多產的明星。
  • 費馬---我只是業餘的
    上面這句話,是費馬在看書時,對一個猜想寫下的一句話,看似輕狂,實則自信!當然,現在已無從考究費馬是否真的證出來!於現在而言,這句話時常成為一句調皮的話,比如考試時學生在試卷上寫下的話,也俗稱費馬梗!費馬是法國人,在世時間為1661年-1665年。出生在富貴之家,父親在當地開了一家大皮革商店,擁有相當豐厚的產業,而母親則是當地的貴族。費馬小的時候並沒有因為家境的富裕而產生多少優越感,而且因為小時候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從此培養了他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14歲時,費馬才進入博蒙·德·洛馬涅公學,畢業後先後在奧爾良大學和土魯斯大學學習法律。
  • 費馬猜想真有簡潔證明: 本原解化約律和冪尾數周期律
    該猜想的證法,後來發現跟懷爾斯的證明很相似,懷爾斯是通過證明谷山-志村猜想以及弗賴猜想(已獲證的肯.黎貝定理)來完成證明費馬猜想成立的,谷山-志村猜想講的是,橢圓方程若有解(M-序列)必可模形式(E-序列),也是將解集歸屬到更大範疇中去。其簡化歸屬過程是證明關鍵,它是通過三大方法整體實現的。一個是科利瓦金方法,另一個是弗萊切方法,再一個是巖沢理論,三者協同完成了約化歸屬映射的證明。
  • 費馬—業餘數學家之王
    皮埃爾 ·德·費馬是17世紀法國的一位律師,也是一位業餘數學家。技術上稱他是「業餘的」,是因為他有一份日常的律師職業,權威的數學史學家E·T·貝爾在他20世紀早期所寫的著作裡,恰當地稱費馬為「業餘數學家之王」。貝爾相信費馬取得的成就比他同時代的大多數「職業」數學家的更重要。
  • 日本數學家稱證明ABC猜想 論文幾乎無人能懂
    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一併非「入門」級別的猜想做一個「入門」級別的介紹。不是入門級猜想ABC猜想是由英國數學家麥瑟爾和法國數學家厄斯特勒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彼此獨立地提出的。其名字乃是來自把猜想中涉及的三個數字稱為A、B、C的做法,而非「入門」之意。
  • 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
    三個世紀過去了,每一次試圖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嘗試都無果而終。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已經在這個問題上耗盡了信心。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畢業典禮上66歲的碩士和66歲的學士告訴我們什麼
    66歲學士洪敦安。  中山大學昨日舉行的兩場畢業典禮出了兩個人物,第八場畢業典禮上出了個66歲的碩士,第十一場畢業典禮則出了個66歲的學士。同樣是60多歲的年紀,兩位老人同樣選擇了重回校園,背後有什麼樣的動力支撐著他們?   6月30日下午,中大第八場畢業典禮在梁銶琚堂舉行,當司儀念到「66歲軟體工程碩士李奕權」時,掌聲如雷,恐怕連校長黃達人對他說的話,李奕權都未能聽清。   2006年,李奕權進入中大軟體學院攻讀在職碩士學位,當年他63歲。三年後,他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 ...人類358年的世紀難題|安德魯·懷爾斯|數學|費馬大定理|費馬|數論
    《世界報》的頭版稱「費馬大定理獲得解決」,《紐約時報》頭版寫道《終於歡呼「我發現了!」久遠的數學之謎獲解》,《人物》雜誌將他與黛安娜王妃等人列為「年度25位最具魅力者」之一。這位證明人就是旅美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然而他的這次證明,竟然錯了。
  • 數學史上的「惡作劇」——費馬最後定理
    但是,表面看來極其簡單的畢達哥拉斯三數組,在三百多年前卻吸引了一位數學家對其潛心研究,這項研究的領域屬於數學上的一個重要分支——數論,這位數學家就是法國的皮埃爾·德·費馬。數論是研究有整數解的方程的理論,而費馬是對數論產生濃厚興趣的第一位近現代歐洲數學家。
  • 「雙目外布局」,圍棋布局的「費馬猜想」,業餘棋手能行嗎?
    據說,經常有業餘數學家自稱解決了「歌德巴赫猜想」。然後,他們就把信寄到國際數學家大會秘書處。有網友驚嘆,「每隔幾個月,民科就能證明一次歌德巴赫猜想......」1但是所謂龍生九子,業餘也並不全是業餘。比如,1601年8月17日出生的法國律師皮埃爾·德·費馬。他在數學上的成就,絲毫不比職業數學家差。他對數和現代微積分的貢獻,有目共睹。
  • 費馬到底有多厲害,隨手一條註記就引領了數學界350多年!
    還記得那個讓25歲歐拉一舉解決的費馬數難題嗎?1640年,39歲的費馬發現下面這幾個同樣形式的數字:直到歐拉以巧奪天工的手法切割分解了F5=4294967297=641×6700417,也就宣告了費馬對於素數的這個猜想不成立。有意思的是再後來人們就再也沒有發現新的費馬素數了,也就是說費馬實在太走運了,費馬素數有且僅有費馬本人發現的那幾個,真是很有意思。
  • 素數中的數學知識:費馬二平方定理
    業餘數學之王費馬在1640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想:奇質數能表示為兩個平方數之和的充分必要條件是該質數被4除餘1,這就是數論中的費馬二平方定理,但費馬沒有給出嚴格的證明,一直到100年之後的1747年歐拉給出了該猜想的嚴格證明,才使得這個猜想變成了數學定理,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數論知識歐拉的巧妙證明你是很難理解的,本篇我們就來了解下該定理首先所有素數可以分成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