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出「屋子熱得像蒸籠」的感慨,計算機如何才能準確理解你其實希望它能立即打開屋裡的空調。
如果你提出「我想飛去拉薩」,計算機如何才能迅速意識到「你是想買一張飛機票」,而不是「你自己想插上翅膀飛過去」。
這需要對人類語言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做到「知心」。因為我們人類是用語言來思考和開展互動交流的,因此人工智慧技術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就必須學會理解和靈活運用人的語言。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圍繞著讓機器更「知心」展開努力。今天下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發布「自然語言處理」重大研究方向,組建一批專注於讓計算機更懂語言、更好運用語言服務我們工作、生活的智源學者研究團隊。
記者注意到,該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擔任,研究項目經理由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楊爾弘擔任。研究團隊均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傑出中青年學者擔任,有多位是國際頂級期刊的編委。此外研究團隊還加入了來自企業研究系統的專家,如來自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何曉冬,他在人類語言和視覺技術,以及多模態信息處理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孫茂松表示,自然語言處理是全球人工智慧戰略的關鍵,已經受到了全球各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如美國國家科技理事會今年6月發布的國家人工智慧八大戰略中,有3項與自然語言處理有關。
現場科學家告訴記者,機器對自然語言的深度理解,真正做到「知心」、「貼心」,就需要豐富知識的指導,如何讓計算機能自主獲取這些知識是目前大家攻堅的一大領域,目的是通過語言讓計算機與我們的世界知識實現連結。比如「屋子像蒸籠」這一句話,可以導向計算機系統把空調打開。此外科學家還將專注於可控自然語言生成、融合知識的機器翻譯、對話系統等領域的研究,讓計算機可以排除語言歧義,準確識別不規範語言。
下午的發布會上,「北京智源——京東跨媒體對話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據悉,實驗室將開展人工智慧重大應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由共建企業提供行業數據和應用場景,並提出具體的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需求等。此前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已經與國內另一家人工智慧知名企業曠視科技組建聯合實驗室。