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時代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尤其在網際網路加持下,眾多產業風口崛起。就像國內的馬雲、馬化騰等人,均是20年多年來出現的網際網路巨頭;不僅打造了阿里和騰訊這樣的「世界級」公司,自身財富也達到了相當恐怖的級別。
以馬云為例,20年前還被認為是一個「亂立Flag」的奇怪商人,如今卻已然成為中國第三批企業家中的代表人物。目前為止,馬雲已經三次問鼎「中國首富」,財富體量更是達到4000億級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自然離不開馬雲旗下的阿里電商;它不僅改變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而且還使得行動支付應運而生,可以說形成了「電商+互金」相輔相成的完美局面。
不過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馬雲並非最早在國內做電商揚名的人——剛一開始,另一個外國人的電商品牌,差一點就稱雄市場。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正是美國電商大佬——貝索斯。多年來,貝索斯一直被視為馬雲「最大競爭對手」;不過總全球範圍內來看,阿里巴巴仍然不是貝索斯公司的對手。貝索斯的亞馬遜,幾乎在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有著出色業務;他本人更是藉此登頂「世界首富」,身價超過萬億人民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企巨頭、世界電商大佬,在贏得全世界的同時,卻唯獨輸了中國。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早在2004年時,貝索斯就已經帶著亞馬遜的背景來到中國;而那一年,馬雲的淘寶剛剛成立不到一年,支付寶更是正在醞釀當中。因此對於貝索斯來說,在中國市場上幾乎是無敵的存在;而貝索斯也願意簡化流程,直接將雷軍的卓越網收購,貼上了「卓越亞馬遜」的標籤。當時亞馬遜以卓越網為載體,圖書等業務發展勢頭紅火,巔峰市場份額一度達到15.4%,貝索斯也索性直接將中國公司更名為「亞馬遜」。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隨後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的發展不斷遇挫;到了最後,市場基本上都被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中國公司瓜分,給貝索斯留下的已經不足1%。按理說,貝索斯要品牌有品牌、要資金有資金,不至於這麼快「敗北」;然而這個「外來的和尚」還是沒有找到方法,其中下面兩點就相當「致命」:
其一、水土不服
由於國情等因素影響,一旦某個市場風口被打開,開局的激烈程度往往難以想像——顯然,貝索斯低估了這一點。按照貝索斯的想法,他已經有了美國公司的成功經驗,只需要「照搬」過來就可以實現「躺賺」。然而馬雲等人卻不按套路出牌,將中國公司擴張市場的「野路子」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比如說前期「商家免費開店」這點,貝索斯就萬萬幹不出來,以至於「水土不服」的亞馬遜節節敗退。
其二、過於呆板
記得亞馬遜剛剛進入中國時,不少喜歡網購的人確實很有興趣;不過等到他們打開亞馬遜的網站時,心裡卻失望起來——界面令中國消費者相當不適應,更是經常被網友「吐槽」。而在實際體驗當中,亞馬遜的配送時間經常是3天起步,而這一速度往往是國內電商平臺的最慢配送速度。等到京東等公司開始全面打造物流基地時,亞馬遜仍然陷入按部就班的「呆板」之中,最終錯失好局。
從2020年11月份的「福布斯富豪榜」數據來看,貝索斯再次登頂「世界首富」,身價高達1824億美元——要知道就在去年年底,貝索斯的身價僅為1145億美元。也就是說,在過去不到一年時間裡,貝索斯的身價暴漲679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日賺10億」!然而即便如此,貝索斯去年仍被曝出「撤離中國市場」。
不過根據最新消息顯示,這一美國巨頭有些「後悔」了:他不僅在中國開設了亞馬遜實體店,而且還和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合作,上架了上千種海外自營產品——由此可見,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沒有哪個商人能夠完全拒絕。那麼對於這一美企巨頭的「出爾反爾」,正在讀文章的你們又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