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爆棚的國際卡通形象品牌LINE FRIENDS正式亮相南京凱薩琳廣場。可妮兔、布朗熊等大家喜愛的亞洲「賣萌天團」悉數亮相,line friends的備受追捧讓人難以想像,短短數小時之內有近兩萬客流量,當天晚上由於接近關門時間,不少排隊的粉絲被店員「勸退」,但他們仍然戀戀不捨地擠在門外用無比期待眼神打量著玻璃窗內這個卡通世界的一切。Line friends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紅?line friends能在南京紅多久,能撬動周邊經濟嗎?中國是否也有類似的衍生文化IP,能否複製效仿發展呢?下面,讓荔枝新聞記者帶你做一番科普。
Line friends起源韓國社交軟體 靠「臉」紅
據了解,LINE原本是韓國第一大網際網路門戶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所推出的即時聊天軟體,2011年在日本已有2億活躍用戶。過去幾年,這個聊天軟體靠著賣表情包和周邊產品,在亞洲甚至全球紅透半邊天。兩年前,因在熱播劇《來自星星的你》中被「露臉」,之後其衍生IP布朗熊和可妮兔以及他們的朋友LINE FRIENDS靠「賣臉」,有了印著自己頭像的專屬飛機,包括burburry在內的許多國際大牌也要沾他們的光,合作開發爆款。
在凱薩琳廣場的這家line friends店內,記者看到除了招牌超大布朗熊,門店還有各種大小的可妮兔、布朗熊,莎莉等分布在店裡各個角落,前來合影的人絡繹不絕,這其中以年輕的90後為主力,來自江蘇廣播電視學校的張同學和他的小夥伴們告訴記者,他們最早都用過line聊天軟體,「因為裡面的表情包很可愛很萌啊,周圍很多同學都用,後來用不了了但是會一直關注line的產品」。在店內被稱為史上最面癱的、最萌的呆萌布朗熊高達3米,有很多年輕女孩在排隊與熊熊合影,由此可見,雖然身為海外社交APP,Line在中國大陸地區並非獲準進入手機和電腦市場,但這並不妨礙該軟體中可妮兔、布朗熊等表情人物在年輕人中積攢的超高人氣。
Line friends能紅多久?能撬動鼓樓商圈的發展嗎?
南京環亞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霞告訴記者,廣場之所以引進line是看中了其在年輕人中的廣泛影響力。「我們公司的總經理毛輝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此前他和團隊做了細緻的市場調研,在上海,line最高的日營業額曾達到200萬元,相當吸金。然而引進line來南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LINE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其實最初並不十分順利,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合作,還牽涉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溝通」。李明霞表示,今天短短幾個小時客流量達到近兩萬是沒有想到的,她認為line的開業一定來能撬動未來廣場的整體經濟,也希望藉此能帶動整個鼓樓商圈的發展。
在星巴克從事門店開發工作多年的程小姐表示,line的火爆是線上線下「O2O」商業閉環的典範,表情包卡通人物本身非常可愛,產生了衍生產品後,大家會把原本虛無的體驗帶到生活的實感裡,所以大家會去買它的周邊產品也樂於拍照分享,line在南京的熱度起碼持續一年以上。南京鼓樓商圈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line的落戶能帶動其發展嗎?對此,程小姐認為,「line如果選址在新街口商圈肯定效果會更好,不過作為南京首家店,它開在哪裡都會有人去,因為這是目的性消費,南京鼓樓商圈商業氛圍不夠濃,因為它是科教文衛中心,不是商業中心,line的落戶帶動整個凱薩琳廣場的經濟是肯定的,如果想撬動整個鼓樓商圈的發展還不好說,有待觀察」程小姐告訴記者。
LINE FRIENDS模式難複製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難點在哪?
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胡翼青告訴記者,line的走紅和國外成熟的文化產業發展運作分不開。「文化產業和實體產業不同的是,它是一種符號象徵力量,一旦符號形成巨大影響力,能夠拉動相關衍生產業發展,網際網路+產業一旦成了形成自己規模,能夠形成產品集群,而文化產業發展難點在於,類似line 或者喜洋洋一類的象徵符號能否獲得粉絲們青睞,得到粉絲的高度肯定,達到粉絲經濟規模。胡翼青表示,中國文化產業中發展中的創意設計往往得不到粉絲高度認同,不能形成一定規模。想要能照搬照抄也不現實,因為每一種創造是獨一無二的,是否能得到市場追捧也是有偶然性和風險的。文化產業最大難點是最初的創意能否成功,如果成功,接下來的產業發展也會水到渠成。
「國內文化產業的共同特點是只有產業,沒有文化,只知道按照實體產業的工業流程打造,沒想法沒內容,光有先進技術沒有粉絲經濟肯定是不行的。目前大部分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總體還是較落後的,很多文化產業園還是用產品的大流水線運作方式去理解文化產業,這些是有問題的。中國要想學line的商業模式,首先要創造出能出引領世界大眾文化的潮流,一味跟風照搬是不可取的。」胡翼青解釋道。
面對line是否擁有長久生命力,胡教授持比較樂觀的態度,「雖然也許做不到迪斯尼的永恆經典,但也不會那麼快地衰落,那麼容易被取代,韓國影星很快會衰落,但就像kitty貓這樣的文化ip是有持久生命力的,每一代人都會有它的粉絲,況且用實體方式來捍衛符號生命力本身也是一招高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